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交所和科创板是当前新经济公司上市的*。同为注册制,港交所跑了多年,而A股的科创板才刚刚度过“襁褓”之年。
科创板在2019年6月13日开板,7月22日开市,截至目前,运行已满一年。从驱动未来经济的“新经济”角度而言,科创板同期跟港交所相比,过去一年间,谁更有吸引力?
36氪统计后发现,港交所在收割新经济公司中,备受中概股青睐,但“硬科技”指标只及科创板三成;科创板开板一周年,早期有红利,运行平稳,表现强劲,尽显“科技范儿”。
科创板:“硬科技”没有对手
上交所官网显示,截至6月28日(以下数据统计日期“下同”),登陆科创板的上市公司共计115家。安永报告显示,科创板IPO数量在A股各板中位列*。
36氪根据上交所数据统计,目前科创板上市企业按所属行业分类,数量较多的行业依次是:医药生物、计算机、机械设备、电子、化工,整体看来,以信息技术、医药为主的新兴科技行业占比接近60%。
数据来源:上交所
科创板总市值达到1.72万亿元,中国通号市值超千亿,3家市值超500亿元以上。
市盈率方面,科创板企业市盈率领跑国内资本市场各板块。可见,投资者对科创板标的未来业绩给予非常高期待值。
36氪制图,数据来源:上交所(截至6月28日收盘)
平均市盈率是118倍。其中最高为云计算公司优刻得,为1429.67,其次为医药公司微芯生物,为1297.01。200倍以上市盈率的企业有10家;100倍以上的有40家。
百元股在科创板中不稀奇。股价平均值79.30,百元股共计21家。石头科技股价最高,为376.69元。每股200元以上11家,百元股共计23家。
港交所:领跑中概股回归,“硬科技”只占科创板三层
同样为注册制,36氪统计,从科创板开板以来,同期,港交所迎来160家上市公司。但按照科创板覆盖的行业属性标准来看,160家公司中满足条件的来自中国内地的企业仅有31家。
从行业属性上来看,上述31家公司主要集中在生物医药相关以及计算机技术服务,也包含新材料和高端设备公司,但是体量较小。
其中,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公司共计11家;计算机技术相关共计5家。
与科创板不同的是,港交所游戏相关公司达到5家。
36氪制图,数据来源:港交所(截至6月28日收盘)
总市值达到千亿门槛、股价破百,目前来看,只有阿里巴巴、京东和网易。三家中概股回归的各项指标遥遥*。
其中阿里巴巴以214.60元每股、4.61万亿港元的总市值领跑,其次为京东和网易。
市盈率中,医疗器械公司“康莱德机械”,化工公司“康龙化成”和支付公司“移卡”位列前三,但均未突破百倍。
竞争才刚刚开始
可以看到的是,一年内,港交所吸引的高科技公司与科创板相比在数量和质量上不占优势,但是在中概股回归方面,港交所更有吸引力。
这源于港交所在错失阿里巴巴首发上市后一系列改革。
早在几年前,港交所在吸引新经济公司上可并不具备优先条件,且“供股制度”下老千股疯狂融资。
2014年,在港交所错失阿里巴巴世纪IPO后,港交所终于启动了一场面向新经济公司的、堪称20年来最深刻的改革。核心目标是吸引阿里巴巴这样的巨头落户港交所,以及在制度层面革除老千股弊端。
2018年,港交所推行新规实施,为香港迎接更多创新型公司在主板上市和修改第二上市要求奠定了基础。
此后,新经济公司为港股市场带来新动能,已经有超过80家新经济公司在香港上市,共募集超过3000亿港元,占同期香港整个新股市场总融资额的一半以上。
通过一系列改革,港交所焕发第二春。
整体来看,鉴于港交所针对新经济公司实现较早的改革,在吸引中概股公司的回归中有更多政策和市场优势。但从行业属性来说,A股的科创板毫不示弱,在硬科技属性上占*性领跑对位。
国内市场在中概股回顾大潮中竞争似乎处于劣势。不过,国内资本市场的改革从科创板注册制的推出开始也开始了历史性的改革。近期在创业板还推出了注册制、修订上证指数以及剔除ST股、不限涨幅数等市场化尝试政策。
A股可谓正在实行一场堪称“改头换面”式的大变革。
科创板和港交所,未来对于新经济公司的登陆和选择中,谁更有吸引力?谁能跑得更快?谁又能跑得更好?竞争才真正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