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天前,他的微信朋友圈里晒出这样一张照片:十位少年扛着枪,穿着迷彩服,画面有些斑驳,模糊不清。蔡伟良说,这是20多年前的老照片了。他是新加坡人,照片里是当年服兵役的场景,“从军让我从小男孩成长为男人,真正懂得团队合作正是从那个阶段开始。”回忆起过往,蔡伟良依然对这段当兵经历充满感激。
如今,当年的少年已是有着近20年风投经验的投资界人士,刚刚带领他的中国团队完成一单漂亮的退出,实现了2016年的开门红。
具有拓荒基因的率队人
90年代末,新加坡正努力成为企业集聚地,聚企业首聚资本,新加坡政府首先成立了10亿美金的母基金,扶持VC/PE行业发展,寻找理工科背景人才。
1998年,系统工程师蔡伟良正经历职业厌倦期,这是他从英国留学回到新加坡的第二年,开始搜索新的职业契合点。在这股政府倡导的风投热浪下,蔡伟良投了简历,进入了国家科技局,跟母基金打上了交道,以此为起点,他开始了以政府角度扶持VC/PE的风险投资生涯,成为新加坡最早从事私募股权行业的一批人。
两年后,蔡伟良从间接接触创投机构和创业公司的政府部门,转向了标准意义上的VC机构,加入大华银行旗下的创投机构,从事科技类项目投资。彼时中国市场的科技企业还乏善可陈,他的主要工作还是遴选硅谷创业项目,然而中国毕竟是潜在的投资市场,大华创投也将触角延伸至此,成为较早在中国布局的外资机构之一,于2001年与刚成立不久的深创投合资成立了基金管理公司——中新创投。蔡伟良则被委派到深圳担任总经理,管理起一支5000万美元的平行基金,从此进入了这个之后十几年间他都未曾移开视线的投资战场。
谈及投资路线从硅谷迁移到中国,蔡伟良不无感慨。“当时的硅谷已催生出一批技术背景尚可的创新型企业,诸如英特尔这类公司正是从这块神奇的土地生长起来的。而相对于硅谷科技公司对技术的开发,中国的创业公司更多的则是对技术的运用或是发展制造业为海外公司做代工。”
此后的数年间,蔡伟良又曾供职一新加坡投行机构和星展银行的PE部门,做海外重组、搭红筹架构,协助中资企业到新加坡上市,从事PE项目的投资……虽然这些年他的头衔时而有变,但银行派PE、专注在中国等关键词却始终在他的工作列表里活跃。也正是基于此,2011年,蔡伟良应邀加入华侨银行,成为其中国私募股权业务的负责人。
敬业度、协作度、专业度,三把尺锤炼团队
初加入时,华侨银行在中国的私募股权业务正着手打造新的团队。被视作率队之人邀请加入,蔡伟良被任命打造的是一支互补性强的精兵队伍。“选投资人才和选企业家是类似的,只有专业能力,不愿分享不善团队合作的人很难成为出色的投资人才。 PE是需要精准判断且多维度风险把关的行业,团队互补至关重要,很庆幸用4年搭建了如今互补性强的团队。”
他强调说,“PE行业不适合单打独斗,团队合作才能持续创造佳绩。我的使命是为团队打造一个稳健且生命力强的投资平台。” 这或许就是曾为军人的他已深入血液的理念。
除了协作度,敬业度和专业度是蔡伟良选人的另两个重要指标。“PE投资是概率游戏,也是蛮辛苦的工作,遇见100个项目也不过才能投资其中之一,需要投资人的工作激情和精准判断力。”
而判断力无外乎判断企业,判断行业。蔡伟良提到,行业的风口每4-5年就会经历一轮变化,如今,他则尤为关注大消费、大健康以及金融科技。他分析说,中国经济处于下行期,经济增长从出口、政府投资拉动转为内需驱动,同时中产阶级崛起消费需求激增,大消费领域内的娱乐、教育、旅游蕴藏巨大发展潜力;而人口老龄化、城市化进程加速、消费能力提升、医疗体系亟待完善等种种因素则是其看好大健康的原因;此外,其关注金融科技则是基于华侨银行自身金融基因,“无论是互联网银行、互联网保险等金融模式的创新,还是传统金融竞争力和效率的提升,根本上还是依靠科技拉动,我们非常看好此领域。”
主线清晰,快速布局,打造独特的银行系PE平台
这4年,蔡伟良带领团队南征北战,抓住机遇设立境内境外双基金平台,整合资源树立差异化的市场定位,如今,华侨银行在中国的PE业务战略布局已日臻完善。
蔡伟良接手业务时适逢2011年上海开通QFLP(合格境外有限合伙人)试点,紧抓这一政策利好,2013年,扮演基金管理公司角色的华侨星城(上海)股权投资管理有限公司以及扮演有限合伙基金角色的华侨星城(上海)股权投资基金有限合伙企业成立,这一境内投资平台的成立意味着其境外资金可以结汇成人民币基金在境内进行投资,也标志着华侨银行的中国PE业务,拥有着国内的人民币股权基金平台和国外美元股权基金平台,可提供双币种的投资。除了这支以自有资金设立于中国境内的华侨星城基金,华侨银行于2015年募集了一支5.5亿新币的第三方私募股权基金,这是其私募股权业务的又一个里程碑。
除了在战略方面的巧妙布局,蔡伟良也是位极善利用资源之人,他常说,虽然我们的中国投资团队目前只有7人,但背靠的是华侨银行的2万员工和庞大资源。
华侨银行是庞大的金融集团,东南亚第二大金融机构,除主要业务商业银行外,在资产管理、私人银行、保险业务等方面也多有布局,其PE业务带有天然的银行派基因,自有银行网络是其投资基础,投贷联动下的多种融资解决方案是其投资优势, 超过百年积累的东南亚资源是其所投资企业跨入东南亚市场的坚实依托。
华侨银行早于1925年进入中国,于2007年在中国设立独资法人银行华侨银行(中国)有限公司, 如今已在国内拥有十几家分支行。华侨银行于2014年全资收购了业务集中于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以及中国南部的永亨银行,其将继续扩大在大中华区的业务版图,进一步强化本区域的未来发展。其在中国的深厚根基,为PE业务创造了得天独厚的资源;同时,华侨银行在中国战略投资的宁波银行以及同创伟业美元基金,均与其PE业务有深度的联动和合作。
如此,背靠华侨银行享受其资金支持,勾连庞大银行网络串接优质资源,联合本土创投深度合作专注潜在市场,华侨银行PE业务在中国的生态圈渐次形成。
坚持价值投资,在纷乱大潮中保持一份定力
览过十几年风投变幻,眼见着众多机构起落兴衰,在蔡伟良看来,如今中国的VC/PE已行驶至3.0时代。“2000年—2007年是1.0时代,这是外资机构为主的风投时代,中国台湾、美国、中国香港、新加坡等地涌来的外资机构非常活跃;2007年—2012年则转为内资导向型,九鼎、中科招商、同创伟业等人民币基金从这一时期兴起,而随着2009年创业板的开启,炒股的、搞房的纷纷转做PE,全民PE成为时代词汇,众多VC/PE成立,所以我称之为2.0时代。”
从2014年至今,则是蔡伟良划分的3.0时代,保险公司、信托公司、商业银行、上市公司等机构投资人争相入场,在他看来,这一时代特征虽加剧了竞争,但由于这些内资机构基本上只操作A股的退出,也因此给外资机构带来了天然的退出渠道。正如中国的二级市场,泡沫褪去才能分辨好坏,PE行业的3.0时代,是个考验投资眼力和定力的时代,是个只有极少人能赚钱的时代。
蔡伟良介绍,18个月前他们曾投资了一家O2O教育企业,如今正是借拆VIE架构、回A股上市风潮,将其股权转给了中资股东,回报接近3倍。他坦言,这个项目彼时投资时也面临艰难抉择。当时是会同其它投资机构联合投资,然而在投资期间另一家投资机构却突然放弃,这自然会给项目本身带来质疑:是否有被隐瞒的信息?是否有考虑不周?……种种疑虑环绕。从接触到最后签订,这一项目历时10个月,当然,该项目的漂亮退出也证明,坚持自己价值判断的必要性。
其战绩也不止于此,近几年来华侨星城屡屡斩获嘉奖,就在刚结束不久的“清科2015年股权投资机构”评选中,华侨星城再获清科集团“中国私募股权投资机构30强(外资)”。自4年前重新定位打造团队至今,华侨银行在中国已投资了11个PE项目,按照每年2-3个项目的节奏稳步推进。
蔡伟良笑说,已嫁接好资源的华侨银行PE在中国争取项目时已经算是个“美女”,但仅靠美不能带来价值,仍需紧抓企业痛点,对症下药。近两年,华侨银行在大消费、大健康和金融科技领域收获了不少优质项目,比如宇信科技、天诺营销、清大世纪教育以及璞研镭射护肤(PPP)。其中璞研镭射护肤(PPP)和天诺营销分别在2014年和2015年被业内评为“最具投资价值企业”。
“PE是一个不太受监管的行业,也有一些不够理性的机构,推高了市场估值,但华侨银行始终秉承价值投资的核心理念,做好投资工作的每一个细节,在纷乱前进的大潮中保留一份定力。”蔡伟良总结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