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石再激千层浪。
上周五6月13日,美国在线旅游龙头公司Priceline宣布将以26亿美元的总价格收购美国网络订餐平台Opentable。这一大洋彼岸的收购风浪很快传到国内,让国内原本热闹的餐饮O2O领域再度升温。
在中国互联网近20年的发展历史中,基本都是将美国的某种模式复制到中国,投资人和创业者也都热衷于此道。从百度到优酷再到人人,众多互联网企业走向IPO之时,都直称“我们是中国的某某某”。
有了此番Opentable高价值的风向标,自然引发国内从业者和资本方的关注,究竟谁才是中国的Opentable?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我们可以发现,从不同角度看,就会得出不同的答案。
1、360度扫描Opentable
在寻找谁是中国的Opentable之前,我们首先需要对Opentable进行深入了解一番。
Opentable创立于1998年10月。其业务涵盖2B和2C两端,主要为3.1万家餐馆及数百万食客提供线上订座平台。订餐者可根据地点、口味、人数、价位等在线筛选餐馆,也可搜索指定的餐馆名称,确定订餐时间、餐桌位置等。在食客的预定信息被提交后将收到详细的邮件确认,完成订餐。用餐之后,用户还可以在Opentable上对餐馆的质量进行点评。
实际上,因为面向C端用户,Opentable以订餐网站的品牌形象为外人所熟知。但这只是其经营的一部分。
据国外媒体报道称,Opentable盈利模式主要有三种:
其一,近6成收入来自于预定分成(Opentable没有支付交易,无法采取交易分成,预定分成则以用餐人数作为收费标准,订餐者和餐馆都向Opentable付出费用)。这部分收入就是外界所熟知的订餐网站部分。
其二,近3成收入来自于餐饮企业的软件使用费,即Opentable扮演一个SaaS(软件即服务)的软件服务提供商。Opentable的订位系统有一个客户端软件,除了对接客户订餐的需求,提供便捷和迅速的预订外,还帮餐厅搭建IT系统、开展精准的电子邮件营销,并为餐厅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众多餐饮商家租赁Opentable的软件,付出费用。这部分收入针对B端,不为外界所熟知。
其三,则是占据较少比例的会员收费。
截止到2013年第四季度,Opentable平均每月订座1470万次。除了用户和收入外,在分析师看来,之所以Opentable能获得26亿美元的收购价格,其中很重要的一点是其潜在的前景诱人。
2、谁是中国Opentable
目前,中国餐饮类O2O领域主要有大众点评、美团等团购类的餐饮O2O网站、饿了么、易淘食等玩家。
对于大众点评而言,其核心功能用户点评,应该归属于“中国的YELP”的点评模式,虽然Opentable也有用户点评这一服务,但是在逐步长大后才开始发展点评业务,而且其只是作为辅助功能的一部分,只是鼓励用户点评。眼下,Opentable的月点评仅有30多万条,活跃度较低。
美团、饿了么等业务重心主要是从C端提供免费的餐饮垂直类在线外卖服务,而不是预定,而Opentable则没有外卖业务。而且这三家收入主要来源于广告和向餐馆收取固定费用,商业模式和Opentable有着本质的区别。
所以大众点评、美团和饿了么等本质上只是属于平台类餐饮电商,算不上中国的Opentable。目前国内只有易淘食与Opentable业务最类似,称得上中国的Opentable。
从2B+2C,特别是提供SaaS模式来看,易淘食为餐饮商家提供软件类服务,这是从基因上与Opentable最类似。
易淘食采取B2B2C模式,面向B端的有电子商务体系产品链,帮助餐饮企业搭建网络餐饮管理系统,面向C端有提供在线订餐平台网站。其收入主要依靠向商家收取系统服务费和每笔流水中抽取分成,其B端的业务也构成了易淘食近一半左右的收入。
最值得一提的是,易淘食和Opentable发展策略一致:两者都是通过不断将餐饮商户和订餐用户卷进来。更多的餐厅选择能促使更多用户使用,而有了更多用户使用,也能反过来促进OpenTable、易淘食和更多餐饮商户合作,最终形成餐饮商户和用户的正向良性循环。
有观察家表示,中国的餐饮O2O市场潜在想象空间巨大,绝对可以诞生出一家比肩Opentable的玩家。像易淘食这些本土耕耘者手中都掌握着大量商家资源和活跃用户,只要持续性推进,潜力不可小觑。
不过,未来的挑战和机遇并存,中国餐饮企业品牌发展刚刚开始,全国性的连锁餐饮企业还不太多,而且中国餐馆的经营模式也与美国差别较大,要撬动餐馆大规模付费还需要一个长时间培育过程。这让此类企业要发展壮大还需要打持久战。
以上总结难免挂一漏万,或许中国根本就没有完全一样的Opentable,毕竟国外的模式完全照搬到中国很难行得通。特别是中美两国消费者的用餐习惯不同,美国消费者习惯提前预定,而中国消费者除非那些特别重要的商务宴请、聚会,否则一般外出用餐时不会事先预定。
这就需要中国餐饮O2O从业者在复制Opentable模式之余,在基于Opentable的表皮上进行微创新的调整,在具体运营上更接地气,持续的培养用户消费习惯。当中国消费者和商家的意识需要完全被点燃之际,就是Opentable量级的中国餐饮O2O巨头的形成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