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赛桥生物获近2亿元B轮融资,专注CGT上游智能装备国产替代

赛桥生物成立于2020年,主要从事细胞与基因治疗(CGT)行业上游的关键制造技术及成套核心装备的技术创新和国产化工作,实现CGT产业化装备的全封闭、自动化、数字化和柔性化。

投资界(ID:pedaily2012)6月14日消息,赛桥方舟(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赛桥生物)近期完成近2亿元规模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本草资本领投,弘盛资本跟投,老股东水木创投、腾业创投、昌发展和深圳天使母基金持续加注,歌路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本轮所募集资金,将加速新质生产设备的商业化进程。面向行业的长远发展目标和终局要求,赛桥生物致力于协助客户提升其产品的商业化竞争力,以期加速行业产业化的重要转折点。公司将以中国为基地,服务全球市场,为世界各地的客户提供卓越的解决方案。

赛桥生物成立于2020年,主要从事细胞与基因治疗(CGT)行业上游的关键制造技术及成套核心装备的技术创新和国产化工作,实现CGT产业化装备的全封闭、自动化、数字化和柔性化。

目前,赛桥生物已完成合成生物高端装备从技术发明到规模应用的商业闭环,具备全自主知识产权和供应链。

过去数年间,多款自体CAR-T细胞疗法在国内获批,让市场看到CGT产品的落地可能性,但百万元级别的高昂定价注定导致其难以实现商业化突破。从当前产业链下游的需求出发,除了对国产制造设备价格更低、实现生产环节降本的诉求外;更多创新技术开发路径的应用也对国内厂商的底层制造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现阶段,赛桥生物产品组合覆盖细胞治疗全套完整流程:PBMC分离、分选激活、基因修饰等核心环节。以PBMC分离设备Gentle Flex为例,可覆盖自体CAR-T细胞疗法、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多种细胞类型工艺。

商业化环节,赛桥生物现已和多家行业公司达成合作,实现在CAR-T、NK、TILs、TCR-T等CGT领域的多类疗法的布局,支持33个管线的工艺申报或变更,涉及IIT/IND到III期临床等多个阶段。

本草资本创始合伙人方宇博士表示:“我们非常看重赛桥团队将多年积累的仪器自动化技术与细胞生物技术相结合,构建了自主创新的自动化细胞分离、培养和收获生产线,降低传统方法人为操作污染和生产成本,解决大规模细胞生产的痛点,是极有发展潜力的CGT上游企业。一系列产品不但在中国CGT行业快速应用,海外巿场也已开拓,我们相信大规模细胞生产过程中的降本增效会使全球更多患者在细胞治疗中获益。”

弘盛资本创始合伙人江厚佳表示:“赛桥生物是CGT上游核心装备领域的领军企业,经过本轮融资,公司有望持续扩大领先优势,不断丰富产品矩阵,进一步拓展多场景应用。我们十分看好公司团队的市场嗅觉和超强的执行力,期待未来开展全面合作。”

赛桥生物创始人兼CEO商院芳博士表示:“我们感谢所有投资者的信任与支持。赛桥生物将继续秉承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加速CGT智能制造的新质生产力构建,真正朝着“让天下没有治不起的疾病”的使命前进。”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投资界讯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企业

医疗技术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