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正在跑出一个硬核IPO。
不久前,上交所披露恒烁半导体(合肥)股份有限公司(简称“恒烁股份”)科创板IPO已获问询,国元证券为主承销商。这是一家成长于合肥的半导体公司——靠这一块存储芯片,年入2亿。而站在恒烁股份背后,是一位60后中科大校友——吕向东。1962年,出生在安徽省淮南市的吕向东,凭借着高考状元的成绩进入了中国科技大学,攻读近代物理系。辗转多年,他从2006年回国开始开始创业之路。2015年,吕向东在合肥庐阳区创办了恒烁股份,主攻存储芯片和MCU芯片,如今有望收获人生第一个IPO。
当然,这只是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崛起的一缕缩影。2013年,产业基础薄弱的合肥喊出打造“IC之都”的目标,开始不遗余力地布局集成电路产业。时至今日,这座最牛风投城市迎来了收获季:今年4月,“国内光刻设备第一股”芯碁微装成功IPO;封测厂商汇成股份的IPO申请已受理……不禁感叹,昔日的半导体荒漠,一批明星公司已经拔地而起。
59岁中科大学霸回国创业要去IPO敲钟了
这是一位60后中科大校友回国创业的故事。
1962年,吕向东出生在安徽省淮南市,自小成绩优异。高考恢复后,他以当地高考状元的身份考入了中国科技大学,就读于当时最热门的专业——近代物理系。那个年代流行“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但这门专业主要是研究宇宙起源和基本粒子的构成,并不接地气。后来,吕向东选择了更为实用的半导体物理专业,也为日后的半导体事业埋下了伏笔。
硕士毕业后,原本顺利考上博士的吕向东却选择退学,申请出国深造。1989年,他拿到了美国理海大学的录取通知,继续攻读物理相关专业,主要研究的方向是导电玻璃。苦读几年,吕向东顺利拿到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开始了在美国硅谷的职业生涯。
吕向东曾先后在多媒体芯片设计公司Trident、日本NEC的美国分公司、美国TI(德州仪器)、德国英飞凌、美光等世界知名半导体公司任职。期间,他无论是芯片设计、应用工程师还是市场和销售等职位都尝试过。而这些看似无关紧要的经历,都成为了日后创业的基石。
一次偶然机会,吕向东与朋友闲聊时得知,江苏镇江正在大力招商引资。吕向东按耐不住内心创业的热情,便与朋友回到国内。2006年,他们一同在镇江创办了隆智半导体,主要研发NOR闪存芯片。21世纪初,大多数风险投资人对半导体的热情并不高,甚至很多人“一听说是做芯片,尤其是存储器,便瞬间失去了兴趣。”后来,这家公司因融资困难,卖给了美国飞索公司,作为创始人之一的吕向东被任命为飞索公司副总裁兼中国区总经理。
“创业是有瘾的。”这是吕向东的原话。在飞索公司沉淀了两年后,他开启筹备第二次创业。2015年,吕向东回到家乡合肥,借助中科大校友联合会的力量,在庐阳经开区中科大校友产业园创办了恒烁股份,同样研发NOR/NAND闪存。
吕向东曾总结道:“很多技术人员创业最大的误区是认为自己技术好就能创业成功,这其实是不对的。公司是一个整体系统,产品、资金、技术、市场和管理缺一不可。这就像钟表的齿轮一样,不管大的小的需要结合起来才能转动。”
公司成立不到一年时间,恒烁股份迅速完成了3款65nm NOR芯片的设计研发并量产。2018年底,恒烁股份推出了业界工艺节点*为先进的50nm串行128Mb NOR Flash。随后,恒烁股份不仅推出了面向边缘计算的存算一体AI芯片,同时也切入到全新的MCU赛道中。去年,恒烁股份推出了32位ARM架构的MCU系列产品。
兜兜转转,2021年是吕向东回国创业的第十五年头,59岁的他即将迎来人生第一个IPO。
兄弟联手做芯片,一年进账超2亿,背后有深创投身影
外界鲜少了解的恒烁股份,靠什么撑起一个IPO?
招股书显示,公司是一家主营业务为存储芯片和MCU芯片研发、设计及销售的集成电路设计企业。公司现有主营产品包括 NOR Flash 存储芯片和基于 Arm®Cortex®-M0+内核架构的通用 32 位MCU芯片,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物联网、通信、工业控制、汽车电子、计算机及人工智能等领域。其中,NOR Flash是公司主营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贡献逾九成营收。
进入2020年以来,受芯片产能紧缺以及下游应用市场需求旺盛影响,NOR Flash行业景气度明显回暖。因此,恒烁半导体的NOR Flash出货量大幅增加。2018 年、2019 年、2020 年及 2021 年 1-6 月,公司 NOR Flash 出货量分别为 3.24 亿颗、6.11 亿颗、8.54 亿颗及 8.02 亿颗。
招股书显示,2018年到2021年上半年,恒烁股份营业收入分别为1.01亿元、1.34亿元、2.52亿元和2.71亿元。2018到2020年恒烁股份营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为57.89%。但净利润方面则波动较大,同期净利润分别为-2788.36万元、-741.61万元、2521.39万元和5966.81万元。
那么,恒烁股份为何从2020年才实现扭亏转盈?这是因为,公司在这一年拓展了MCU芯片产品线。2020 年及 2021 年 1-6 月,公司 MCU 实现销售收入分别为 717.73 万元和 2,521.62 万元,出货量分别为1,272.95 万颗和 3,546.75 万颗,销售增速较快。
MCU芯片即微控制单元,是采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将CPU、SRAM、Flash、 计数器、UART 及其它数字和模拟模块集成到一颗芯片上,构成一个小而完善的微型计算机系统,是各种电子设备不可或缺的主控芯片。在这波缺芯浪潮中,MCU芯片便是缺货的主角之一。
目前,恒烁股份的MCU业务还处于起步阶段,销售收入和市场占有率与行业头部厂商相比存在较大差距。但鉴于目前全球 MCU 缺货的现状,公司 MCU 业务规模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随着新的产品系列不断推向市场,MCU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提升。
近年来,受芯片下游应用需求增长、国际政治环境变化、国产芯片替代进口趋势明显、国家加大对半导体行业政策支持等多因素影响,国内芯片行业景气度持续上升。因此,恒烁股份也走进了VC/PE的视野。
成立至今,恒烁股份经历了至少6轮融资,投资方包括中安庐阳、天鹰资本、中安海创、国元创投、前海蓝点、市天使投、昆仑投资、新丰投资、朗玛投资、深创投、启迪投资。今年6月,深创投、启迪投资等投资机构以23.80元/股突击入股。
值得注意的是,截至招股书披露日,吕向东、吕轶南、合肥恒联分别持股持股17.47%、11.08%、10.97%位列公司前三,前十大股东合计持股81.35%。其中,吕向东与吕轶南通过直接与间接方式合计控制公司39.52%的股份,而两者为兄弟关系,签署了《一致行动协议》,为公司实际控制人。
打造中国IC之都合肥,正批量诞生半导体IPO
随着恒烁股份即将IPO,外界赫然发现合肥集成电路产业正在强势崛起。
时间回到2013年左右,合肥已经是中国最大的面板产业基地、家电产业基地。但这些支柱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都遇到了一个共同的问题——缺芯。从那时起,合肥政府便提出打造“IC之都”的战略目标,从市场需求出发谋划“补芯”,加大产业链招商力度。
同一时期,国内另一家半导体公司——兆易创新,意图拓展DRAM业务,但DRAM代工厂的建设将耗费巨额资金。当时,合肥市政府得知此事后,火速与兆易创新签下了一纸关于共同建设一个专攻DRAM代工的项目协议:
合肥和兆易创新一起出钱建设专攻DRAM代工的合肥长鑫项目,合肥政府先出3/4的钱, 兆易后出剩下的1/4,长鑫的运营由兆易创新来做。2016年5月,合肥长鑫存储技术有限公司成立。三年后,长鑫存储宣布与国际主流DRAM产品同步的8Gb DDR4量产,奠定了其行业地位。
当然,长鑫存储只是合肥集成电路产业的一个代表。此外,合肥通过基金直投、跟投等方式聚集颀邦封测、通富微电、芯碁微装、恒烁半导体、联睿微电子等集成电路上下游企业,形成涵盖设计、制造、封装测试及设备材料的全产业链条。由此,合肥成为全国最受瞩目的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之一,更是被誉为中国的“IC之都”。
播下的种子开始迎来收获季。如今,合肥这个曾经的半导体荒漠正在跑出了一个个IPO。
芯碁微装,今年刚刚登上IPO舞台。背后掌舵者是一位铁娘子——程卓。出身军人家庭的她,第一份工作是军工企业的财务岗位。上世纪90年代,正处于事业稳定期的程卓选择下海创业,先后在食品、贸易、百货、中介服务等行业摸爬滚打。2015年,年近50的她二次创业,闯进了半导体行业,成为了芯碁微装董事长。
成立6年时间,芯碁微装集结了一支投资队伍,潜伏着合肥高投、合肥创投、安徽高新投、安徽省量子科学产业发展基金等地方政府投资方以及中兴创投、中芯聚源、东方富海、华登国际等业内知名投资机构。今年4月,芯碁微装头顶“国内光刻设备第一股”的光环登陆科创板。截止12月24日收盘,该公司市值超80亿。
很快,合肥又将迎来一个半导体IPO。11月初,封测厂商汇成股份科创板IPO申报材料获得了上交所受理。据悉,公司原生产基地主要在江苏扬州,后来接受合肥市新站区邀请成立新的经营主体并落户合肥。
回溯公司的发展,合肥的资金功不可没。招股书显示,合肥以合肥市创业投资引导基金有限公司(简称“合肥创投”)为主体,通过附带回购条款的方式,在公司初创期入股汇成有限。在汇成股份完成后续融资并渡过初创期后,由创始人及相关方回购部分国资股份。IPO前,合肥创投仍持有公司1.8%股份。
时至今日,合肥还在不断出手打造一张庞大的半导体版图。今年,同样来自合肥的阿基米德半导体官宣3亿元天使轮融资,合肥产投集团旗下产投资本公司管理的安徽省人工智能基金领投,创谷资本、合肥产投、合肥高投联动投资,联合投资方还包括赛微电子、圣邦股份、中裕燃气等多家上市公司及其创始人与知名半导体投资人。
短短几年时间,合肥集成电路产业快速实现“从无到有”、“由零到多”的嬗变。回望过去2000多年历史长河,合肥地处江淮之间、坐拥八百里巢湖,孕育出“受南北潮,皮革、鲍、木输会”的商贸文化、金戈铁马的三国文化、清正廉明的包公文化、名震天下的淮军文化、革命岁月的红色文化、敢为人先的改革文化……这些都为今日合肥提供了丰富的“沃土”。
曾几何时,合肥被调侃为中国最没有存在感的省会城市,如今正在缔造一批走向全国乃至世界的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