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界新芽6月21日编者按:本文原作者为免费截屏应用Firefly联合创始人、宾夕法尼亚大学学生Dan Shipper,首发于美国科技网站Pandodaily,后由Lucille W翻译并授权投资界新芽&投资圈发布。
本文认为,有很大一部分创业者都太着急了,急着做出产品、急着让媒体报道、急着病毒式传播、急着融资、再急着让产品在第一年做到100万个用户、第二年以10亿美元卖出,这样他们就能成功地在25岁之前退休到海滩上颐养天年。事实上,创业是需要时间的。因此,如果你还年轻,也没有经验,那么用6个月的时间来学个一技傍身,比如编程、设计、销售等等,完全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在投资时间。
以下是全文,投资界新芽略有删减:
据观察,周围年轻的创业者——无论技术流还是非技术流——有很大一部分人都存在着一个有弊无利的态度问题:他们实在是太着急了。
急个啥呢?急着做出一个产品、急着寻求媒体报道、急着让它病毒性地传播开来、融资、再急着让产品在第一年捞到100万个用户、在第二年就能卖个10亿美元的好价钱,这样他们就能成功地急着在25岁之前退休到海滩上颐养天年了。
他们有一万个着急的理由:
“这个东西的市场超大!我先看到了这个需求,所以一定要急着在竞争对手行动之前拿下它!成为领域第一人!”
“如果毕业的时候创业还没成功的话,就要像loser一样被迫去找工作啦!所以一定要急急如御令,赶紧创业成功!”
“我是一个对自己负责的人,我要向自己证明创业可行,所以我才给自己6个月时间去试验。如果创业不成功,便成金融界的仁。”
“现在投资人对这一块很看好,一定要把握住大气候!”
“我不想等毕业之后还要搬回去和爹娘住啊!所以现在我一定得融资!不然就一定要靠这产品赚一把!如果这两个我都做不到?那等到六月那悲催的毕业季一到来我就必须为了钱去找工作了嘛”
以上想法和以下想法都不幸地想偏了: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快速行动起来,绝不忽视自我提升的机会,绝不为轻松过关的假象迷惑而松懈自己。而一个真正的创业者,只有当他能从一而终地——从一开始哪怕是零经验、渣技能、屎装备——充满信念、自打鸡血、100%为自己的想法全情投入时,才能体会到作为创业者的成功。
快速行动可能让你感觉很好、很有效率,但是:往往你以为你快的时候,你实际上被自己的快给搞慢了。为啥?举个例子。
几周之前和一个小伙聊了聊。这人想创建个在线机构来专门教人编程。他认为现在大学里提供的编程课要么点儿不实用、要么很难有机会学到、要么就贵死人,所以他觉得现在开个公司建个网站来教年轻人编程写写代码什么的最有爱了最有商机了。事实上,有很多公司已经在这么做了啊,但他给自己的网站设定了一个特殊的国际市场,好吧,就先算你想得对吧。
这个小伙真正的问题在哪儿呢?他是个毫无技术背景的MBA学生,目前正在找人给他写代码建他的“教别人写代码”网站。这个事实委实让哥感觉有点怪,但又不至于怪得离谱,于是就问他:“你现在不是个程序猿,但你想建网站帮助别人成为程序猿,你觉不觉得这其实给了你一个先学会编程、然后运用自己的学习心得来创办网站的机会呢?” 他同意了,他表示他正在学编程,可他还说“我需要尽快把网站做好,所以我还是得找人来做网站,因为等我学会建网站,母猪都会下蛋了。”
这位小伙的回答简直就是个标准答案,并且对他来说很有可能还是个真实又诚恳的答案。小伙子看起来很聪明,并且很有可能会因为这个网站而成功。可急于求成的姑娘们小伙们,急会让你们错过一样最有帮助的东西:那就是习得一项实实在在的技能。这些姑娘、小伙们是如此专注于自己定下的那个虚拟的时间限制,如此确信自己拥有的想法会成为下一个Facebook,似乎对他们来说,学习编程、设计或者销售这样的实用技能已经变得毫无价值了。
如果我也只有6个月的时间来创造下一个Facebook,我也不想把时间浪费在学那些技能上。
可有一件事,这些努力实现自己想法的人们也许有智力去知晓、却无法从情感上去认识到。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充满着未知的世界里,他们那些看起来完美无缺的想法,往往注定了一个失败的结局。为什么要提情感的认识呢,那些想创业的人的智力都没问题,会读书、会听其他企业家讲经验故事,种种途径都能让他们得知自己手中的产品能成功的几率是小之又小。可是,知道一件事的发生对人的行为影响却往往很小,只有从情感上有过认识才能让人醒悟,就如同你失败过一次,那你很容易就会认识到自己在相同局面下再来一次也很可能不会成功。这就是所谓“哦,多么痛的领悟”。
作为一个年轻的创业者,当你真正认识到自己的产品有多么多么小的机会能成功的时候,你唯一能从这个产品中获取的价值就是你累积的个人资本——你在项目中的所学所为。就一个好朋友曾经曰过:“重要的并不是这一个项目,也不是下一个项目,而是你不断地失败失败再失败才能在未来完美执行的那个项目。”
在《大突破》那篇文章里,知名编剧Terry Rossio给我们讲了他突出重围进入电影行业的故事:
“当我21岁时,我有过一个非常牛逼的发现。(我至今都非常清楚地记得这个发现,因为在那个相对落伍又愚蠢的年代里,我的思想还是很先进的)。
我发现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领域,只要在同一个岗位上干了超过10年,他就会成为这个工作上的专家。无论是杂货店小二,大学教授,机械师还是飞行员,只要干了10年,你就不得不对手上的工作了如指掌了?
自从我计划好了要把10年的时间用在学习和练习编剧上,我就少了一些压力:当一件事情注定需要10年时间时,你在第4年就急吼吼地逼迫自己失败是没有意义的。这就给了我很长一段时间去分析与探索编剧这个行业、技巧、工艺与历史等等一切。一步一步地,从风格、款式、角色、概念到主题都有了了解。
换句话说,我们给了自己练习的空间。而在练习的过程中,我们才能发现创作一个好剧本的所有要素。”
这段话引起了我的强烈共鸣。因为这简直就是与“着急”完全相反的心态啊!Terry Rossio没有为了卖出一个剧本而奔波于21世纪福布斯公司门前,他乖乖地学到了大学毕业,还找到了一个“真正的”工作,但这就能说明他懒、没竞争力或者懦弱吗?这是一个能以10年长时间为跨度来看待一件事情,一个没有因为必须找工作挣薪水来付账单就烦燥起来急于求成的人。
正是因为他给了自己时间,他才有了足够的空间去习得编剧的技巧,他最终才如愿以偿成为了一名牛哄哄的编剧。
如果需要10年时间才能写出好的剧本,那究竟是什么让我们如此确信要不了10年我们就能急出一个伟大的创业家来呢?
也许一些有趣的轶事能把这个问题说得更明白一些。扫一眼《福布斯》的30岁以下钻石王老五名单里的科技业人士——为啥要高科技?因为创业的都在这里啊!——你猜他们的年龄分布是什么样子的?
在30个联合创业的团队里,只有3个队伍是完全由25岁以下的人组成的。意思就是,88%的团队领导都至少有四分之一个世纪那么大了。更值得关注的是,30个团队里有18个,也就是一半以上的团队里都至少有一个联合创始人已经踩在了奔四的边界线上。
创业是需要时间的
事实上,做任何有价值的事情都得用上那么个好几年的功夫。因此,如果你还年轻,也没有经验,那么用6个月的时间来学个一技傍身,比如编程、设计、销售,完全不是在浪费时间,而是在投资时间。
但姑娘、小伙们说出下面这么多话的原因却是值得深思的:
我必须在猴年马月狗日之前融资。
我必须在毕业之前靠产品养活自己不然我就得关门大吉然后去悲催地找工作啦。
我毕业之后必须停止创业去找个糊口的活儿了,因为人家到时候不想和爹娘一起住啊。
这些话有时确实是现实又合理的考量。很多父母都不能承担孩子在大学毕业后又搬回来和他们挤在一起。很多创业者没有足够的积蓄来支撑公司在实现养活创始人之前继续运行,也没能足够迅速地拉到投资。
但对于很多人来说,这些不过是急来急去的借口罢了。你们真的不马上找份工作就会死吗?还是你不想搬去父母那儿觉得尴尬呢?
你到底有多想创业?
就算你真的必须去找个工作——大部分人到了一定时间都会找的——找工作就是你创业的坟墓吗?朝九晚五的正式工作就真的妨碍你去创业了吗?用Gary Vaynerchuk喜欢说的一句话来回答你,“傍晚7点到凌晨2点,正是搞破坏的好韶光!”
如果你不得不打一份现实的工,记得为一个你尊敬的人打工、为一个能教会你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创业者的人打工。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那就去当个看门的吧。
不想诋毁门卫这个职业,但在正确的情景下,一个仍在继续积累学习的创业者所需要的那份完美的正式工作就是做一个看门的:别人请你到一个合适的建筑里,隔三岔五扫描一下过路的人,再给人签个到,除此之外就是长时间的坐着,还给你钱。这多好!在你不用做什么正事的间隔里,你可以纵情学习:写代码,做设计,或者练练任何创业可能需要的技术。
找工作的现实不应该成为创业者限制自己在一段时间内必须成功的借口。生活不仅限于9点到5点之间,这一切只应该迫使你去更好地管理自己的时间而已。
如果你是一名年轻的创业者,正在准备初创一个项目,那就问问自己:
如果我有10年的时间来创业,我现在应该做什么?
如果没有一切外部的条件限制、没有时间的压迫,我要学会哪些一技之长才能笑到最后?
最重要的一个问题是:我为啥这么着急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