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AC加速器徐勇:盛产“独角兽”的加速器缘何在中国难产

在美国,徐勇他们得到了硅谷对于加速器的定义:有能力帮助创业企业加速成长,有能力孵化顶级优秀企业的孵化空间是加速器。加速器和入孵企业的发展阶段没有必然的关联,顶级加速器孵化的多数是早期项目。

  2005年,在美国加州山景城(Mountain View,California),Y Combinator加速器诞生,自此“加速器”便如雨后春笋般崛起,并且近些年也逐渐传入中国。然而,“舶来品”入驻本土,不得不经受本土气候的考验,许多国内加速器并未有效落地,纠其根源,主要在于Mentor(教练)系统错配、习惯抄袭以及规模冗杂三方面。

  那么,创业加速器如何实现本土化?天使成长营发起人徐勇率领的“AC加速器”正在设法消除加速器入驻国内的本土化桎梏。他带领几个合伙人前去硅谷探因,回国后以AC加速器创始人的身份,详细阐述打造AC加速器的幕后原因,并诠释中美加速器的模型构造,期望通过加速器孵化出行业“独角兽”。

  为了寻找独角兽,徐勇一行人找到了盛产独角兽的加速器模式

  俗话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在创业圈子里,也有不少怀抱做“将军”心思的创业公司,奔着独角兽的而去。

  创业者会有很多困惑:找人、找钱、找方向,求帮、求助、求曝光。创业者还有一个诱惑,那就是独角兽的诱惑。“独角兽”是美国最近几年新出来的一个词儿,就是估值超过10亿美元但未上市的行业领军企业叫做独角兽企业。

  对于每一个创业者来讲,如何让自己成为独角兽企业,这是一个无法拒绝的诱惑。如何让中国产生更多独角兽?AC加速器的几个合伙人前去美国硅谷进行探索,发现美国一半左右的独角兽企业都来自于一个嫁接创业者与投资人的体系——加速器(Accelerator,这是一个去美国之前并没有太受关注的名词,因为在这之前许多人只知道孵化器(Incubator),但是徐勇一行人在拜访了美国排名前十的很多个孵化空间之后,发现这些创始人几乎每一位都告诉他们:自己是加速器(Accelerator),而不是孵化器(Incubator)。

  在去美国之前,普遍认为加速器孵化的是已经有一定发展的项目,而孵化器一般孵化的是早期项目。但这次在美国,徐勇他们得到了硅谷对于加速器的定义:有能力帮助创业企业加速成长,有能力孵化顶级优秀企业的孵化空间是加速器。加速器和入孵企业的发展阶段没有必然的关联,顶级加速器孵化的多数是早期项目。

  加速器到底牛在哪里?

  为何在美国,有一半左右的“独角兽”企业来自于加速器,“加速器”到底是个什么“鬼”?AC加速器能提供的资源有哪些?请看以下表格:

  美国加速器模型:五位一体

  

  AC加速器模型:本土化的五位一体

  从表格中可以看出,AC加速器与美国加速器的“五位一体”相比较而言,增加了一些本土的气息,尤其在Mentor系统之中,徐勇坦言,诸如雷军马云柳传志这样的大佬未必有时间真的能拿得出来那么多的精力帮助一线的创业者,因此AC加速器的Mentor系统主要涵盖这几类人:合伙人、合伙人投过的明星项目创始人以及天使成长营学员。(这些将在下文详细展现)

  与目前国内许多孵化器相比较,加速器的优势主要在于以下3点:

  第一,加速器有实效的教练系统,这是其中最核心的区别。

  第二,加速器可以有效提供与大企业对接的行业生态。

  第三,一般加速器会建立起校友文化,即同一个加速器孵化培养过的企业之间会有密切的联系。

  这三点是加速器与孵化器的主要区别,也是加速器能够成功孵化顶级企业的核武器

  此外,国内加速器与孵化器相比,最本质的区别在于评判一家企业孵化成功与否的标准。

  国内评价孵化空间有一个共识,就是看其入孵的企业有没有融到下一轮资金。现在国内有一些孵化空间做得非常好,比如微软加速器、氪空间、创客总部、binggo咖啡、科技寺……也建立起了各具特色的优秀模式,但中国也需要落地加速器这样重度、精品的孵化模式。

  徐勇提出一个理念,他认为,评价一个孵化空间除了融资额这个标准外,还需再增加一个标准,就是这个孵化空间有没有出来独角兽这样的领军型企业。徐勇觉得,在这样一个遍地都是孵化器的时代,应该有空间去想办法孵化、培育可能的独角兽企业,要给创业英雄找一个家。

  目前国内加速器落地难的根源:错配Mentor 、习惯抄袭、看重规模

  加速器为什么没能在中国有效落地呢?徐勇觉得,这不是一个好说的话题,很容易得罪国内从事孵化行业的同行,被误解是在挑战行业的现状。但他也认为有义务揭示国内加速器面临的困难,以便对症下药。

  困难一:误读了Mentor的含义。目前国内一般把Mentor理解为导师,而且受YC的影响比较大,邀请的导师大多是“大佬”级导师。但这些成功的大佬常常“功成身不退”,大佬们自己都还在拼,未必真的能拿出那么多精力帮助一线的创业者。此外大佬一般也不再从事具体的事务,很多大佬所在的成功领域和现在85后移动互联网创业的领域也有很大不同,大佬现在能给创业者的,未必是创业者最需要的。因此,徐勇个人更喜欢把Mentor翻译为教练,而不是导师。创业者需要的,是真正能拿时间和精力给他们,帮他们解决具体问题的教练。

  困难二:国内习惯抄袭,缺乏对于“抄袭可耻”这种文化的认知。国外的创业更多的是“从0到1”的创新,而国内的则多为“从1到n”的抄袭。

  在美国一个商业模式出来之后,即使不是靠知识产权保护,往往也比较少有人会抄袭它,因为在他们的文化基因里,抄袭可耻。但是在国内,我们的大企业无所不能。对于新兴的商业模式,大企业经常是拿来主义,直接抄袭。一些创业企业即使融到了C轮、D轮,当巨头企业杀进这个行业开始免费或者打价格战的时候,创业企业也会面临非常大的困难。这样的环境下,创业企业和大企业生态也很难有紧密的对接。

  困难三:国内的孵化空间一般注重规模,而过大的规模很难形成校友文化。在美国,加速器一季入孵的企业比较典型的大概会是二三十家。而我们的孵化空间一般没有“季”的概念,同时入孵的可能会有50个、100个甚至几百个项目。对于这么多项目来讲,大家互相深度熟悉会很困难,也很难去建立“家人文化”。

  发现这些问题,AC加速器希望能够克服这些弊端,为创业者打造更好的生态,其应对策略主要有以下3种方案:

  徐勇觉得,创业者需要的是“鸡肉”而不是“鸡汤”,需要的是真真正正实实在在的帮助。AC加速器的教练来自于以下三类人:

  第一类:合伙人。徐勇等6个合伙人是Mentor的基础。

  (AC加速器CEO、天使成长营发起人徐勇、梧桐树资本合伙人童玮亮、北软汇智天使基金创始合伙人王童、海泰戈壁基金合伙人张威、原腾讯MIG渠道总监欧阳潇杰、并购律师金洛竹

  第二类:合伙人投过的明星项目创始人。他们和加速器的创业者可能是一种师兄和师弟的关系。

  第三类:天使成长营的同学(这也是教练的主力)。

  天使成长营经过一年多的发展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一期二期已经入营的同学,成立了十多支基金,做了5个孵化空间,投了将近200个项目。目前也占到了全国可统计早期项目的将近10%左右。天使成长营是中科金集团和中关村天使投资协会,中关村天使投资联盟主要发起的一个公益的天使培训组织,天使成长营形成了奉献、分享的“家人文化”。

  天使成长营的学员覆盖了百度、腾讯、360、小米、新浪网易等中国最优秀的互联网企业,他们是一批在中国最想当新天使的人,有意愿去了解创业者的成长过程,让自己真的成为那种看项目心里有底的天使投资人。大家擅长的行业领域和专业方向也几乎覆盖了创业企业所有可能的需求。通过这样一个既讲奉献精神、又“人多势众”的群体,徐勇有信心帮助入孵AC加速器的创业者们对接互联网和未来科技的行业生态。

  6,12,89,216,380,220……AC加速器成长的数字“密码”

  虽然“条条大路通罗马”,好似只要认准方向,便一定会有通往前方的道路,但是,徐勇仍旧抱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心态去做好AC加速器,这些数字或许能够代表徐勇在探求国内孵化“独角兽”的创业生态系统之路的艰辛与努力:

  6位有梦想、有情怀的合伙人。

  12位顶级天使投资人共同出资并参与投资决策。

  89位TMT行业精英、成功的创业者志愿加入教练团。

  216天使投资人背后的倾力支持。

  从天使成长营成立到今天,一共打磨了大约380

  从想做孵化空间到今天,打磨了220

  在遍地都是孵化器的时候,徐勇为首的AC加速器希望志同道合的朋友,有资源的、有实力的大佬们,能够静下心来,一起去打磨加速器这种美国最顶级的孵化模式。他们也希望从今天开始,能够开创一个中国未来的创新加速时代。

  附录(AC加速器12位明星投委会委员):

  

    (演讲:天使成长营发起人、AC加速器创始人 徐勇;整理:投资界 周小燕)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相关机构

新一代信息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