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时代传媒集团在上海成功举办“2024 影响力·时代”峰会

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深化对制造业的理解,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制造业企业也同样要积极拥抱金融,合理运用金融工具,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主体,也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核心。我国制造业正向智能化转型发展,这对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提出了更高要求。

11月22日下午,“2024影响力·时代”峰会在上海成功举办。此次峰会由广东时代传媒集团主办,时代周报、时代财经APP、时代商学院承办,主题为“金融聚力 智造向新”。“影响力·时代”峰会是广东时代传媒集团倾力打造的系列高端论坛,每次都会邀请来自政府部门、上市公司、金融机构等各界嘉宾汇聚一堂,共同研判最新的经济发展趋势。

此次峰会邀请了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兼常务副主任、商务部原副部长魏建国,中国贸促会原副会长、证监会原主席助理张慎峰,交通银行业务总监兼上海市分行党委书记、行长涂宏,重阳投资董事长、首席经济学家王庆,东吴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联席所长芦哲以及正泰集团轮值总裁栾广富等嘉宾出席。他们分别围绕宏观经济走向、资本市场前景、金融和智能制造融合发展等议题发表了主旨演讲。

闻泰科技董秘高雨、晶科科技董秘常阳、东方中科副总经理兼董秘常虹、中欧基金指数基金经理宋巍巍、方正证券电新行业首席分析师郭彦辰及江苏银行科技金融部总经理助理宋倩等嘉宾也受邀出席峰会。他们共同围绕“金融赋能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展开了深入讨论。

广东时代传媒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孙波在致辞中表示,“我国制造业优势明显,规模大、门类全、体系完整。同时,传统制造业依然面临‘大而不强’‘全而不精’等问题的困扰,转型势在必行。”他指出,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化升级处于新一轮产业变革的交汇中心。在这一进程中,金融不能也不应缺席,要继续增强资金的有效供给,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

孙波认为,金融机构要进一步深化对制造业的理解,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制造业企业也同样要积极拥抱金融,合理运用金融工具,优化企业资本结构。

金融加速创新发展

近年,中国制造企业加快“出海”步伐。

商务部日前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10月,我国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为1158.3亿美元,同比增长10.6%;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额1776.5亿美元,同比增长15.3%。多名专家预测,未来5-10年,中国企业对外投资将会出现一个新的“出海潮”。

面对这一新的形势,魏建国在发表主旨演讲时表示,创新的中国金融是中国制造业出海的“护卫舰”。他分析指出,和过往相比,中国企业“出海”存在三大变化,主要表现为:更注重“抱团”,注重保持中国制造在海外产业链的完整性;更注重提升效益和防范风险,尤其是注重出海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更注重维护品牌和履行当地社会责任。

他还表示,在中国企业加快“出海”的大环境下,中国金融要加速低碳转型,大力支持绿色基建、绿色能源、绿色交通和绿色物流的发展,与中国制造一起共建区域数字基础设施的产业链、供应链;要加强国际低碳合作,推动“一带一路”绿色、低碳和数字贸易制度性合作框架建设。

就中国企业布局海外市场,张慎峰在演讲时提出,要鼓励上市公司“出海”发展。他认为,企业出海可以拓宽企业的发展空间,提升企业的国际影响力。“不论是产品出海,还是产能出海抑或跨国并购,上市公司都可以在培育先进技术、资源市场份额方面取得进展。”张慎峰说。

张慎峰指出,金融高质量发展过程就是逐步提高直接融资比例的过程。

“相比银行、信托等间接融资机构,资本市场具有更高效的直接融资功能,在投早、投小、投硬科技方面,有独特优势。通过资本市场直接融资,硬科技企业可以获得持续的研发资金,加速技术突破和产品商业化进程。”张慎峰表示,以风险投资和私募股权投资为例,这一类资本专注于发现具有潜力的早期项目,通过投入资金和资源,帮助企业成长。在企业发展壮大后,资本市场的公开上市则为这些早期投资者提供了退出渠道,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资金循环。

张慎峰指出,要鼓励更多的长期耐心资本进入资本市场,同时要充分发挥资本市场的直接融资功能,高效支持实体经济创新升级。

政策利好频出,前景向好

9月24日,中国人民银行、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和证监会的负责人共同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宣布一系列金融支持政策;两天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研究当前经济形势,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9月29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召开,研究部署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落实工作。

国庆假期后的*个工作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系统介绍五个方面的一揽子增量政策:包括加大宏观政策逆周期调节、扩大国内有效需求、加大助企帮扶力度、推动房地产市场止跌回稳、提振资本市场。10月25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强调,“持续抓好一揽子增量政策的落地落实”。

资本市场热情高涨。截至11月22日,沪深两市成交额连续38个交易日突破万亿元,不断刷新成交额纪录。

王庆在峰会现场表示,“9.24行情”是政策托底之下的市场重估,当前市场仍然处于寻找一个新的、更高的估值中枢的过程中。他还指出,当下货币财政等宏观政策开始转向,有效消除了市场主体对经济和资本市场发生尾部风险情形的担心,从而对经济和资本市场形成明显的托底效应。鉴于政策转向力度大、目标明确,期待经济企稳复苏、从而使中国股市成为“可配置、可投资、和可交易”的市场。

进入11月,政策继续加码。当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批准增加6万亿地方政府债务限额置换存量隐性债务。同时,从2024年开始,连续五年每年从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中安排8000亿元,补充政府性基金财力,专门用于化债,累计可置换隐性债务4万亿元。两者合计,直接增加地方化债资源10万亿元。

“我国财政的杠杆空间充足,杠杆率处于全球中游。加大举债力度并不意味着无限度扩张,杠杆空间和经济刺激是一个硬币的两面。”芦哲在演讲时指出,未来财政政策取向仍是“有约束的扩张”,努力在杠杆空间和经济刺激两个问题上实现平衡。从历史经验来看,当经济增速高于债务利率时,债务风险仍然是可控的。

新质生产力与金融协同

新质生产力是智能制造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新质生产力不仅代表了生产力发展的新阶段和新形态,也是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此次峰会特别设置了主题为“金融赋能 助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圆桌讨论环节,高雨担任圆桌讨论的主持人。

常阳表示,得益于金融行业的发展,光伏行业出现了很多变化,金融科技和金融创新模式当前的发展,以及电站投资本身已逐渐获得银行机构的广泛认可。目前,长期险资也开始涉足电站投资这一领域。在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进程中,REITs市场的构建正在积极推进,旨在将长期项目固定资产转化为证券化产品。这些成就既是企业自身积极的探索,也是制度建设成果的体现。

企业“融资难”等问题依然存在。加大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是各界共识。

常虹认为,企业吸引优秀长期资本投入,关键在于要让价值投资者了解企业如何长期可持续发展,包括企业所处的行业、自身的团队、创新能力等。企业也要具备真正能把自身业务做好的实际能力。“我们看到利用知识产权、发明专利及其他隐性企业价值进行融资的尝试,但还没有形成成熟的系统化解决方案。”常虹称。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聚焦高质量发展,必须锚定发展新质生产力这一重要着力点。新质生产力是符合新发展理念、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对于如何判断一家企业是否属于新质生产力的范畴,公募投资机构更倾向于从预期和未来发展的角度进行考量,而非仅仅关注财务情况或滞后的指标。

宋巍巍认为,新质生产力企业是“做蛋糕”,而不是“切蛋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是创新。“从二级市场板块来看,创业板和科创板企业对创新、研发的投入要求更高。从行业来看,芯片、人工智能、机器人、新能源、医药等行业创新性更突出,也更符合新质生产力的要求。”宋巍巍说。

他还表示,从估值体系来看,相比成熟行业,二级市场对“从0到1”的技术创新企业估值体系更为宽松,“1到10”的企业成为资本市场的核心企业,“10到100”的企业则可能面临产能过剩问题。

郭彦辰也阐述了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他认为,新质生产力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包括行业的发展阶段、公司的创新能力、以及管理团队的创新意识。“不同发展阶段对创新的要求不同,从导入期的多路径探索到加速发展期的明确路径,创新的确定性和能力要求随之增强。”郭彦辰表示,企业家、管理层对创新的重视程度以及如何将创新融入产品和战略也十分关键。

宋倩则站在银行机构的视角阐述了新质生产力的多维资金需求。她认为,除了传统的银行贷款,债券资金和保险资金等其他形式的资金支持同样重要。实现这一目标需要金融机构之间的多方协作与共同努力。银行作为金融服务提供者,需要通过各项综合服务,与保险、财富管理等其他金融服务相结合,共同助力企业的成长和新质生产力的提升。

【本文经授权发布,不代表投资界立场。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