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5月乘用车市场走势

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1.0万辆,同比下降1.9%,延续4月的下滑态势;新能源车市场零售80.4万辆,同比增长38.5%,环比增长18.7%。

6月11日,乘用车市场信息联席会(下称“乘联会”)发布5月国内乘用车产销数据。数据显示,5月全国乘用车市场零售171.0万辆,同比下降1.9%,延续4月的下滑态势。

乘联会秘书长崔东树表示,5月乘用车销量同比下滑,主要是由于年初车市掀起价格竞争后,消费者对价格持谨慎态度导致消费预期减弱,持续抑制了购车需求。不过随着4月末相关政策细则的明确,市场在5月迎来了一定程度的回暖,销量下滑趋势较前月有所放缓。

崔东树同时提到,燃油车的低迷态势影响了车市的整体表现。数据显示,5月常规燃油车零售91万辆,同比下降23%;1—5月常规燃油车零售482万辆,同比下降9%。崔东树表示,常规燃油车消费的持续低迷是抑制车市全面回暖的重要因素,而新推出的“以旧换新”等政策合理保证了燃油车消费群体的换购需求,对车市平稳发展意义较大。

总体来看,今年1—5月,国内乘用车累计零售807.3万辆,同比增长5.7%。但在价格战持续的情况下,汽车行业利润表现仍面临较大压力。数据显示,2024年1—4月汽车行业利润率4.6%,仍低于整个工业企业利润率5%的平均水平。

相比之下,新能源汽车市场保持增长态势。今年5月,新能源车市场零售80.4万辆,同比增长38.5%,环比增长18.7%。5月新能源车国内零售渗透率47.0%,较去年同期33%的渗透率提升14个百分点。其中,自主品牌中的新能源车渗透率71.2%,远超合资与豪华品牌。

但值得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车出口在5月出现下滑,出口量为9.4万辆,同比下降4%,环比下跌18.8%。这是自4月以来,新能源汽车出口在年内连续第二个月出现同比下降,且下跌幅度持续扩大。

对于新能源汽车出口的下滑,崔东树表示,这主要是因为欧洲市场反补贴调查及关税增加给中国新能源车出口带来了挑战,但凭借技术和产业链优势,中国新能源车出口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并有望在克服难关后于欧洲市场重拾增长。

“自从中国入世以来,遭遇了几百次的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但这些都未能对我国相关产业造成致命打击。当前,新能源汽车面临土耳其和欧洲等地区的挑战,我们也将其视为暂时的压力。”崔东树表示,中国新能源汽车在全球范围内拥有*的技术和产业链优势,基于这种长期信心,乘联会目前并未调整对全年新能源汽车出口的预期。

尽管新能源汽车出口短期受挫,但中国汽车出口整体仍保持强劲增长,5月出口量达到56.9万辆,同比增长30%。当月出口金额达到105亿美元,同比增长17%。今年1—5月,汽车整体出口达到245万辆,同比增长27%,汽车出口金额达到464亿美元,同比增长20%。

5月,自主品牌份额保持高位,当月零售98万辆,同比增长12%,环比增长12%。当月自主品牌国内零售份额为57.6%,同比增长7.3个百分点;1—5月,自主品牌累计份额56%,相对于去年同期增加6.6个百分点。

合资品牌份额则继续下滑。5月主流合资品牌零售49万辆,同比下降21%。其中,德系品牌零售份额18.6%,同比下降2个百分点;日系品牌零售份额14.8%,同比下降3.2个百分点;美系品牌市场零售份额达到6.7%,同比下降1.4个百分点。

展望6月车市表现,崔东树认为,随着乘用车市场进入半年收官期,各地方和车企努力冲刺销量业绩的意愿较强,新车型交付量伴随制造企业体系能力提升,快速释放产能占*机,6月市场销量走势向上。与此同时,以旧换新等政策推出后,“淘汰更新”和“换购更新”消费潜力的释放,将进一步推动车市的复苏。

对于近期业内热议的价格战,崔东树指出,2023年有70款电动车降价,今年仅前五个月就已经有56款车型降价,今年价格战的规模和深度在历史上罕见。但自5月起,价格战已显著缓和,市场趋于稳定,标志着大规模价格下调的阶段或已告一段落。未来,价格竞争将更多地体现为常态化的促销活动,而非之前那样的大幅度降价策略。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经济观察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汽车制造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