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与机遇

对早期投资来说有两个比较大的系统性投资机会,一个是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创新,还有一个就是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医工融合的机会。

2024年11月28-29日,由中共宁波市委金融委员会办公室、宁波市财政局、宁波市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指导,宁波金融开发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的“宁波创投日”活动在宁波举办。

大会以“聚力产业资本·甬筑创新未来”为主题,特邀投资界、产业界代表齐聚甬城,以千亿基金链接万亿资源,开启产业投资发展新局面,共助宁波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本场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与机遇影响力对话,由弘盛资本创始合伙人、管理合伙人江厚佳主持,对话嘉宾为:

何 幸 弘晖基金高级董事总经理

李 可 曜金资本董事、总经理

路 驰 华方资本管理合伙人

苏跃星 康君资本高级合伙人

许 谦 丹麓资本管理合伙人、北京总经理

张 泊 康桥资本董事总经理,人民币基金业务负责人

王子瑜 海尔施生物董事、副总裁

from clipboard

以下为对话实录,

经投资界(ID:pedaily2012)编辑:

江厚佳:非常感谢主办方的邀请,也非常感谢主办方宁波金投请到了生物医药投资圈的一批大佬,给我一个近距离的学习机会。生物医药这个行业这两年发生了很多变化,我们还算是这一年里相对比较活跃的一批机构。各位嘉宾介绍一下各自的机构情况。

何幸:我是弘晖基金的何幸,我是宁波人,很开心来参加“宁波创投日”的活动。我们是一家专注于生物医药和科技的双币基金,美元基金更多关注在中国和海外医疗的出海,人民币基金主要投资生物医药和医药相关的科技及智能制造领域。我们投的项目,从早期的创新药到成长期的CRO医疗器械、生命科学等都有覆盖,已投资的项目包括迈瑞医疗、联影医疗、兆维科技、康龙化成等。近年来,我们也参与了一些上市公司的大型重组,为产业的生态圈伙伴们发挥润滑剂的作用。未来的两三年,我们会积极地在上游卡脖子技术、产品、原料以及现在中国医疗企业国际化过程当中发挥更多的资本作用。

李可:感谢在场的各位宁波的朋友,我是曜金资本的李可,是宁波象山人,非常开心今天能够回到家乡来参加会议。曜金资本是两大央企(中金公司下面的中金资本和国药集团下面的国药控股)成立的基金管理公司,我们央企国企特色比较重。中金和国药之间的渊源非常深,原来我在中金做投行,也是一直服务国药,差不多有近20年的时间。也是因为资本和产业合作的关系,使得我们的基金既能够体现出产业的特色,又有资本和金融的加持,这是我们很大的特点。

从赛道角度来讲,我们在医疗器械、新药研发、医疗服务和流通方面都有布局,投资了40多家企业,明星企业有联影医疗、菲鹏生物,品驰;新药里面的盟科药业、海创药业、华昊中天,这都是已经成功上市的。医疗服务和流通方面,我们比较积极地参与了国药的内部孵化项目的扶持,如国康创服、国药洁诺、宸汐健康等等。

总体来讲,曜金资本是产业为导向、金融为辅助,希望通过产业的支持来壮大生物医药整体的发展。

路驰:我是华方资本的路驰。华方资本是杭州华立集团旗下的CVC投资机构。我们集团相对多元化,有几家主板上市的产业公司,一家在武汉叫健民集团,主要产品是龙牡壮骨颗粒,同时布局第二增长曲线,医美材料的生产制造与销售;第二家是在杭州做新材料的公司,叫华正新材,做铝塑膜、半导体;第三家也是在杭州,从事电表业务,是国内前三的电表供应商;还有一个板块是华立海外,在海外做工业园,在泰国将近有20多平方公里、300多家中国企业入驻,在墨西哥将近10多平方公里、有80多家中国企业指导也入驻。

我们基金相对综合,有科技也有医药。我们最早开始投的是医药板块,从2018年开始到现在投了40多个项目,其中有一半是创新药。我们比较舒适的阶段,是在第一、第二轮做领投。代表的案例是睿健医疗,在武汉做IPSC,主要是治帕金森;还有一家是维立志博,在南京,我们作为A轮领投,当时3亿左右的估值,今年也报港股了;我们在江苏常州投的创健医疗,做重组胶原蛋白,我们也是第一轮的投资人,它现在也报北交了。

苏跃星:康君资本是康龙化成全球唯一的一个投资平台。康龙化成是做新药研发服务为核心业务的国际化平台,我们在2004年成立,20年之间建立了一个全球化、一体化、国际化的新药研发平台。宁波是康龙最重要的基地,我们在宁波前湾新区有4700人左右的研发队伍,覆盖了整个创新药的从早期的药物发现到后期的临床研发以及生产的所有环节。康君资本是基于康龙化成的产业平台,是一个典型的CVC,主要聚焦在生物医药的上下游以及创新药的投资,投资组合里有1/4是在海外的创新药和创新技术。今天也非常高兴能够来到宁波,宁波也是康龙非常好的合作伙伴,康君资本两期基金也都是和宁波市各个国资以及其他合作伙伴一起共同投资,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在宁波继续扎根,投出更多的创新的优秀企业。

许谦:我是来自丹麓资本的许谦。丹麓资本是一家投资医疗大健康赛道早期阶段项目的VC基金,过去五六年时间投了五六十个项目,以医疗器械类项目为主。我们的投资阶段约一半是在天使阶段,一半是在A轮阶段,95%的项目都是领投方。我们基金是老兵新团队,创始合伙人和合伙人都有在医疗健康行业投资或产业领域20多年的经验,主要的创始合伙人是以前红杉中国基金负责医疗健康管理的合伙人。红杉中国也是我们人民币一期基金和美元一期基金的基石投资人,还有8家医疗健康类的上市公司或创始人,是我们的LP。我们投早期阶段的项目,和上市公司有密切的合作。很高兴来到宁波,希望跟大家有深度合作的机会。

张泊:大家好,我是来自康桥资本的张泊。康桥资本成立于2014年,旨在做健康的桥梁。创立之初就看了中国和海外在生物医药领域发展的差距,希望通过资本的力量将全球最好的技术、知识和人才带到中国,从而带动国内生物医药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康桥资本是专注在生命健康领域的投资者和运营专家,目前管理规模超850亿人民币。康桥资本与其他基金的最大不同在于,康桥善于运用控股并购、孵化运营的方式。通过对被投企业的控股,全盘参与公司的治理和战略架构调整。康桥2016年第二期美元基金开始,就改变投资策略,不是在投现成的公司,而是自己一个个孵化公司,从头开始,招募管理层,打造人财物体系,建立所有运营管理制度。一路走来,投资的公司并不多,现在控股20家医疗健康企业,整体业绩不错。目前在并购的过程当中,我们控股并购的能力在新时代也能显示出自己的一定优势。我们希望未来把我们的优势在产品上、在管理上、在发展产业上,能够和宁波当地的优势进行很好的结合,我们正在谈战略合作,希望合作早日落地,为宁波的生物医药产业发展增添一份力量。

王子瑜:我是来自海尔施生物医药的王子瑜,非常荣幸作为唯一的一个做实业的跟各位资本大佬一起对话宁波生物医药产业发展。

海尔施是地地道道的宁波企业,32年的发展史跟宁波的城市发展、经济发展密切结合在一起。我们所做的事业,就如我们的名字——Healthy,主要有三个板块:一是医疗器械的细分领域,体外诊断的研发、生产、销售;二是医药的研发和生产,宁波大红鹰制药也是我们旗下的企业;三是医疗服务,我们旗下有1家医院和4家独立的医学检验所。海尔施基因有好几个全球第一,在HPV检测里面全球第一个把16、17的DNA分型放在里面、全球第一款固体球状试剂盒、全中国第一个呼吸道13种病原体等。   

江厚佳:我是来自弘盛资本的江厚佳,弘盛资本从2022年底正式开始筹建运营,现在管理规模大概在10亿人民币以上,出资人大部分还是一些上海的国资,另外还有产业内的合作伙伴和上市公司,包括宁波本地的天一医疗、泰格医药、合源生物、华康医疗等8个上市公司,还有几个国资的母基金。我们还在欣欣向荣的发展过程当中,向各位前辈积极靠拢。我们自己今年也在孵化一些不怎么烧钱的项目,联合IPO上市公司做产业并购。弘晖资本、丹麓资本、康桥资本都是行业头部机构,华方资本、康君资本又是典型的CVC属性的机构,还有真正的产业方代表海尔施生物王总。据我所知,海尔施还是宁波艺校器械协会的会长单位,完全可以代表宁波的医疗器械整个生态。很高兴可以近距离向大家学习,希望大家可以敞开说。

现在在生物医药领域投资遇到了一些什么困境、怎么突破困境,我们推出了什么投资策略来改变这样的困境?王总也可以从实体企业的角度出发来讲讲切身感受。

何幸:目前生物医药行业面临的困境,从我的角度来看,还是整个中国一级市场的投资在很大程度上面临着退出不畅的问题。随着资本市场的趋好,真正优秀的企业一定会发展得越来越好。

从我们的观察来看有三点:

第一,创新,真正的创新。我们基金2018年在珠海落地了一个创新药的项目,我们是企业的天使投资人,也是目前为止最大的投资人。这家企业主要做双抗和ADC方向,这家公司经过六年的时间从无到有,上个月被一家欧洲知名药厂接近10亿美金的现金来收购。这很好地反映出创新的力量,这样一个优秀的团队能够得到很好的政府支持,得到每一轮投资人的助力,能够作出几款药来,真正得到国际市场的认可。即便是生物医药研发风险大,但创新是一定要做的事。

第二,整合。今天各行各业都太内卷了,生物医药也有很多同质的大量竞争。当下不仅一级市场在整合加速,上市公司也在加速整合,包括今年迈瑞医疗收购惠泰医疗,并购标的还是百亿的市值公司。我们也有一家在科创板的被投企业,今年也是被一家知名的产业集团收购,收购以后就有七个科创板的涨停板。市场是一定需要行业龙头来扮演整合者的角色,只有通过整合才能更好地发挥规模效应,发挥产业链链主的作用,推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我们也有企业是做上游设备和耗材的,这个行业存在大量的细分领域,每个赛道又不大,这两年来随着行业的困境,其实对于一些龙头企业来说确实是并购整合重组的好机会。

第三,出海和国际化。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体量越来越大,相应的增速不可避免会有所下降。真正的优秀中国医疗企业一定要拓展国际化市场,包括对发达国家、一带一路等这些方面做一定的拓展。我们弘晖也管理美元基金,今年出海看项目的机会也很多。我们在印尼投资了几个当地的项目,事实上背后的大逻辑也是想帮助中国的医疗企业出海,通过一些资本的推动,把中国的产品以各种形式对接到海外的市场。现在整个出海方式也非常多元,不仅是通过贸易形式,也有技术的授权/本土化的合作/合资企业等等。今年在印尼我发现一个非常大的项目,是宁波一个产业集团做镍全产业链服务贸易的,投入了大量资金,产生了很大的作用。生物医药行业也不例外,通过出海和国际化,使得中国这些真正的有价值、有竞争力的产品能够更好地实现海外增长。

江厚佳:追加一个小问题给李总,我们知道李总这边是国药集团和中金合作的平台,去年下半年开始经历了医疗商业化领域的困难,也想听听李总这边有什么见解。

李可:现在的困境总结起来就是三大点:

第一,宏观经济变化多端,整个世界变化得太快,今天过一天可能古人是一年经历的事情。以宁波为例,因为我们是出口导向性的地区,明年可能会有各种变化,大家应该提高警惕。

第二,生物医药支付领域都面临着比较大的困难,过去一些新药出来之后,定价和收入跟我们的预期距离非常大。当年有人问我去香港甚至去美国等打PD-1,大概费用是70-80万。现在在中国已经上市了好几款了,国产每年的治疗费用才三万人民币。所以原来业上市时候的券商分析师的财务模型要全部改写。从医保支付的角度来讲,医疗企业无论是创新还是仿制,赚钱都有很大的困难。

第三,IPO。IPO仍然是PE基金退出的最主要渠道。

面对这些困难,我们还是要努力地拼搏。有几点跟大家分享:

第一,从投资的角度来讲,现在的困将可能也是一个机会。之前的估值有些偏高了,现在再跟创始人谈,那他们的心理预期完全是放下来的,对我们来讲是一个很好的布局机会。

第二,大家还是要管好现金流。这也是我跟我们的已投企业一起复盘探讨的重点,现金流千万不能断。

第三,可能要做一些重组。何总讲到上游的整合,确实如此,上游也是,器械也是,单品很难做到盈利,更不要说IPO的要求现在这么高,只有整合才有出路。

第四,就是资源的支持。我们有国药的支持背景,我最近在谈一个老年助听器的项目,他们非常希望和国药旗下的DTP药房做结合这也是很好的模式。

路驰:IPO退出,大家有目共睹,对我们退出肯定有影响。另外就是医保支付系,尤其是抗体药同质化比较严重,现在整个价格下来比较快,对于目前估值模型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在政策支持方面,地方政府对科技支持力度比较大,生物医药企业很难有固投,这是两年下滑更严重的原因。

至于应对之策:

第一,我们投资有全球化布局的企业,全球领先的细胞或者基因疗法的公司,更关注平台型技术的企业,都跟国际药企做BD的合作。    

第二,我们预留一些资金去领投或者续投已投的企业,二期数据还可以的话,我们还是会投的。

整体来看,还是要挖掘更加有长期价值的项目或者更加有差异化的项目,医药这个低谷更多还是行业性或者宏观性的。

江厚佳:苏总是背后的CVC,康君资本这边这两年的投资策略大概是什么样?

苏跃星:整个行业的变化刚才已经讲得比较透彻了,挑战也很多,我就说几点希望或者未来的方向,信心来自于什么地方。

第一,过去整个资本市场确实比较跌宕起伏,IPO一级市场的融资比较艰难。这恰恰让我们回到了商业的本质,如果让我们回头认真思考三年之前投这些项目的估值的逻辑是否成立,当时的商业逻辑放在现在是不是依然有效。何总投了珠海的一个项目,经历了这么多波折,最后还是非常完美的结局,以10亿美金的价格跟大的MNC做了交易。我们冷静下来思考一下什么才是真正的创造临床价值和商业价值,这对我们来说也是好事情。

第二,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现在在什么阶段,特别是创新药领域处于什么阶段。大家看一下行业里统计的数据,新药比较核心的指标就是临床批件,中国的数量和美国的数量并列齐驱,两个国家占了全球的70%多,中国的创新药在数量上已经达到了国际领先地位。

第三,从质量上来讲,国内从2023年11月开始整个创新药药企,尤其小的生物科技公司和海外的药企进行交易拿到的首付款超过了一级市场的融资,这也是重要的信号,说明我们现在整个创新药的体系和质量已经受到了海外一线药厂的高度认可。海外已经这么认可,我们也没有理由不相信我们国内创新药的药企未来的非常好的商业价值。

行业里在问这些授权交易(BD)之后行业还剩下什么?其实这个生态在不断循环。何总刚才说的卖到10亿美金的分子团队,他们回来干什么?还是创业。我们今年上半年交易了一个海外的项目,创业三年不到的时间做了个临床分子,以首付款8.5亿美金价格卖给国外的大药企。这个团队将来做什么?一定又是创业,人才和资本都形成了有效的循环。从2015年开始整个国家药监局把创新药的监管体系重塑,是创新药的元年,到今年第十年,我们已经看到非常好的新药分子、创业团队和技术平台得到海外的认可。现在也是投资最好的时候,康君资本在过去一年也在逆向投资,2024年投的比以往都要快。

许谦:前面嘉宾已经说得很多了,确实这个行业过去十年有一个大的跨越式发展。但是过热了几年以后,现在有点冷。从投资角度来看,这个行业是价值回归、未来可期。

我们基金主要投早期阶段的项目,一方面会看一些前沿创新的领域,特别是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海归人才,本身在海外拿到学位,受过系统的学术训练,有工作经验,基础非常扎实,回国经过五到十年的发展,形成了自己的科研成果,在全球都是比较领先,这种我们就会投、甚至孵化一些项目,帮助他们的项目落地和转化。我们在清华医学院投了4个项目,在上海交大也投了项目。上海交大校友母基金也投了我们的天使基金,希望我们跟上海交大的医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形成深度的合作,返投上海交大的老师和校友。

另外一方面是医工交叉的方向,中国临床资源非常丰富,大三甲医院方方面面的能力,尤其是科研能力提升很快,而且现在卫健委对他们又有明确的要求。近一两年我感觉北京的大三甲医院经常会有项目路演,这是以前没有的现象。

总结来说,对早期投资来说有两个比较大的系统性投资机会,一个是高校科研院所的科研创新,还有一个就是以临床需求为导向的医工融合的机会。

江厚佳:康桥资本在并购领域做得非常好,我们都在抄作业,张总可以多讲讲并购的策略。

张泊:要的是怎么找到并购的标的,以及怎么运营好。价值回归也好,现金流的把握也好,不管是做并购投资,还是做其他的投资,都要看。举个例子,康桥控股的一家香港上市公司,股价从很高冲到最低,这是资本市场带来的巨大压力,背后的逻辑,康桥做控股,控股的时候及时调整产品,及时把商业化的产品放在第一线,我们有两个产品去年开始产生销售额,今年形成销售规模,企业的股价也从低点往上升了。康桥在过去两年投资了几十亿人民币,都是在做跨国药企的分拆。当下市场上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出现了很多价值洼地,我们就会把这些资产拿出来做新的项目。但在项目投资背后,要有一个体系来支撑。怎么把资产价值转换为股权价值,这是我们一直在做的事情。当这家企业在现金流走到一定的程度,我们可以合并同类项,在市场上寻求一些好的创新药产品。并购是一个复杂的操作,有很多操作手法,今天不再赘述。最重要的还是价值寻找、价值回归,这是当务之急。

江厚佳:有请王总从产业的角度讲讲现在的困境,海尔施在扩建产能,包括天一医疗也在奉化买了地扩产能,我们从产业上也有一些自己的新的拓展。

王子瑜:我们企业下面有一家子公司——海尔施基因科技,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与资方形成非常紧密的合作。从企业的角度、实业的角度,我有两条要分享:

第一,大家反复提耐心资本,尤其是生物医药领域,耐心必须要写在前面。海尔施基因科技13种呼吸道,这是国家首创的部分,我们从研发到拿到“准生证”花了八年时间,销售规模过亿又花了两年时间。如果创新药的话,它的周期会更长,所以对耐心资本的要求必须写在前面,伴随企业一起成长才会有更好的投资回报。

第二,链主。现在企业都在讲链主企业,反过来想想,资本是不是也要把链主写在前面。从资本的角度来说可以做很多,首先要有长期的国际视野,刚才各位大佬都提到了。我们生物医药行业以前是国际品牌主导,但现在国产替代的比例越来越高。大家提到出海,中国企业走出去。其实一带一路国家都在欢迎我们的技术出去,出去建实验室。对于我们企业来说,国外的对医疗器械的监管是非常高的,怎么走出去、如何有国际视野、资本在当中可以有什么作用都是很重要的。链主还包括产业资源、投后管理,让资本在链上能够更多地跟产业、企业往前发展。

作为宁波的企业,我说三个信心。

第一个信心,对生物医药产业这个领域有信心,人口的巨大红利,对生命健康越来越高的要求,人口老龄化,这都将证明我们这个行业未来会越来越好。

第二个信心,对中国的生物医药有信心,走进来和走出去,国产替代的变化都是我们在这个领域上的巨大红利。

第三个信心,要对宁波低调务实的企业家有信心,要对宁波优秀的营商环境有信心,要对宁波优秀的务实的政府服务有信心,相信我们这个产业在宁波会越来越好。

江厚佳:主办方还给了我两个问题,科技+医疗的概念。今天上午我在会场听了一些大佬的见解,其中提到2020年以后基本上都是一些科技股占领前10的地位。这两年大家也在做一些跨界的投资,科技+医疗或者消费+医疗,跨界变成医疗的主题。我们请何总和许总讲讲。

何幸:我们在国内医疗基金里面做跨界比较多,跨界往往能创造新的业务模式,可能相对来讲有更高的壁垒。因为医疗认知的门槛不低,再懂另外一个行业,两个结合在一起是相当不容易的。比如医疗和消费的结合,举个例子,减肥药、降脂药就是用医药的技术来解决普通的问题,往往它的商业化空间和业务模式会非常好。另外就是跟科技技术的结合,我们也投一些包括合成生物学的企业,合成生物学是用生物技术、发酵生物工程等等来解决一系列的绿色化学、绿色农业、农业科技的问题。医疗与半导体也能结合,比如纳米测序、无创检测等,我们也有投资过类似的项目,通过软硬件结合的方式,让医疗与半导体、硅光芯片进行结合应用。这个领域还没有那么红海,这个过程当中也有很多创新,在场的不少基金也在往不同领域做着一定的拓展。

许谦:丹麓资本在跨界领域,包括科技+医疗、消费+医疗都投了若干项目,甚至有科技、消费与医疗都结合到一起的项目。举一个例子,MetaNovas Biotech公司专注于人工智能驱动的消费健康新原料的发现和制造,用AI+千亿级别知识图谱技术,赋能以功效多肽为核心的功效原料和配方的开发。公司搭建了原料配方、生物机制、分子设计、产品开发的全链条AI技术平台,为多家国内外知名头部消费品、化妆品公司提供新原料开发和产品解决方案。这是未来发展空间非常大的方向。

AI在人类社会上是一次新的革命,2024年诺贝尔化学奖揭晓后,“AI for Science”这一科学研究的新范式备受关注,发展的空间太大了。当前,AI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辅助诊断上。通过分析海量数据,AI可以大幅提高诊断效率,降低误诊率。例如,针对某些专科疾病的AI诊断软件,其水平已经能够媲美国内三甲医院主治医师,甚至在某些领域超越普通医生。这为解决中国医疗资源不均衡的问题提供了希望。展望未来,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迭代,它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替代医生完成部分诊断工作,特别是在标准化程度较高的疾病检测领域。

AI与基因组学的结合正在开启精准医疗的新时代。在疾病预测、基因诊断和个性化治疗方面,AI的深度学习能力可以高效解析复杂的基因数据,帮助医生制定更加精准的治疗方案。此外,再生医学领域也展现出无限潜力,比如干细胞治疗和器官再生。这些突破性技术不仅有望延长健康寿命,还可能实现疾病治疗的新里程碑。乐观估计,在未来20至30年内,通过AI与医疗科技的深度融合,人类的健康寿命可能提升至100至120岁。

江厚佳:宁波对于链主的概念,我也是今年刚刚学习到,宁波自己本身就有很多医疗的完整产业链,包括海尔施、康龙化成,在这个基础上结合产业资本,让产业往2.0或者更大的方向去走,才有今天“宁波创投日”活动。听听几位CVC和产业方有什么寄予,对宁波当地政府有什么需求?

王子瑜:对宁波,我刚提到三个信心,这三个信心来自于作为宁波企业在宁波本土发展过程当中的体验。生物医药产业跟宁波整个经济体量其实不成正比,但这几年宁波不断给到生物医药产业更多政策扶持。宁波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是未来可期。

从企业角度来讲,首先做好本职工作;二是做自己的产业园,通过企业的链主行为,从研发、生产支持、人才支持上给到一些支持。,做好企业自己的事情。

苏跃星:宁波生物医药产业,相对来说比汽车、化工、新能源还是小弟,目前这个环境下怎么追赶和超越是重中之重。生物医药本身有自己的规律,汽车产业是头部企业高度集中,固定投资会比较重。但是生物医药这个行业恰恰相反,是散点式的创新,海外大的药企做商业化销售以及整个新药开发的大的临床,大药企的50%-60%的分子都是从小公司买过来的,或者一些合作的方式纳入到体系里面。国内生物医药企业很少有大的头部公司,当然有流通领域或者传统中药领域的龙头,但是创新药领域的大公司特别少,都是那些散点式的小公司,有些公司甚至只有四五个人。但是这些散点式的小公司作出了非常好的分子,最后这个分子得到了非常好的回报。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在整个产业扶持要调整原来的思路,投入几百亿在大项目上赶超上去其实很难,更多是长期支持散点式的创新,营造非常好的生态圈或者环境,才可以慢慢地把这个行业作出自己的特色,把更多的创业企业或者创新药企业融入到宁波发展。

这里有三个核心要素:第一,资本;第二,项目;第三,人才。这三个是相辅相成,资本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我们投海外的药企,投资人占了70-80%股权,团队占了20-30%,甚至更低到10%左右的比例,所以从股权分布上看资本在其中的作用非常大。通过资本的方式,确实可以把项目和人才留在宁波。我们特别需要长期的耐心资本,通过资本引进项目,通过项目聚集人才,通过人才建设生态圈,把生物医药产业做起来。

路驰:医药和科技最大的区别就是,科技领域链主是最大的买家。在科技领域,链主企业在哪里,供应链就聚集在哪里;但是医药完全不同,医药是比较散点式,最重要的还是人才和资本。因为医药TO B是医保,没有必要在某一个地方;TO C是要药店,也是全国都有。最近三四个月我们一直在宁波跑,宁波的人才政策非常不错,包括市里和区市县给的补贴非常大,这是得天独厚的优势,也是政府注重人才招引的结果。

从资本层面上来说,政府愿意投的生物医药企业不多,大家都愿意招投一些科技型项目。其实现在对于生物医药来说,大几亿的资本如果领投一期的新药企业可以投十个甚至更多,有很多市场基金愿意去跟投或者招引工作。从长期来说,如果能够长期地一年投资十个二十个,有良好的判断的情况下,过几年应该有许许多多医药领域的龙头企业诞生。现在确实是比较低谷时期,只要宁波愿意投,很多企业是愿意来的。

江厚佳:聚力产业资本·甬筑创新未来,非常感谢各位宝贵的时间。谢谢大家!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医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