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估值超80亿,罗振宇盯上科创板,有戏?

在知识付费最好的时代,罗振宇抓住机遇一路扶摇直上,从线上脱口秀节目做到线下大学,在背后多家VC/PE加持下冲击科创板。

前有吴晓波,后有罗振宇,知识付费开启了前仆后继的上市路。

10月15日晚间,北京证监局公布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罗辑思维)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辅导基本情况表。至此,罗辑思维传了两年的上市传闻终于得到了官方认证。

在知识付费最好的时代,罗振宇抓住机遇一路扶摇直上,从线上脱口秀节目做到线下大学,在背后多家VC/PE加持下冲击科创板。如果罗辑思维此次IPO成功,也将创造知识付费第一股的历史。

从脱口秀到线下“大学”

一个知识网红的创业史

罗辑思维的开始源于罗振宇2012年开播的一档同名脱口秀节目。

在央视幕后沉寂多年的罗振宇由于认识到主持人对节目的核心作用,于是决心转战幕前。他离开CCTV,从地方台的主持开始,随着网络视频节目的风潮一路走上了互联网,开启了知识脱口秀的篇章。

最初,《罗辑思维》脱口秀只是以视频形式在优酷周播,每次节目大概40到50分钟左右,内容包罗万象,从历史人物到国际贸易,从电子游戏到创业投资,罗振宇用诙谐幽默的解读方式将知识深入浅出的传达给大众,也获得了意想不到的观众回馈,有粉丝甚至表示会反复观看罗振宇的视频,认为该节目知识点丰富,“为自己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和视频同期开始的,还有与《罗辑思维》同名的微信公众号,每天一条60秒的语音,为罗振宇吸了不少粉,而跻身自媒体大咖的罗振宇,也慢慢开始研究起了粉丝变现。

起初只是在公众号上卖书,直到2015年,罗振宇团队嗅到了新的商机。2015年11月,罗振宇将讲台正式搬到了“得到”APP上,每天60秒的语音拉长到了10分钟,并在个人品牌的免费课程之外推出了薛兆丰、吴军、熊逸、武志红等大咖的收费课程,罗辑思维自此正式演变为一个平台的引流端口。

据罗辑思维 CEO 脱不花公布,截至2017年罗辑思维改版前,得到 App 的注册用户为558万人,日均活跃用户超过45万人,付费专栏上线9个月就售出了144万份课程,罗振宇的节目也改为音频形式仅在得到App播出,进一步构筑平台壁垒。

2018年,“得到大学”的开放标志着罗辑思维开启了新的突破,从线上知识服务产品,到线上线下联动的实体“大学”,罗辑思维的教育属性也越来越强。

回顾罗辑思维六年来的变迁,从网络脱口秀节目到知识付费平台再到线下“大学”,罗振宇每一步都刚刚好的踩准了关键时机。

估值超80亿元

背后众多知名VC/PE潜伏

在罗辑思维的发展过程中,从不缺资本方的加持。根据天眼查统计如下:

早在罗辑思维还只是优酷的一个线上节目时,顺为资本就成为了其天使轮投资人。2014年,其又收获了来自启明创投的数千万人民币A轮融资。

2015年10月,在得到APP上线前夕,罗辑思维公开了B轮融资情况,由中国文化产业投资基金领投,参投方除了A轮的老玩家启明创投,还有前身是优酷土豆的合一集团徐小平真格基金等,在B轮融资之后,罗辑思维的估值达到13.2亿人民币。

2016年,罗辑思维获得了来自真格基金、新希望集团、梅花创投等资本方的融资,其教育属性在得到APP的烘托下愈发凸显。到了2017年,罗辑思维开始做起了青少年的生意,将教育这盘棋下的越来越大,红杉资本、腾讯投资、华兴资本英雄互娱等也纷纷入场,D轮融资后估值达80亿人民币,罗辑思维几度被传上市,都被罗振宇一一否决,称“上市没有时间表”。

在国内顶级投资机构加持的D轮融资后,罗辑思维的营收情况也受到了广泛讨论,一份在2017年曝光的投资文件曾披露,罗辑思维2015年至2017年Q1,营收分别为1.59亿元、2.89亿元和1.51亿元;净利润为1860万元、4462万元和3805万元,对应净利率为11.7%、15.5%、25.2%。

虽然罗振宇对此消息表示否定,但作为知识付费的先行者,罗辑思维的确在该领域的崛起阶段收获了第一波红利,就连柳传志田溯宁俞敏洪以及诺亚财富董事局主席兼CEO汪静波、喜马拉雅FM联合创始人余建军等一众大佬合伙的造物家投资目前也持股5.23%,其真实的营收数据虽不得而知,但有如此多大佬的认可,想来也不会太差。

一家文化企业

凭什么冲击科创板?

那么,知识付费类企业奔赴科创板,到底有没有成功上市的可能?

根据证监会在今年初发布的《关于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的实施意见》,重点支持的是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以及生物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根据WIND统计数据,截至目前,科创板受理企业数量达到165家。而从所属行业来看,绝大多数分布在专用设备制造业以及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其次是软件、信息技术服务业和医药制造业。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1月国家发改委曾推出《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2016版,对战略性新兴产业有了明确划分。

从指导目录来看,与科创板匹配的文化企业包括以下几类:文化产业中的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制作(包括网络动漫、网络文学等);数字文化创意内容应用服务(如各类内容分发APP、内容社区、知识付费平台、音视频内容平台等);新型媒体服务(资讯聚合平台、社交媒体等);数字文化创意软件(各类数字内容生产软件、工具等),网络运营服务、信息终端设备(如智能视听交互设备等),大数据服务(文化领域大数据服务)以及针对文化产业的互联网知识产权服务平台和软件。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文化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金巍曾表示,所谓文化科技企业是文化企业里具有高新技术研发能力的企业,它们通常拥有经科技部认定并授牌的资质证明,近年来,国家五大战略新兴产业、三新经济中,很多类别与互联网数字创意产业、文化装备有关,符合科创板支持的方向,未来科创板上应该会出现很多与文化相关的企业。

北京中闻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程久余律师也对投资界表示,“罗辑思维冲击科创板有戏。”

他分析,罗辑思维符合科创板要求的战略新兴产业,是知识付费行业的代表性企业,机构投资者大多是行业领先,其财务指标良好,目前没有发生重大法律诉讼等风险事件。

如果罗辑思维成为知识付费第一股,未来科创板很可能成为文化类公司的首选IPO之地。他认为,“罗辑思维在科创板成功IPO,意味着科创板在稳定起步后,正在稳健扩容,而随着境外资本市场对于中概股的热情降低和回归预期,科创板将逐步吸引符合科创板定位的文化类公司去IPO。”

知识付费疯狂的那三年

IPO序幕已经拉开

2016年被很多人称为“知识付费的元年”,说起来,罗辑思维还是开山鼻祖。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上侃侃而谈,让知识付费迅速跻身新贵行业,并在下半年成为众人趋之若鹜的风口。

彼时不仅有罗辑思维旗下平台“得到”App,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FM”、知乎网推出的知识分享社区“知乎live”、果壳网推出的付费问答产品“在行”、“分答”等,都大胆试水且卓有成效。

2016年6月,喜马拉雅上线付费音频《好好说话》,首日销售额破500万;12月喜马拉雅联合850位知识网红、2000多节课程打造“知识狂欢节”,当天成交额超过5000万;李翔商业内参上线3个月7万人订阅。

2016年5月,一个叫“分答”的产品刷爆朋友圈,因超级网红王思聪1个小时回答32个提问,收入22万元而爆火,仅上线42天付费用户超100万。2016年4月,知乎在愚人节当天放出一个与朋友圈红包照片很相似的“值乎”,经一些大V转发刷了屏,开始试水在线付费模式。曾经红极一时的“毒鸡汤教主”咪蒙,推出付费音频《咪蒙教你月薪5万》4天售出10万份,头条广告曾高达80万一篇……

2017年,微信小程序上线,为知识付费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入口,知识付费在越过高山之后一泻千里。

越来越多的互联网媒体平台加入,比如豆瓣的知识付费栏目“豆瓣时间”,十点读书的知识服务项目“十点课堂”,蜻蜓FM、荔枝微课、千聊等音视频产品也自成一派。并且,依托于微信小程序的多家知识付费工具型产品也相继上线。

经过2016年的爆发,2017年的疯狂发展,2018年的洗礼,不合格的知识贩卖者已经被市场淘汰。2019年,知识付费从业者开始敲响资本市场的大门,掀起上市热潮。

相比罗振宇,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更早接触资本市场,但却以失败告终。

早在今年3月底,全通教育抛出了通过发行股份对价15亿元收购吴晓波、邵冰冰夫妇等19名股东所持的巴九灵96%股权的方案。但前不久,全通教育宣布终止筹划收购一事,这场历时半年多的并购折戟。未来,巴九灵或将再寻机会“独立IPO”。

现在两者前后脚筹谋登陆资本市场,只不过,吴晓波折戟A股,会不会是罗振宇的结局?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教育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