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主动让出权益,一家百亿美金Biotech的抉择

在生物制药寒冬里,哪怕实力再强劲的Biotech,在创新药研发过程中,也没有太多可以失败的机会。

在创新药企的发展过程中,何时该激进向前,何时又该保守发展,是一门学问。

虽然,二者之间没有对错之分,但若是在该保守的时候激进了,在该激进的时候保守了,很容易让企业陷入困境之中。

关于保守与激进之间的平衡之道,美国创新药企Alnylam的做法,对当下的国内创药企们颇具意义。

Alnylam拥有一款临床早期数据极为优秀的重磅炸弹药物,并且其囊中金额足够。不少投资者都希望Alnylam能够选择自行研发这款药物,实现自身利益的*化。

然而,权衡利弊,Alnylam选择了最为稳妥的药物研发方式:和大药企共同研发,以分摊失败风险,也平摊利润。

对此,华尔街资金表示不解。合作达成后,Alnylam股价不涨反跌。

但从一家企业的经营角度来说,这未尝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在生物制药寒冬里,哪怕实力再强劲的Biotech,在创新药研发过程中,也没有太多可以失败的机会。

也因此,Alnylam的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这,也与过去几年大肆建厂的biotech,形成了鲜明对比。

或许,Alnylam的选择诠释了这样一个理念,在很多时候,激进的策略,未必能够成功;但稳健的俗手,大概率可以保命。

/ 01 /

即将到来的降压药革命

在生物制药领域,一款重磅炸弹药物足以成就一家公司。比如说,阿柏西普之于再生元、度普利尤单抗之于赛诺菲。

对于Alnylam来说,RNAi降压药zilebesiran,就有极大的可能使其实现阶级跃迁。

在公布早期临床数据后,不少业内人士将zilebesiran视为会深刻影响未来高血压管理和治疗的里程碑式发现。

具体来说,在7月19日Zilebesiran在医学顶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的一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

在单剂≥200mg zilebesiran给药后,实现了24小时周期内持续持久的血压降低,且效果持续长达6个月;在800mg剂量下,zilebesiran治疗在第6个月使得收缩压和舒张压分别平均降低22.5±5.1 mmHg和10.8±2.7mmHg。

这一初步临床数据意味着,zilebesiran药效可以持续半年时间之久,一年两针控制高血压或许会成为现实。

要知道,近些年来高血压领域仍然以主要是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等老面孔为主。

而这些降压药大部分都需要日日服用,这也导致患者的依从性较差,而一旦漏服,患者的血压可能控制也可能会出现大幅度波动。

所以,一年只需注射两次的zilebesiran足以改变高血压的治疗范式。

当然,这还只是一期临床试验,尚不能由此判断zilebesiran的成败走向。令人惊喜的是,不到两个月后zilebesiran公布的二期临床试验,再次取得到成功。

9月7日,在名为KARDIA-1的二期临床试验中,与安慰剂相比,试验中使用300 mg和600 mg的Zilebesiran三个月后的24小时平均收缩压降幅都超过了15mmHg,达到了临床试验的主要终点。

从目前公布的一、二期临床数据来看,Zilebesiran或许能够解决血压波动大、夜间血压缺乏监控、患者依从性差的问题,成为高血压治疗领域不容忽视的一个选手。

/ 02 /

主动让出重磅炸弹药物权益

随着临床数据的陆续出炉,人们对Zilebesiran未来的期待值不断提高

要知道,全球约有12亿高血压患者,且80%的患者无法有效控制血压,需要长期用药。患者规模足够大、用药周期足够长,

在这样的情况下,未来Zilebesiran若是能够成功,无疑能够给 Alnylam制药带来极大的想象空间。

对于这样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药物,华尔街的投资人们自然是希望Alnylam将药物的权益全部攥在自己手里,搏上一搏晋升为一家Biophamra。

即便在国内,面对同样的情况,相信大多数国内Biotech也会选择冒险的做法。

但是Alnylam的管理层,却做出了与大多数人期待所不同的选择。

7月24日,Alnylam与罗氏公司达成战略协议,罗氏公司以3.1亿美元的预付款,拿下了Zilebesiran在美国以外的全部治疗权和在美国的共同治疗权。

在美国市场,Alnylam与罗氏共同商业化,利润平分;在美国之外,罗氏拥有*商业化权益,Alnylam获得低两位数的销售分成。

在研发方面,Alnylam将领导zilebesiran*适应症的开发计划,所有成本Alnylam承担40%、罗氏承担60%。

看上去Alnylam是找了一个大腿,共同分担药物失败的风险,但在投资者看来,这*不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因为zilebesiran早期临床数据优秀,Alnylam资金也足够,倘若Alnylam选择支独立研发这款药物,便可独享这款药物未来所有的收入。

如今,虽然有罗氏共同分担研发费用,但这也意味着未来这款“重磅炸弹”的收入也要平分给罗氏。而这部分被分走的销售额,本来能够加速Alnylam从Biotech迅速成长为Biophamra。

这一点,有再生元的经历在前。2007年,再生元与赛诺菲达成合作共同推度普利尤单抗,二者平分这款药物的美国权益。2022年,这款药物收入82.39亿欧元,而再生元仅从中获得了28.56亿美元的销售额分成。

试想一下,如果当年再生元将这款产品的权益牢牢握在手中,如今再生元在全球药企的排名,或许还能往前提升几位。

也是出于这种担忧,在与罗氏合作的消息公布后,Alnylam的股价反而下跌了3.87%。

/ 03 /

Alnylam的权衡利弊

不过,对于Alnylam来说,其选择和罗氏合作,也有着自己的考量。

Alnylam 首席执行官表示,“此次合作使Alnylam以更稳健的方式开发 zilebesiran。”

这不难理解,虽然zilebesiran早期临床数据积极,但对于Alnylam来说,想要单独将zilebesiran推至上市仍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因为高血压患者规模庞大,所以zilebesiran想要获批上市,势必要进行大规模三期临床试验。此前,Alnylam就提到zilebesiran会进CVOT(心血管结果试验),用于评估药物对心血管事件的影响。

从过往的经验来看,这样的临床试验比普通临床试验更费时费钱。

在时间上,分析师预测zilebesiran上市周期会被大幅拉长,很难期望 zilebesiran在 2033 年之前上市。在金钱上,过往的历史数据显示,做一个3期CVOT试验大约需要花费2、3亿美元费用。再加上后续自建商业化渠道,又是一笔不菲的开销。

虽然,目前为止Alnylam已经有四款药物获批上市,账上现金及有价证券也有着20亿美元。但考虑到Alnylam还有着8亿美元的流动负债,同时公司还有多个产品需要研发,显然单独推进 zilebesiran的研发,对Alnylam来说会有不小的压力。

但与罗氏合作后,事情就不一样了。

根据协议Alnylam只需要付出40%的研发费用,而后续商业化全由这样万一临床失败,也不至于伤到Alnylam的元气,公司还能够继续发展其他项目。

同时,在Alnylam制药看来,借助罗氏的销售网络,zilebesiran的销售额将会更高。

Alnylam此前预计zilebesiran 在两个适应症中有着超40亿美元的机会。但在与罗氏合作后,Alnylam预计zilebesiran的峰值销售潜力可能远超过40 亿美元。

在一番权衡利弊之后,Alnylam的选择也就可以理解。

/ 04 /

一场保守与激进的对抗

当然,对于Alnylam的选择,我们无法用对或者错来衡量。只不过,在不同的时间节点,企业做下的不同选择,最终也会决定企业的命运走向。

Alnylam选择保守前进的方针,确实能保证企业稳步发展。过去,Alnylam也正是依靠这种保守、稳健的发展策略,才得以在生物制药寒冬中也能活得游刃有余,不断向前发展。

但这个选择另一面是,Alnylam延缓了从Biotech发展为biophamra的时机。

在美国能够从Biotech成长为biophamra的机会可遇而不可求,Alnylam错过这样一次的机会,再等到下一个跃迁为biopharma的机会不知道要多久。

所以对于美股投资者而言,对于Alnylam的选择,多少还是有一些遗憾的。

回到国内来说,在国内像Alnylam这样的保守派反而是少数。更多的国内药企都是激进派,都梦想成为phamra。

即便不少biotech的产品遥遥无期,成为pharma的准备工作早已经提前部署,不断融资以搭建商业化团队,扩建厂房…….

寒冬之下,过于激进的缺点暴露无遗,部分药企又陷入了卖厂房求生的窘境。能力不够却硬要去凑,最后的结果,只会让Biotech处于不上不下的困局中。

不是所有biotech都适合转向去做pharma,也并不是每个Biotech都必须成为Biopharma。与其将自己置于不上不下的困境中,不如适时学会取舍,找到更适合自己的位置。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氨基观察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医疗健康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