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罕见的融资风暴出现。
投资界获悉,Skild AI最近宣布完成3亿美元A轮融资,投资方包括软银集团、贝佐斯、红杉资本、光速创投、Coatue等。至此,这家成立仅1年的公司,估值达到15亿美金(约109亿人民币)。
无独有偶,国内逐际动力也在同一天完成A轮融资,招商局创投、尚颀资本、阿里巴巴、峰瑞资本、绿洲资本、明势资本位列投资阵容之中。
回想上个月,银河通用拿下今年最大天使轮融资,一举把具身智能融资热推向高潮。
一半海水,一半火焰。争议也随之而来:这究竟是改变未来的伟大创新,还是又一场估值泡沫?有人向左,有人往右。
两位教授创业
一年估值超100亿
Skild AI是谁?
这是一家位于匹兹堡的具身智能领域的初创公司,由两位前卡内基梅隆大学教授阿比纳夫·古普塔(Abhinav Gupta)和迪帕克·帕塔克(Deepak Pathak)在2023年5月创办,团队成员多来自Meta、特斯拉、英伟达等公司以及卡内基梅隆大学、斯坦福大学等名校。
官方显示,Skild AI的长期目标是“开发扎根于物理世界的通用人工智能(AGI),以打造一个通用、灵活、智能的人形机器人产品”。
图源:Skild AI官网
更通俗点说,Skild AI正在构建一个通用大脑Skild Brain,这个基础模型可以安装到各种机器人上,使它们能够完成诸如爬楼、绕过障碍物、拾取物品等的基本动作,通过千倍以上的训练数据量,让机器人从没见过的任务也能执行到位。
创始人在此耕耘许久,帕塔克还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攻读博士学位时,就开发了一种让机器人“好奇心驱动学习”的方法,激励AI浏览更多场景并收集更多数据,最终转化为行动。这项研究在2017年发表后,迄今已经被引用4000多次。
VC闻风赶来。今年7月,Skild AI宣布完成了总额3亿美元A轮融资,投后估值高达15亿美元,投资方阵容豪华——
由光速创投(Lightspeed Ventures)、软银(Softbank)、Coatue和亚马逊创始人杰夫·贝索斯(Jeff Bezos)领投,参投机构还包括CRV、Felicis Ventures、Menlo Ventures、红杉资本、General Catalyst、SV Angel和卡内基梅隆大学。更早前,2023年7月,光速创投(Lightspeed Ventures)还领投了Skild AI的种子轮。
创办一年就迅速跻身独角兽行列,令人惊讶。
综合本轮投资方的观点,两位创始人被称作机器人技术的“催化剂”——过去几年机器人领域取得的一些进步,几乎都可以追溯到两人的学术成果。同时,Skild AI在构建机器人操作和移动的基础模型方面,“革命性地改变机器人技术,从预编程机器人转向动态自适应机器人,这有可能颠覆整个实体经济。”
需要指出的是,尽管Skild AI强调其产品模型无论在“四足机器人”还是“人形机器人”中都可运用,但公司目前尚未宣布具体合作伙伴。
事实上,具身智能公司无一不面临着大厂的竞争,例如谷歌正迭代机器人大模型,英伟达也推出针对机器人领域的大模型和开发平台,还有机器人本体厂商特斯拉擎天柱也在快速进化,OpenAI也在最近恢复了其机器人团队……竞争之残酷可想而知。
这里,排队宣布融资
放眼望去,具身智能正迎来火爆融资的一幕幕。
细数起来,这是应该今年仅次于AI的热门投资赛道,频现亿元级以上大额融资——7月15日,通用机器人初创公司逐际动力完成A轮融资,投资界获悉金额为数亿元,投资方包括招商局创投、尚颀资本、阿里巴巴、峰瑞资本、绿洲资本、明势资本。
逐迹动力由南方科技大学的长聘教授张巍创办,他是机器人和自动化领域的国际学者,曾任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目前,其产品包括人形机器人、四轮足机器人等,正在寻求更好的落地场景。
同样于最近宣布融资的还有钛虎机器人,数千万元Pre-A轮融资由经纬创投领投,方富创投和梅花创投跟投。这是一家聚焦机器人关节的硬件厂商,即将发布T170A全尺寸人形机器人型号。
在具身智能领域,有着“新旧四小龙”的说法——
“老牌四小龙”包括优必选、达闼机器人、非夕科技、宇树科技;“新四小龙”则非分别是智元机器人、银河通用、逐际动力、有鹿机器人。
其中,90后前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的智元机器人,堪称VC圈最火爆项目之一。2023年2月,稚晖君搭档上海交大教授闫维新,智元机器人正式在上海成立,至今已推出第一代机器人智元远征A1。
期间,智元机器人马不停蹄拿下数轮融资,不仅集齐了高瓴、经纬、鼎晖、高榕、蓝驰、红杉中国等一众头部机构,还有比亚迪、上汽创投、百度风投等产业资本。据悉,其最新一轮融资已经在今年6月开启。
银河通用则刚刚拿到了今年最大天使轮——共计7亿元融资,包括美团战投、北汽产投、商汤国香基金、讯飞基金等战略及产业投资方;启明创投、蓝驰创投、经纬创投、源码资本、IDG资本等头部财务机构,光源资本也参与了早期投资。
成立于2023年5月,银河通用掌舵者王鹤,本科毕业于清华大学电子系,还是斯坦福大学计算机博士,现担任北京大学前沿计算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博士生导师。如今公司研发的第一代产品盖博特(Galbot)已经正式亮相。
此外,宇树科技、有鹿机器人、跨维智能、斯帝尔纷纷在今年获得融资,更早前,帕西尼感知科技、星动纪元、达闼机器人、傅利叶智能、乐森机器人等,背后都挤满了投资人。
AI浪潮汹涌而来,具身智能成为投资人在2024年的共识。不过,火热背后也有隐忧,如今还难以独立行走的人形机器人们,何时才可以真正走进工厂?
“无法落地,人形机器人就只是个好故事,并非好生意。”一位VC合伙人谈此提及。
背后争议
李开复:一家也不投
赛道越是火热,就越要冷静下来。
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研究院院长王田苗此前毫不讳言地指出,当前机器人在很多环境下还比较“智障”,不能理解场景需求,也无法排除干扰。“我们已经在语言、视觉大模型上取得了进展,但在机器人领域还未找到类似的模型。而机器人大模型的突破,才能为通用人工智能机器人的研发奠定基础。”
王田苗认为,从进化的角度来看,如何协调语言认知智能、行为智能和视觉智能等三个计算空间,并高效地利用真实、优质、海量的数据,也还需要突破。这一点无疑是重中之重——Google 机器人研究团队历时17个月,基于13个机器人才得到了13万条以及超过700个任务的数据,由此可见收集大量实用数据难度之高。
商业化前景不明朗,也为具身智能浇了一盆冷水。
曾被誉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优必选,股价最近坐上了过山车,相比四个月前328港元的历史高点,目前已经跌去超过60%,400多亿港元的市值在瞬间蒸发。“技术在商业化上的成熟度不够,实用性方面可能还存在差距。”投资人如是分析。
一位美元基金VC分享,最近与一些圈内朋友讨论,大家观点出奇一致,认为涉足具身技术的创业公司3到5年没法真正落地,至少需要10年的起步时间;另外具身智能企业在融资环节表现亮眼,同时也引发大家隐忧——估值泡沫,资金大量注入会使得一些初创公司在市场竞争中失去理性。
“大公司有绝对优势,即使研发亏损,也能通过股价赚回来。身边VC朋友明确表示不再投资当下的初创公司,而是共同等待未来的机会。”
此前,美团龙珠合伙人王新宇向投资界表示,人形机器人一定会走进千行百业、千家万户,但实现的难度也是等比例的,那个正确的时机可能还未到来。
李开复的态度更为直接。在他看来,具身智能是物理世界跟AI的结合,一旦大模型接入物理世界,就需要面临包括安全问题、机器问题、机械问题、故障问题在内的各种问题,难度会大很多倍。
同时,他也质疑机器人做成“人形”的必要性,“绝大多数应用场景并不需要人形机器人,炒菜机器人应该长得像锅,吸尘器也长得并不像人。像是波士顿动力那种很酷的、跳来跳去的机器人,真的会有很多应用场景吗?”
末了,李开复直言不讳地表示,很多科学家和创业者都是从小热爱科技,希望能复制一个人,这无可厚非。但如果问VC的想法,他表示创新工场投资了6家无人驾驶公司,而具身智能和人形机器人公司都是0家,“我相信机器人,只是对于具身智能,我们做投资的肯定不能现在去投资一个10年以后才能够发生的事。”
正如科幻作家威廉·吉布森在《神经漫游者》中所言,“未来已至,只是分布不均。”任何一项跨时代技术的诞生,都会伴随着无数的争议与挑战,具身智能同样如此,时间终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