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别再被“硬件免费”忽悠了,FIIL耳机、公子小白教你如何打造一款高颜值的"赚钱”爆款

硬件是一项“烧钱”的事业,创业者要善于利用热钱,硬件免费“坑爹”,创业者玩不起,老老实实打造一款高颜值够酷够炫的“明星产品”才是王道!

  2016年6月29日,由清科集团主办的2016中国智能硬件投资峰会在深圳举行,四十位专家高强度聚焦。从酷娱潮流、智能家居、智能健康、智能出行四大板块进行探讨,立体呈现行业态势。解码智能硬件这个移动互联时代的超级大入口,如何演化出多元的生态级商业圈。

  在《酷娱潮流》专场中,昆仲资本创始合伙人姚海波、乐创资本合伙人明宗皓、FIIL耳机联合创始人、CEO彭锦洲、京东金融副总裁姚乃胜以及深圳狗尾草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CEO邱楠,五位嘉宾就“娱乐、酷玩、聚变 2016!”的主题展开了一场“头脑风暴”。

  以下为精彩发言汇总:

  昆仲资本姚海波:硬件“烧钱”,创业者要善于利用热钱

  深圳的创业家、企业家的特点是接地气,较真、不装,那我们直接开始,不作铺垫。这几年,昆仲资本在硬件领域投了不少钱,最早投了柔宇科技,也投过智能门锁丁盯,还投了AR和VR的SDK。

  以前很多智能硬件的优秀案子是找一级市场的投资人,现在二级市场也变成了VC的投资逻辑,也在找优秀的标的。最近昆仲在做一个计划,比如说湾区最好的技术拿到中国做孵化,卖给二级市场的土豪,我觉得这在中国还有一个时间差。

  做了这么多的智能硬件投资,我认为,在中国目前下棋都下不过AlphaGo,特别核心的技术创新还是不够。我认可的是,比如说应用级别,下一步可能是智能互联网,但是千万不要碰特别核心的事。早在90年代以前,美国很多资本在投创新的技术,大家是去高校找最优秀的工程师,从最源头开始挖。但在中国,目前还是要聚焦在具体的应用上,包括教育、医疗,这些领域还是有机会的。

  中国最优秀的毕业生,毕业以后第一份工作大多数人希望去500强、外企。但在湾区,一个最优秀的毕业生,无论是MIT的或是斯坦福的,他希望去一个创业公司,这是第一个不同。这是为什么我们很喜欢这些年轻的、优秀的创业者,因为这样的人比较稀缺。

  对于源头投资,我并不认可。在某种程度上,中国是不会出现这件事,中国的机会就是充分利用便宜的钱。昆仲最近看了很多案例,比如说在湾区的项目,湾区的项目普遍比国内的项目便宜,包括智能硬件,国内的项目估值是相对比较高的。同时,我们也看到第二个现象,国内的估值、成长性要高过湾区,换句话说是热钱多,包括政府的钱,所以很多年轻的创业者拿到很多便宜的钱,比如说深圳代表的就有像柔宇、大疆,还有当年的华大、光启。这是“深圳现象”,政府愿意扶持年轻人、企业家,最后造就了他们的成功,大家都是受益者。

  乐创资本明宗皓:硬件的“功能”永远大于“智能”

  乐创资本是一家专注于早期互联网投资的机构,目前主要在智能硬件发掘投资机会,寻求下一个新消费电子与新的智能终端的入口。同时我们在AR、VR眼镜,医疗可穿戴设备也有布局。

  细细梳理,过去的几十年,尤其是上世纪三五十年的过程中,我们都会发现有一个主要逻辑:随着技术形态的不断变化,人最原始、最基本、最刚性的需求是没有变化的,所谓的智能硬件,未来可能是智能终端或是其他形态不同的定义,总之是最快捷、最方便的满足人性最基本的吃穿住行的需求。

  真正到消费级别也许还没那么快,但这是一个趋势。目前来看,所谓的智能硬件应该分为两个阶段来看:一是新消费电子,包括现在各种电视、医疗仪器,嫁接了一些互联网的概念获取相关的数据。这个阶段的核心是传感器,包括芯片、电源续航,当这些基础的零部件达到成本可控的时候,才能迎来下一阶段——智能化,或是我们称为第三代智能终端。

  第三代的智能终端是在已有数据的基础上实现了过去的分析、交互,实现了人体的分析。乐创一直在寻求最核心、最合适的终端,取代过去的PC、手机,这也是我们为什么投了可穿戴教父,他一直在专注研究可穿戴眼镜,这是我们寻求专注细分、垂直的终端。目前一些智能硬件大部分应该是过渡性的产品。谁在这个过程中率先切入到这个点,谁就有可能最快的找到最后的发力点,这也是我们一直认为的方向。

  互联网是把双刃剑,一方面可以帮助大规模的降低成本,另一方面不会给我们更多的时间专注于研发,专注于自己的产品设计。智能硬件需要专注于商业本质的东西,商业本质可以用三元色来介绍,或是我们中间有三种东西,一是止痛药;二是维他命;三是巧克力。

  一个智能硬件首先要能解决痛点,痛点就是止痛药,我们的耳机,我们对音质的享受,大部分人没有对音质特别精专的需求,也许他就是对一些低音和高音有一些最基本的需求,与此同时美观可以体现出个性化的东西。

  二是维他名能保证需求元素的摄取,可以提升对文化的感知和档次,这个时候是一些产品的特色化、个性化的东西作为一些标签。 三是巧克力,就让能大家感受到甜头。这个时候真正的完整商业模式体现出来了,这也是智能硬件的逻辑。

  最后,我的看法是,智能硬件的功能永远大于智能,如果功能没有实现真正的基本诉求或是实现真正的体验时,却去谈智能,这有点飘,有点浮。

  FIIL耳机彭锦洲:智能硬件并非“地摊货”,要有“调性”

  之前的二十多年里,我一直都在硬件领域,但原来的硬件和智能关联没那么大。当时我在华为做通信设备,强调网络的智能化,网络的灵活调度,让消费者、电信的用户更便捷的接入网络。在华为后面五年,我主要在华为荣耀,把这个品牌从零做到了中国手机领域里的主要力量之一。去年开始,我和汪峰一起做FIIL耳机,很多人见到我第一句话就是问,我们的耳机和其他的有什么不一样。坦白说,形态上没有根本的变化,无论是从外观、声音本身包括操作、后面承载的东西,后面有机会再详细给大家介绍。

  一个硬件产品,最关键的是产品本身是不是能迎合或能够适配大众的需求。目前中国正处于消费升级阶段,民众对消费品质越来越高,过去愿意花很多钱在日常的生活、基本需求上,但现在逐步倾向文化娱乐,追求品质和潮流。过去认为耳机是必需品,起码在欧美音乐一定是生活的重要一部分,或是音频是大家生活的一部分,所以我觉得我们自己在做的项目能迎合消费者的刚需和趋势,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是有没有一些核心的竞争力。未来的耳机是移动化、智能化、场景化,我们提供高品质的耳机,我们卖得最好的反而是最贵的蓝牙耳机,因为它切合日常移动的需求。智能化也很好理解,包括和智能手机的连接,日常生活如何快速地获取包括操作、语音的交互。

  三是场景化。场景化也是智能硬件要考虑的,场景形态到底是应用场景在哪里?比如说我有在家庭里听音乐的需求,有运动和跑步的需求,有在大街上、地铁上、飞机上的嘈杂环境下听音乐的需求。我们想做的主力产品,想解决的需求是在什么样的场景下。

  商业的本质一定是基于交换、互惠,我们不是做公益的,首先还是要回归到商业本质,特别是做硬件上。我不赞成通过大规模的制造降低成本,最后获取盈利。中国企业就是这么干的,这么干的结果会是什么呢?本质上扼杀创新,这个企业自己在那么长的时间内赚不到钱,生产的东西一定很难。很多智能硬件是消费品,一定有自己的品牌诉求,有调性的设计,我希望我们的品类上是百花齐放,每个都能在某个领域做到极致,给消费者更好的选择,从我个人的价值观来讲,这才是一个社会健康、正常的理念。

  京东金融姚乃胜:建立“四大壁垒”抢夺市场

  京东金融是开放的金融科技平台,我们有七个业务线,分别是众筹、供应链金融、消费金融、理财、支付、保险和证券。对智能硬件来说,我们是打造智能硬件的生态系统,具体的措施有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个是销售。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能不能卖出去,京东上有众筹平台帮大家做众筹小规模的销售,还有中大规模的销售平台销售京东商城。

  第二个是投资。我们投资了五十多家创业公司,很大一部分就是智能硬件相关的企业,现在很多都已经拿到下一轮融资,比如说三个爸爸就做得非常成功。 第三个是做创业企业的支持、服务和培训,包括提供一些金融的服务。事实上,二级市场无论是产业基金还是上市企业都可能是非常好的投资方。第四是打造B2B创新创业的服务平台,包括战略投资企业以及和我们的一些合作伙伴。

  个人有一个很深的体会,那就是做硬件要及时建立壁垒。

  普遍来说,硬件主要是有四个壁垒:一是供应链的壁垒。无论通过量产降低成本或者是供应链很长,把供应链打短,就有可能把供应链里的赘肉去掉,把成本降下来。第二个是技术的壁垒,这很好理解,就不用多说了。还有是产品设计的壁垒,产品做到极致就行了,也不用多说。比较有意思的是所谓市场的壁垒,市场的壁垒就是抱大腿,无论是京东还是各种各样的公司,真正把很多的资源投向你,使你迅速在量上做起来。

  无论做什么东西要努力建立壁垒,在四个方面,技术是最直接的,也是最难的。供应链、市场去建立品类,最后都会落在品牌。无论是做哪块领域,能在这四个领域建立自己的壁垒,那市场就不用太担心了。

  狗尾草科技邱楠:智能硬件要赚钱,“免费”死得更快

  狗尾草智能科技是一家做机器人的创业公司,我们的第一款产品是公子小白机器人。在我看来,智能硬件最重要的是酷,它代表不一样的体验感、不一样的冲击力,不一样的装逼等等,如何让智能硬件更加酷、更加好玩,也是我们公司一直追求的方向之一。

  现在看到所谓的智能硬件不行了,那是因为产品不再足够新、不再足够奇和不再足够酷了,实际上是失去了持续创新的能力和失去了持续创新的动力。 

  另外,赋予产品和日常生活相关联的黏性也很重要。一个产品,如果既没有持续创新的能力,又没有能力赋予它和日常生活相关的黏性,那么失去了最开始的噱头和吸引眼球的卖点后可能就会慢慢走入下坡路。

  对于硬件挣钱的事情,有一些模式很多人在讲投资人硬件零利润的模式,或是智能硬件不挣钱的模式,希望通过规模、供应链金融的方式后面再去挣钱,我认为作为一家创业公司,这是讲不通的故事。智能硬件就应该要赚钱,智能硬件本身具有硬件的盈利模式,不是羊毛出在猪身上。之所以硬件没有能力盈利,或是硬件卖不上价钱只能说一件事情,要么你的硬件不够好,要么你的硬件没有吸引力,否则为什么说硬件免费提供,要靠软件赚钱。

  如果硬件有自己的创造力、拥有自己的创新点,那就一定可以创造出属于硬件的价值。我没有见到苹果硬件不赚钱,我也没看到大疆的硬件不赚钱,之所以国内形成这样的道理,是学习了互联网“羊毛可以出在猪身上”的那套理论。但作为创业者,我们要记住一点,你不是雷军,你没有雷军背后的光环,你没有雷军背后强大的粉丝影响力,如果你选择硬件不赚钱可能死得更快。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