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位于湖州市安吉县天子湖现代工业园区的一家废旧金属加工企业,在停产10月后至今仍未复工,公司办公楼里、空旷的车间内格外凌乱,地面也布满灰尘。
这家企业属于进口废旧金属类“洋垃圾”的加工制造企业,是此次生态环境部全国25省统筹强化督查的重点检查对象之一。
此前,相关主管部门已多次发文要求禁止“洋垃圾”入境。2018年底,生态环境部等四部委发布第68号公告,进一步调整了《进口固废管理目录》,其中废钢铁、铜废碎料、铝废碎料等8个品种固废从《非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调入《限制进口类可用作原料的固体废物目录》,自2019年7月1日起执行。
王修青正在筹划着企业的转型问题,不只是因为生意不好做,而是对企业的未来有更多考虑。作为公司董事长,他现在更多思考的是如何实现由一家传统的废旧金属加工企业转型为一家有高科技含量的公司。他认为,要想发展的长久,就必须依靠高科技,走高质量发展之路。
值得注意的是,这家企业的关停并不是由于经营不善或环保不达标,而是其此前被卷进一起金融借款合同纠纷案件,被法院查封。近一年来,都处在停产之中,这给企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除了这些,王修青还要面对如何处置危废的问题:自企业停产后,厂区内很多原材料已经过期,按照环保规定,这些已属于危险废物,就算企业下半年复产,也不能再投入使用。这意味着每桶400多公斤、价值数千元的原料将被浪费掉,不仅没有转化为应有的利润,而且还要付出一笔不菲的处置费用。
近期,王修青已把这批危废转移处置。他向经济观察报记者提供的危险废物转移联单显示,目前他的公司有约10吨危废需要处置,接受单位是湖州当地一家有资质的资源回收利用公司,由专门的危险品运输公司负责承运,每吨危废处置大概需要花费3000元-4000元。“这些原材料买回来就很贵,要不是停产、原材料过期,是绝不会扔掉的。如果两个月后复工,要重新进原料,这都是成本。所以接下来我们也在考虑着向其它行业转型。”王修青说。
湖州市生态环境局安吉分局负责人向经济观察报记者表示:“这批危废本来要在今年4月份处置,但由于此前种种原因,一直未能进行。这些桶装原料未开启过,如果使用,产品质量肯定会有问题。我们建议严格按危废处理要求妥善处置。如果复工,就须采取固定且安全的方式存放。”
督查“风暴”再起
像这样的同类企业,在浙江省还有139家,均在此次督查清单之内。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宁波、温州等沿海地区。
5月14日,2019年统筹强化监督(*阶段)正式启动,为期10天,5月15日,25个省工作组92个现场组的1038名督查人员全部进驻现场,开展监督工作。
与此前不同的是,此次统筹强化监督多项并进,其中“清废”行动专项、打击“洋垃圾”进口专项都纳入其中。
截至5月24日,督查组对杭州、宁波、绍兴等9个地市开展的打击“洋垃圾”进口专项强化监督行动已经结束。据督查组提供的数据,督查组共对浙江全省139家进口“洋垃圾”企业进行了现场检查,其中在产119家,停产9家,关闭10家,无加工处置场所的贸易企业1家;有13家企业存在20个环境违法行为。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主任、统筹强化监督浙江省工作组组长刘国正对经济观察报表示:“从督查情况看,浙江省环境管理水平总体上还是比较高的,未发现突出环境问题,但也有不少企业存在环保管理上的问题和漏洞,需进一步提升。”比如此次督查发现的一些进口“洋垃圾”的废旧金属加工企业环保手续不全、未申领排污许可证,存在危废贮存场所未采取硬地化、防渗防漏、围堰等措施,危废贮存场所及容器和包装物标识不规范,无法提供近三年危废转移处置合同及转移联单等问题。
此外,地方环保部门在监管中,对小企业检查不够细致,没有很好的向企业传达危废规范化管理要求,日常执法检查也未发现这些问题。而问题企业大多规模小,管理人员对危废规范化管理不熟悉,现场管理混乱。
5月18日上午,督查组检查发现宁波市镇海盛闰铜业有限公司未取得排污许可证,且未能提供合理解释,企业生产排放的废气集尘灰和熔炼炉渣存于危废贮存库内,督查组建议地方相关部门进一步核实后处理。
浙江省工作组现场二组组长王棚说,目前一些地方生态环境部门监管力量薄弱,一个镇街只配备几位工作人员,但监管对象有几百上千家企业,存在“小马拉大车”现象,造成工作不细致,而督查正是去帮助地方、企业发现并解决问题。
他介绍,此次督查主要看环评报告及相关审批、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验收资料,排污许可证,监测报告,危废台账及转移联单以及其它一些材料,现场督查有的放矢。我们会把问题反馈给地方,督促和提醒地方,在思想上是一个触动。
企业转向何方?
处在督查“风暴”漩涡中的废旧金属加工企业,可以清楚地意识到,如果照旧生产,靠污染环境创造财富,后果会是什么。
王修青坦言,我们不可能走污染环境的路子,未来更多的是希望让企业转型,但究竟转向何方,他并未给记者直接的答复。他坚信,只有依靠科技和创新的力量,才能让企业避免走过去传统增长的老路。王修青很希望把企业打造成一家有高科技含量的公司,而不是简单的废旧金属加工。
王修青说,干废旧金属加工一般都是粗加工,其实赚不了什么钱,尽管产值多,但利润并不高。况且其中也没有多少科技附加值,仍是过去传统技术的延续。“如果原材料供应不及时,炉温一旦降低,再升温,在人工、电力等方面就要多花费10万元,所以料不能断,基本上会多储存一些原料。”
王修青的企业规模并不大,属于小型企业,主营铜材加工制造,有色金属铸造,生产铜制品、电解铜、铜包铝线等,原料除进口外,还会从天津、山东、广东等地购进。
刘国正认为,这家企业要重新开始,就必须按环保、安全等方面要求做好,环保审批、监测报告都有,生产中治污设施要正常运转,并定期监测。企业家的环保意识一定要强,尤其是在目前形势下,企业千万不能再抱有侥幸心理,一定要遵纪守法,这不仅有益于周边环境改善,更有利于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事实上,近年来国内进口“洋垃圾”问题屡禁不止,一些进口废物加工利用企业规模小、污染严重,污染治理设施不正常运行等环境违法行为较为突出,增加了区域环境污染负荷,也给个别地区造成了严重环境污染。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李佐军对经济观察报表示,禁止“洋垃圾”尤其是限制废旧金属进口类企业,可以倒逼其加快转型升级步伐,选择新的原料来源途径,更多考虑如何实现企业绿色发展、低碳循环发展。
刘国正介绍,此次督查主要检查进口“洋垃圾”中有废旧金属的企业,过去这块不经环保部门审批,并不掌握相关具体数据,属于非限制性进口。但从今年7月1日开始,这类企业要转为限制类企业,一律经环保部门审批。通过督查,对这类企业有总体了解,为今后做好工作提供条件。
21091起
融资事件
4358.12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591家
企业
3213家
涉及机构
509起
上市事件
6.31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