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医疗创业生态:过去5年没有质的改变 创业者年轻化、BAT进入对VC是好事

创业生态至少两点发生变化,第一点是什么类型的人在创业,第二个是什么样的公司在做,那时候主要医疗行业的企业,现在不光是传统医疗行业的企业,现在还有中医行业康美服务这样的也在转型。

  6月11日,第五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与并购大会在上海举办,NEA全球合伙人、中国董事总经理蒋晓冬担任讨论的主持人。红杉资本合伙人陈鹏辉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梁颖宇,天津海达创投执行总经理刘杰IDG资本合伙人章苏阳就“从创业投资角度看医疗”探讨医疗健康产业创业者近5年的变化,并且对目前A股火热、新三板为资本提供新的退出方式展开讨论。

  以下为演讲实录:

  蒋晓冬:创业生态至少发生两点变化 什么类型的人、什么样的公司


NEA全球合伙人、中国董事总经理 蒋晓冬

  我们现场嘉宾都是做微观工作的,每天干的事百分之八九十都是参加这样的会,是看各种企业,接触各种的企业家,所以我想第一个话题,我们从宏观着眼,但从微观入手讲点具体,从具体当中看看对今天这个主题,新医改,对微观从业者的角度,能给大家做一些什么样的分享。第一个话题,我想请几位嘉宾,我们是不是谈一谈,既然讲到新医改,她说2013年是深水区,好像2014年也是深水区,一直是深水区,但实际上新医改应该是2009年开始,从2010年到现在已经快五年时间了,在座的几位嘉宾这五年都一直在做医疗投资。我想问一个问题,从你们过去五年的经验和实践来看,2015年比起2010年有什么不同,这个行业从投资者的视角来看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因为你们觉得发生了这些变化之后,你们自己投资的策略,2015和2010年又有什么不同?当然也可以说没有不同,如果有的话,有什么不同。

  我觉得过去这几年一个最大的变化,是从一度有点绝望到现在好像看到希望了,虽然这个希望只是萤萤之火而且是隔岸观火这样看,主要的希望是来自不同的人开始有不同的手段,在做不同的事情,然后也有不同资本在进入到这样的行业。

  创业生态至少两点发生变化第一点是什么类型的人在创业,我相信十年前哪怕七八年前,很多在医疗行业那时候接触的创业者从年龄上应该是40岁往上居多的,从经验上来讲应该已经在什么什么企业工作过很多年的,就是这样类型的创业者。但现在经常碰到90后要颠覆医疗,我相信各位都碰到了很多,创业者也都很不一样,当然人数也多了,类型也变了。第二个是什么样的公司在做,那时候主要医疗行业的企业,现在不光是传统医疗行业的企业,现在还有中医行业康美服务这样的也在转型,保险公司像平安这样的有非常大的工作,还有互联网巨头BAT,国外还有苹果这样的公司,这些对我们年轻的创业者在里面掘金找到合适的机会。

  陈鹏辉:过去医疗没有看到很多质的变化 但量在不断累计


红杉资本合伙人 陈鹏辉

  过去医疗没有看到很多质的变化,但量也是在不断的累计,包括医药分开带来的电子处方,医药电商的机会,包括民营资本、外资进入医院,带来的私立医院,也包括刚才说的因为国内创新能力的不断增强,带来的一些全球创新新药和医疗器械的机会。所以说在这些量变当中还是可以捕捉到一些很有意思的投资机会,也是对这个行业的发展,我们觉得一天天对这个行业更加有信心。

  如何用互联网+改变医疗呢?我个人认为互联网和医疗的结合,其实医疗是结合的本质,很多人说互联网是一个手段,但手段的改变可以改变很多就医的方式,就像互联网+出租车,出租车还是坐的出租车,大家用的滴滴、快的,不用还打不到车。

  前一阵参加了健康界在西安办的大会,有很多知名的院长、投资人都来参加,他们讲了一个观点我非常认同,以后有没有可能我们想像一下很多的问诊是远程的方式发生,包括专家的面诊、远程医疗、网上挂号,包括医院里面不再需要排队,是可以直接在手机上查看你的报告单,支付你的诊疗费用,包括在上面买你想要买的药,包括离开这家医院之后还能跟看过病的医生保持互动,这一切听起来都是手段,改变不了医生和病人面对面交流的实质,但这些新的技术手段的出现会改变大家就医的方式,从而进一步的改变整个医疗体系的固有的像上一场嘉宾所说的医院、医生、患者、药厂这四者之间的关系,我觉得这里面会有很多大的机会,既是行业的机会,也是我们投资的机会。

  我们确实有很多互联网医疗的创业企业在需求这一方做了很多的工作,包括用户的体验怎么样能更快挂到号,怎么样让患者出院以后还能得到首诊医生或者主诊医生持续的管理等等。但我在想一个机会,从供给方新的商业模式能做什么,我看到一个文章,应该是英国曾经在几年前做了一个实验,英国一个心脏病协会找了几十个最顶尖的心脏科医生,给他们看病例,让他们出诊断意见。把诊断意见画到图上,这个分布是怎么样的,发现不是正态分布,是随机的,那个结论很随机。更有意思的是过了四个月以后,给同一批人又看了其实是同一组数据,具体怎么做忘了,可能是改了名字还是什么,居然有60%的医生和他4个月前的结论是相反的。我看了以后当时真的很震惊,怎么是这样的。

  回到刚才前面一位腾讯穆总讲的中国300万医生,我没记错的话不到三分之一有本科学历,真正像发达国家那样的那种人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十万二十万可能最多了,现在领先的互联网医疗公司在讲争优质资源都是在千位级的,技术和互联网和其它的商业模式,能不能在供给上,能有实质性的改变和提高,这个我没有答案,只是一个想法和大家分享一下。

  医疗行业我们投过医疗器械和医院领域见到成功的创业者,包括我们投资的公司,我觉得和五年、十年没有什么不同,比如你做一个创新药没有一个很好的工作经验,你现在出来做创新的产品,还是很难的。但在刚才讲到移动医疗互联网领域的确有很多年轻的创业者,他们带着和传统的医疗行业的创业者可能不同的思路,不同的想法,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个行业,在这方面我们倒是非常愿意支持年轻的创业者,也许他们会带来以前看不到的方向和角度。

  我觉得其实在医疗每一个细分行业,都会有很多巨头慢慢地出来,像刚才蒋总说的过去五年和十年可能医药企业多一些,但我们也看到国内很多的医疗器械企业包括IBD的企业包括做医院的,包括做移动医疗的,慢慢的他们也在成长,再往后看五到十年,我对于每个行业出现医疗行业巨无霸,三百亿甚至一千亿人民币的这个企业还是有很大的期望。从退出的资本市场来看今天这个时点大家都觉得A股、新三板创造了很多很好的退出机会在资本市场退出,我觉得很多时候是在那个时点上做了一个对价值的判断,但总体的趋势,我觉得国内的资本市场是越来越有利于医疗企业的退出,包括不盈利的做新药的企业,我们看到新三板也有好几家,说明一个新的资本通道已经打开。

  梁颖宇:过去10年中国创业者越来越厉害


启明创投主管合伙人 梁颖宇

  其实我希望不是比较2010年到2015年投资医疗的变化,而是这十年的变化,我认识的几个朋友在医疗领域里面做超过10年了。其实我觉得10年前我们去CNAF,大概90%的都是彩超的公司,但现在在上海可能有点混乱了,其实也看到研发方面,我们中国的创业者其实越来越厉害,而且现在也陆陆续续可以研发一些产品,可以跟海外的公司去竞争,我觉得这个还是蛮不错的。这两年也会更容易的拿到钱去做投资。

  其实我十来年前也是家创业公司,那时候还是做销售、代理、生产的,这些年我们也投了接近45家医疗公司了,这些公司都是非常不错的,所以我觉得跟十年前已经差距太大的,当然BAT的团队,说90后怎么样,我说到现在为止还没有投过80后的医疗公司,所以希望今年有一个突破,但我相信往后几年还希望看到越来越多的创新,无论是产品创新还是服务模式的创新,我觉得这个是非常难得的。

  刘杰:创业者年轻化、巨头也进入医疗领域,对投资机构来说是一个好事


天津海达创投执行总经理 刘杰

  新医改2015年和2010确实没有大的变化,因为从投资机构来说我们看的是机会,我觉得从基本上来讲,重要的这些细分的领域,没有变化。我觉得2010年和2015年从投资顾问来看一个重大的变化,其实是移动医疗的崛起,我觉得在这方面2010年可能很少有机构包括创业者在这方面做工作,但从2015年来看,这个领域我觉得是一个机会,包括对医疗服务,解决供需关系方面所做的贡献和对这个领域的冲击,从这个角度来讲这个机会是明明白白摆在投资者面前的。

  我觉得互联网+,宏观层面可能会给政策制定者提供更多的选项,比如解决供需矛盾,患者体验,提供一个新的选择。从微观层面来讲,比如对服务的提供方、医院可能会提高他们的效率,对医生来讲可能会改变他的服务方式,也可能会提高他的效率,其实同时也会某种程度上降低负担。当然对患者可能是改善他的体验,为什么说是可能呢?我觉得毕竟我们站在行业内部,我们从资本的角度,跟医院或者医生他们的角度不一样,比如打车软件其实对现在的从业者来说实际上是有保护的,但我觉得这个大趋势已经很明显了,谁也挡不住,所以互联网对医疗行业可能也是这样,这个趋势现在大家都不否认,所以关键是看怎么来用开放的态度来迎接这个趋势。

  创业者年轻化、巨头也进入这个领域,我觉得其实对投资机构来说是一个好事,现在的创业企业首先是不同背景的人越来越多,原来基本上是狭义的健康领域,都是行业代表。现在我觉得有IT背景、软件背景都可以在做这个事。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讲对我们投资机构是有更多的选择机会,这是好事。但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讲也有一点问题,毕竟你的服务对象,可能是医疗机构也可能是患者,那么其实医疗服务也好,产品也好,他发挥价值不管技术怎么进步,不管有没有互联网,其实他的本质是不会变的,所以我觉得从这个角度来讲你在健康领域的创业,还是要熟悉这个健康领域内部的产品生产,包括服务提供的规律,熟悉这个,所以我觉得可能降低你的成本,减少你创业的方向失误。

  从投资退出角度,我觉得主要有三点,第一点是健康领域的负荷成长率不输任何行业,尽管TMT行业可能会在某个年份集中爆发、高成长,但比如我们把投资期限拉到五年、十年,我觉得健康领域的负荷增长也是很好的,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健康领域还是很好的。

  第二点,国内的资本,新三板、创业板很火爆的局面对投资机构来讲提供了一个很好的退出机制。

  第三点是企业抱团的速度比较快,对投资机构来讲我们投资的步伐也在加快。

  章苏阳: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信息越对称的东西


IDG资本合伙人 章苏阳

  就今年来看,不包括明年,新医改2015年和2010年没有什么大不同。因为绝大部分重要的几个支点基本上没有变化,所以至少今年,明年不知道,今年还有半年,我估计也不会有大的变化,所以基本上今年和2010年差不多,没有重大的变化。因为两年前大家都感觉到上一轮的医改是失败的,医改改变的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这两个问题都没有解决,而且这两个问题越来越厉害,至少这半年的还是如此。哪怕两个问题解决一个问题,也是解决了,但这两个问题都没有解决。

  互联网产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信息越对称的东西,它越有价值,它的效率提高越多。医疗是什么?现在从全国的角度来讲,除了医疗以外其它都是过剩,当一个供不应求的产品出来的时候你要改造它都是极其难的。我们互联网的成功包括很多的成功都是基于一个过剩的思潮,互联网在里面是非常有效率的,因为互联网本身并不创造产品本身,它创造了一个效率。为什么在很多互联网有关的东西屡屡失效呢?因为首先医疗是一个非被动的东西,别说讲英文,讲中文都听不懂,你讲鼻窦炎,鼻窦上面有四个鼻窦,信息是很不对称的,哪怕对一般人来讲跟他讲甲肝、乙肝、丙肝之间的区别都不清楚。在一个很不对称的领域里面做一个大规模的互联网服务改造是很难的事情。

  第二点,你是在一个非常不过剩,供不应求的情况下,这样你要改善它的服务又变成一个很难的事情。跟原来互联网成功的东西并不完全一样,所以在这个里面找一些可能的话,相对医疗整个体系里面,有一些是对称的,比如挂号是属于对称的,但这个东西相对好一点。就是在所有的医疗里面如果假定相对信息能对称的东西,我感觉到是首先能够把它做,我们现在号称的互联网+的,有些东西要强相关的,属于信息结合类的。比如动手术前的前一个星期和后两个星期,这时候交互是特别频繁的,有可能医生这时候,因为是他做的手术,可能他和病人之间相对平衡一点,那么这些东西有可能会,包括将来药的放开等等这些东西,可能有机会。

  但我感觉在相当程度,在我们目前的情况下,相当程度上可能还是要围着目前的医疗转,我们现在也有很多大的企业想在医疗体系外面重建一个体系,但在前期是遭到了很大的阻力或者说他们非常非常辛苦,到现在来看是不是成功?目前还不能完全说是成功的。我感到和医疗有关的互联网企业还是非常依靠目前医疗的资源来进行,否则的话恐怕还是比较难的。当然有些东西可以弄得来,有些东西可以做,比如看这个人是不是容易当叛徒,这是基因决定的,测个基因看。还有人说测测到底能不能喝酒,这都是好玩的事情。现在最容易赚钱的,最容易大家接受的,一个是娱乐的东西,一个是玩具,特斯拉、Applewatch是玩具,越是玩具的东西大家越喜欢。

  和医疗有关的,和互联网有关的,从去年到现在基本上是几何级的增长,我碰到最小的是22岁,最大的是65岁的,各个层面都有,从挂号的,从信息的,远程诊断的,人和人之间对话,或者看片子阅读的,从病理的,传图象的,病理的医生全国的加在一起不到一万人,很多都有。所以在这方面创业,挖墙的人越来越多,随着挖墙的人越来越多,总会挖到几堵墙,只要人多这个墙肯定能挖到。尤其大角度来说,国家又那么支持互联网+,至少从当地的主管部门来讲,对跟互联网有关的东西,不会像原来那么负面,所以我感觉到明年应该有几堵墙能挖出来的。

  这是一个自然的情况,总是能挖一些,你说外科手术代替不了,看病代替不了,像规则的东西,原则上是可以挖的,但需要时间。因为这一块原来基本上是有点相对垄断的,医院和医院之间都不是通的,哪怕就是一个医学院之间都不是通的,是分割很严重的。但对有些通用性的东西,有可能能挖一两堵墙出来。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