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4月28日消息,在2017北京GMIC大会全球投资生态峰会上,四位中美资深投资人以 “中美投资人对话:TMT投资经”为主题,进行了讨论。
以下为圆桌讨论中的主要观点,由投资界(微信ID:pedaily2012)整理。
十几亿的基金也好意思说?资本泡沫是中美通病
确实在2015、2016年看到硅谷大量资本涌进来,很多是国际资本,包括中国的资本。所以导致整个市场,整个估值被炒高,可能很多公司在某种价格过高的阶段。市场上突然出现了好几十家独角兽公司,这个数字可能在十年前一年只有几家,这是资本推动不良的结果。过去一年很多人说资本市场进入寒冬,增长期公司融不到资金,甚至有些公司直接关闭、倒闭,这个在我们看来都是很正常的一个市场周期的调整。
很多资本的进入硅谷的时候,经常有人问,硅谷的泡沫什么时候破?但是投资人会比较理性的看到整个周期的变化。硅谷的核心就是一个泡沫经济,这个泡沫经济的重要的一点是说它是不是可控,而它是否可控依托于整个生态圈和当地创业者默契的配合。因此,资本应该停下来想一想,哪些优质的资源还有创业者值得投资;创业者也应该停下来想一想,到底是不是想真心做一个公司,做这个东西是刚需,还是是跟风。这是硅谷面临的挑战,好在这些年大家也形成了默契,在让泡沫和风险更加可控。
过去阶段我们看到有资本投入新兴科技创新,在硅谷可能一个重要的思考是什么样的技术值得投资。人工智能,生物技术,基因编辑,这些都不是新的概念,它已经做了很多年了。到什么阶段,其实它和资本的结合更加合适呢?是要看这个技术不仅更加成熟,也要更便宜。在便宜的基础上有合适的市场和商用化的应用前景,这样才可以快速到市场,获得资本的支持,从而在市场上产生一定的效益。
但同时它也存在很多的我们叫的坑,很多很酷的概念很好讲,但是如果真的看它到底在多长时间之内能够做出一个产品,或者可以和商用的市场有一个好的结合,选择怎么样的方向和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支持。中美现在已经缩小了这方面的差距,像硅谷出现一个东西,中国等一两年才能赶上,现在已经缩短到半年。
这些年中国确实资本的数量越来越多,无论投资方的融资,还是LP这边,甚至还有不是做投资的也参与进来了,再加上中国地方的基金,包括现在国有、大型的机构。现在基金规模可能是十亿都不太好意思,百亿、千亿现在都是比比皆是,是整个市场的供给,供大于求。过去投天使的项目几十万、一百万、两百万就可以了,现在需要上千万,导致后面的B轮、C轮估值不断提升。同时融资的节奏越来越快。现在看到很多的企业,特别是说还是稍微有点吸引力的公司,基本都是被资本推着走。这是不正常的,其实很多公司被资本催胖的,本来它在幼儿园,现在推到上研究生,一年的估值就上百倍的增长,几十亿的资金往里砸。一个企业的估值的增长和企业价值真正的提升,不在于资本快速的增长,还在于公司真正的价值。
硅谷重技术,中国重商业模式,不同环境下创业者各显神通
硅谷的话,更强调技术,培养一种更加竞争性的技术。
美国创业者有更强的合伙人意识,国内很多公司还是雇佣意识比较多。合伙人意识是绑定一起的前提是在未来可以为对方创造更大的价值。而不是当下用一些利益进行很直接的绑定。所以在硅谷看到创新创业者,一个人总是CEO,一个人总是CTO,然后形成一个小团队,做一个成功后再做一个。
中国更注重的是商业模式,因为中国市场更大,这也是一个区别。重点就是业务的网络,还有执行、运营。
从工作时长来说中国的创业者很努力。当然硅谷创业者也很拼命,但是基本的文化思维还有,就是所谓的生活和工作的平衡。国内的创业者可以约到周末见面,可以约到任何时间碰面,这种事情在硅谷是不可能发生的。这是中国创业者的一个巨大的机会,重压之下一定有勇夫,可以通过转化这种压力变成巨大的动力。
既能给团队画饼,又能让团队吃上饼,这样的人一定要投
从事这个行业是不是具有发展前景。只有大的市场,才能养出大鲸鱼来。小河可能只有小鲤鱼。
投一个牛的人,即使这次项目没成功,他还会找另外一个项目把这个做成。
看创始人的话有三个方面:有梦想,虽然说这是一个相对比较虚的东西,但是创始人和团队要正能量,想做的事情要符合社会发展的方向,能促进社会进步。一个再牛的人,一年能成世界500强的CEO也不可能,但必须要有超强的学习能力。要有分享的精神,既要给大家讲精神,和梦想,同时让大家过的舒舒服服的。
当然作为投资来讲肯定要比别人快半步。在讲风口的时候再扎进去,要不然贵的不得了,要么跟在别人后面吃土。
公司有一个不公平的优势。这个可以来自于技术,可以来自于资源,可以来自于之前成功创业的经历。这毕竟是一个很残酷的竞争市场,如果仅仅依靠大量资金的支持是很难让他在开始的竞争中开始崛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