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首届互联网大会上,中国电信董事长王晓初在题为“互联网为全球经济复苏提供新动力”的演讲中,热情洋溢地提出了中国电信向B2I、IIT转型的战略方向。这种新的发展思路在让与会者耳目一新的同时,也让许多不熟悉通信行内的人不明就里。众声沸腾之余,不乏猜测之声:难道一代老牌电信运营商,中国电信真的能够通过新的战略转型,不断通过“去电信化”,成为互联网行业的新秀吗?
据中国电信内部人士透露,王晓初提出的B2I,即直接面向互联网公司提供业务和与互联网公司联手提供端到端的服务;而IIT则是ICT业务向互联网方向发展的延伸,以应对产业互联网的到来,用互联网的开源技术,同时用开放的技术手段通过云、VPM来为客户提供质量更加稳定、效率更高、成本更低的行业信息化应用,使之广泛运用于金融、教育、交通等领域。从近年来中国电信“去电信化”的新经营理念来看,B2I处于转型互联网运营极其重要的位置,而IIT则是ICT业务向互联网方向发展的延伸。
B2I深层原因:抢占互联网市场
业内人士分析说,B2I的核心思想不仅仅是做大做强中国电信的互联网应用和内容。其深层次的原因,一方面是来自于互联网公司的冲击,特别是ICP、OTT等后起之秀不断冲击通信运营商的话音业务、短信业务和其他增值业务。如果不顺应形势进军互联网业或与互联网公司联手提供服务,则将进一步削弱其主营业务和行业地位;另一方面,依托国企强大的资源和通信运营的基础,中国电信有相当强的实力来拓展互联网业务,从而发掘出新的业务增长点。
而回顾中国电信的历年大的市场动作,不难窥探出此番深层用意所在。2012年,由中国电信成立的天翼创投公司,至今征集了1000多个创业项目。
同时,中国电信还成了了易信、视讯基地、游戏基地、阅读基地等等。
今年中国电信又成立了集资源、数据、能力的三位一体的综合平台,这些都是中国电信“去电信化”,向互联网业务发展的务实之举。
但中国电信能否实现“华丽转身”,也具有相当高的风险。对于传统通信运营商来说,互联网项目并不是其主营和长项,更不可能在各种应用上遍地开花,人才和资源的整合也有一定的过程。短时间内,中国电信不可能像BAT这些具有丰富运营经验的互联网公司那样打造出十分符合大众需求的产品;在对项目考察评估、资本运作等方面,更不可能像专业的投资机构那样,具备相当强的洞察能力和后续实力。投资方向和项目运营还有相当长的试错期。
宏大战略背后:不得已而为之?
以易信为例。去年8月,中国电信和网易合资成立了“浙江翼信科技有限公司”,推出了新的OTT移动应用“易信”,但至今实际运营效果如何呢?有数据表明,易信已达到1亿用户的积累,月活跃用户超过30%,日活跃用户在10%;而微信的月活跃用户已经达到3.96亿,月活跃用户至少已超过50%。从互联网运营的角度来看,在同质化的竞争中,做到行业第一才可能生存下去。易信在与微信的竞争中,既不具备先发优势,也没有像陌陌深度垂直运营的特色,仅仅试图依靠中国电信庞大的用户群来进行推广,取得成功的胜算自然不大。
而在专业人士看来,中国电信通过“易信”项目试水互联网未见成功之相,应当也令中国电信高层也认识到了自身的局限性。而所谓的B2I,算是一个结合各方优势之后扬长避短的选择,也可以说是一种无奈的选择(原有业务在萎缩,新业务又无法施展拳脚)。简单地说,就是由互联网公司提供云服务和终端应用,由电信运营商为互联网公司和用户提供有弹性、可实时扩展的带宽及其他服务质量保证。
当然,从战略上讲这只是其中的一步,中国电信的雄心,决不是说受挫之后继续隐藏在幕后,他们应该是通过这种方式逐步与互联网企业进行深度融合,通过政策的扶持以及自身的优势,在未来打造一批具有互联网和电信行业基因的子公司,最终达到战略转型的目的。
在引发全球电信和互联网业界“强震”的同时,在关注tmt创业的投资圈,王晓初的观点同样引发“关联性强震。”诸多关注tmt领域投资的投资机构负责人表示,未来将在媒体技术渠道等领域上做相关布局,运营商将是重要的合作伙伴。“我们已经在做媒体上下游的投资布局,年底将收购2家知名媒体。”时代伯乐投资机构总裁蒋国云在接受投资界采访时表示。
见微知著,王晓初这一观点的提出也反映出中国电信主动拥抱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去电信化”的决心。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运营商的加入可以说是一剂催化剂。如果真能如王晓初所言,在“去电信化”的同时,开放电信的优势平台,扶植孵化互联网创业公司,那么未来的互联网格局或许将展现给我们一个不一样的视角。
21078起
融资事件
4358.12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591家
企业
3213家
涉及机构
509起
上市事件
6.31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