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爱奇艺梦碎VR

能验证市场的,只有时间——其实夜还很深,VR的探索者们误以为看到了黎明。

八月底,在得知自己部门的员工已被裁掉大半之后,任职于梦想绽放公司的李闻(化名)选择了主动离职。

当时,账面的亏空已经让公司接连数月拖欠工资,及时跳车,他觉得没什么可犹豫的:不少人没怎么拉扯就把协议签了,以为这样可以尽早拿到补偿。

李闻先前任职于技术部门,参与VR相关产品的研发。从*代设备「阿凡达」开始,他几乎完整经历了这些年部门业务的成长和衰败。入职时公司VR业务还没完全独立,只是高层非常看重的项目组之一,叫「哥伦布事业部」。

这个承载着爱奇艺VR大梦的项目组,后来成为了投资公司「梦想绽放」,独立运营。根据工商资料显示,由爱奇艺创始人兼CEO龚宇担任董事长,爱奇艺为*股东(持股49.6%),商标也保留了「爱奇艺奇遇VR」。

三年前元宇宙概念大火,VR赛道资本涌入,李闻和同事们考虑的是屏幕、电池、芯片和材料减重;前不久,他和几位前同事再次进入位于三里屯的爱奇艺青春中心,只是为了和公司交涉补偿事宜:“一片整个工位都空了,全部空了”。

上百名被拖欠工资/补偿数月之久的离职员工,此前已经向石景山区和朝阳区劳动仲裁委提交了仲裁申请,公司对所欠工资和离职补偿都认可。但如果没有新的资金进来,仲裁结果也很难执行。

“大家都期望大股东和董事长能承担起责任,这关乎上百个家庭的正常生活。”

回程的地铁上,李闻扫了眼手机天气,一行小字写着几公里外正在下雪——11月末,北京迎来了彼时最冷的一周。

哥伦布的半途

iPhone 带我们进入了移动计算时代,Vision Pro 则将带我们进入空间计算时代。

2023全球开发者大会,库克带来的这款One More Thing被VR行业视作一次拐点。就像当初的iPhone一样,很多人相信,一款由苹果制作的革命性产品,能让行业熬过冬天。

李闻和他的同事那会儿同样期待着转机出现,公司也能尽快补上先前缓发的工资。

可惜现实并未如愿,自上而下的惶恐在公司继续蔓延。在工位上又撑了两个月后,倍感无力的李闻选择了主动离开。

公司到底怎么了?

按照高层最初的构想,VR有可能成为爱奇艺开辟新增长点的那位哥伦布。

2012年,一个名为Oculus的VR项目登录Kickstarter网站,通过*的方式募集了近250万美元用于初期研发,首轮融资达到1600万美元。

两年后,2014年3月26日,Facebook(现Meta平台)宣布将以约20亿美元的总价收购Oculus,这一收购价格中包含4亿美元的现金,外加2310万股Facebook普通股,总价值约为16亿美元。此前发布的Oculus Rift头显,在发售四个月内获得了包括“半条命2”、“军团要塞2”、“模拟外科医生2013”等20余款已发售游戏的技术适配。

新一轮VR浪潮自此兴起。

待到国内玩家开始入局,已是2016年。爱奇艺专攻VR的哥伦布事业部就成立于这段时间。一年后的2017年,梦想绽放*VR设备奇遇VR一体机发布,之后每年的爱奇艺世界大会,梦想绽放VR都是重头戏。

2017年3月,全球*4K超清屏幕VR一体机「奇遇」发布;一年后,奇遇斩获双11期间京东、天猫VR品类销售量和销售额双冠;IDC数据显示,2021年奇遇VR线上电商渠道的出货量占比达27.4%,位列行业第二。

“17年那会儿,大家都在专心搞研发,元宇宙的故事还没有人讲”,待到几年前后概念兴起,公司几乎隔段时间就能拿到一笔不菲的融资,员工最多时接近两百人。

图/梦想绽放融资历史

那是资本最看好VR的一段时间,时任CEO熊文对业务部门的要求是“择优”——提前筛查资方,不合适的直接拒绝:“那会儿融资会相对容易,可能同期会有多家有意向的投资方想投钱,我们只勾选一部分。”

可惜欢乐时光总是短暂,尤其当你身处的还是“元宇宙”这片远未成形的虚幻空间:投资方迟迟看不到业绩起色,选择不再跟进。找不到落脚点的VR产品自然会在成本的压力下渐渐沉没。

今年六月,原CEO熊文已经进入休假模式,八月份正式离职,“(公司)没有对外公布,但目前还在管事儿的是一位代理CEO,白鹏”,另一位稍晚于李闻离职的梦想绽放员工向AI蓝媒汇(lanmeih001)透露道。

从年初三月份到现在,所有裁员均由大股东爱奇艺及梦想绽放公司董事长发起;六月之前的裁员由熊文执行,之后则交由白鹏这位代理CEO执行。

“部分报道说还剩五、六十人,可能没那么多,据我了解实际在职的应该只有23个人。”

李闻大概算了一下公司剩下的员工,原CEO熊文的一级汇报人,就剩财务,供应链、售后和硬件、算法的负责人还在,给客户和供应商大概扫个尾;软硬件研发部门这边,全部人加起来也只有个位数。

无力回天。

“这是决策失误”

12月的*天,爱奇艺VR官方发布了一则公告,称从20日开始停售单独的VR会员。原VR/AR APP的用户需要购买爱奇艺的白金/星钻VIP会员,来拥有原先VR会员的权益。

而在十天之前,爱奇艺才发布了未经审计的2023年第三季度财报。报告显示,公司当季总营收80亿元,同比增长7%;非美国通用会计准则下运营利润8.95亿元,同比大涨71%(去年同期为5.24亿元)。

梦想绽放与爱奇艺自身,近乎是冰火两重天:对于爱奇艺的高层而言,VR这条线本身已经不再重要——业务很长一段时间无法带来实质性增长,删减、压缩,种种操作都像是在准备逃离。

是什么导致了资金链断裂,并最终拖垮了爱奇艺的VR野心梦?

李闻提到了过去一两年管理层的种种决策。在他看来,抛开外部环境不利和投资难寻两项客观原因外,管理层的决策失误成为了压垮VR的最后几棵稻草。

类似的说法,AI蓝媒汇在另一位营销部门的离职员工口中同样得到了证实。

2022年年中,为了推动,或者说仅仅是留住VR设备的寥寥业绩,梦想绽放高层为C端销售制定了一个为期300天的以价换量方案:购买奇遇VR设备后300天内坚持完成打卡的用户,可以直接获得3000元的返现。

这是一次带有赌博性质的营销:奇遇VR头显的市售价格普遍在3000元左右,相当于用户只要完成打卡,这套设备基本就算“零元购”了。这样一来,公司可以在短期内获得相对稳定的营收来维持资金周转;“白嫖VR”这个招牌吸引来的用户,也会有很多因产品本身吸引力不足而无法坚持打卡、满足返现要求。

但实际情况是,*个预设错了,第二个也错了。

先说前者,销售。李闻所在的研发团队并不能直接接触到具体营业额和销量数据,但从同事的交流和几次内部会议的信息来看,营销活动确实吸引到了不少新用户购机,但和前期巨大的研发成本和营销投放成本相比,这些销售额带来的利润实在非常有限,自负盈亏完全不可能实现。

“用了大量资金去做推广,但实际销售情况并不是很乐观。”

而到了打卡返现的结算期,也就是今年年中,不少消费者坚持完成打卡后找官方店铺登记返现,却一直显示需要审核,并且给不出一个审核的具体期限。

直到7月的最后一天,奇遇VR的京东自营旗舰店贴出了一封道歉信,团队称,因为面临挑战,对打卡活动用户返现的履行进度未达预期。此后,奇遇VR商品全部下架,旗舰店进入了长期的关停状态。

图/奇遇VR旗舰店道歉信

失约、停摆,一场轰轰烈烈的营销过后,只留下投诉平台数百条直指奇遇VR的投诉,一地鸡毛。

“从去年开始到现在,公司决策层(主要为原CEO及COO)就是花钱如流水”,这些水一部分洒向了营销侧,另一部分则是花了大量资金从海外引入VR游戏等内容,“我们花了很多钱。”

VR最早的用处实际上类似于3D观影,从奇遇3头显开始,迫于市场趋势和公司战略拓展,如自建应用商店等,公司运营和商务团队开始花重金引入VR游戏:“这些游戏需要通过海外引入,前期开发游戏的不论是工作室还是公司,他们去适配VR设备、接入SDK的时候,都需要我们先支付一笔钱,他们才会去配我们的机器。”

而在他们在平台上开发完成之后,VR公司还需要另外再根据采购合同支付采购款,“一部分是游戏license(许可)模式授权,比方说我们买5万份游戏,对方报多少多少钱;还有一些是纯付费模式,根据收到的金额进行分成。”

李闻大概估算了一下,团队总计引入了不到200款游戏,却已经花费了将近一个亿的资金。

再之后,就是公开的市场信息了:2022年底,梦想绽放与青岛经控集团及真知资本(联合投资)达成了一笔价值4亿元人民币的C轮融资,公司也由“北京梦想绽放科技有限公司”更名为“青岛梦想绽放科技有限公司”,结果是投资款尾款未能全部兑现;加之母公司爱奇艺纾困行动迟缓,最终导致了公司资金链的彻底崩溃。

事实上,研发团队先前还完成了一款内部定名为“奇遇X”的新产品,已经进入DVT(设计验证测试)阶段。但由于资金和裁员问题,这款已经投入了大量资源的产品至今未能发布。

VR到底怎么了?

奇遇VR的窘境,是整个行业现状的缩影。

根据IDC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VR头显出货量为55.7万,全年110.3万台。而到了2023年,VR头显半年的出货量仅为26万,同比下滑53.3%。

VR冷场了?又或许从没真正热起来过。

“这个市场,很长一段时间都处在一个公司去制造需求的状态,而不是说市场真的有需求”,在李闻看来,目前国内外的VR公司几乎无一例外处在以价换量的恶性循环中,必须要促销、要让出本来就十分有限的营收,才能换来一点点销量。

“在C端市场,VR和手机之类的设备很不一样,它是一个娱乐工具而非强需求,不是必需品。大部分人对VR设备的接受度极为有限,消费意识则更为迟缓。”

大洋彼岸扎克伯格的Meta,2022年元宇宙业务部门Reality Labs一年就亏了137.17亿美元;自2020年第四季度该部门公布业绩以来,累计亏损的金额已经超过了300亿美元。

投入产出的严重失衡,逐渐压垮了VR行业的玩家。

而况且,VR设备本身没解决的问题也还有很多:硬件性能、渲染稳定性、整机重量大小、佩戴的舒适度,行业至今未能出现一个爆款产品或软件来给VR打上标签,去告知消费者“为什么要购买它”。

至少,在一个VR版的iPhone,或者是类似手机端*荣耀/原神这种的能粘合用户的爆款应用出现之前,李闻认为VR行业不会有太大的转机,没有理由。

“花几千块钱买一台设备,然后就去玩游戏或者看电影,即便不考虑消费降级的环境,对一般用户来说其实也没有任何意义。相当一部分用户过了体验的新鲜感,就基本搁置在柜子角落吃灰了。”

李闻的同事曾带走过一部工程机样机,但据他自己描述,其实后来也再没打开过。

曾有机构预计,VR的成熟期大约在2023到2028年,目前来看2023年已经不现实了,最近的节点是明年发布的苹果Vision Pro,但李闻依旧选择谨慎乐观:“One More Thing当天发布的时候就没掀起什么风浪,肯定要先打个问号。”

在他看来,苹果的技术确实是行业标杆,这点不得不承认。只是,苹果终将会面临与国内玩家相似的问题,而且它的价格门槛更高:三五万的一个产品,市场在哪里?目标用户是谁?

苹果的技术确实是*了一代——在娱乐方面*了一代,但显然这个市场还没有到达VR行业生长需要的“下一代”。

图源知乎@Rockeymen

“VR确实是一个长周期的赛道,现在谈生态还是太早了,如果苹果明年掀不起什么风浪,那整个行业起码还要等个三五年去沉淀产品、积累用户。

能验证市场的,只有时间——其实夜还很深,VR的探索者们误以为看到了黎明。

*应受访人要求,李闻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AI蓝媒汇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AI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