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故事:大厂的中高层管理者离职加盟初创公司,或者自己创业,并最终收获更大的成功。对此,你是否会好奇:和管理成熟的大团队相比,管理创业小团队在资源、人才、流程等方面可谓天差地别,他们是如何适应这样的转变的呢?
这就像正在以五档高速行驶的汽车,突然需要你踩下离合切换回一档一样。你要把车速慢下来。
但这并不是一个容易的过渡。加入早期创业公司意味着资源稀缺、流程不完善、目标会经常变化,而且之前被无数次验证过的策略有可能根本没有用武之地。能胜任大型组织的管理者不一定能很好适应小型组织的状态。
当然,这种转型也有不少成功案例值得学习。本文从一些具体的实战经验出发,分享了一些心态转变的诀窍——既有你可能会遇到的困难,也有帮助你理清思路、简单有效的方法论,无论你之前是在什么职能部门任职,它都将对你有所帮助。
换挡:差异在哪里?
在大公司和小型初创企业之间的转变,有时能锻炼出一些意想不到的能力。
例如,在大公司,你更多是要在放权的同时做细致入微的沟通。你必须沉着冷静,还要知道怎么影响领导团队。你的工作就是坚守与组织价值观一致的底线。除了了解如何组建团队外,你还必须相当擅长招聘,关注团队的职业发展——归根结底,大公司的管理工作是要做一名出色的“教练”。你必须通过指导别人而不是亲力亲为来培养团队的能力。
当然,并不是说这些方面在小团队就不重要,它同样也很有价值,但管理者可能更需要的是另一些方面的能力。如果你管理的是一个大型程序员团队,可能你只需要充当专家的角色,指导别人做事就可以。但小团队不行,你需要充当各种各样的角色:从独自招聘人手,到给办公室补充用品甚至打扫卫生,都需要亲力亲为。沟通仍然很重要,但方式不同了——你要做的是促进团队内部的大量沟通,而不是像以前一样,像是在向整个组织广播通知。
但*的区别是——
● 在大公司,你要努力降低风险。但在初创公司,你必须去承担一定的风险。你必须对不确定性泰然处之。你要追求交付速度,但对职业发展有耐心。
● 在大公司里,你的职业经历告诉你,什么事情要打磨到尽量*才能把它推出去。但在小公司里,尽管可能还没找到公司PMF,但必须有什么都先把它推出去,然后在反馈中不断打磨到更*。
● 节俭也是小型创业公司*的必备品质之一。在大公司,你可能获得(并依赖)相对丰富的资源支持,而小公司的情况恰恰相反。
● 在初创公司,你可能有更大的决策空间,甚至在推动组织架构、制度改进上都会更顺利、迅速。
这几个“坑”你需要小心!
1:为成功计划太多
许多人都会经历一个心态转变的挣扎期,从“降低风险”转向“承担风险”。
例如,有些管理者一开始做不到“先完善再发布”到“先发布再完善”的转变。他们事无巨细想把每个细节都做到*,预测可能的所有复杂问题——但问题是,用户在哪里都还不知道呢。所以说,在初创企业,为成功做太多规划可能会阻碍成功。
“寻找PMF”和“打造产品”是两码事,是完全不同的挑战,需要完全不同的策略。在大公司,管理者们多专注后者,也就是怎么打造打磨产品;但对初创企业而言,前者更重要。
Tips:你要不断提醒自己需要“换挡”。当然,你还是可以预见将来可能需要做的产品改变以及怎么把它做大。但现在,你要先把它推出去,而不是沉浸于产品细节的打磨中。
2:在引入流程方面没有把握好度
在大公司,业务流程很大程度上会被人们当作工具,认为它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但现实中,你应该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入的思考:确定要在什么地方、多大程度上引入流程。
如果之前你习以为常的工作流程和习惯在初创公司还没被建立起来,也请不要着急,先停下来好好观察。看随着时间推移,会不会有问题反复出现,此时你再采取针对性的措施,制定相应的流程及早解决这些问题。
以产品规划为例:在一家大公司,这是一项复杂的任务,往往涉及众多团队和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协作、为指定项目谨慎分配大量资源,以及可延长至未来数年、细节可延伸至单个功能的高级战略规划等。相比之下,初创企业资源有限,其主要目标是找到PMF。想要提前三个月确定最终的产品样态都是不可能的,更不用说一年后的规划了。实施深入的产品规划战略不仅不切实际,而且可能有害无益。它可能会将注意力转移到产品的次要方面,从而影响灵活性和适应性,而灵活性和适应性对于迅速应对动态市场至关重要。
要避免业务流程脱离实践。在初创企业中取得成功的管理者,都会自然而然地重塑自己的工具箱,并在建立流程之前,先质疑它们的作用,避免流程过于繁杂冗余。
当然,我们也不能完全抛弃它。什么事情都不用走流程似乎让人感觉灵活便捷,但如果不注重在发展过程中逐步引入流程,将来大概率会出问题。可以先从一个简单实用的流程开始,随着团队规模的扩大再慢慢完善它。
Tips:什么都讲流程是个问题,但完全抛弃流程也是。
3:过度招聘
很多初创企业都有过度招聘的问题,尤其是资金雄厚的初创企业。“更多的人,就能做更多的事”似乎是许多管理者的共识。尤其是在大公司,很容易就会掉进员工人数比拼的军备竞赛。而当你进入了一家小型初创公司,无数的事情等着你去推动时,“招更多的人,来让事情进展更快”的诱惑就更难抵御了。
对大公司来说,这可能只是代价高昂的一次犯错,但对小公司来说,可能会十分致命。创业过程中,由于事情变化速度快,所以很难预测未来。想提前招到足够的人才应对未来的挑战更是搞错了重点,很容易走入歧途。
另外,在没找准方向之前,创新可能是更紧要的事。想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成功,不仅需要你打破常规思维,更需要你能明确各种事情的轻重缓急,并让团队严格而专注去执行。
从大厂向小型初创公司的转变过程中,管理者在考虑招聘问题时,需要牢记以下两点:
• 招聘要有目的,不要觉得简历好就谁都要。机会主义式招聘会导致团队失衡,最终结局就会是,大家都很厉害、认真负责,却没有明确的事情要做。
• 真的需要时再招。对初创企业来说,是没有办法提前预测可能的需求而招人的,它应该更像是“动态应对”。你可以每月盘点大家的工作量(因为在初创企业,每个人的工作量都是不断变化的),看看谁做不过来了、以及是否真的有额外的工作量必须要招人来解决,或者想想团队中是否还有其他人能帮忙承担。你要不断对团队做负载均衡的考量,而且也要考虑,这些需求是长期的还是临时的,是否可以把工作承包出去而不一定要招个正式员工?
Tips:要针对现在的工作量来招人,而不是未来可能会出现的工作量需求。要明确,增加人手是为了让现有团队的工作更轻松,而不是把事情弄得更复杂。
如何选择来自大厂的管理者?
创业者面对来自大厂的求职者时,要怎样选择到合适的那一位管理者?
大厂的管理经验对初创公司来说是十分宝贵的,而且,如果你想要公司最终成长为大公司,雇用那些有丰富经验的人是非常必要的——他们通常了解支持庞大客户群所需的基础设施和资源,无论是A/B测试系统,还是如何实现国际化、建立数据科学或扩展安全性,他们或许都有解决方案。
所以,关键在于,你要找既知道流程,又知道如何帮助大家逐步建立这样流程的人,他们还要懂得随事情的变化发展不断调整,以适应更大的业务体量,与此同时,还要能接受初创公司的不确定性。也就是说,他们知道大的方向图,但并不执着于一定要用GPS作为导航。
以下是一些供创始人在面试这些大厂求职者时,能用来筛选他们的问题:
• 你会如何调整自己的管理风格,去适应不同团队规模?你都遇到过怎样的挑战?又是如何克服它们的?
• 初创公司通常要求员工适应各种各样的角色,身兼数职。你能举几个例子,说明你是如何不局限于自己的管理者角色,去亲力亲为帮助团队或公司取得成功的吗?
• 初创企业往往需要不怕亲力亲为去做一些具体的执行工作。在你的职业生涯中,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比如尽管职位是管理者,却不得不深入研究技术问题?
• 初创企业往往需要从零开始建立流程。你能分享一下你在团队或组织中建立和改进流程的经验吗?你是如何确保流程足够灵活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的?
• 你是否遇到过因为严格遵守流程而出问题的情况?能否具体举例说明你是如何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