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分钟后,被指数据放卫星、下轮融资难的大姨吗紧接着发布声明表示其运营稳定、收入增长迅猛、新一轮融资已接近尾声且会在年底发布新产品。
一场“打蛇打七寸”的互撕渐入高潮,跌宕起伏的故事背后,这两家用户重合、商业模式雷同、融资轮次类似的创业公司,是此消彼长还是握手言和?互掐背后中国式创业公司造假套路、明星创企融资难等现象也值得深思。
同质化背后互撕不断
美柚和大姨吗之间的互不相容几乎贯穿其发展历史。
2012年5月大姨吗率先成立,在美柚上线前其已经获得了真格基金等的天使投资。2013年4月,西柚上线。因商标被抢注,半年后西柚被迫改名为美柚。关于此事,美柚方列出证据直指大姨吗为商标抢注乌龙的背后黑手,其创始人陈方毅甚至放言,“你一听,就知道,这些名字是没有品牌的,就好像你要做一个手电筒软件,你把这个软件名字命名叫手电筒一样。”
随后的针锋相对、拳来脚往也不断发生。此前有媒体报道,2014年4月,美柚成立一周年,两家第三方机构发布报告称,美柚已经在多核心数据上赶超大姨吗,成为行业之首。但随即关于美柚数据造假的消息被曝光。有消息称,美柚从2013年第四季度开始联系第三方水军机构制造大量假数据,以提升各项指标,提高市场估值,吸引融资。大姨吗相关负责人当时表示,美柚数据造假是有组织、有预谋的,以达到欺骗投资者融资的目的。
究其背后,两家企业高度的同质化、市场竞争和融资方面的互不相容是其直接原因。
美柚和大姨吗都是走从女性经期管理入手,在获得大量用户后,接入电商变现的道路。二者的电商频道皆上线于2015年初,所售商品包含了护肤、化妆品、女性健康等女性用品的方方面面。不同的是,美柚只提供一个中间平台,通过提供美柚用户的消费需求,对接到淘宝的交易系统,赚取中间费。而大姨吗则上线了独立的电商网站,自建供应链和物流,还上线了自己的品牌。
根据二者的公开数据,2015年7月,美柚用户超过1亿,日活达500万,2016年6月,大姨吗表示其拥有1亿多用户,日活超500万。二者的融资轮次、宣布融资时间及金额也争锋相对,其A轮、C轮融资宣布时间都为同一天;在前不久美柚公布其E轮融资之前,美柚和大姨吗的总融资金额粗略估计也差不多。同样,二者背后都有知名机构撑腰。
合并前夕的特征是互撕?
《财经》杂志记者曾撰文表示,足够多的资本积累、足够大的公司体量、不相匹配的盈利能力、不断恶化的竞争格局、骤然遇冷的资本市场——当这些因素在一个极短的时间节点上同时爆发,结局只有一个:大并购。
由此,可以合理推测美柚和大姨吗“在一起”的可能性。
线索一:新一轮融资含糊或困难,寒冬下资本退出难
目前为止,美柚和大姨吗都融资到E轮,粗略估计美柚共融资超15亿元,大姨吗融资超5亿元,二者背后牵扯着红杉资本、经纬中国、BAI、真格基金、险峰华兴等超12家机构和公司,虽然二者没有共同的投资人,但牵扯到如此大的资金体量、如此多投资方,为了共同的利益,彼此的投资人促成合并此前并非没有先例。
在美柚新一轮融资投资方不明、赴美IPO夭折;大姨吗已有近一年没有获得新一轮融资;电商行业洗牌严重等情况下,两家相互厮杀只会增加内耗,使得退出更加遥遥无期,如机构而言,不如推进合并,尽快实现IPO,继续在资本市场寻求新的可能性。
而此前红杉资本、BAI、经纬中国等机构已有推动新美大合并、乐蜂网卖身唯品会、美丽说蘑菇街联姻、滴滴Uber合并等先例。因此促成美柚和大姨吗在一起也是有可能的事情。
线索二:“她经济”竞争激烈,变现之路艰难
大姨吗创始人柴可曾说,“做互联网生意,靠投资就能搞定流量,流量带来用户就会继续吸引风投,但真正的难题是变现。”
作为免费工具类应用,美柚和大姨吗的主体业务不断烧钱,都是靠不断融资补血活下来。在持续烧钱后,终于开始接入电商变现,然而在海淘兴起、女性垂直电商夹击的情况下,还要提防彼此,变现之路艰难至极。
美柚被质疑电商业务交易数据造假后贴出了交易数据,数据显示,其最近一个月销售额为1.2亿元,本月预估佣金为1125万元,关于其是否盈利只在之前的E轮融资中含糊提到。即使该数据是真实的,作为一家员工几百人的公司,光日常运营每月都需要巨额费用,关于其是否已盈利无法证实。而大姨吗一直没有盈利,可以查到的是仅2014年大姨吗净亏损就达6653万元。
在自身资金就不太理想、融资困难的情况下,整合可以减少资源损耗,降低运营成本,将资金用于在业务和产品方面集中发力,甚至也利于接下来可能会进行的IPO计划。
线索三:产品模式和用户属性雷同,一山难容二虎
上文有提到,美柚和大姨吗自创立开始,产品模式和用户属性一直高度雷同。
同质化现象严重的产品,市场汇总必然只能存在一个。其中一个只能转型或者被合并。按照二者目前的发展形势,再做大的转型实在不便,况且合适的、创新的商业模式难寻,合并是竞争白热化后的必然。
而纵观滴滴与快的、滴滴与优步中国、58同城与赶集网、美团与大众点评网、携程与去哪儿等2015年初以来的多次大并购,互掐互撕几乎为所有合并前的前奏。
互撕背后的造假与融资难题
在美柚和大姨吗互撕背后,折现出的全民造假、D轮魔咒等问题也难以忽视。
刷单、数据造假、融资造假……全民创业潮背后,“放卫星”成为中国式套路。自媒体“第二阿累说”评论说,如今业内80%的创业者都在说谎,创投圈融资造假已成为公开秘密。真格基金创始人徐小平将其描述为“行业内的一种新默契”,即使最后,公司融资造假的事实摆在众人面前,大家也无可奈何。
根据腾讯科技2015年9月份发布题为《创业公司融资造假调查》的报道,A轮对外宣称融资亿元及以上的公司至少有60家,其中包括京东、陌陌、智联招聘、迅雷等上市公司、巨头和超级独角兽,其中的水分不言而喻。
而进入2016年,在持续的“资本寒冬”下,蜜淘网、美味七七、青年菜君、车风网、博湃养车、淘在路上、药给力……一大批明星创业公司先后倒闭,B轮死、C轮死风云再起,D轮死成难解魔咒。
投资界前不久的报道显示,从2014年1月至今,拿到投资的创业公司共有4908家,最终融到D轮的公司只剩下可怜的94家,创业公司从天使走到D轮概率尚不足2%。目前又有102家公司,涉及电商、企业服务、互联网金融等15个行业已走到了D轮这个临界点。它们是死亡、贱卖、裁员自救,还是能继续往前走——像美柚、大姨吗一样走向E轮甚至上市,最终结局基本跳不开以上种种。
是造假导致融资难,还是融资难所以不得不造假吸引投资人?这是个“鸡生蛋”的无解难题。希望创投市场在经历寒冬之后,竞争会朝着越来越良性的方向发展。
21077起
融资事件
4358.12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590家
企业
3213家
涉及机构
509起
上市事件
6.31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