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上墙去!
攀岩馆里的松弛感
工作日晚上7点半,在北京酒仙桥附近工作的广告人Catbug从公司下班。半小时后,她出现在了Mellow攀岩馆,把外套卫衣一脱,换上攀岩鞋,站在岩壁前开始了当“吗喽”的时光。
两小时后,Catbug神清气爽地走出攀岩馆,扫了辆共享单车,吹着北京初夏的微风慢悠悠地骑回家。
她把下班后去岩馆称为自己释放班味的重大突破。之前Catbug的生活和多数上班族一样,公司和家两点一线,每天都觉得身心俱疲。后边她意识到,想要自己生活不那么疲惫的方式是要周中找事做,不能完全依赖周末两天。
现在她的日程表里,周中至少有两次下班去攀岩。这样才觉得生活并不是只围绕着工作转圈圈,还有一些自己的时间与爱好。
攀岩正迎头赶上力量健身、Crossfit、有氧团课等,成为都市白领的运动新风向。
《中国攀岩行业分析报告》(2023)中显示,2023年⼩红书约有“攀岩”相关笔记65万+;2019-2023年之间,⼩红书站内年度发布攀岩笔记数量增⻓了30倍。
岩馆数量的增长更是直观说明了这一点。截⽌2023年12⽉,⼤众点评数据统计显示,中国⼤陆地区(不含港 澳台)现有商业攀岩馆数为636家,相较2022年初统计的485家,增⻓了31%。
北京的岩时攀岩于2017年在大望路开出*家店后,几年内相继又在北京拓展了3家分店。
岩时攀岩的创始人有间客栈介绍,从2018年到现在,岩时基本上每年的增长率都维持在25%—30%之间。而且岩时作为国内的头部攀岩鞋经销商,商品售卖也保持着每年25%—30%的速度增长。
现在的岩馆,配套越做越齐全,提供了从攀岩装备租赁到攀岩基础课程教学等服务,极大降低了攀岩的入门门槛。想要玩攀岩,什么都不用操心,只需花150-200元买一张攀岩体验课券。
一个月前,我花180元买了一张岩时攀岩大望路店的成人攀岩团课。
与客服沟通约上课时间时,对方说,岩馆提供攀岩鞋,只需要穿著舒适的运动服过来上课就行。
当天1个小时的课程,一共6个人,攀岩教练带着我们从基本热身开始学习,到怎么攀岩上脚、转换中心,再到如何摔倒保护自己,以及在攀岩十多米高的大岩壁时如何穿保护绳,使用自动保护器等基础安全操作。学完这一节课之后,剩余的时间还可以在岩馆里自由地练习。
有间客栈提到,现在很多攀岩人是从瑜伽、健身房、Crossfit等体系里转来玩攀岩,他们在原先的场馆里就有付费买课的习惯,所以也会自动带到攀岩上来。而且体验课有专业的教练带你入门,体验感更好,不仅学习效率快而且安全系数也更高。
这次入门课程之后,我也尝试将攀岩加入了日常训练计划之中。随即我感受到在越来越卷的健身领域里,攀岩或许算得上是还保留少许松弛感的运动方式。
●作者在大岩壁尝试顶绳攀岩
在北京,下班时间的健身房团课多是爆满,哪怕定了闹钟蹲点去抢课,一个手速不到位,下一秒也是排队十名以后去了。
如果我想去健身房力量区自己训练,在工作日晚上8点刷开健身房大门那一刻,酸爽的汗臭配合着此起彼伏连绵不绝的力竭声,直接给人来了一大耳刮子。一走到器械区,密密麻麻每一个器械前都站满了起码两个以上的人,再看一眼自己下午摸鱼用训记APP做的训练计划,一个能用空器械都没了。
健身房穿搭也是卷出了新高度。经过Lululemon等品牌外加社交媒体的洗礼,去健身房锻炼不拍个OOTD简直就像白练了,进而也延伸出了穿搭压力。运动内衣、瑜伽裤和防滑手套,每次出发健身前都得思量一下今天穿搭灵感。
而去攀岩馆就是另一幅面孔了。
既不用费劲抢课,也不用担心因为加班而错过好不容易抢来的位置,甚至都不用背健身包准备好全套健身服。穿着舒适的运动背心加宽松牛仔裤或者大裤衩,只要裤子不紧绷卡裆到时候原地裆裂开社死就能说走就走去岩馆。
岩馆里上百条线路总能有自己能爬的空位。今天开心,可以爬同一条线的岩友们聊聊天,边爬边休息。要是低气压,想要自闭,也能一个人默默磕线,谁也不搭理。
02
征服一面墙
比征服一个男人还有成就感
判断一个人是否经常攀岩的方法就是摸一摸他的手。
攀岩人都有一双磨砂质感且布满大大小小各种茧子以及茧破掉后留下伤痕的手。岩石的雕琢还没到背部肌肉,就先体现在了手上。
岩馆更换线路后,不少岩馆的主理人会发朋友圈,号召大家来“磨手皮”了。有一次岩馆新换线后,Catbug发现那面岩壁和岩点上血迹斑斑,全是岩友们攀岩时茧磨破了留下的“军功章”。
攀岩究竟有什么神奇魔力,能让岩友们不顾已经破损的手皮,缠好胶带也要继续上墙?
不约而同的,岩友们都跟潮生TIDE提到,攀岩是一场手脚并用的解题之旅。
*步是站在岩壁前“读线”,也就是观察和思考自己即将要攀爬的这条线路,并在脑中构思自己的攀岩方式。例如,爬到一个难点后,下一步是先出左手还是右手,下半身是用送胯,还是脚蹬的力量来支撑自己,应该重点启动身体的哪部分肌肉等等。
即使在脑内把一切规划地很*,上墙之后实际情况也是会有偏差。本来这一步该上左脚去勾前方的岩点,但是会发现自己的胯打不开这么大的幅度,这时候就需要在墙上临场反应,立即决定自己下一步要怎么解决。
室内攀岩主要分为抱石线路、难度线路。抱石是在高度为6米以下的矮墙上徒手攀爬,不戴保护绳,岩壁下方垫有软垫保护;难度分级为V0-V10之间;攀登一条线路大概需要30秒-1分钟。
难度路线是高度在9-20多米的大岩壁,攀登的时候需要佩戴保护绳,有自动保护、顶绳保护和先锋保护,难度分级为5.6-5.14,其中每一个难度等级里又有细分,例如5.10a、5.10b等,攀登一条线路大约需要2分钟左右。
这样细分的难度,让每一个人能够有属于自己能力范围内的“题”,攀岩小白也能从低等级线路中获得即时成就感。
Rik平常爱玩解密推理类游戏,在她眼中攀岩就好像是把解谜类游戏具像化到了手脚上。以前是纯用脑做逻辑推理,现在有了思路之后还需要让脑子支配手脚来达成最终的结果。
每当在岩壁下死磕了一下午,从一条线上摔了几十次后,最终用不到一分钟时间成功摸到登顶时,爽感就顺着血液直冲脑门,更何况偶尔下方还会有围观的岩友鼓掌,就更觉得自己很不错。在成功的瞬间,她觉得自己是一个能够按照自己的努力把题解出来的“聪明人”。
Rik笑称,姐在岩馆征服一面墙比征服一个男人还有成就感。
大部分岩友都会在自己攀岩的时候架上手机拍摄视频记录自己的攀岩过程以便之后复盘。当午夜睡不着觉,反复观看自己的攀岩视频,不禁想要赞美自己优雅的动作和背部线条,也是攀岩人一种“偷感很重“的爽点。
2021年开始,春牲爱上了攀岩,基本上每周都会去三到四次。那时候春牲因为亲人的离世,总感觉生活中有一层淡淡的焦虑在不断向她施加压力。
偶然她在电视上看到东京奥运会攀岩比赛惊讶于这些运动员在岩壁上出神入化的行动,越看手越痒。第二天立刻打车去岩时大望路店攀岩去了。
攀岩给予了春牲非常及时的反馈,爬一条线最多1分钟就能登顶,她本身运动能力就很强,学习一些技巧,马上就进步地非常快。这种快速获得的成就感给她在逃避现实的时候带来了极大的安慰。
在此之前,春牲也体验过攀岩,但当时的想法是,攀岩这事儿太累了,我不要吃个苦。这一次,她发现攀岩能让她只是在面对岩壁的那2-3小时里只关注眼前的岩点,生活中的烦恼琐事从她的脑子里暂时消失了。
春牲认为攀岩跟自己当时的状态比较契合。当时生活中有很多的困难,但是攀岩给她造成的困难是非常具体,且她当下立刻能解决的。这让她感觉生活好像easy了一些。“我会迷恋这种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不顾自己的肌肉、自己的手皮像你发出的警告频繁地去岩馆。”
03
虽然是i人
但在岩馆也无痛社交了
“解题之旅”总是免不了岩友们之间大大方方的经验互通。
这就是攀岩的另一项神奇魔力——无论你是I人还是E人,都能在岩馆无痛社交。
攀岩本身就提供了一个天然的话题,在同一面墙面前一起攀爬,无论是主动询问别人怎么爬这条线,或者是对方主动来指导,都能很快地聊到一起去。
有一次Vivian一个人去岩馆爬一条V3的平衡线路,她被一个难点卡住了一直上不去。旁边有一个女生过来说,“我知道这条线很难,但是你可以试试另一条。”Vivian尝试了她所指的另一条V3,果真爬上去了。这还是Vivian*次爬上V3。
接着女生还给她指了一条V4的线路,让她试试。Vivian一看就摆手,那可是V4啊,我肯定上不去。不过在女生的鼓励下,她尝试了一下,虽然没有上去,但是只差一步。
Vivian回忆到她们整个交流的过程特别自然,没有什么压力。“而且大家也不会说非要加个联系方式,有一种一期一会的感觉。”
即使Vivian的朋友是个I人,在岩馆也会非常自然地向身边人询问,这条线,我不知道怎么爬,你可以帮我演示一遍吗?她说,那时候想要过线的求知欲已经战胜了社恐。
大家经常去的岩馆可能就这么几家,经常碰见熟面孔,每次打打招呼,一起讨论某条线怎么爬,或者借个镁粉、刷子,一来二去也就熟悉起来成为了朋友。
Catbug提到,自己偶尔也会在攀岩的群里问一下有没有人想要去某个馆玩。大家就一边攀岩,一边在下边聊聊天,互相帮忙拍下视频,结束后再一起去吃个晚饭来消磨周末闲暇。
攀岩营造的良好社交氛围也让岩馆们在努力营造岩馆之外的社交空间。
北京的Mellow攀岩馆前台对面是一大片透明的落地窗,窗前放置了一整张吧台桌,远远望去不像是攀岩馆反而像窗明几净的咖啡厅。
另外,北京的CAMP4和深圳的CUBE有石都在岩馆的攀石区外又设立了餐吧,售卖咖啡、汉堡等食物。CAMP4甚至售卖精酿啤酒,上楼爬墙,下楼精酿,一步到位了。
04
千万别把攀岩当上班
遇见快乐才是*的攀岩人
作为一个稍微努力就能进步很快的运动,攀岩也很容易让人在不经意间就掉入了“进步陷阱”中。
无论是在小红书上看见博主们“攀岩三个月爬V5”这样天赋异禀的帖子,还是同时期攀岩的朋友进步比自己更快,都会不经意间让白领的职场本能被激活:我也得卷起来,跟着进步啊。
不少岩友都说自己曾经都有过“我,偏要勉强”的拧巴状态,结果只是带来了不少完全不必要的伤痛。一不留神手皮磨掉一大片,鲜血淋漓是家常便饭,盲目磕线拉伤韧带甚至造成骨折的事故也经常出现。
去年,春牲挑战一条V4线路时造成了尺桡韧带远端撕裂,被迫停止攀岩休息了近3个月。
受伤之后,她回顾自己当时心态是太想去追求漂亮的数字了。最初攀岩是一件让她开心的事情,但是那段时间其实自己怎么爬也不高兴。因为觉得自己的能力在V3已经很稳定,应该向V4、V5去努力了。而且看到自己身边的人比自己强时,变得得失心很重,开始暗中较劲,非得去挑战当时能力达不到的路线。
经过这次受伤,春牲的攀岩心态也发生了一些变化,得失心变轻,心态反而更稳。她开始承认自己可能是不如一些人爬得好,但是我自己每次都有进步就好了。换个角度想,现在即使还在爬同一个难度的线路,但是相比以前,自己的动作库更丰富,技术能熟练,攀岩的姿态更加轻盈,何尝不是进步的表现。
玩了8年攀岩的Lulu也意识到攀岩本来是想缓解工作压力的,又在一个新的领域卷,图啥呢?现在她的能力稳定地游离在V3-V4之间,如果不再经过系统的训练就不太可能再往上上难度了。
她也不因此而感到沮丧。Lulu说,可能现在并不是我的瓶颈,而是我的能力容器就这么大,已经到顶了。“我是把攀岩当成一个好玩的爱好,而不是去当运动员,那么我就享受在这里的快乐就好”。现在有这么多的新攀岩馆,有趣的新线路,即使在这个难度,也有爬不完的乐趣。
不久前,CC听到Patagonia的一期播客节目中冲浪人说,*的浪人,是在海上获得最多快乐的浪人。她想,攀岩也是如此。攀岩*的人不是技术最牛的人,而是在墙壁上获得最多快乐的人。
05
回归野外
感受自由
攀岩本身就是一项起源于户外野生岩壁的运动,在室内爬久了塑料岩点的攀岩人都选择走回户外,去野攀!
国内比较知名的野攀基地有北京白河峡谷、广西阳朔县、贵州紫云格凸、云南丽江石鼓、张家界槟郎谷等地。
每年适宜野攀的时间当地不少机构都会组织相应的野攀活动。以北京为例,大部分岩馆和一些户外组织近期都在组织前往白河峡谷的岩厂进行野攀,组织方会提供保险、保护器材如安全绳等和相应的野攀技巧和安全讲解,价格大约在500-600元一人一天。
春牲在攀岩的*年就去体验了一次野攀。在那之后,她发现野攀的快乐是室内无法比拟的。野攀是在跟自然,跟自我对话,感受自由。
相比室内攀岩,野攀的自由度高了很多。野攀可没有了明确的下一步岩点,眼前脚下是万年以来自然形成的岩石形态,每一步都需要自己探索。
春牲说,野攀就像是“盲人摸象”。下方野攀大佬提醒你该上脚了,自己在光秃秃的墙面上愣是摸不着一个着力点。
野攀的神奇之处也正在此,有时候一条只有信用卡侧面那么宽的窄缝就是一个好的着力点。一旦你相信自己可以踩住发力,就能站起来。她觉得,如果硬要把野攀和人生扯上关系的话,大概就是有时候你很难相信的事情,只要你做了,就会发现,它真的能成。
野攀经常要在20多米的崖壁上进行攀爬,不仅需要更长时间的投入度,而且暴露的环境里坠落的恐惧也容易让人因极度紧张,注意力高度集中而进入一种心流状态。
眼前是沟壑的岩壁,脚下只有呼啸的风,嘈杂的声音也逐渐远去,心里所想,身体所做的只有向上攀登这一件事。
春牲对于心流的理解是自己能够更好的通过大脑来控制自己的身体机能。
曾经她也是一个容易头脑发热的白羊座,过了一个难点就会心跳狂跳感到兴奋。野攀在没有登顶前,谁不知道前方还有没有新的难点,她现在会在过完一个难点,心率正要升高的时候,跟自己对话,告诉自己,现在我得冷静一点,继续往前走,还没结束。
她发现,现在当自己状态很颠沛不稳定时候,自己能够通过大脑发出信号,告诉身体要镇定下来,身体真的就听话了。
攀岩纪录片《山谷崛起》中一位攀登者也提到,“攀岩使你的整个身心都沉浸在这种体验当中,攀岩是一种动态的冥想,你的感官被打开。”
这次访问中,每一个人都提到了攀岩带给自己的种种好处与改变。例如,收获了健壮美丽的手臂和背部肌肉线条;更加稳定专注的内心力量;在陌生城市拥有了新的朋友和爱好......
不过,没有人是带着什么目的性开始攀岩的。
大家都只是单纯地享受攀岩这件事本身所带来的乐趣,而在长期的训练之后,才额外地发现原来在这个享受乐趣的过程中自己的身体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