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有时候会陷入窘境:经营很难,但可以把公司卖掉,但创始人赚不到钱。
你选择卖还是不卖?
卖的话,公司可以续命,但自己失去控制权,沦为打工人;不卖的话,与公司一起埋葬。进退两难。
前几日,就发生了类似的事。
10月27日,市值620亿的歌尔股份收购一家公司——驭光科技。
前者是电声巨头,主营声电器件、光电器件等;后者曾是VC眼中的明星公司。
铅笔道曾报道过驭光科技,它成立于2016年5月,业务方向为衍射光学和微纳光学。
CEO名叫田克汉,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本硕,在IBM工作9年。
创始团队累计8名,清一色的清华系基因。也就是这样一家优秀公司,曾被VC连投8轮。
据铅笔道DATA数据,驭光科技成立7年融资8轮,*单轮融资为2亿,总融资额超5亿。资方包含但不限于顺为资本、百度风投、联想之星、歌尔股份等。
很有意思,此次的收购方“歌尔股份”,还是驭光科技的投资人,并且是最后一轮接盘者,还接了两次。
不仅接盘最后一轮,歌尔股份还花钱把公司买了,可以说是其贵人中的贵人。
因此从谈判筹码看,驭光科技必然弱势许多。
总结而来,这桩交易既蕴藏着创新创业的希望,也流露出一丝无奈和悲哀。
首先,创始团队把公司卖了,但自己拿不到现金。
歌尔股份买公司,用了2种支付手段:一种是现金,一种是股权兑付。
现金主要用于收购老投资人股份。
据公告,歌尔光学(歌尔子公司)以7.95亿购买“驭光”62.812%股权。其中,2.0616亿是退给歌尔股份的——此前后者曾投资2亿元。其余还剩5.95亿,是购买其他老投资人的。
至于创始团队,分到的现金应该是很少,甚至是没有。
据公告,歌尔光学以增资扩股方式,收购了“驭光”37.188%——这些股份,大部分是创始团队的。收购后,创始团队与少量投资人获得(歌尔光学)6.54%股份。
其次,多数投资人的现金溢价空间不大。
这一点可以从总数看出,“驭光”累计融资超5亿,而此次回购老股的现金也就5亿多。
即便是*被“特殊对待”的资方——追远创投——拿到的现金也不多。
最后一轮融资时,“驭光”估值约19.58亿(2022.5)。此次交易中,部分投资人的回购价为11.19亿。而2019年入局的追远创投竟被“特殊对待”,拿到了15亿的回购价。
但即便如此,他也只获得了1227万元总现金。由点窥面可以看出:多数投资人的现金回报空间不大。
谈判是讲究筹码的,谁筹码多,谁便有主动权。“驭光”手里的牌太少了,亏损压力较大。
据公告,2022年“驭光”的营收约3250.82万元,净亏损约1.1亿元。而2023年,这一现状有所好转,但无本质变化:收入3243.75万元,净亏损约6898.19万元。
从过往融资金额(超5亿)看,在后续融资不顺的前提下,每年约1亿元的亏损,将给“驭光”带来不小压力。
结合行业案例,铅笔道认为:在这种前提下,“歌尔股份”还能接盘2次,已属行业罕见。
当然,这桩案件尽管流露出一丝无奈,但依然孕育着创新创业的希望——CVC。
简而言之,CVC就是大企业发起的投资机构/部门,其投资目的并非完全基于财务回报,还包含业务布局、后期并购等。
“驭光”这步棋下得很好,上市公司“歌尔”的钱。
事实证明,关键时刻VC是救不了他的,也不可能接盘2次,但“歌尔”却这么做了,绝非基于财务回报目的。
其中的真实缘由,公告描述为:符合战略规划部署及经营需要。
“驭光”虽然卖了,但留下了启示:创业者需要反思,VC需要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