打开APP

寒武纪能否等来「生命大爆发」

2022年,寒武纪的另一项业务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业务迅速增长,从2021年的0.8亿元增长至2022年2.19亿元,营收占比从11.13%升至30.1%。

本土AI芯片龙头寒武纪(688256.SH),最近又出现裁员传闻。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此次裁员的主要人员为寒武纪行歌(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行歌科技”)团队,软件部门裁员近半,硬件部门只保留少数员工,新项目已暂停。

这已经是寒武纪今年以来第二次被传出裁员。和此前一样,有投资者致电寒武纪,收到的回复是“以公司官方公开披露信息为准”,至于关于裁员与否的官方信息,寒武纪至今仍未披露。

不过伴随着裁员的传闻,寒武纪股价稍有回落。8月10日,寒武纪报收164元/股,总市值683.21亿元,较今年高点缩水40%。

1、资本“香饽饽”陷裁员传闻

行歌科技于2021年1月由寒武纪主导成立,是寒武纪控股子公司,持股比例56.32%。

行歌科技专注于车载智能芯片,目前聚焦研发智能驾驶芯片。其总部在南京,肩负着寒武纪布局车载智能芯片应用场景的重要使命。

在寒武纪2020年度业绩说明会上,CEO陈天石就曾透露,寒武纪不会缺席车载智能芯片这样一个重要的应用场景。2022年,陈天石又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上正式公布了关于行歌智能驾驶芯片的基本信息,包括算力超过200TOPS、7nm制程工艺,以及独立安全岛、成熟软件工具链等。

今年1月5日,行歌科技与自动驾驶技术研发商英博超算正式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称要构筑智能驾驶生态共同体。

直到今年6月1日,寒武纪还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公司控股子公司行歌科技目前各项工作正在有序推进中。

然而今年上半年,就有从寒武纪离职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透露,“(公司)裁员一直都有裁,因为业绩有压力。”如今,行歌科技又面临裁员传闻。

与寒武纪一样,行歌科技一经成立就成为了资本的“香饽饽”。

2021年9月,行歌科技收获了来自宁德时代、蔚来汽车、上汽集团旗下尚颀资本与金茂资本的战略投资,融资金额数亿元。同年12月,联想集团、涌铧投资加码。

截至目前,行歌科技已连续完成四轮战略融资,投资机构还包括国科投资、商汤科技、博世中国、招商局创投等。

与融资火热不同的是,行歌科技在2022年的营业收入仍然为0,净亏损2.48亿元,经营活动现金流量-1.61亿元。

来源:寒武纪2022年报

而据《21世纪经济报道》,对于裁员原因,行歌科技员工称,“应该不做了,放弃了”。还有一位自称其身份为中层领导的员工表示,“落地项目较少,基本都是PoC”。其所指的PoC为Proof of Concept,即概念验证,通常是企业进行产品选型时或开展外部实施项目前,进行的验证性测试。该人士进一步表示,裁员更大的原因是“公司大方向”的考虑。

2、业绩6年亏42亿,股价今年翻三倍

与子公司行歌科技一样,寒武纪也不赚钱。自2017年公开披露财务数据以来,寒武纪就一直处于亏损状态。

数据显示,2017年-2022年,寒武纪的净利润分别是-3.81亿元、-0.41亿元、-11.79亿元、-4.35亿元、-8.3亿元、-13.25亿元,6年累计亏损近42亿元。

来源:wind

对于亏损的原因,寒武纪称其中之一就是公司为确保“云边端”芯片产品及基础系统软件平台的高质量迭代,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保持技术*优势,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2年,研发人员薪酬、流片费用、研发设备及IP对应的折旧和摊销等费用较上年同期显著增加。

寒武纪也不缺资本的保驾护航,2022年,其前十大股东中,国投基金、招商银行投资基金、阿里创投等赫然在列。

有了底气,在研发投入方面,寒武纪向来出手大方。上市以来的2020年至2022年,其研发投入分别为7.68亿元、11.36亿元、15.23亿元,远高于同期营收的4.59亿元、7.21亿元、7.29亿元。研发费用率均超100%,研发投入也远超国内同行。

研发人员在寒武纪的员工中占比8成左右,在研发投入中,研发人员的工资又占了大头。

2019年2022年,寒武纪研发人员从680人增至1205人,研发人员平均年薪也从41.65万元增至72.38万元。

如今公司迟迟未能盈利,不断增长的研发投入对寒武纪的经营压力可想而知。

不过巨大的研发投入和高质量的研发团队颇被投资者看好,虽然公司未能盈利,寒武纪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却一骑绝尘。

今年以来,寒武纪股价一路狂飙,最高摸到271.47元/股,较年初上涨378%。

浙商证券认为,OpenAI于2022年12月推出的对话AI模型ChatGPT,一经面世便受到广泛关注。以ChatGPT为代表的的AI应用蓬勃发展,对上游AI芯片算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AI新时代有望加速AI芯片成长。寒武纪作为国内自主AI芯片企业地位稀缺,给予“增持”评级。

广发证券也在研报中指出,寒武纪云端业务收入2022年高增长,2023年增长有望加速

3、主业频繁变动,寒武纪能否等来“生命大爆发”?

研制芯片的寒武纪,自然有着很强的科创背景。创始人陈天石出生于1985年,16岁考入中科大少年班,后又考取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博士,此前就职于中科院计算所,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15年,在中科院战略性先导专项和中科院计算所的支持下,陈天石主导的世界*深度学习专用处理器原型芯片——“寒武纪”首次成功流片。随后,陈天石带着原型芯片,拿下了来自中科院的数千万元天使轮融资。这也成为陈天石创业的起点,2016年3月创立公司,现任公司董事长、总经理。

寒武纪创立后,凭借自己的芯片实力,迅速傍上了华为的“大腿”,负责为华为海思提供终端智能处理器IP,从华为mate10到华为mate20,寒武纪一直与华为合作。

2017年、2018年,寒武纪的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收入分别为771.27万元、1.17亿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分别为98.95%、99.69%。

但2019年起,华为在自研芯片中开始采用自研的NPU处理器,两者“分手”。2019年,寒武纪的智能处理器IP授权业务收入降为6877.12万元,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例降为15.49%。

华为轮值董事长徐直军在被问及与寒武纪的合作时,曾说,“为什么要构建新架构来支持AI芯片,这是基于华为对AI的理解,基于端边云对AI的需求自然产生的。寒武纪也很好,但无法支持我们的全场景。”

眼见华为的大腿越走越远,寒武纪转向做智能计算集群系统,2019年、2020年该项业务营收分别为2.96亿元、3.26亿元,占总营收比例为66.72%和70.96%,客户主要为政府机构及相关客户。

2021年,寒武纪又拓向边缘智能芯片及加速卡,提出“云边端车”的战略布局,成立子公司寒武纪行歌(南京)科技有限公司(下称“行歌科技”),主要从事智能驾驶芯片的研发。该项业务营收占比从2020年的4.54%跃升至2021年的24.29%。

但该项业务的业绩表现并未持续,2022年,该项业务收入从1.75亿元萎缩至0.39亿元,营收占比再次降至5.19%。

同时,2022年12月,美国商务部再拉实体清单,寒武纪的多家子公司被列入名单,包括成立不久的行歌科技。行歌科技也因此陷入“裁员风波”,一位刚从行歌科技离职的软件业务员工向“新浪科技”表示,行歌科技软件人员裁了一半左右,新项目也突然停了,目前看是只准备维护下老的产品。“具体原因也没明确说,估计是因为制裁。”

寒武纪虽主业变动频繁,但也有不少机构、专家对其仍怀抱“期望”。国信证券认为,寒武纪是引领“芯二代”的先锋。AI芯片的市场规模将由2019年的110亿美元增长到2025年的726亿美元。国信证券进一步解释,寒武纪的算法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凭借先发优势和国内市场规模优势,有望在AI芯片领域*全球,实现国产化。

2022年,寒武纪的另一项业务云端智能芯片及加速卡业务迅速增长,从2021年的0.8亿元增长至2022年2.19亿元,营收占比从11.13%升至30.1%。

“未来,随着对AI算力需求的高速增长,以及芯片国产化趋势的加速,寒武纪有望迎来发展的黄金期。”天使投资人、互联网专家郭涛表示。

地质学上,寒武纪时期位于大约5亿年前,当时的地球迅速地诞生了门类众多的动物。因而这个时期成为了被国际学术界列为“十大科学难题”之一的“寒武纪生命大爆发”。寒武纪的创始人们,想借地球自然史上曾经的“生命大爆发”来憧憬人工智能即将迎来的大爆发。因此为公司取名寒武纪。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野马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芯片半导体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