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健康企业创新不是请客吃饭,而是一场暴力行动

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等融合成为趋势,必然催生新的业态和模式。面对爆发式增长的健康需求,供给端如何创新?医养融合的创新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基因、智慧医疗、大数据……科技将如何影响大健康产业?

  2016年,《健康中国2030纲要》发布,大健康产业上升到战略地位,一个巨大的新兴产业正在引领新一轮经济发展浪潮。健康与养老、旅游、互联网等融合成为趋势,必然催生新的业态和模式。面对爆发式增长的健康需求,供给端如何创新?医养融合的创新带来什么样的机遇?基因、智慧医疗、大数据……科技将如何影响大健康产业?12月10日,在2016(第十五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上,几位嘉宾就“大健康产业:创新与趋势”这一话题进行了讨论。

  以下为演讲实录:

  万静波(主持人):各位企业家朋友,各位嘉宾,朋友们,下午好!今天下午这个会议专场我看好像比隔壁的厅要满一些,这充分说明当国家出台健康大战略之后,可能对于整个产业是一个爆发性的机会增长的前夜,所以今天下午这么多朋友能够参加这个会议,也是我们这么多的企业家朋友能够参与这个会的主要原因。

  在开会之前我先做自我介绍,我本人其实是春雨医生的合伙人万静波。但是我有另外一个身份,我在创业之前是南方报业15年的媒体人,是何社长给我一个化公为私的机会,因为我的企业家身份告诉我说,这都是我们的合作伙伴,要好好提问好。另外我有一个主持人的身份,我应该问真问题、真话题,让今天的嘉宾朋友们听到干货,如果我待会儿问出了不好的问题,请大家原谅我,给我一点掌声,好吗?

  下面活动正式开始,我们这一场其实有8个人,可能只有80分钟知道,我想尽量我多问,大家也尽量多说,如果最后有时间,是否有一个留5分钟或者10分钟给在座的朋友们的提问时间,好不好?那我就开始了。

  我先做个简单开头,主持人们会说这是一个大健康的专场,希望大健康跟创新有关系。我想关于创新的话题在座的8位企业家关于创新都有自己的独特思考,当国家出台了健康大战略之后,说到2020年,也就是四年之后,整个产业规模有8万亿,这8万亿怎么划拉到各个企业家的口袋里面去,国家层面也在想各种不同的办法,从医院管理角度出现医疗资源下沉、公立医院改革,从医保角度来说国家大力促进健康险,我想这是国家从顶层设计层面来说,如果细化到各个企业家的工作层面去到底有什么办法?接下来的时间听听各位企业家的高见。

  按说从哪边开始?我们从第一位,从俞总开始,具体身份我想大家知道,俞总是今年国内的体检行业的履历者,是美年大健康的董事长。互联网我们是从根本上开始,俞总其实做的是健康体检数据,我们认为这是进入健康大产业的之一,俞总一定关于精准医疗、精准预防和人口大数据、健康大数据有非常多的思考,我想请俞总来分享你的看法。

  俞熔谢谢谢谢各位来宾,谢谢各位专家,谢谢主持人,非常荣幸来到今天这个会场。今年绝对是大健康年,重量级的会议没有一个行业盖过健康的风头。11月份是市委组织的大会,顺着主持人的话题,这次在市委组织上海的会之前,跟卫计委搞了一个活动,精准医疗非常火,我们从专业健康体检出发,希望基于专业体检入口采集到的健康需求,能够打造未来精准医疗的概念。我们推的第一个主体是针对糖尿病的,我就从这个小缺口跟大家简单说一两句,糖尿病人大家很关注,我们最关注的不是患者,未来我们自己的核心,通过体检入口把高危人群找出来,我们跟泰康也合作了关于糖尿病的保险的频道,也就是说我们通过这样的模型和入口把高危人群找出来,再给他定制干预的解决方案,这是未来我们长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核心战略,也就是说基于体检入口去采集到健康需求,把这些重点高危人群提炼出来,针对性地给予干预和解决方案,这是我们长期去追求的方向。当然这里面需要保险和其他行业的配合,也需要后面的医疗服务的配合。所以我们在健康体检之外,我们在这些专科诊疗、诊断、基因检测、远程等等也做了布局,希望未来这个需求检测定制方案,包括支付,未来有机会形成一个闭环,跟各位在整个大健康产业的板块当中,其他赛道的伙伴一起来合作,所以我们还是希望把预防这件事做精、做专、做深、做大,这是我们一个基础的理念。谢谢!

  万静波(主持人):我就这样先来一轮再说,好不好?一个企业家提一个问题。第二个问题向刘挺军先生提问,刘先生是泰康保险集团副总裁以及泰康之家的CEO,泰康之家不知道大家了不了解,因为我本人去参观过旗下的实体机构,做得非常酷、非常炫,老实说不敢说全国,全世界也没这么大的,结合到您的项目中主要是保险+养老+健康,到底你们这些做法,老实说处在创业实验阶段还是已经做得很清楚了,你们做了哪些布局?哪些前瞻性的构思?请您跟大家结合。

  刘挺军:实际上我们进入到医养领域不是偶然的,我们泰康的经营战略我们走专业化的路线,我们长期的关注消费领域的一些大的趋势变化,我们看来当前最大的风口就是一个庞大的中产阶级的兴起以及未来从2个亿到4个亿的庞大的老年人口,一定会催生和医疗和养老巨大的消费需求,所以这是我们在看的。而且在医养又是什么呢?大家现在也看,互联网给大家带来很多的焦虑,反过来说医养实际上是一个刚需的产品,所以从这个认识出发,我们从2007年就开始尝试进入到养老领域,我们最主要的特色是把保险和养老医疗进行产品、客户、资金的三重整合,在别人看起来很难走的过去,这个门槛因为养老的重资产投资门槛非常高、盈利周期很长,到底有没有盈利模式,客户会不会接受,其实当时这一路这九年可以说各种各样的争议就一直伴随着我们。经过九年的探索,我们可以说不是在探索,而是在实证上形成一个模型,把人寿保险和养老社区对接,现在养老社区一方面接现在已经住进来的客人,但是同时中年人就可以提前为未来的养老去买一个养老金,没住进来之前我们给他去做投资理财,到退休以后再把这部分的开销拿来支付养老的费用,所以这是我们做了这样一个模型。现在实证下来,比如北京我们就很清楚,由于保险公司有强大的资金和客户的资源,所以我们的入住速度是整个行业的2到3倍,过去是没有的。所以今天盈利模式我们可以告诉大家,已经是确立的,从财务上说,因为我开业一年半就住了90%,到第二年,到明年,两年半的时间就能达到盈亏保险,也只有保险公司能够做到。但另外反过来又实现了一点,我这样一种现代的生活方式养老的生活方式又带动了保险主业的发展,我们现在拥有一大批的高净值客户,过去传统上保险公司一张保单大概卖7000块钱,交十年也就7万块钱,现在一张保单十年下来就是两三百万,把一个传统的虚拟保险变成了一个场景化的体验式营销,把这个潜在的养老需求激发出来,所以到今天为止我们的养老社区北京开了、上海开了,广州马上要开。

  万静波(主持人):12月份就要开。

  刘挺军:对,下个月,我们全国是8个城市联动,两年之内会把这8个城市全部开出。因为养老离不开医疗,所以我们开始进入主流的医疗系统,这些年我们在打造一个医疗的生态圈,实际上说到底,比如说投资门槛很高的综合医院,这部分我们自己去做,比如我们在南京跟古罗医院合作的,在武汉跟武汉的同济医院也是合资极端,在中段我们进一步发展。比如说我们最近跟河北的林总合作,在高端的妇产科,未来我们在众多的专科领域,我们投资进来还是让企业家自己去经营,但是我们把客户、资金协同起来,形成我们自己独特的一个生态圈。还有未来比如说在社区的全科门诊,在健康管理,在这些领域,其实都有很多的机会。所以说到今天我们定了一个战略,就是泰康的核心业务就是保险、资管、医养三个大的板块,这三个大的板块形成三个内部的闭环,长期的人寿保险和养老社区形成一个闭环,解决人的长寿问题。医疗保险和医院形成一个闭环,医疗服务形成一个闭环,解决健康的问题。退休金和投资管理形成一个闭环,解决人们为健康和长寿的物质准备、财务管理,通过这样一个大的变革,实际上今天我们已经不是一个传统的保险公司,过去传统的保险公司就是一个财务解决方案的提供商,说白了,万一有事了赔笔钱,万一有病了支付这个费用,今天我们要打造成一个让人们更健康、更富足、更长寿的综合的健康服务的供应商,我们不仅仅提供钱的支付,同时更重要的是能提供优质的养老和医疗的服务。为什么市场给了我们这样的机会?医疗、养老这些领域过去的三十多年,是最没有市场化和改革的,一边是庞大的需求出来,一边是原有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它的质量、服务没有办法满足中产阶级高端人群的需求,我们是跨界的整合,这种整合又很好地发挥了保险公司客户的优势、资金的优势和商业模式协同的优势,这方面我觉得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探索。在这个过程中间我们自己理解,它就是把寿险的产业链,照顾人的生老病死,从上游自然地往下游延伸,从支付体系到服务提供商,但是我们并不是说独吃,有一部分最难的事情我们来发挥自己的优势,在专科的领域,在全科门诊的领域,在一系列领域我们广泛地和圈内来进行合作,快速来打造虚拟和实体的生态系统。

  万静波(主持人):刚才刘总谈到创新,其实我相信今天的每个企业家在各自领域中都会有各种创新行为。第三个问题请问赵董事长,大家知道步长药业是今年中国中医药领域的明星企业,上个月时间刚刚上市,当然上市的话题我想很庸俗,咱们今天不多说。我想先不问战略问题,第一个问题是我本人非常好奇的,步长制药到今天25年时间了,在中国超过30年的企业都不算太多,特别步长药业是一个家族企业,赵涛董事长的父亲也是企业家,请问您的企业是怎么保持25年屹立不倒的,诀窍是什么?

  赵涛:我是学医出身,当年在新加坡靠针灸一针扎起来,我待了三个月,现在看是游客,在新加坡没有营业执照的。当时上至李光耀的家属到卫生部长,说你不用你的西医执照,因为你西医肯定不行,没有执照,但是新加坡那时候中医没有管制,你去帮忙,不收费,人家给你一个红包,就这样非法行医,我们都是做医生的,我父亲也是做医生的,一起下海,我们一起来创业。我们这个行业应该讲过去这个行业是一个非常高速增长的行业,我们当时创业的时候中国有6000家企业,发现第一专业知识非常少,另外是家族创业,但是如何让它非家族化,从97年请了一大批职业经理人,又结合全世界的管理理念,又结合中国特色的步长制药管理体制,因为我整个体系建立起来了。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注重两个轮子,一个是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另外一个注重营销,网络的建设。在科技创新里头我们其实有个最大的特点,我们经常讲资管科技战略,我们不像互联网行业变化很快,我们在研究一个药在中国的情况10-15年才能拿到批号,五六年才能进社保,七八年才能进医院,这个行业又有朝阳的特点,又很古老,壁垒也很多,我卖了25年还是独家的,壁垒也很高。所以这个行业是一个非常慢的周期,靠我研发,我们总共才20多年,所以我们一直用科技资本战略进行科技投资。我现在又有60多独家专利药,完全是用科技资本的战略,我们过去采取的方式,我发现那个药未来能长大,这个苗子好,就是一个博士的料,你看苗子很重要,我进行产业整合,把你从幼稚园开始一直变成博士。比如我们收的是5000万,就是十年来的事,我们就是把一个产品,有的时候我在临床二期把你收购过来,有的时候把整厂拿过来,但是我一定发现这个产品的潜力,利用非常庞大的营销网络,把它的利润逐渐释放,获得和金融投资的回报率不一样,我们叫产业整合,其实这是我们步长这么多年来一个是创业、一个是资本战略,一个是产业整合,是我们最重要的。另外我们其实背后是文化,你如何把人才留下来,如何把职业经理人团结起来,如何把每一个人,事业留人、情感留人、利益留人,再有好的战略,我相信所有的企业都能够长久不衰,谢谢大家!

  万静波(主持人):下一个是郭家学先生,郭总过去在十年前,我当时当记者的时候,绝对是国内资本市场和媒体报道的绝对明星,我想这个事情不用说了,但是客观上说后来郭总经历过人生的像过山车一样的巅峰体验,坦率地说在前几轮实验室相对有点沉寂,从去年又开始浮出水面,我想问郭总有什么大招吗?

  郭家学:因为从05年,我过去跟陕西两家集团担保,结果这两家企业就一个里边,可以说一夜之间破产,我的账号全部被查封,银行就开始大规模解决,八年时间我偿还债务,给国企偿还贷款导致我损失8个亿,这七八年确实非常艰难困苦。从2013年开始我们又不断传承历史最悠久的一家企业,它在清朝的时候也是清朝四大药店,当时五个品种,让我们引以为豪的广远(音),我们现在拥有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说是国宝,可以说这些国宝就是我们公司真正的一些战略性的资源。到现在我们广远的市值超过百万,我认为是基于这些战略资源。

  好多人也很惊奇,广远为什么成为中国历史最悠久的一家企业,其实我觉得一个最核心的原因就是广远的文化和创新,这些老字号的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有自己坚定的信仰,一个组织有没有未来,这种信仰体系是不是扎根在员工,扎根在同仁的心目之中,这是一个核心。第二个是创新,中华老字号企业最近这一百年来,可以说中华老字号企业至少有百分之五六十、百分之六七十的企业消失不见了,原因就是创新,好多中华老字号企业,我们好像日子也不好过,其实就是创新。因为在农耕文明时代几千年新技术、新材料基本上没有,进入工业革命之后新技术、新材料日新月异,其实消费者需求已经发生深刻变化,如果你还在抱着过去的皇历念今天的经肯定被市场淘汰。

  正因为坚持创新的理念和坚守自己的信仰,广远可以说今天整个市场高品质中药生产企业的代名词。而且作为我们广远人,我们也非常享受这种,好多朋友就说老郭,现在一天感觉你干得乐呵呵的,不知疲倦,我说在创业者当中少有像我这样把自己生活、事业、兴趣、爱好结合得如此紧密的,我就非常享受治病救人这个感觉,走到全国各地一见朋友,刚才我们在门口赵总还在说,你的产品真不错,事实就是这样,就是享受这种过程和感觉,我觉得广远所有的人其实他的感觉跟我都一样,谢谢!

  万静波(主持人):我借这个场合给郭总做个小广告,郭总现在主要的精力在广远上,这个品牌其实是中国的四大,从古代传下来四大名药店之一,这是郭总后半生的心血所在。

  下一位是尹烨尹总,是来自于著名的明星企业深圳华大基因,这个企业正在谋划上市,我们尹总是谋划上市公司的CEO。我查过尹总的资料,尹总是我们今天在座的最年轻的企业家,79年的,又从事的是可能是最年轻的一个行业,我想这真是一个奇妙的碰撞。我先不谈企业战略问题,咱们先无虚地谈,未来基因对人类意味着什么?对人类的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人类有可能长生不老吗?这一天什么时候到来?谢谢!

  尹烨:谢谢万总,各位都是大佬,往台上一坐就感觉非常不一样,我两边都是穿西装的,我就穿一个马夹就上来了。中国人中文都没说清楚为什么说英语,如果都这么学,还有没有广远,我们的中国的文化还有没有传下来,还有菌群,还有家教,这个家教是我们的文脉,是中华民族的根。我想说的是我们从来不反对穿西服,今天聊的是创新,我平时也确实就是这么穿。第二点,今天聊的是健康,所以我斗胆插一句,我不太喜欢医院,我也不喜欢吃药,没病的时候大家可以去中医保健,生个孩子没问题,但是中国人平均人寿76岁,最后花掉一辈子支出的85%给医院,8万亿都吃药不是东亚病夫是什么?什么是健康?

  刚才我们在聊中国有一个慢性病排第一,糖尿病,50岁以上的人大概一半,但是那个真不是我们最高的一个慢性病,最高的一个慢性病是颈椎病,每个人都在晃脖子,这是一个传染病。传染源是什么?微信和微博,易感人群是什么?在座的网民,传播途径是什么?3G、4G、WiFi。疫苗是什么?停电,停电之后大家马上就产生心理疾病了,我在哪儿?我是不是走丢了?今天的手机快变成各位的一个器官了,学医的都知道,如果能够准确地知道自己的器官在哪儿的时候,就意味着那个器官出问题了,就意味着大家集体在变成数码化的痴呆,我们开始在人机交互过程中迷失自己了,健康管理的本质是人性的管理,很多老板问我,我要这样,我要那样,我还要健康,我说你不可能,你抽烟、喝酒、赌博,你回来跟我要健康,人类不光把人类搞成糖尿病,猴子现在也85%糖尿病,现在猴子们不喝这个,都喝有颜料的饮料,我们的血糖是为了挨饿准备的,而不是为了降解糖准备的,40年前有糖尿病吗?

  我们要对抗的是营养不良,所以糖尿病一样是我们说的不良生活习惯造成的疾病,这些和基因没有关系。但是基因能干什么?其实基因很大程度上讲是爹妈给的,很多程度上讲能够决定爹妈的生老病死,不要给后代遗传罕见病是非常非常常见的。还有一个基因叫外来侵入基因,人本来没有,后来这个基因进去了,是传染病,这样的东西也通过基因的方式找出来,不要莫名其妙没事就打抗生素,这是基因可以回答的问题。简单地说就应该是生得优、病得少、活得长、死得快,死的时候走得很平安,轻轻地我走了,如同我轻轻地来,挥一挥衣袖就如同我的基因。

  哺乳动物的寿命极限是5-10倍,我们作为哺乳动物来讲应该活100-125岁,大家觉得日本已经84岁了,没有问题,中国的医疗不差,我们每活一天就比上一个世代的人多活5个小时,所以从49年的39变成了今天的76,但是日本已经到了84岁,日本的人的基因和中国一样山东人的后代,我们也有可能活到84岁,所以我认为我们整体趋近100岁只是一个时间问题。今天平均76岁,也许再过20年,我们就会重新定义今天的周年,把60岁变成中年的标志。

  万静波(主持人):下面是林玉明董事长,林总的上市公司是在内地的医疗服务概念的,在他之前只有一家是凤凰医疗,我们林总主要是做高端的妇产科医院,在他之后还有一家在香港上市,是温州的做精神病医院管理的,也就是说在一个看起来非常难得的领域,我们林总成功地做到了上市公司。我想请您谈谈怎么把这么一个细分领域做成上市公司的感想,谢谢!

  林玉明:在座很多都是年轻人,有很多都是女性同志,和美医疗一直是从事医疗,应该来说是从小做到大,从无做到有,因为我做了十来年,国家医改政策发生很多变化的时候,特别是规模发展到今天,有一定的规模,有一定的品牌机构。在发展过程,因为我们今天谈的是创新和未来的发展趋势,我们和美能够发展到今天,我们主要还是采用差异化的战略定位,也就是我们这么多年一直是专注在妇产领域,包括我们定位也是定位在高端这方面。因为大家都知道,我们国立医院现在实力特别强,都是垄断性的,在垄断性的情况下,我们是以差异化为战略定位,我们一个是定位高端,包含我们的服务,包含我们的环境,我们都是以高端定位为主。另外一个我们采用的都是每个论证季节里面有1000多个管理季节,对于医疗品质应该来说有很好的提升,应该说对品质非常好。因为刚才说了,我们做的很多都是公立医药,我们大部分是医养的创办者,也是医养的投资者。

  从投资和定位模式来说,一般来说我的建议,比如说我们创办专科医药,又办医疗产业来说,我的建议,我们办专科专病有特色的,包括刘总的医养结合的机构,还有医疗康复,包含华大基因的第三方检测中心,这可能也是我们民营医院要做的,也能形成差异化的战略。实际上医疗行业是一个透视的行业,投资是资本密集型、人才密集型,投入的金额应该是10亿-15亿,6-8年才能盈亏平衡,投资回报是非常慢的。建高端的同一家医院两年才能持平,当然回报也比较慢,应该来说有6-8年就能收回成本。我的建议我们因为要投资,应该要形成差异化的投资策略。

  我就说到这里,谢谢!

  万静波(主持人):关于医院投资可能是一个很热的领域。我们下面进入下一位,下一位是很尊敬的邹其芳先生,我享受过您公司的服务,非常好。我向大家做一个背景资料介绍,邹董事长是瑞尔医疗的董事长,邹老师其实是老三届没赶上,基本上是78级这代人,邹老师是90年代中后期开始创业,在座的您是年纪最长的企业家,您又看起来您从事的是一个很慢的行业,我们不是说以上市论英雄,我应该在我有生之年早点把它做成,您是怎么考虑在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您是用慢的方式来处理公司管理的?

  邹其芳:我本来准备满脑子想的都是大医疗的事,可能在座的50后的不多,我是少有的50后,50后的人还是有一点情结,有什么情结呢?特别是我们这一代,从78届好不容易赶上上大学的机会,就认真地学,好不容易赶上出国学习的机会,又去国外读MBA,产生一个什么情结呢?总想怎么能够把学到的东西真正用到国内来,给国人做点实事,最后选来选去,也是机缘巧合创建了一个口腔连锁诊所,为什么做这件事?因为当时也很朴素,因为我的牙不好,50后的牙估计都不太好,包括在座的各位,刚才尹总说了,患病比例最高的是手机,我看不是,实际是龋齿,根据国家统计的,在座的90%左右的人都有牙病,说这个比例最高。可能基因短期内还解决不了,还得靠牙医。以前跟大家聊的时候,我不知道在座各位有没有这个习惯,把嘴挡起来,有这个习惯吗?下意识的,为什么?你牙齿不好,笑起来不美。所以我们想的就是做一件让国人开心的事,让你自信地笑起来,我们的想法一开始很朴实,聚一批志同道合的人干一件让国人高兴的事,我是读MBA的,当时想得很简单,我们的计划现在我还记得,五年的时间开20家诊所,后来我这一做10年开了10家诊所,为什么呢?忽然发现口腔医疗跟大医疗是两码事,我不知道大家稍微留意一下就会发现,都有医学院是不是?没有内科医学院,没有外科医学院,但是有一个口腔医学院,是两大不同的系统,口腔医疗实际跟消费习惯紧密相关,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凡跟消费相关,服务就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环节,偏偏我们国内的医生所受的教育,在座好多是医学背景的,主要的教育是什么?我们的神圣职责是什么呢?治病救命,我救你命的过程不重要,看牙也一样,一下就下去了,大家都有看牙恐惧感吧?我们发现改变这个思路,真正培养起这种服务的意识远远比培养技术需要的时间长,所以我们在过去的十多年里一直在做这个工作,我发现快不得,一快就出毛病,所以走了一个慢的路。但是好处就是给我们一个机会,培养了一大批认同这种服务理念,认真为客户服务的牙科医生,所以非常感谢万总体会到我们对自己的服务还是感觉蛮自信的。

  我准备了那么多,总得让我说点对口腔医疗的看法,我们觉得中国现在正好处于一个经济发展期,在这个过程当中,我们大部分的,特别是中产阶层,都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口腔健康的重要性,我相信在座的各位明年看牙科医生的比例肯定要远远高于今年,你们来参加这个活动了,觉得90%牙都有毛病。我给大家另一个数据,实际现在在日本他们提出来80岁的时候嘴里还有20颗自己的牙,这也是中国人的一个目标。但统计数据不是这样讲,统计数据中国35岁左右的人平均已经掉了2.6颗牙了,65岁左右的人平均已经掉了12颗牙了,所以大量的口腔健康问题,不光是基因告诉我们,很多的科研都在告诉我们,口腔疾病实际和全身疾病密切相关,口腔健康不光是与个人的健康相关,实际也是与整个社会整体水平是相关的。所以我们对这个预期就会看到,我相信在今后的10-15年之内,中国的口腔医疗会有一个迅猛的发展,也可能会赶上跟大医疗同步走,可能比大医疗走得还会更快一些。所以大家需要看牙的话你们就知道了,一定要找瑞尔齿科的。谢谢!

  万静波(主持人):现在进入最后一个环节,向杨志先生提问。坦率地说我向杨老师提问我是战战兢兢的,大家不知道,杨老师是神龙见首不见尾的大神级人物,特别是我们这个大健康行业。第一,杨老师是非常优秀的学者,杨老师是中国第一个拿哈佛生物系的博士学位的科学家,这是第一个。第二个,杨老师同时也是企业家,这个企业家可真不是吹牛的,杨老师参与创办的企业90年代中期就在美国上市了,这个企业最高市值估到140亿美金,在纳斯达克上市,杨老师的老师都是诺贝尔医学奖的得主,和另外一个做干细胞研究的斯坦福教授还做了一个干细胞指导企业,这是企业家身份的杨老师。杨老师还是投资家,杨老师在90年代中后期,杨老师回国参与了一家非常知名的医疗,特别是针对生物制药领域的投资企业,因为杨老师投的都是高精尖的公司,杨老师在三个领域都是我辈望尘莫及的,我们不敢说做企业,春雨医生还是一家创业公司,做投资遥遥无期,不知道哪天能实现,杨老师是这么大神级人物,我不敢向杨老师提问,杨老师接下来的时间自己跟大家做分享,给您多留一点时间,谢谢!

  杨志:万总实在不敢当,我确实有一点经历,今天正好借这个舞台跟大家分享分享。因为在会议之前,其实万总提过,你看看你喜欢讨论哪个问题,当时我正好在火车上,我就回了什么问题都行,什么问题都可以问,但是没有讲具体的东西,所以今天可能也是比较难说从哪方面来问这个问题。尤其是今天我跟台上各位嘉宾也不知道,我是唯一一个投资人,做基金的,其他的都是企业家,而且在座的企业家都是卓有成就的企业家,我比起各位企业家来讲非常汗颜,能坐在这儿跟大家共同在一个舞台上讲话。

  我想今天讲两件事情,分享一下我们过去的一些经验,投资的一些经验,我要讲理论其实没什么意思,我就讲讲做企业家投资的过程是一个很辛苦的过程,不是很简单的过程。我原来一直做学术,后来进入工业界,最后有一个机缘,后来我就进入了投资界。其实很多人生的目标你是根本没有想象的,我家里有几个人是工程师,都是做枪炮坦克的,所以我从小就想做枪炮坦克,我从小就想做工程师。后来到文化大革命当中,我又考虑做电子工程师,那时候自己开始做电视、做收音机什么的。到了后来我插队回来,其实我刚才忘了说了,除了邹总之外,我也是一个50后,所以不见得咱们俩哪个年龄比哪个更大一点。我回来以后,后来等于上大学考了大学生,但是考大学又不是我想要做的,我考大学,77级的时候,不容你自己选专业的,我当时被分配到武汉大学学习病毒学,其实跟我当年想做的差得很远。人生后来做了很多有意思的转弯,实际上都是你原来意想不到的,有时候我们做投资也是一样,我记得我们有个投资,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做投资的话,其实我们对被投资人,也就是企业家,我们一般看重的有一个特点,这个企业家能够坚持。就像邹总一样,做了17年了,还继续坚持把这条路一直走向辉煌。

  我们投资的一个企业家,是一个美国女孩子,我们当时投她是05年投的,当时我投她的时候看重一个,她曾经很辉煌,也是一个投资人,后来她下海做了一家公司的CEO,领导一家公司CEO上了市,给所有投资人赚到了几亿美金。不巧她在三期临床的实验在最后的阶段失败了,失败以后,这家公司后来就等于破产了,破产之后,因为当时她雇的给她做临床的首席临床执行官,在临床实验设计当中有问题,并不是他的药不好,而且设计有问题,最后统计数据出来是不对的,发生了一个什么事情呢?就是说这个药是一个抗拉稀的药,抗拉稀的药在美国,在世界上也是这样,毒性都比较大,在世界上很多抗拉稀的药都撤下来了,都是因为长期毒性很厉害。她研究的药是从巴西密林里面做到的东西,巴西人很少有拉稀的现象,有了他们吃一种植物,这个植物上流出一种红色液体,叫龙血,他把这个红的东西最后里面提出一个化合物,一个单一的化合物,这个化合物后来就发现可以治拉稀,而且它是天上来的,没有毒性,而且适合给儿童使用,这么一个好药最后没有成功,她很伤心。最后她把她的房子卖了,她当时住在加州,她这栋房子当时也给她赚了不少钱,赚了700万美金,她把专利买回来重新做,那时候她找到我,她从一个富翁完全变成了跟学生一样的穷人,当时印象很深,当时三四个投资机构跟她谈,她来的时候开了一辆最旧的车,开的声音还蛮大,我们所有投资人都互相看了一眼,这个人靠谱吗?

  她说她准备雇一个人,把这个人接他车上的时候,开了一半的时候没有油了,她去刷卡,所有的卡都刷过了,只有最后一张卡她的油钱付了。来面试的人当场就跑了,下车就说我不干了。我们后来投资了她,因为当时出于几个原因,当时有一个原因,是因为她的估值非常低,另外我们听进去了她对我们的申诉,她的临床数据应该让她能得到FDA批准,她知道需要第二次机会,知名的VC在美国是不会给这种机会的,我们并不是知名的VC,所以我们给了,还有另外一家给了。我们给了以后,这家公司又经过了五到六年的努力,这个药终于在美国得到了FDA的批准上市了。但是你知道这个过程当中多难?我听眼看见,我都跟她讲要不然这个事情你放弃算了,她一个人带四个孩子,她跟她丈夫离婚了,她老公跟她离婚的时候就是因为她卖房子不干了,跟她离了婚,在她最困难的时候,因为她后来涉及到专利权的公司,打官司的时候她把全家的财产都押上去不说,这时候她老公还告了她,她最难的时候她原来的老公还告了她,那时候她真的快崩溃了,但是她从来没有怀疑过她这个药将来不被FDA批准。她的执着劲很值得我们在座年轻的企业家学习,我从她身上学到了就是要坚持,在困难的时候也要坚持,我记得她最后钱也烧完了,她能量很大的,她快没有钱的情况下,她拉到伦敦去上市,又融到钱,公司又获得了第二次生命,她最后又说服了比尔·盖茨和合伙人共同给她投钱,她说世界上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最多的就是腹泻,腹泻是夺走很多小孩生命的一个主要元凶,她说你要是对世界上的这些,第三世界国家的人负责任,你愿意去支持他们的话,你来投我这家公司,我生产出来的药将来被批准了,全部平价卖给你发给第三世界国家,这一点感动了比尔盖茨,比尔盖茨说不用,给你留10%,她就足够了。

  现在作为抗腹泻来讲,在第三世界国家是主要问题,尤其对儿童来讲,找到没有毒的药。从这个角度上,我就讲一个故事,也就说明这一个问题。

  万静波(主持人):杨老师其实有一系列非常深入的关于高端的生物科学领域的投资,这个时间没有时间展开,我希望大家更多地关注杨老师。回到俞总,俞总是上海交大毕业的,学到电子工程,后来又在中国中医大学学中医方向的博士。俞总从上市之后在很多领域开展一系列并购,俞总进入一个领域是口腔医疗,投了一个后备企业,还投了一个基因公司,您其实整个依托体检行业之外展开一系列的布局,您准备下一步是什么?谢谢!

  俞熔:正如方总所说,因为今天大家各个大健康产业最精华的部分都在台上,应该说大部分都在,我觉得未来的十年,我刚刚讲到从不同的领域,刚刚尹总也讲到了,医疗领域是很大的一块,从预防端切入也是很大的,如何从健康体检这个大的入口做业态延伸?我们的逻辑是这样的,因为我们现在体检人群已经达到千万人以上了,2017年会超过2000万人,这个入口还是我们主要花核心要做的,还有很大的潜力没有挖掘。与此同时,其他的赛道我们认为是这样,更多的是说给体检入口一个协同,我们现在在健康体检的入口当中,客户需求越来越丰富,他们对更多精准的筛查,包括检测、诊断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包括对检后的医疗服务也越来越高,我们把更多的赛道包围进来,这里面也不是都自己干,我们会选力所能及,离我们更近的,很多的跟合作伙伴合作。我们今年跟一个检查胃的小企业,从2000万一年翻了10倍的产值,类似这样的频道非常多,这样的企业我们更多是扶持他在我们的渠道上成长。我们的入口来说,从数据、流量,还有线下300家的体验中心,也能提供很好的场景。

  您刚才讲到中医,我有一些中医情结,刚刚说到治胃病,我们觉得未来体检入口和未来中医药发展有很大的空间,郭总也是我们中医药特别热爱,包括赵总,所以我觉得半壁江山都跟中医有关,未来在预防医学当中,中医扮演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不光是服务,包括整个产业链,包括未来在预防端根据体检的数据和流量能够结合起来的定制化的服务是未来很重要的一点。

  最后跟大家讲未来很重要的逻辑,如何基于现在的平台,基于现有的几千万人的体检平台,未来能够把更多好的技术方法和模式应用在前端,尽可能地少进入,我们说防止疾病的显性化。第二个防止慢病的重症化,这是我们两个最重要最重要的使命。谢谢!

  万静波(主持人):接下来我向刘总请问,刘总其实是武汉大学保险系毕业的,长期在泰康工作。其实你是一个学保险的,某种意义上是不懂医疗的外行,其实保险+医疗这个东西难度是非常高的,为什么?因为我自己在我们企业说实话是一家古老的医疗公司,坦率地说有很多经验,但是也会交学费。我不知道作为您来说泰康人寿您有哪些体会或者教训,保险公司做医疗的优势是什么?劣势是什么?请您跟大家分享。

  刘挺军:确实,跨界说起来容易,但是挺难的一件事情,我也作为搞经济出身,这九年时间,我花了三年时间听懂医生和医院管理者说什么,他们在想什么,他们有什么样的文化和行为习惯。比如说我们在金融圈子里面,在保险圈子里面觉得很自然的事情,到那里就变得很怪异,所以有很多文化和管理模式,包括在投资上面一样的,特别医疗行业的投资,我想林总和邹总应该很有体会。我们总结出今天医疗行业投资最大的困难在什么地方呢?投资人着急要回报,医疗有它自身发展的规律,所以这两个会经常去打架,一打架你就去换院长一换院长就折腾,所以跨界确实有很多障碍,但是保险公司来做,我们的体会是,真的是把这个产业的协同优势发挥出来,保险公司最大的优势,第一个就是我们有长期的资金,现在市场上钱很多,但是钱和钱是不一样的,我们的钱要比别人更漂亮一点。为什么呢?因为保险公司投医疗的本质,我们的本质是让人更健康,而不是说让他花更多的钱去治疗,我一直说这个世界上投医疗最合适的政府、大学、宗教、保险,所以天然的在商业模式上有很强的亲和性。第二个很重要的是,我们今天无论是市场化的养老,市场化的医疗,都面临我们今天其实是在一个传统体制中间要去突围,传统体制给你制造的很多的强大的隐形的玻璃门其实还是蛮多的,这个时候我们需要快速地去建立信用,建立品牌,建立客户对你的信任,缩短整个培育的周期,所以保险公司可以带来强大的,像我们有1.8亿的客户,所以我们才有这个底气,我们做养老为什么比别人快?本质说我们有50万的销售队伍,有4000多个分支机构,有1.8亿的客户,这里面怎么筛养老?还是很好做,保险公司投跟医疗的本质、跟健康的本质更贴近,有更长的资金可以去跨界这个鸿沟。所以我觉得这里面还是最好的一种模式。所以在世界上我们后来也在找,全世界也没有这么去干的,事实上也是有。你比如说英国的拨款,保险公司拥有医院、拥有牙科、拥有自己的养老院,美国的凯撒保险公司有自己的体系,唯一的区别他们是局限在某一个市场,我们是在全国范围之内,我们从生孩子开始,包括生孩子之前,尹总刚才提到,我们其实也是变成实际了,我们在南京的古罗医院也有人工辅助生殖一直到天堂为你站岗,真正把这个理想变成现实。

  回过头来说还是要坚持,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买地买不着,社会一片舆论说你是这样那样,说变向拿地,你为富人服务了,到了今天走过来大家都认可了,所以坚持,战略方向对了,就是实践,就是坚持。

  万静波(主持人):让我们刘总的探索鼓鼓掌,好吗?确实他做了不起的创新,大家有机会去北京、广州、苏州大医院去看看,看看他们的线下实体社区已经做得非常好了,我观看过他们上海的社区,让人叹为观止。

  下一个是赵总,您说过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早期您关于公司发展的策略,您主张的我们对标是辉瑞,辉瑞的特点是专门做专利药,可是我知道后来赵总的战略发生变化,赵总说我们的对标企业要做强生,为什么您的公司战略会发生这么大变化?我想请您谈一谈。

  赵涛:其实我觉得辉瑞和强生都是两个非常优秀的公司,我们最早的时候确实是想把辉瑞做大,在中国做到10亿美金的销售额,连续五年增长10倍以上,现在其实中国大健康是很大的需求,我们以后把它建成中国的强生是我们的对标公司,我们现在一直在布局,我们从医疗器械,到生物医药,到小分子化学,包括在全世界看很多的药,中国市场很大,怎么把全球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在中国为消费者服务,中国发生很大的变化,以前我们中国造的药和原液药是有差距的,对我来讲就可以造出和国际上这种仿制药水平一样的化学,我的网络很大,我们通过我们的网络就能够快速给患者服务,如何让中国的消费者能够和世界的医药同步快速,这是我们最大的优势。我可以很快传输到他们的手里头,我觉得全世界追求所有的新科技,在中国医院变成强生模式,这就是一个转化,随着企业的发展,随着企业实力的转换,我现在有能力去做这个事。关键是让中国的消费者吃到和国际标准的药,用国际标准的新的医疗技术,这是我们未来新的使命。

  万静波(主持人):下一位郭总,我的问题很简单,您说过,我看过您有一看法,您说未来健康大产业绝对是中国的朝阳产业,您说其中中医药产业是中间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我想您这个话如果在座的有化学西药的是否认同您的理论,您这个结论是怎么来的?是因为您在商言商,还是确实您对这个产业发自肺腑的血淋淋的思考?

  郭家学:中西医并重过去在50年代提出中西医结合,所谓中西医结合是什么概念?其实是以西医为主,中医为辅。到今天中西医并重,没有主次之分,中西医都非常重要,作为我做中药但是我从来不排斥西医以及其他生物技术,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每一个领域扮演的角色不一样技术。你比如说中医在养老和治胃病领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最后大部分得大病、癌病、脑卒中之前,我们中医都可以发挥巨大作用。从具体数字上来说,健康中国这个决定里面就提出到未来五年之内我们的中药的服务要占到30%,这个份额是非常大的。除了中药之外,你像中医服务,大健康产业不仅仅是中医服务,未来你比如说这些医养结合的保健食品,我觉得这个领域都非常非常大。未来广远如果出现一款涉及精准人群的非药产品,大家一定不要感觉奇怪,在整个大健康的消费人群领域,我觉得我们中医药都可以扮演很重要的角色。而且从目前来讲中医药迎来一百年的最好发展时期,中央重视,各级政府重视,而且整个中药行业投资目前我认为是最热的一个投资领域,所以说这个产业大有可为。

  万静波(主持人):下一个问题,尹总,我知道贵公司开发了一个基因测序仪,一旦这个东西进入民用,进入现实之后,对整个产业意味着什么?

  尹烨:全世界只有三家公司造基因测序仪,这个测序仪的实际价值是第一个人的基因组花了十年时间38亿美金,三年之内我预计做到2000人民币,做的就是这个事情,我经常为问自己华大基因如果做到1000亿产值就是一个基因组,把它跟今天的基因设备相结合,你会看见一个完全不同的生命密码,谢谢!

  万静波(主持人):下一位林总,我的问题很简单,客观上说林总是福建的莆田系的优秀的投资家代表,不管怎么说,当今年魏则西事件出现之后,可能对您的整个行业其实有很大的影响,我想借这个机会您能否对您的同行说一些什么话,需要同行做什么工作?

  林玉明:应该讲医疗都是不规范开始的,都知道,我们白金的医药从来不打广告,我的价值观就是高品质、高质量、三规划,非常规范化,包含有很多标准化,流程服务的标准化,医疗品质的标准化,包含我们每个DCI的标准化,当然有一个没标准化,就是我的普通话还没标准化,保障我们一流的品质,一流的口碑。你比如说在座的,到我们那边,可以到白金医药去参观一下,我们的管理理念、管理体系应该来说不会比美国差别太大,这是我为什么能够做品质。刚才问说我是莆田来的,我是莆田人,莆田人和莆田也有差别,谢谢大家!

  万静波(主持人):时间太紧张,下一位邹总,就一个问题,刚才我们提的问题您是在做慢公司,您在吸收新一轮投资,我相信为您下一步在做计划,请问贵公司的上市计划是什么时候?我们能不能跟着买一点?

  邹其芳:说实话还没有上市计划,因为我们过去十多年里面注重培养人,人培养出来之后得给他释放机会,在今后三到五年之后我们还会进入更多程式加速我们的发展,上市这件事还没想明白,谢谢!

  万静波(主持人):邹总很谦虚。最后一个问题问杨老师,杨老师,您作为一个资深的科学家、投资人和有工业经验的企业家,您对今天的医药行业的投资有什么纲要性意见?

  杨志:纲要性意见,现在的医药投资主要的最纲要的还是创新问题,就是我们国家处在这么一个阶段,所以要创新已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议事日程提到前面来了,我们怎么看待创新?创新到底是什么东西?每个人解释不一样,所以我今天就借一分钟讲一讲我的想法。其实我这个想法是跟毛主席借来的,我就大概说一下吧。创新不是革命,创新不是请客吃饭,不是做文章,不是绘画绣花,不能温良恭俭让,那样雅致温良恭俭让,创新是一个暴力行动,是一个产业推翻一个产业的暴力行动。

  万静波(主持人):很抱歉,朋友们,今天会议到此结束。今天无论是在座的企业家这么多和参会的朋友很多,充分证明了今天健康大产业在中国的热度所在。因为本公司最近发生一些事情,我想送给大家一句话,请在座的企业家朋友们身体健康,永葆活力青春,谢谢!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医疗健康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