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秘密3个月以后通知必须是会员才支持匿名发表,你们会买么?或者卖道具,买一个照妖镜就知道爆料的是谁,你们买么?”之所以搬出“秘密”应用软件上的这段话,是因为这段话的几个关键词透露了这几点信息:1、“3个月以后”点明秘密时下很热火的大背景;2、“匿名发表”告知秘密是干嘛的;3、“照妖镜”暗喻此APP应该是一个负能量爆棚的软件。
当然,整段话最明面的意思是——对秘密应用的未来充满了对数据、信息泄露的杞人忧天式疑虑。
本来,关注软件应用与笔者智能硬件从业者的身份不是很符合,但我反而从这款八卦、诽谤、被很多人用来旁观看热闹的软件中嗅到了关于做产品的某些借鉴性意义。
引爆点:充分挖掘负面人性
一款被外界誉为可与Flappy Bird一起反人类的软件秘密为何能火起来?表面上看,秘密的爆红源于时机,在外界逐渐对熟人社会的毫无陌生感与刺激感的社交方式逐渐像喝白开水一样温钝无感时,秘密恰逢时机地用神秘撩拨着熟人之间的神经。
实际上,正是因为挖掘出人性深处隐藏的罪与恶才真正成就了秘密。基督教曾认为人类有遭永劫的七种大罪:饕餮、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暴怒。这也是人们常言的“七宗罪”。
看看秘密中的几类内容吧:要么各种“高级黑”:黑老板、黑同事、黑BAT;要么曝光某光环企业的各类内幕纷争;当然还有无聊者,天天以“呵呵”打酱油……这其中,请对号入座各部分究竟符合了哪些负面人性。
长久以来,对于产品我们常强调的一个词语即“用户需求”,期待能从中挖掘出新的商机。但笔者认为需求从来都不是发掘出来的,就像“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才成了路。” 乔布斯曾说,“永远不要问用户想要什么!因为大部分用户都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换句话说,需求是创造出来的,大多用户是被需求牵着鼻子走的。几年前,谁能想到手机除了打电话、发短信“变身”今天主要是用来看的功能?秘密提供的一个思路则是——绕过用户需求,溯源至人性本身。
改挖人性吧!记得罗胖在《逻辑思维》中也谈及有未来的互联网产品一定是深谙人性的产品。比如符合长命百岁、游戏人生、出人投地的产品……对于到硬件领域,这类产品应该是健康类、娱乐类、教育类。
小众化:产品最初不用试图去取悦每个人
如今的很多智能软件都希冀一问世便打着包罗万象的功能,以期满足每一名潜在消费者。而反观秘密,其无论是界面还是功能都力求简洁,本身将社交关系定位于强关系连接的朋友圈注定前期的秘密会走“小而美”的轻路线。倚靠小众的黏性,接下来的思路才可能是连接、连接……直至大众化。
移动互联网、智能手机、有广泛通讯录者(最好是熟人越多越好)……对于用户定位,这是秘密的最简单也是最基础思路。
即便如今风靡全球的iPhone,很多Low货说其性价比不如小米。因为苹果一开始的定位都是小众化,不断窄化大众用户成为目标用户,而后根据目标用户来选择设计及性能、价格。
这对产品的启迪意义即:倘若一开始没想好目标用户时,请不要轻易公布产品计划,这年头,玩“跳票”伤人心的智能硬件太频繁了;另外一点便是,别期待你的产品一开始就要去满足所有人,如果一款产品能满足所有人的美好期待,才一定是一款真真切切反人类的产品。
从用户的角度讲,如果一款产品在你眼中一无是处,那么请相信,或许你只是不存在于它的目标用户圈子罢了。
微创新:避开巨头大佬后的独辟蹊径
被BAT垄断的互联网生态圈暗藏杀机,中小公司想“适者生存”,选择独辟蹊径不失为一良策。秘密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选择了与腾讯强大产品微信逆行的一条道路,当然其原始用户来源依然无法离开微信这颗大树。
大刘在《三体》写道,“黑暗的森林既有严酷的法则,也有生存的希望。”所以说,生存环境充满辩证性:大树遮住了阳光,小树不可能在没有阳光的环境里存活。但同时,偌大的空间总有一方被大树遗漏的土地,所以,要去发现,去占领,去以小博大。秘密选择的正是此路径!
对于扎堆的智能硬件而言,独辟蹊径很重要。这一点,我们在PICOOC的产品Latin上深有体会,其实在手环、手表同质化严重的可穿戴圈,选择做智能秤本身就是另辟蹊径的选择。并且,在此创新基础上我们又在秤体上选择了再一次创新的设计——摒弃电子显示屏。当初不理解此举的人当省却弯腰低头看秤体的动作、当看到手机终端图文并茂的UI界面时最终被该设计震叹。
关于秘密的负能量内容的负能量吐槽,可能过于泛滥了。这样的后果是,你可能无法从一款新产品中感受到喜悦的力量了。所以,笔者想换个角度来思考其正面意义——世界没那么完美,无论是否参与秘密社区,但还是可以从这款软件多汲取点做产品的经验,这或能让你取长补短,大大长见识呢。
AI剪刀手【本文作者为智能硬件从业者、PICOOC联合创始人】
21229起
融资事件
4435.76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659家
企业
3220家
涉及机构
512起
上市事件
6.45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