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为原文:
海归归国
David 16岁去美国读高中,大学学习计算机专业,优等生毕业之后找了一份稳定的工作,娶妻生子,打算长期在美国生活,于是乎加入了美国籍。David过着传说中先生太太一儿一女一条狗的幸福生活!
David 30岁那年,被调去硅谷工作,太多新技术,新思想,David那颗稳稳的心被那里的创新氛围所打动,紧接着David又被频繁的派回中国短期工作,他发现北京的创业氛围也如火如荼进行着,很多以前的老朋友都出来自己创业了,取得了大大小小的成就。David再不想沉寂,萌发了自己创业的主意,太太也很支持David的想法,如果能趁年轻成就一番事业,算是不辜负自己。于是乎David计划和老朋友Lee一起做个互联网的项目,沟通中美文化和教育。
困难重重
David和Lee打算在北京注册一家公司,但是跑了好几家中介都说像他们这样的情况,注册公司过程比较繁琐,并且从事互联网项目几乎是拿不到牌照的!David和Lee很郁闷,创业总是困难重重的,但他们没想到的是刚开始就遇到了无法逾越的困难。
Why?因为David是个美国人!
中国政府对外国人在国内注册公司是有特殊要求的,如果股东都是外国人,可以注册“外商独资企业”;如果股东是外国人和中国人的话,需要注册 “中外合资企业”,注册过程相对“内资企业”非常复杂。也就是说David和Lee合资成立公司的话,成本一下子增加了!更让他们的郁闷的是:如果运营像他们计划中的互联网企业,必须申请ICP经营许可证,申请的前提:公司最好为内资企业,现阶段还没有中外合资企业拿到ICP经营许可证!也就是即便他们设立了“中外合资企业”,也基本上无法获得ICP证!
法律分析
像David这种归国创业人士越来越多,我们这里提到David和Lee进入的是互联网行业,如果他们涉足其他行业的话,还需要进一步查询相关法律法规,弄清楚该行业是否为外资准入行业,需要参照具体规范《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在中国有部分行业是对外资限制和禁止的。
解决方案
对于互联网企业,如果市场在中国国内,那网站需要在国内运营,必须取得ICP证,那David如何能以美国身份加入这家公司呢?
第一种方式,代持。David的父母或者其他直系亲属,代替David持有内资企业股权,同Lee一起合资成立内资企业,但是这种方式,在法律上有一定风险,并且David父母百年之后公司的继承问题相对复杂。
第二种方式,协议控制。David设立一系列海外公司,通过VIE结构协议控制内资企业,Lee是内资企业股东,但在法律上有一定风险,一旦Lee不履行控制协议,则David有可能无法保证他的股东权利,即便采取仲裁或诉讼程序,并且搭建VIE架构和律师的费用在30-50万左右,对于初创期企业成本较高。
不论哪种方式,一定要找有经验处理过类似案例的律师协助,给出适合自己的建议。
后记
现在,国内越来越支持海归归国创业,各园区给海归创业提供很多优惠政策,如果海归带回国内先进技术和专利,有些园区还提供启动资金和场地等支持,如果海归的项目本身发展潜力较大,未来有很大的税收预期,并同时能够解决当地部分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则政府还会在税收政策上给予很大优惠。在归国之前详细了解各园区的政策。
另外对于美国永居或美国籍身份的创业者,需要注意美国全球征税制度,找一个专业的税务师处理好自己的报税事宜。
21318起
融资事件
4459.49亿元
融资总金额
11701家
企业
3222家
涉及机构
516起
上市事件
5.95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