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K比赛画面实时传输、VR直播、虚拟人、“百米级、分钟级”精准气象预报、机器人餐厅、智能可穿戴设备、环保燃料、防寒材料……
北京冬奥会圆满落幕,本届奥运会可谓是科技感拉满。从场馆建设到能源供应,从奥运周边到运动装备,从营养食品到配套服务,各种高科技元素随处可见。
众多“黑科技”背后,不仅有国家级科研机构的研究奉献,也有大批创新企业的深度参与和攻关。其中多项为冬奥会研发的设备和技术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展现了中国科技和中国企业的力量。
“科技冬奥”专项通过推动5G、氢能出行、智能车联网、100%清洁电力等高新技术在冬奥会中的示范应用,带动了5G通信、绿色出行、碳中和等相关产业发展,也给这些产业带来了新的创业机会。
“后冬奥时代”来了,更多新的商业机会在等待着创业者们应用和挖掘。
-01-新兴转播及媒体制作技术
1.8K超高清视频制作及直播
2022年北京冬奥会全部采用4K超高清信号制作,在所有项目上完全实现UHD+KDR制作,并首次对持权转播商提供8K公共信号,对开闭幕式、花样滑冰、短道速滑、跳台滑雪比赛等进行8K制作或直播。
2.云转播平台
冬奥会通过云转播平台,基于云架构支持,把传统转播车的一些导播切换功能全部搬到云端,通过摄像机+5G背包将信号直接传入云端,让制作人员在云端就可以对现场的信号进行导播切换,经过导播切换以后再通过5G信号传输回各个电视台、媒体机构或者自媒体。
3.VR直播
针对冬奥会冰雪运动的特点,冬奥会采用自主研发的冬奥赛事8K+VR直播系统和自由视点(6DoF VR)技术,对冰雪运动项目进行示范播出,用户可以通过手机、VR头盔和电视大屏,实现VR直播观看。
4.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系统
短道速滑赛场上使用的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系统“猎豹”,时速达90公里,是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自主研发的一款特种摄像设备,专门用于冬奥会速度滑冰赛事的转播工作。“猎豹”还可以根据直播需要,实现加速、减速和超越等动作,从而更加灵活和随意地捕捉速滑比赛中的各种场面。
5.“飞猫”索道摄像系统
跳台滑雪比赛中,“飞猫”索道摄像系统可以在三十层楼的高度上下左右任意移动、360°旋转全程记录运动员“飞翔”的过程。
6.冰面锥桶摄像机
这一设备可以满足小巧、高清、无时延地仰拍传输赛场内的画面。
7.无线摄像设备
很多参赛队员的身上携带有无线摄像设备,带给观众身临其境的视角。
8.LED双面屏
开幕式上的巨型雪花火炬台由96块小雪花以及6块橄榄枝的LED双面屏组成,共计镶嵌了55万余颗LED灯珠,每一颗灯珠都是利用驱动芯片的单一信道达到独立控制的效果。为呈现火炬点燃时的递进效果,采用的是AIoT技术体系及自主研发的同/异步兼容信发系统,同步集控确保102块双面屏幕实现毫秒级响应。
9.3DAT计算机视觉动作捕捉技术
开幕式上定制开发的“基于AI的大型演出实时*系统”,该系统通过借助AI算法以及3DAT三维运动员追踪技术协助,实现演员与现场铺设的大屏实时互动。
10.裸眼3D
开幕式上,冰立方破冰成奥运五环的环节,综合利用了裸眼3D、三维虚拟设计、演出视觉效果渲染对比、半实物仿真技术等科技手段,完成冰立方破冰到奥运五环雕刻而出的效果。
11.8K超高清显示地面显示系统
冬奥会开幕式的舞台地面是目前全球*的8K超高清地面显示系统,整体面积达10393平方米,系统采用多个8K+级分辨率的画面融合技术。通过搭载自主研发的超大规模显示模组控制与同步系统,还可实时捕捉演员行进轨迹,实现画面与演员的无缝互动。
12.AR视觉技术
闭幕式上的AR中国结由数字AR技术合成,它是以超高精细度形成仿真的视觉效果。不仅看上去宛如实物,而且还能加上魔法般的*点缀。
13.“真激光”显示技术
闭幕式上采用的“真激光”显示技术,是目前*能够实现BT.2020超高清国际电视标准的显示技术,被视为继黑白、彩色、数字之后的“第四代显示技术”。
14.虚拟人
2月4日,央视新闻联合百度智能云打造的*AI手语主播,开启冬奥会播报之旅;除了AI手语主播,气象服务虚拟人“冯小殊”也在《中国天气》节目中,为参赛选手和观众实时播报气象指数。此外还有虚拟人教练,自由式滑雪女子空中技巧金牌获得者徐梦桃,背后就有一位名为“观君”的虚拟人教练。“他”是小冰公司研发的人工智能裁判与教练系统,已经秘密参与到空中技巧项目的辅助训练近三年之久。
15.云上全息投影技术
奥运村内设有全息仓,阿里*的Cloud ME云上全息投影技术支撑,2月6号,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通过阿里云聚Cloud ME和阿里巴巴CEO张勇来了一场“隔空会面”。
16.虚拟仿真系统
该系统可通过三维仿真技术,模拟出冬奥会开幕式全流程,对演员、灯光、音乐、烟花、奥运火炬,甚至转播机位等全要素进行全方位“排兵布阵”。这个平台相当于电影预演系统,帮助导演团队等直观了解开幕式的整体效果。
-02-IP开发和互联网
17.特许纪念品
冬奥会火热,各种冬奥会周边特许纪念品也迎来选购热潮,不论是电商平台还是北京冬奥会特许商品店零售店,许多热门冬奥纪念品都经常卖断货。
18.NFT数字藏品
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爆火,趁着NFT热潮,获得官方授权的冰墩墩数字盲盒NFT也开始发售。国际奥委会 (IOC) 还推出了一款关于冬奥会的游戏,玩家通过该游戏可以获得Olympic NFT数字徽章。“NFT+体育”很可能会成为下一个新风口。
19.滑雪专业社区平台
滑雪是一个专业性很强的运动,因此“专业性”正在成为资本衡量冰雪企业发展潜力的准绳。苏翊鸣代言的滑雪专业社区平台GOSKI就是通过提供雪票、滑雪线路、在线视频教程、训练营、雪场精准天气预报等服务,成为滑雪爱好者的集聚地。
-03-AI机器人
20.水下机器人
北京冬奥会是奥运历史上首次使用机器人进行水下火炬传递,由水陆两栖机器人与水下变结构机器人在北京冬奥公园水下完成,在10s内完成了水下火炬点燃。
21.滑雪机器人
滑雪机器人由上海交通大学研究团队研制,运用智能感知、制动控制等技术,能完成机器人竞速、转弯、规划路线、规避障碍以及人与机器人交互等项目。
22.巡检机器狗
考虑到疫情防控风险,在延庆赛区,由机器狗和防撞无人机代替人工对场馆电力设施进行巡检。
23.雾化消毒机器人
雾化消毒机器人主要用于冬奥会场馆消杀工作,在作业时,能把消毒液雾化成特别微小的颗粒,从而对空气中的微生物和病菌进行充分消杀。
24.机械臂智能消毒机器人
机械臂智能消毒机器人基于紫外线芯片技术、多自由度机械臂技术以及双目视觉识别技术、智能控制技术所研发,仅需3-5秒的照射,就能杀掉物体表面90%以上的细菌和病毒。并且还能自适应地识别物体的形状,自主规划消毒轨迹,实现高效、精准的消杀效果。
25.服务机器人
服务机器人主要负责本届冬奥会的移动测温和防疫监督,可以按规定路线主动寻找人员并测量体温,对于区域内未戴口罩的人员,还会上进行防疫提示。
26.消毒清洁机器人
消毒清洁机器人集空间消毒、洗地吸干、推尘、除菌、降灰于一体,负责冬奥会场馆观众区、媒体工作区、工作人员区、运动员区、比赛大厅等各个大面积公共区域的清扫消毒工作。
27.室外智能物流机器人
室外智能物流机器人主要用于冬奥会场馆闭环内外的大件物品运送,保障闭环内人员物资所需。
28.无接触式传递机器人
无接触式传递机器人主要用于冬奥会媒体中心,解决信息资料的递送问题。
29.巡检机器人
巡检机器人“小白”的头顶配有无接触式手部消毒设备,使用者只需把手放在机器人头顶消毒设备的红外感应部位,可获得免洗手凝胶进行手部消毒。此外,机器人还会根据场馆需求提前录入温馨的观赛提示语。
30.智能接待服务机器人
智能接待服务机器人用于北京冬奥村,为各国运动员提供智能服务。
31.智能哨兵机器人
在云顶滑雪公园配置了具备AI监测功能的“智能哨兵机器人”,以多光谱传感器为核心,可以在夜晚、恶劣天气等复杂环境下,具有目标识别、多目标跟踪、异物检测、道口警示等功能,实现全天候监控,有效降低各类潜在风险造成的损失,提升冬奥会滑雪场安全防范等级。
32.烹饪机器人
冬奥会主媒体中心的智慧餐厅内配备了120台制餐机器人,包括炒菜机器人、煲仔饭机器人、汉堡机器人等。可24小时不间断运行,保证点餐、制餐、出餐全流程自动化完成,可同时为数千人服务,且每一台智能烹饪设备均配置了信用卡及手机支付系统,方便点餐。
33.智能咖啡机器人
智能咖啡机器人仅需4分钟,就能精准完成取豆、称重、取水、上水、冲泡等一系列咖啡制作工艺,还能像咖啡大师一样在进行拉花工艺展示,并保证每一杯都能达到*效果。
34.调酒机器人
智能调酒机器人可以借助灵巧的机械手臂,模仿高级调酒大师的手法,只需3-5分钟便可制作出色彩缤纷、口味独特的鸡尾酒。
35.智能垃圾桶
智能垃圾桶分布在主媒体中心的大厅一层,数量多达几十个,分为“可回收物”和“其他垃圾”垃圾桶两种。当有人靠近并举起手中的垃圾时,机器会自动打开顶盖以方便大家投掷。智能垃圾桶可以实现自主按照设定路线倾倒垃圾、自主充电。
36.智能翻译器
北京冬奥组委会和科大讯飞合作,进行信息无障碍沟通技术的落地部署,通过冬奥统一的公众服务App“冬奥通”、冬奥便携式翻译设备、智能问答设备、信息发布系统等,为运动员等各国参赛人员提供语音转换和翻译服务。
-04-智能可穿戴设备
37.穿戴式翻译设备
针对冬奥场馆嘈杂的环境声,配备了通话降噪的功能,实现了边通话,手机App边同步翻译、转写,可满足冬奥多媒体采访、冬奥工作人员和教练员跨语言沟通等。
38.可穿戴创可贴体温计
创可贴体温计是目前最小、最精准的可穿戴式连续智能测温设备,大小如创可贴一般,测温精度可达0.05°C,单次充电可供连续测温10天以上。通过手机APP绑定,它将涉奥人员的体温数据远程、实时上报给数据后台,系统每3秒采集一次体温数据,一旦超过37.3℃,系统就会自动报警,以短信的方式通知防疫管理人员。
39.单导联三导联心电仪
冬奥会短道速滑队使用了无感穿戴设备——单导联三导联心电仪。它可以帮助运动员通过无感穿戴设备,接受高频采样,通过医疗级体征数据平台,协同thinkplus 会议平板形成一整套智慧训练解决方案,可达到智慧管理运动员竞技状态的目的。
40.可穿戴石墨烯智能发热织物
可穿戴石墨烯智能发热织物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石墨烯良好的热传导性能,即通过电流来产热。冬奥会中,它主要有三个用途:为雪场工作人员和运动员供暖;保障手机、对讲机、摄像机等设备在冬奥户外赛场中正常工作;应用到室外场馆中的观众座椅上,发热座椅套能有效提高座椅舒适感。
-05-智能服务设备
41.智能床
冬奥会为选手安装的“智能床”功能非常强大。可进行智能化控制,通过遥控设置到适合的睡觉角度;床垫中的记忆棉和智能传感器能为运动员们提供按摩等服务;如果运动员睡姿不舒服、打呼噜,智能床还能帮助调整头部高度进行缓解。
42.智能睡眠舱
为了方便媒体记者休息,主媒体中心地下二层配备了20个高科技的休息舱。舱内安装有床、办公桌等用品,满足记者休息、办公等多种需求。睡眠舱的床还具备震动按摩的功能,屋内的灯光也可以进行明暗调整;为了保证防疫安全,舱内还装由空气净化器,并在上方进行了镂空设计,以保证空气流通;舱内还可以设置闹钟,到点时平铺的床铺会缓缓升起,起到“叫醒”服务的作用;休息舱在无使用的情况下,一个月约消耗一度电。
43.智能移动方舱
由北京大学口腔医院牵头研发的智能移动方舱,是国内*基于人工智能的冻伤及颌面创伤移动式智能化诊疗平台。智能方舱内面积不到20平方米,配备了卧式锥形束CT、冻伤面部数据采集系统、便携式智能心肺复苏机、心电监护仪等用于冻伤及颌面创伤现场诊治的关键诊疗整体化装备,可实现传统医疗技术与现代高科技紧密结合。
44.应急心理救援系统
在闭环管理的空间,为特定人群提供心理健康服务,实现封闭救治尤为必要。“2022北京冬奥会心理应急救援的智能化设备”(心暖暖医生系统),通过机器人医生搭配*专家远程支持,以人工智能的方式,直接向需求人群提供心理救援和疏导服务。
45.5G救护车
5G救护车可以实现上车即“入院”,医护人员对患者进行诊疗的同时,远程医疗平台可以将其超声图像和生命体征数据,实时传输到指挥厅内及相应的接诊医院,助力院内专家云端会诊、远程指导急救工作。
46.履带式移动ICU
由于延庆高山滑雪中心的赛道很长,坡面长度超过3000米,如果上半段赛道上有伤员需要转运,会启动直升机进行救援。假如遇到了极端的天气,直升机无法起飞,还可以将履带式移动ICU(又称“雪猫”)开到伤员身边,对其进行转运。
47.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移动实验室
全国*由轻型客车装载的移动实验室,接通220V民用电或启动车上自带的发电机即可正常工作,采样可通过口咽拭子采样机械臂和人工两种方式完成,每天最高检测能力大约2000人。其装载的全集成芯片实验室系统45分钟即可完成全程实验,最快35分钟报告结果,
48.“发充储放”一体化充电站
位于延庆赛区的“发充储放”一体化充电站采用了国内*进的交直流混合配电网技术,内设6个直流充电桩和4个交流充电桩,可同时为10辆电动汽车提供充电服务,满足赛区绿色出行需求。
49.数字孪生系统
国家速滑馆拥有一个智慧集成和数字孪生平台。通过接入 36 个系统,近 10 万点数据,可以自动调节场馆内的空气、照明设施。工作人员通过这个数字孪生系统,可以高效地进行公共安防、设备监控、能源优化等操作。
50.楼宇设备管理系统
为了保障“冰立方”的室内环境条件符合冰壶比赛的要求,场馆设置了由4000多个传感器领衔的楼宇设备管理系统,可以监测和控制场馆内的温度、湿度、PM2.5浓度等的变化。
51.变角度斜行电梯
冬奥会跳台滑雪场地“雪如意”,其顶部与地面落差高达160多米。为了实现滑雪运动员的场内交通快速转换,帮助他们在“雪如意”下部与顶部运动员出发区之间上下通行,这座世界上最快的变角度斜行电梯发挥了重要作用。
52.智能环境检测仪
运动员公寓内的智能环境检测仪,除了空气检测、家电控制等功能,还可与室外的微型气象站联动,从而调节室内空气质量,把低碳和环保做到*。
53.自动加热和保温的外卖柜
奥运期间工作人员工作忙,无法按时吃饭。为了保证冬季食物温度,组委会为他们特别配备了可实现智能、加温和消毒的外卖柜,可以将食物暂时储存在柜子里,进行加热和保温。
54.独立空调系统与新风系统
运动员公寓每套户内都安装了独立空调系统与新风系统,即使不开窗,也可以为室内提供新鲜空气。此外,智能温度调节系统、智能红外感应、可视对讲等十几种功能,均可通过房间内的控制器统一操作。在冬奥村大堂以及健身房等公共区域,装备了健康环境监测与改善调节系统。
55.精准控温系统
在冰立方馆内,3个区域空间保持着3种不同的温度。冰层表面,保持在零下8.7℃;高出冰面1.5米,控制在8℃-12℃之间;而观众席上,保持在16℃-20℃之间。这种人性化的温度设计,既能确保冰壶比赛对冰面温度的需求,同时又能照顾到坐在观众席上观众们的身体感受。
56.防疫型智能环保移动公厕
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上投入了百余台防疫型智能环保移动公厕,应用全程免接触式操作系统、自动消杀系统、负压排风系统,以及对空气、给水、排污系统的智能消杀过滤技术,实现公厕的防疫功能。
57.生物气溶胶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系统
冬奥会期间,多个场馆内布置了气溶胶采集器,可对空气进行病毒监测预警和快速检测,30分钟内可采集12立方米内的气溶胶颗粒,新冠病毒的检测灵敏度灵敏度是常规方法的10倍。
58.智能运维管理平台
为了服务北京冬残奥会推出的智能运维管理平台,可显示无障碍卫生间、无障碍坡道、盲道等设施信息,并为无障碍需求人士进行导航。此外,还配备了智能呼叫胸牌、中英文双语服务等。冬奥会上层出不穷的黑科技,对场馆内的IT设备运营维护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59.网络安全系统
为做好冬奥网络安保工作,奇安信打造了全维度管控、全网络防护、全天候运行、全领域覆盖、全“兵种”协同、全线索闭环的“六全防护体系”,部署各类安全设备近千套。两年多来,完成了在北京、张家口、延庆三个赛区的40余个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的网络安全建设工作。
60.百米级气象预报技术
北京2022年冬奥会是近20年来首次在大陆性季风气候背景下举办的冬奥赛事,北京冬奥首次应用百米级气象预报技术,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最新科技手段,实现了对赛区气象的精准预报。
61.高空作业平台
此次北京冬奥会共分为北京、延庆、张家口三个赛区,除了鸟巢的主火炬之外,在北京、延庆和张家口分别有三个分火炬台,其中北京的分火炬台位于鸟巢体育场旁边,这个分火炬台的设计由一片一片的雪花组成,寓意团结和凝聚,点火位置高6.6米。如何能把火炬手送到这个高度点燃火炬,冬奥会开闭幕式团队采用了高空作业平台把火炬手“送”上去。
-06-碳中和
62.环保燃料
在北京冬奥会圣火传递中,首次采用低碳环保的“微火”方式,以环保的氢气燃料代替液化天然气或丙烷,整个燃烧过程实现零碳排放,真正体现了冬奥会绿色、低碳、可持续的原则。
63.环保烟火材料
开闭幕式焰火产品的原料、生产制作、运输监管、验收,都和市面上普通焰火有本质区别。对材料的环保性、稳定性也有很苛刻的要求。原料的纯度、颗粒性等特征和普通焰火高好几个级别。
64.二氧化碳制冷
此次冬奥会北京赛区的15块冰面中有7块采用二氧化碳跨临界制冷技术,可将冰面温差控制在0.5℃以内,碳排放量接近于零。这让北京2022年冬奥会成为历史上首次大规模使用二氧化碳制冷剂的奥运会而载入史册。
65.碲化镉发电玻璃
中国团队自主研发的碲化镉(CdTe)发电玻璃,分别应用于国家速滑馆和张家口冬奥会场馆BIPV建筑一体化项目,以及赤城奥运走廊项目中。不仅造型精美灵动,还能源源不断地产生出电能,在长达数十年的生命周期中为场馆持久输送电力。
66.锂离子动力电池
中国科研机构研发的锂离子动力电池,能够在零下30℃的低温环境下,仅需几十秒就能使温度上升到0℃以上,可以有效解决电动汽车在冬季续驶里程急剧下降、无法启动等难题,为电动公交车提供强劲动能。
67.氢燃料电池汽车
服务冬奥会的氢燃料电池汽车使用的都是“绿电”生产的“绿氢”,可实现零碳排放,真正体现了北京冬奥会绿色、低碳、可持续原则。
68.场馆清废服务
在北京冬奥会之前,国内的大型赛事并没有一套完整的清废服务方案。这个团队的主要工作就是合理测算赛时每个场馆的清废补助资金分配,制定出符合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案以满足清洁服务需求,实现场馆垃圾分类管理全覆盖和厨余垃圾全部资源化利用,并将降雪对场馆运行造成的影响降到*。
69.工业遗产再利用
废弃的首钢园区改造成为滑雪赛场,实现了竞赛场馆与工业遗产再利用、城市更新的完整结合。未来,首钢园还将打造成为科幻产业集聚区。
-07-冬季运动装备技术
70.功能性服装鞋具
冬奥会、冬残奥会的制服装备既有高颜值,也有很强的功能性,具备防雨、防风和透湿的功能,还增加了抗静电、增加了鞋底防滑等一系列的功能,细节上也有很多方便实际工作的功能性设计。
71.耐高低温的功能性面料
在冬奥会的刺激下,运动服装行业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作为它最重要的原材料——功能性面料的应用场景也在快速拓展。
颁奖礼仪服装的制作面料采用聚酰亚胺纤维材料,这种材料已在航空航天领域得到应用,具有耐高低温特性、皮肤适应性好、材料本身导热系数低等优势。
为冬奥健儿们量脚定制的自发热“冰雪袜”,采用北极绒+纳米纱线的科技面料,使运动员踩着冰雪还感觉不到冻脚。
72.防切割滑冰服
本次冬奥会短道速滑滑冰服相较于普通滑冰服采用了空气湍流控制减阻和边界滑移减阻技术,以及在服装表面使用异形结构,能将空气迅速导流,减阻力能提升5%-10%;采用高弹的防切割面料,能将运动员的肌肉牢牢包裹,避免身体晃动造成对比赛的影响;使用Dyneema防切割技术,将原来的双层结构改善为单层全身防切割,防切割强度可以达到钢丝的15倍,安全系数更高,同时更轻薄,减少了运动员负重。
73.冰刀装备
冰雪装备制造企业黑龙国际为中国运动员研发的钛合金冰刀,比传统的铝合金更轻,能让冰刀减重10%。同时,黑龙国际首创冰刀导管结构,在增加回弹性的同时,提高了冰刀刀刃的持冰时间和力的传导效率,再度提高了滑行速度。
74.无源保暖雪上科技护脸技术
能够在严寒环境中为着装轻便的越野滑雪运动员提供“暖”而“快”的保障服务,通过局部微环境的有效热调控,降低运动员在赛前热身或比赛过程中面部、呼吸道损伤以及低温的不适感,尽可能减小极端环境对水平发挥所造成的影响。
75.GBART绿色印染新技术
在奖牌绶带制造过程中,团队还融入了基于色彩数字化的GBART绿色印染新技术,对染料和丝绸面料进行特别处理,使得它们能够牢牢固着在面料纤维上。这一技术不仅让色彩重现度达到99%,相较于传统印花技术,还免去水洗流程,实现污水、氨氮等污染物减排,迎合了绿色冬奥理念。
-08-5G+
76.5G智能车联网系统
针对冬奥期间人员、物资高效安全运输需求,中国联通在首钢园区打造5G智能车联网系统,基于5G+C-V2X(蜂窝车联网)融合组网、全域路况感知、5G+北斗高精定位等技术,实现多车型、多场景业务应用,包括无人接驳、无人零售、无人物流、无人清扫、车路协同等。
77.5G无人车
冬奥火炬传递中,首次出现了5G无人车传递火炬,这是奥运会历史上的首次。
78.5G+智慧冬奥村
在北京冬奥村,中国联通将“5G+感知+定位”的三大核心“绿科技”赋能无人清扫创新业务,助力打造5G+智慧冬奥村。
-09-滑雪装备制造
79.滑雪服
近年来,大批国产雪服品牌崛起,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有超过7600家滑雪服相关企业,2020年迎来注册高峰,达到1653家,是成功申办冬奥前(2014年)的3.5倍。
80.滑雪手套
据相关数据显示,今年年初已新成立了7家滑雪手套相关企业,去年、前年分别新增11、20家。预测今年全年滑雪手套企业注册量将创新高。国际市场80%的滑雪手套来自于中国山东济宁市的嘉祥产业带。
81.滑雪头盔
近年来,全国已发生多起滑雪者因头部撞击安全防护网立柱或其他障碍物,导致严重受伤甚至死亡的悲剧,所以大众滑雪越来越重视头盔的重要性。
82.滑雪护目镜
滑雪要佩戴专业的滑雪眼镜,不仅可以防风、防紫外线、预防雪盲症,还具备安全防护、防止镜片气雾、扩大滑雪视野等功能。目前在广东、福建等地,已形成了完备的滑雪镜产业带。
83.滑雪靴
好马配好鞍,雪鞋作为直接接触用户双脚且与固定器直接相连的重要装备是最不能含糊的。
84.滑雪板
一块滑雪板的价格大多在3000元-5000元之间,而联名、定制款,价格则会高出数千元。目前一些国产新锐品牌也正在崛起,N&N南恩、Vector、Nobaday等线上销量不俗。
85.滑雪鞋烘干机
滑雪鞋烘干机是专为雪场烘干雪鞋制造,并同时灭菌消除异味而设计的专用设备。
86.滑雪护具
护具包括护臀、护肘、护膝甚至是全身护甲等关节部位的保护装备,是保证滑雪安全性必备的用品。体验式滑雪下,小乌龟护臀、护膝等专属于初学者的商品有了更大的市场,且随着初学者的进阶,国内市场对高阶玩家装备的需求也会增长。
-10-滑雪运动产业
87.滑雪度假村、主题酒店
2021年冬季以来,张家口、长白山、亚布力、松花湖、北大湖等集滑雪、度假为一体的滑雪场地订单量爆发式增长。《2020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中国共有715家雪场处于对外营业状态,滑雪人次为1288万。
冰雪主题酒店大多位于极寒地区,中国北方地区具有发展冰雪酒店得天独厚的优势,冬奥会结束之后包括奥运场馆在内的众多冰雪场馆的投入使用也会成为冰雪酒店发展的重要助力。
88.滑冰、滑雪场地运营
建立室内滑冰、滑雪场,将成为南方冰雪产业发力的*。广东两家上市公司万科A和华侨城A对此均有深度布局。室内滑雪场虽然在硬件设施和场地规模上不比室外,可它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滑雪场投资回报周期长、一年闲三季的问题。
89.冰雪运动赛事运营和转播
在国内,相关冰雪运动赛道运营的需求越来越旺盛,很多省市每年都会举办相关的赛事。国内专业从事冰雪运动赛道运营的企业还比较少,在运营理念和市场化程度上与国外公司都存在一定差距,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冬奥期间,咪咕视频再次出圈,为体育赛事转播的模式探索出了新的方法。
90.体育MCN
冬奥期间,王濛带火了体育MCN这个行业。她自己创办的MCN机构,员工很多都是退役的冰上运动运动员。随着直播经济和网红经济的发展,体育MCN也有了很大的想象力。
91.滑雪培训
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滑雪培训市场规模为65.1亿元。2021年已有几家滑雪培训机构累计获得了12亿元融资,占全年冰雪产业融资总额的62.17%。
92.旱地冰壶馆
专业冰壶运动的价格高昂,低配版的“旱地冰壶”应运而生,成为公司团建、高校学生素质拓展的新选项。目前各大团购网站上,旱地冰壶的团建商家一搜就能显示出十几家,几乎是传统冰壶场馆的十几倍,价格在60元至200元之间。
93.冰球培训
在政策赋能、国民意识提高、冬奥会带动几重利好之下,冰球被越来越多人所熟知,越来越多的家长投入大量金钱和时间,让孩子从幼儿园开始接受专业冰球训练。
-11-智能训练设施
94.训练“神器”:风洞
冬奥会运动员训练使用的体育风洞口径宽2.5米,高3米,测试段长度8米,设计风速151.2公里/小时,风速相当于14级的强台风。当短道速滑运动员在风洞中开展测试时,会记录测力数据、画面数据,以及重心捕捉等数据,教练及运动员可根据测试出的数据信息,调整运动姿态。
95.六自由度电动模拟体育训练系统
冬奥会采用了六自由度电动模拟体育训练系统,结合了六自由度运动系统技术、VR虚拟现实技术、数字仿真技术相结合,可以为冬奥会比赛运动员提供十分逼真的专项运动的训练及比赛环境。这个仪器可以搭载钢架雪车、雪橇、越野滑雪、冬季两项等多个冬奥会冰雪项目。
96.人造雪及冰(雪炮)
冬奥会的比赛项目用的雪是有着极其苛刻条件的人造雪。2020年我国终于实现了人造雪机器和除雪机器的批量化生产,打破了国外的技术封锁。并且发明了独特的储存雪技术,大大减少了雪的损耗,提高了人造雪在赛道上的耐久性。
97.压雪机
压雪机用于将滑雪场规整如新,国产压雪车的开发制造虽然在2016年已开启,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大功率高端压雪车尚属空白,SG400压雪车运用到了冬奥滑雪赛场中,中国成为全球第三个能自主生产大功率高端压雪车的国家。
98.雪蜡车
给滑雪板打蜡的专用车辆,2021年10月27日,*辆国产雪蜡车“黄河”交付,是世界上*台搭载氢燃料电池的雪蜡车。
-12-智能交通
99.智能公交车
打开手机,通过系统下达指令,智能公交车就能感知到用车需求,在乘客所在站点停车带客。
100.AR 导航
在张家口的冬奥村、国家速滑馆、鸟巢等场馆中,运动员和工作人员可以通过手机App和摄像头识别周围环境锁定位置,输入目的地后,跟随显示的AR虚拟箭头,顺利找到想去的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