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由于不断推迟发布日期,反而拥有了*关注度。
2021年以来,“生育率下跌”“结婚率降低”等热点,不断冲上话题热搜榜。4月开始,国家统计局微博下的每条评论,几乎都在催更最近一期的人口普查数据。
5月11日,国家统计局正式公布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以此回应开年以来的种种猜测。
此次人口普查登记的全国总人口为14.11亿人。与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相比,增加7206万人,增长5.38%,年平均增长0.53%,增长率同比下降了0.04个百分点。其中,男性人口为7.23亿人,女性人口为6.88亿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5.07:100。60岁以上人口2.64亿人,占18.70%,较第六次人口普查时上升5.44个百分点。
过去十年,随着经济步入新常态,人口结构也进一步变化。正如统计局此前回应,我国人口发展出现重要转折性变化,人口总规模增长惯性减弱,劳动年龄人口波动下降,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
对于人口增长,国家则是用尽了洪荒之力,尤其是2013年开始放开二胎生育之后,种种促进婚育、改善人口结构,推动人口增长的呼声不断释放。从各部委,到央行等各大机构,再到各地政府,为人口增长,都在“拼命”。
只是官方的努力,与“身负重任”的年轻人们的处境和感受,看来还有不小的差异。
催婚成风,单身是“狗”
当催婚的一方从父母变成了国家的时候,这届年轻人,你感受到祖国赋予你的时代重任了吗?
最近十年,催婚堪称中国年轻人逢年过节最难逾越的关口,想回家,又怕催婚。想和爷爷奶奶、父亲母亲话话家常,但不出三句就能落到催婚的话题上。对于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来说,婚恋原本是一种幸福,如今已经成了另一种压力。
这是两代人婚恋观念的差异,在上一代人看来,过了30岁还没结婚的青年,不是生理有毛病,就是脑子有问题。时至今日,不仅父母辈在用自己的婚恋观念试图影响子女,就连国家也加入了“催婚”大军。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布前,曾有外媒发布消息称,“中国即将报告1949年以来首次人口下降”。尽管这一现象并未出现,但鼓励婚恋,实质上已经成了推动人口增长的先导。
上世纪90年代占据大街小巷的晚婚晚育标语被替换,相亲类节目在各大电视台先后上线。2003年以来,包括央视在内的11个省市共推出了18台相亲类综艺。
2017年,原民政部等3部门则直接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青年婚恋工作的指导意见》,推进婚恋交友网站的实名认证和实名注册。2018年,山西全面启动婚姻消费补贴制度,年补贴金额高达9500万元。2021年1月1日,离婚冷静期被写入《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此后的“两会”上,有人大代表建议将结婚年龄规定,由“男满22岁,女满20岁”,更改为“不得早于十八周岁”。
此后,催婚信号进一步被释放。江浙盛行的“两头婚”一度被抬上了热搜榜,即男方无须付彩礼,女方也无须陪嫁妆,双方均没有嫁娶之意,且都有随自己姓氏的孩子,意味着“我家不是嫁女儿,你家也不是娶媳妇”。已经令人直呼这是“昏头”,理由是,这种婚姻形式不仅不能促进新的家庭产生,反而会强化原生家庭的界限。
2021年的春晚现场,小品中一句“单身是狗”的台词,直接催婚了全国未婚观众。未来十年,类似的催婚,或许还将更加直白露骨。
与此同时,离婚率则逼近40%,居高不下。就在人口普查数据公布的前几天,郑州市惠济区还曝出,该区的离婚预约办理已经排至9月。当然,这有人为的因素,该区婚姻登记部门每周只留出周三一天办理离婚,每天只能办理20-30对,300多对离婚夫妻只能往后排。
结婚找对象年年催,离婚要等完冷静期还得等民政部门有空,如今的年轻人谈及婚恋自由的时候,还是多想想祖国母亲的殷切期望吧。
催生催多,有娃免税
时光倒退20年,“晚婚晚育,少生优生”,“家庭子女多,小康会滑坡”的标语刷遍中国的大街小巷。时光倒退8年,导演张艺谋涉嫌“超生”吃到700万元的罚单,消息一出,公众拍手称快。这其中有些许幸灾乐祸的成分,更多的是,这一代人,不论是50后、60后、70后等亲身经历者,还是80后、90后等耳濡目染者,早已把晚婚晚育的倡议深入自己的内心,自觉地站到了抨击和批判超计划生育的阵营之中。
也就是在这一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会议后,正式启动实施“单独二孩”政策。三年后,到了2016年,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少生优生,为国争光”彻底成为历史,延续了35年的独生子女政策就此终结。与此相对的是,晚育假被调整为生育奖励假,以及部分地区对每多生育一个子女,可以增加部分生育津贴。
又过了三年,2019年,《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正式施行,首次增加了子女教育支出、继续教育支出、大病医疗支出、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等专项附加扣除项目。其中,针对子女教育支出给予个税附加扣除优惠的政策,一度被戏称为“隐形单身税”。
这当然只是网络上的一个段子。许多财税界人士也一再表示,对于养育子女的家庭,因为负担重,适当给予扣除是合理的。且诸如继续教育、大病支出、住房贷款等项目并不区分单身还是已婚已育。但税收优惠向已婚已育家庭的倾斜,说明官方已经表达了明确的态度。
除了减免税收,北京市自2020年5月1日开始调整生育保险医疗费用支付标准,更好地保障职工生育条件。产前检查由1400元提高到3000元,生产过程中,顺产由3000元调整到5000元,剖宫产由4400元调整到5800元。
2020年3月,广东发布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实施意见,以更好地促进婴幼儿的成长。产假、配偶休假、育儿假等落实。用人单位办公时间和方式可以灵活运用,可以弹性办公,远程办公,为婴幼儿的成长提供条件,休产假归来的父母可接受就业指导与技能培训。
2021年4月,央行发布工作论文《关于我国人口转型的认识和应对之策》,在谈及生育问题时称,应全面放开和大力鼓励生育。一方面要全面放开生育(即三胎及以上),不要再犹豫观望已有政策效果。另一方面大力鼓励生育,创造良好的生育环境,切实解决妇女在怀孕、生产,孩子在入托、入学中遇到的困难,让妇女敢生、想生、能生;倡导生育不仅是父母和家庭的事,也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央行之前,有人还给出过更细化,也更“狠”的建议,2018年,《新华日报》曾在一篇文章中建言设立生育基金制度,规定40岁以下公民不论男女,每年必须以工资的一定比例缴纳生育基金,并存入个人账户。家庭在生育第二胎及以上时,可申请取出生育基金并领取生育补贴,用于补偿妇女及其家庭在生育期中断劳动而造成的短期收入损失。如公民未生育二孩,账户资金则待退休时再取出。
至少目前,我国新生儿数量仍然在下降,公安部户籍管理研究中心发布的《全国姓名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12月31日,2020年出生并已经到公安机关进行户籍登记的新生儿共1003.5万人,同比减少31.6%。
联合国发布的《世界人口前景》,根据国民收入水平,划分的高中低收入国家,总和生育率分别是1.67、2.35和4.52。而根据民政部曾经释放出的声音:目前,受多方影响,我国适龄人口生育意愿偏低,总和生育率已跌破警戒线。
这么多的政策放在面前,一声又一声的人口增长警报鸣响,似乎不生娃就对不起谁,但是,生娃哪有那么简单,只怕是生得起,养不起。
退休再延迟,家庭难养老
你有没有想过,35岁之后,你没有资格报考公务员,写不动代码,但抬头看看,你还得想办法挣三十年的钱,才能等到养老金。
不管你在不在意,养老金的巨额缺口就在那里,从来没有消失过。老年人比例越高,社会整体养老压力就越大。但是,当如今的年轻人步入老龄化之后,未来越来越少的工作人口将很难支撑起退休老年人的日常开销。而且,至少在未来二十年,还看不到逆转的态势。
从独生子女到提出开放三胎,调整生育政策,不仅是出于提高出生率和总人口的考量,更是为了对抗和延迟老龄化。
真正让这代人感到压力的,还是延迟退休的来临。
近年来,教师、医生、工程师等岗位,企业和职工大多倾向于在以各种方式退休后返聘。事实上,上海等地自2010年起就开始尝试柔性延长退休年龄。中国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郑秉文曾提出过“弹性退休”,即在统一的法定退休年龄前一至三年设定一个弹性退休年龄,在法定退休年龄之后的一至三年再设定一个弹性退休年龄,由参保人根据家庭和个人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如果选择法定年龄退休,那么得到的是正常的养老金。如果选择提前退休,那么领取的养老金将要少一些。如果选择稍后一两年退休,养老金可以多领一些。
2021年的政协会议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促进人口均衡发展”列入重点协商计划。随后公布的“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我国将在未来五年,逐步延迟法定退休年龄。
这也是颇有争议的。许多专家纷纷表态,当前劳动年龄人口数量连续下降,劳动参与率持续下降,因此延迟退休对就业的影响应该是有限的,可控的。但如今年轻人的就业压力并不轻松,近年来,受高校扩招、经济波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难度不断加大。更重要的是,诸如体制内、国企、互联网大厂等更能抵抗经济波动风险更强的岗位,竞争正在一天天加剧。
但从人口的角度来说,老龄人口的增量,年轻人口的下降,使得延迟退休更像是被“逼”出来的。
这在背后反映的是老龄化时代的到来和家庭结构的变化,2010年全国15岁以下(0-14岁)人口2.22亿人,占16.60%;65岁及以上人口为1.12亿人,占8.87%。截至2020年,我国15岁以下人口增长至2.53亿人,占17.95%,但65岁以上人口同样增长至1.90亿人,占比达到13.50%。我国人口结构逐渐从“高死亡率、高出生率”转向“低死亡率、低出生率”,需同时面对人口数量和结构压力。
养老难题的另一重压力在于,家庭结构变化,家庭养老功能逐渐丧失。
2020年,我国家庭户均规模为2.62人,而该指标在2010年为3.1人,在1982年为4.41人。传统意义上“三口之家”的存在比例已经低于平均值。核心家庭成为家庭类型的主体。而从人口流动来看,同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人户分离人口达到4.92亿人,增长88.52%。家庭户规模的缩小和流动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单身和空巢老人的数量将进一步增加。
和计划生育一样,延迟退休恐怕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三十年后的老龄化,固然又是一种新的面貌。只是,对当下的年轻人来说,还有多少人口红利,成了他们最关心的问题。
10765起
融资事件
1376.66亿元
融资总金额
6514家
企业
1888家
涉及机构
185起
上市事件
1.13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