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1日凌晨,今日头条创始人张一鸣在自家知识分享社区头条问答中发布内容,首次回应了腾讯投资今日头条的传闻。张一鸣表示,“最近有同事郑重地跟我说,他加入头条的目的不是为了成为腾讯员工。我当然也不是,多没意思。”
张一鸣还引用了一首歌——《Go Big or Go Home 》,似乎表明不甘“委身”巨头。
Go Big Or Go Home
American Authors - go big or go home
So if I'm gonna go at all
go big or go go go
go big or go home
此次张一鸣的回答,强调了今日头条会保持独立发展,也排除了被收购的可能,但并没有排除未来腾讯投资入股的可能。
重兵围剿
今日头条创建于2012年3月,2014年6月,今日头条完成C轮1亿美元的融资,由红杉资本领投、新浪微博跟投。这一轮融资后今日头条估值约在5亿美元。
截至2016年5月,今日头条宣称累计激活用户数已达4.8亿,日活跃人数超过4700万,成为仅次于腾讯的第二大资讯平台,其快速崛起对门户形成巨大压力。
从2015开始,腾讯开始意识到今日头条的威胁,推出了天天快报APP,在微信、应用宝、腾讯网、Qzone等多产品的推动下,天天快报的MAU(月度用户量)迅速飙升至4000多万。此外,腾讯新闻这一腾讯网的主要APP产品,也迅速切换成推荐引擎分发内容,“狙击”今日头条的意图显而易见。
值得一提的是,百度目前也推出“百度媒体号平台”,准备向媒体及内容合作伙伴所开放内容分发渠道,UC推出“媒体赋能计划”,让媒体向天猫商家一样拥有自己“内容店铺”。
作为移动互联网巨大流量入口,今日头条无疑成了BAT的“公敌”。有业内人士分析,如果今日头条活在PC端,那么其一定会被百度扼杀;而在移动端,这个活儿落到腾讯头上,这也是腾讯一个必须要破解的任务。
“委身”BAT是唯一归宿?
今日头条两年前C轮1亿美金融资时,估值为5亿美金。按照传闻中80亿美金的估值,今日头条将创造两年估值翻16倍的神话,并在估值层面一举超越新浪微博,或者新浪+搜狐之和,仅次于BAT、京东、网易和小米。当初今日头条曾经被归类于传统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如今其爆发性的增长让许多观察家感到困惑。
事实上,今日头条与传统的移动新闻客户端存在着巨大的差异。简单地说,今日头条是基于机器学习和大数据挖掘的新一代资讯推送引擎,这与百度和谷歌在上个世代完成的工作极其相似,都是改变人们获取资讯的方式,不但意义重大,而且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更何况,现在的今日头条,即使短期内不寻求下一轮融资、上市或者并购,也早已经成为一只“超级”独角兽。
如今BAT垄断整个中国互联网,此前规模较大的现象级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公司,比如美团、滴滴等或早或晚都投入了BAT的怀抱。360、小米等曾被寄予厚望,但如今各自也面临到一些问题。不少互联网人士认为,作为一支新生力量,今日头条的最终归宿未必一定要“投靠”BAT。
张一鸣:go big or go home
早些年,在腾讯还被骂为“狗日的”的年代,创业者多心怀独立发展之心,对巨头避之唯恐不及。如今,不抱巨头大腿的创业者简直会被称为异类。由此,可以说国内的互联网生态正处在比以前更趋畸形的边缘。在这个时候,破除BAT对行业资源、人才和资金的事实垄断,拥有一些保持独立发展的企业,互联网的生态才能更健康。
今日头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通过机器的深度学习,用算法来分发信息。尽管目前今日头条的体量,尚比不上整个腾讯OMG,但在技术上,数据上,产品上,头条已经形成了竞争优势。换句话说,占据了移动流量大节点的今日头条,它有底气在未来做一些更具想象空间的事情。而这也正是张一鸣的态度——“go big or go home”。
另外,张一鸣这次的“发声地”——头条问答也受到了关注。其实早在4月7日,今日头条就低调上线了“头条问答”,据了解,这一新功能对标的是百度知道和知乎。然后几个月过去了,头条问答仍然默默无闻。如今,经历了分答爆红后,付费问答社区备受追捧,张一鸣此时刻意选择在自家平台发声,也引发了外界对其营销意图的质疑。
21229起
融资事件
4435.76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9家
企业
3220家
涉及机构
512起
上市事件
6.45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