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me better”策略,为药企打造了一个动听的故事。
就像一条捷径,它能够让药企降低原始创新研发的风险,快速通向成功。“药王”礼来,也证明了该路径的可行性。
但凡事,总有两面性。在这条看似*的捷径背后,隐藏着一个残酷的现实:
对于小药企而言,如果me better药物*的幅度不够大,很容易被大药企的“钞能力”抹去优势。
TG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
/ 01 /
CD20单抗升级之争
作为一个已经被发现老靶点,CD20单抗吸金能力不减当年。以至于这一领域不断加入的后来者,仍然能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
TG治疗就是这样一个例子,其核心产品为CD20单抗Briumv用于治疗复发型多发性单抗。正是基于Briumv,TG治疗市值最高超过80亿美金。虽然在资本寒冬中,TG治疗股价一度跌至谷底,但去年三季度以来,因为Briumv的上市,TG治疗上演了超20倍涨幅的好戏。
为何TG治疗能够获得资本市场的青睐?答案在于,Briumvi是一款me better产品。
在Briumvi之前,诺华和罗氏的Kesimpta、Ocrevus两款CD20单抗,早已分别于2020年、2017年获批上市后。并且,这两个对手的商业表现都不容小觑。2022年,Kesimpta、Ocrevus的销售额分别为11亿美元和67亿美元。
但Briumvi*的亮点,在于给药频率优势。在三种CD20中,Briumvi的给药频率*,仅需在起始剂量后每年给药两次,给给药一小时。
而Kesimpta需要每月注射一次,Ocrevus需要两周内注射两次,然后每24周注射一次,每次给药两小时。
在依从性之外,Briumvi的疗效和安全性也是得到了充分证明。
在其关键的ULTIMATE I和ULTIMATE II研究中,Briumvi证明,与特立氟胺相比,年复发率相对降低了59%和49%。
安全性方面,Briumvi也令人满意。使用Briumvi治疗的多发性硬化症患者的总体感染率与使用特立氟胺治疗的患者相似,分别为55.8%和54.4%。
在不少投资人看来,凭借着给药频率上的优势,作为后来者的Briumvi有望抢占Kesimpta、Ocrevus部分市场。
要知道,多发性硬化症背靠的市场并不小。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预测,到2030年,全球多发性硬化症药物市场将增长到315亿美元。
有分析师预测,到2027年Briumvi能够占据CD20市场份额的20%,这并非一个小数目。也正因此,市场对于Briumvi充满期待。
/ 02 /
未能达到的预期
遗憾的是,就在华尔街的分析师们的算盘打得越发响亮之际,TG治疗的一纸业绩报告将所有人带回了现实。
8月1日,TG治疗公布二季度业绩报告,报告期内Briumvi在美国的净销售额为1600万美元,环比增长100%。从Briumvi获批上市以来,其给TG治疗带来的总收入约为2400万美元。
看起来,Briumvi销售额增长迅猛,但是投资者对TG治疗交出来的这份成绩单却难言满意。
此前,华尔佳分析师普遍预测,Briumvi的二季度销售额将在2400万美元到3200万美元之间。而现在,TG治疗业绩与预测之间存在一定差距。
就在同一天,TG治疗还公布了另一则消息,其将Briumvi美国以外地区的商业化权益,授予Neuraxpharm,在这比交易中,TG治疗从中获得了1.4 亿美元的首付款。
这笔交易进一步让投资者失去耐心。因为,在投资者看来,将重磅产品的海外权益“低价”卖了出去,意味着TG治疗价值的缩水。
在这两个消息的共同作用下,8月1日,TG治疗的股价暴跌近50%,市值也一夜蒸发15亿美元。
当然了,对于TG治疗来说,这么做也无可厚非。因为,在其发展之路上,来自于罗氏的压力不容小觑。
7 月 13 日,罗氏每年两次的皮下注射版本CD20单抗Ocrevus,在治疗复发性多发性硬化症(RMS)或原发性进行性多发性硬化症(PPMS)患者的 III 期临床试验达到主要终点和次要终点。
此前,对于Briumvi来说,*的优势便是给药的依从性。但如果罗氏皮下版本的Ocrevus获批上市,Briumvi的竞争力将不再明显。这,显然才是TG治疗面临的*隐忧。
虽然罗氏皮下版本的Ocrevus目前仅拥有12周的临床数据,而监管部门可能需要长达一年或者更长时间的随访数据,来证实该皮下注射药物与静脉输注药物的等效性。
但未雨绸缪,终归是非常有必要的。
/ 03 /
小药企的力不从心
TG治疗的遭遇,也说明了一点,作为一家小药企,要想在巨头林立的市场脱颖而出,可能有点力不从心。
实际上,在商业化层面,TG治疗已经做了*努力。
一方面,TG治疗聘请了具有诺华、百健等制药巨头工作经历的销售代理,来营销和销售Briumvi。另一方面,选择了打价格战的策略,与罗氏等巨头分庭抗礼。
目前,Briumvi的定价,是三款治疗多发性硬化症的CD20单抗中*的:
其定价为5.9万美元/年,而Kesimpta和Ocrevus定价分别为9.15万美元/年和 7.1万美元年。
但一个颇为残酷的现实是,无论TG治疗再怎么努力,投入再多的营销预算,它作为一个实力有限的后来者,似乎也难以迅速攻占罗氏、诺华这些多发性硬化症领域的主导者的领域。相反,这些巨头也能够在药物的依从性方面后来巨上,完成对TG治疗的追赶。
或许,这也反映了一个残酷的现实,me better策略对于实力单薄的小药企来说,所带来的护城河并不牢固。
尤其是对于那些,疗效、安全性与同类药物的差距并没有拉的特别开的药物来说,大药企强大的销售能力,可以将Biotech微不足道的优势完全抹杀。
同样是me better策略,但在大药企和小药企手里的作用,可能截然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