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太卷了,国外豪车品牌停止价格战

显然,BBA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的发展,正加大力度做本土化,但数百亿投资是否能激起水花,依旧要打一个问号。

今年上半年,以BBA,即宝马、奔驰、奥迪为代表的国外豪车品牌,在中国市场处于量价齐跌的状态。

宝马中国交付汽车37.63万辆,同比下滑4.3%,奔驰和奥迪的在华销量则分别下滑了9%、2%。

这样的销量成绩还是通过参与价格战得来的。

2023年,奔驰、宝马、奥迪的单车成交均价分别为50.3万元、38.2万元、32万元。

2024年4-6月,这三家的单车成交均价下降到了43.2万元、33.7万元、30万元以下。

降价已到如此地步,都要影响这些豪车品牌在中国市场的高端形象了。

但BBA的在华销量还在走下坡路。究其原因,是因为BBA竞争不过中国的自主品牌。

按照价格段划分,10万-20万是主流大众市场,20万-30万是中高端市场,30万以上被视为豪华车市场。

在2021年之前,BBA和中国自主品牌并不在一个价格区间竞争,BBA自然可以躺着赚钱。

但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不断渗透,自主品牌开始向高端市场发力,与BBA同台竞争。

在当时,30万元以上的理想ONE和蔚来ES6是明星车型,打破了自主品牌的价格上限。

如今更是越来越卷了。今年8月,华为与北汽联合推出了享界S9,对标宝马7系和奥迪A8,前者起售价39.98万,后者需要80万以上。

“卷价格、卷配置”已成为自主品牌的竞争常态。他们将许多超豪华车型上的配置应用到了20万-30万区间的车型上,这在外资品牌看来是难以想象的。

尽管BBA也在努力做新能源产品,但奈何定价太贵,而且汽车外形、内饰、配置等不如自主品牌有亮点。

雪上加霜的是,自主品牌的产品内卷,正在不断刷新消费者的认知。

一方面,消费者不再执着于传统品牌,对自主品牌更有信心。另一方面,消费者越来越实用主义,追求“升级的体验+降级的价格”。

一边是车企品牌“以亏损抢份额”,一边是消费者“以低价买豪车”。BBA眼见价格战打不过,新产品卷不过,只能躺平摆烂了。

今年7月初,宝马确认将退出价格战竞争,通过减少销售量来稳定价格,奔驰、奥迪以及不少传统合资品牌也随之跟进。

这一波保价策略确实吸引了不少抄底的买家,并保证了品牌形象,让BBA的财务数据有所回暖。

然而,从环比月度来看,涨价仍然对BBA的销量有负面影响,长期可能会流失中国市场。

因此,退出价格战并不能真正的躺平,焦虑感和危机感依然徘徊在BBA之间。

中国是BBA*的单一市场,销量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而且,中国拥有完整的三电系统和配套产业链,以及强大的工程建设速度

若止步不前,又被自主品牌加速追赶,到市场出清之际,BBA恐将失去重要的战略阵地。

也许BBA需要重新评估中国市场,轻松获利的时代早已过去。如今,只有加快推出高性价比的产品,放下高贵身段,正面迎战国产品牌,才能找到出路。

9月4日,奔驰宣布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投资140亿元,进一步丰富乘用车和轻型商务车的本土化产品阵容。

宝马则投资了200亿对沈阳大东工厂进行大规模升级和技术更新,并且投入了3500名软件工程师进行本土化开发。

今年5月,奥迪与上汽集团签署合作协议,联合开发针对中国市场的全新智能数字平台,计划打造3款纯电动车型。

显然,BBA越来越重视中国市场的发展,正加大力度做本土化,但数百亿投资是否能激起水花,依旧要打一个问号。这不,宝马又降价,重返“价格战”了。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非凡油条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新能源汽车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