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源兴生物医药科技杨向阳:投资人投的不是医药,是市场

中国医药这么多年,所谓中国的投资机构,每一个都出来吹牛,说在医药领域投了很多的案子,其实我们在一个不太大的范围,就是做过比较成功案例的人,大家在一起聊天,其实你们投的都不是医药,都是做市场做得好的企业。

  投资界6月19日消息,由清科集团主办的第四届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投资与并购大会在北京召开。图为深圳市源兴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杨向阳。


  以下为访谈实录:(未经本人审核)

    杨向阳:我是做生物医药,做的时间是最长的。我在一个大的方面里面做了三件事,一个是基因治疗,一个是干细胞治疗,一个是肿瘤的免疫治疗,这三件事在中国的早期发展都和我有关系。

  另外带了一帮小伙伴在医疗领域,尤其是医药领域做了一些事情,在中国也有,在美国也有。

  投资人投的不是医药,是市场

  中国的医药是一个蛮大的项目,你看看五六年前的中国数据,大概整个中国医药工业生产总值才2千亿,这是几年前的数据。为什么关注这个事,作为一个中国老百姓看病,90%的普通药物,不要钱可不可以。医药的发展走过了几个阶段,90年代之前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之前,我们大量引进了仿制药,中国医药生产能力是比较强的。再就是一个特别的现象,这几年很多的基金和投资人说投医药怎么投,我说你们基本上投的不是医药,你们投的是市场。你能生产,我也能生产,为什么你做得好,我做的不好,因为你会营销,我不会营销。

  再就是拼市场,比如说做广告的宣传,还有医药的营销。其实我觉得未来更值得关注的是新药的研发,中国的新药研发一直没有起来,所以我觉得未来中国在药品的领域里面投资机会是新药研发。刚才投资大家说了,因为他们是一个机构,他们的嗅觉很敏锐,包装一下去增值,这是一种很好的商业模式。但是真正商业机会,真正考量未来的投资者,在药品领域我觉得是在新药和研发方面。

  中国医药这么多年,所谓中国的投资机构,每一个都出来吹牛,说在医药领域投了很多的案子,其实我们在一个不太大的范围,就是做过比较成功案例的人,大家在一起聊天,其实你们投的都不是医药,都是做市场做得好的企业。

  医改不改也得改,医疗服务领域是机遇

  医疗服务这一块,张黎刚说做了这个领域,别人不要做了,我同意这个观点。在医疗服务领域依然充满了很多的机会,我讲一点我自己的看法,我没有知识,我只有观点,医疗服务为什么在中国未来有很大的机会,其实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在美国,在欧洲,在日本,你就看一看一个老百姓对医疗的这种满意度,或者说他能够满足他的这种需求,医生又没有太多的抱怨,病人也没有太多的抱怨,保险机构已经形成了一个非常完美的链,也有不满意,也有不高兴,但是基本上都能接受。

  你再看中国,谁满意?医生高兴吗?医生非常不高兴,病人不高兴?病人不是不高兴,病人是很愤怒,一个医疗付钱的保险公司高兴吗?保险公司也高兴,也不高兴,高兴的是他拿这个东西确实能够圈到很多钱。不高兴的是,他也因此受到很多的限制,最起码是一种良心上的拷问,我收了老百姓这么多钱,老百姓该付的时候我付不出去,如果他有良知,他内心也不高兴。

  这么一件事在中国,谁都不高兴的时候,这就是一个大的问题,所以医改改不改都会要改。这个改,这位老兄对医改充满了希望,或者不报希望,这个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改一定是要到来的,但是这一次的改,其实有一种力量是一定会出现的,就是市场化和社会化的力量会出现,其实就是投资的机会。我讲一个想法,这种不满意,其实医疗是一个很特殊的事,我有时候不太愿意跟很多人谈医疗,一帮天天数钱的人,他没搞过医疗,他根本不知道医疗是怎么回事。这里面有一个很麻烦的事,现在医生大概分几种,一种要治疗一个病人,按常规的方案规定好了。一种就是经验,治疗了很多病人,知道这个病怎么判断。背后是到底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治,这里会出很多的机会。有一类的公司如果能坚持做的,一定能成大公司的,就是你能不能在某个专科方面做成一个真正独立的第三方,为患者提供咨询和服务的公司,其实就已经足够大了。比如说现在小儿发烧了,去医院该不该打针,该不该吃抗生素,去年强制性下来了,39度也不打针,一年前你只要来就给你打针,因为这是医院的利益,医生的指导原则。就像医生这样的事情,如果你家里面有一个医学院毕业的,或者有一个医生,告诉你喝水,休息休息就好了。我们每个人都想做得特别全,其实这是很难的,我自己认为,在医疗服务里面,尤其结合互联网的趋势,会出现几家对某些专科给患者进行咨询服务的机构,我觉得一定会出现,并且会做得很好,很大。

  一个医生门诊15元,一天看不了几个人。所谓的专科也已经涵盖了很多,真正在某个专科里面做医疗服务咨询的机构,这样的事情一个一个会出现,并且会很多的。医疗是多元化的,也有很多的机会,我发现有一些也开始做了,但是他们在逐步发展过程中,会找到最终的定位。

  投资创新药机会已现,并购基金好时机

  在谈到医药器械,是投资进口替代性进口公司,还是中国创新性的公司时,杨向阳表示,仿制药就是做市场,具体到企业,其实是很痛苦的,并购基金真的是好时机到来了。刚才王总问在药品方面,创新药机会开始来了,禹勃说了美国投资十几年,是负的回报率,不要忽略一点现在在中国,做创新药的机会开始出现了。

  以前我跟别人说不建议投创新药的企业,有三个不支持,第一个是技术上不支持,第二个资本市场不支持,第三个是产品市场不支持,你搞出一个创新药,还是要去搞回扣。都不支持的情况下,做创新药是很难的。为什么现在机会已经出现了,就是经过了最近20年中国跟国际的接轨,现在有很多团队回来做新药的时候,在中国基地来做有世界范围的知识产权,也会去欧盟,也会去日本,研发成本会降低,研发集中度和准确度相对来说比较高,这样形成了一个可以利用全球化,国际化市场来做中国新药的机会。所以这个机会其实已经有几个案子做得比较成功了,只不过是我们这些基金看的,是国外的基金看的,最近我们也看了一个哈佛的小组,刚把这个专利拿下来,这一类的机会是出现的。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医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