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生死存亡时刻,雷军要省下每一粒「米」

“现在是生死存亡的时刻,要找到降本增效的点。”据新浪科技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称,雷军曾在一次内部高管会议上如是直言。

雷军正在节省每一粒小米。

7月10日,小米食堂发布公告称,即日起不再免费提供一次性餐具、打包袋,将有偿提供一次性餐具:一次性筷子0.1元/双,一次性打包袋0.1元/个,一次性打包盒按照大小分为0.5元和1元一个。

7月8日,据新浪科技报道,小米在内部宣布成立集团降本增效专项组,由集团CFO林世伟担任组长。

看起来,小米将继续大力推进降本增效。

这也不难理解,“生死存亡的时刻”,雷军再不精打细算过日子,苦的可能就是小米员工了。

危机感蔓延,死磕降本增效

根据报道,小米的降本增效专项组,将向集团经营管理委员会汇报,集团CFO林世伟担任组长,集团CEO特别助理潘九堂、刘伟、张剑慧担任组员,集团财务部副总裁孙谦担任秘书长,执行日常工作。

▲林世伟领导小米集团的降本增效专项组。

今年1月底,小米集团成立了经营管理委员会和人力资源管理两个专业委员会,其中,经营管理委员会主要负责统筹管理业务战略、规划、预算、执行及日常业务管理等事项。

该委员会一共有12名成员,由小米集团CEO雷军亲自出任主任,小米集团总裁卢伟冰任副主任,潘九堂担任秘书长,其余成员还包括手机部总裁曾学忠、大家电部总裁张峰、生态链部总经理陈波、互联网部总经理马强等小米多个集团高管、事业部负责人。

在内部全员信中,雷军强调,两大委员会的设立是“公司治理史上影响深远的变革”。

步入2023年,小米正悄然遽变。

“现在是生死存亡的时刻,要找到降本增效的点。”据新浪科技援引知情人士的说法称,雷军曾在一次内部高管会议上如是直言。

印象中,雷军发出类似的言论还是在2016年,当时小米遭遇了手机销量下滑。不同的是,那一年的雷军信心满满,坚定地认为小米已经触底、即将反弹。

危机感蔓延开来。

7月6日,2023小米&顺为生态投资大会上,针对被投企业,雷军表示,很多创业公司关门的核心原因就是账上没钱了,建议被投企业“盯紧现金,降本增效”,以此方法来渡过当年的经济周期。

从今年一季报数据来看,在小米集团,雷军确实雷厉风行践行降本增效。

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小米实现营收595亿元,同比下滑18.9%;经调整净利润超32亿元,同比增长13.1%;同时,销售与推广开支同比下降21.9%,行政开支同比下降8.8%,整体毛利率达到19.5%,创下历史新高。

营收连续5个季度下滑

营收五连降,手机登高难,小米正在承压。

今年一季报显示,贡献占比58.8%的智能手机业务营收为350亿元,相较2022年一季度的458亿元,减少23.6%。

这主要是由于手机量、价双跌所致。

一季度,小米智能手机出货量仅有3040万部,相比去年同期下降21.1%,和近两年的历史高点——2021年第二季度时的5290万部,更是相差2250万部,几乎拦腰斩断。

这一跌幅也远超过大盘。根据Canalys数据,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在2023年*季度同比下降了13.3%至2.698亿部,为2014年以来*的*季度出货量。

在手机存量市场竞争越发激烈的背景下,这一对比意味更为严峻。

IDC数据显示,2023年*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6544万台,同比下降11.8%,从TOP5品牌来看,OPPO、苹果、vivo、荣耀、小米无一例外都遭遇了同比下滑。

让人期待的疫情之后的反弹没有出现,消费信心不足,换机周期拉长,各家花招百出以抢夺有限的市场,如此一来,小米更具压力。

另外,小米智能手机的ASP(平均售价)同比减少3.1%,至本季度每部1151.6元。

显然,这与小米所期待的高端化相差甚远。按照小米在财报中的定义,中国大陆地区高端智能手机为定价在3000元及以上的机型。

受手机业务下行影响,小米营收大盘表现一般。本季度,同比降低18.9%至594.8亿元,这是小米自2022年一季度以来的连续5个季度营收下滑,净利润则是连续4个季度下滑。

▲小米手机业务营收下滑,图片来自“深燃”。

值得一提的是,被智能手机品牌寄予希望的618促销季,表现略显暗淡。

据研究机构Counterpoint统计,中国2023年618促销季期间(6月1日-18日),智能手机销量同比下滑8%,其中vivo夺得销量冠军,市场份额达18.2%,亚军苹果的份额为17.9%,荣耀、小米以15.4%的份额并列第三。

而从股价表现来看,小米集团港股股价今年以来震荡走低。

数据显示,自5月底起,小米频繁回购股份,经统计,累计回购约4720万股,涉资超5亿港元,而小米股价未见止跌迹象

不过,在6月25日触及年内低位后又开始持续上扬。7月11日,小米集团发布公告,当日回购230万股股份,耗资约2500万港元。

大手笔造车,雷军会得偿所愿吗?

节流的同时,也要开源。

智能手机业务下滑之际,小米集团希望从其他领域进行突围,比如造车。

2021年3月30日,小米官宣进入智能电动汽车行业。500天后的2022年8月,小米首次公布小米自动驾驶技术的研发进展。

“小米自动驾驶目标是要在2024年进入行业第 一阵营”,这一年的年度演讲发布会上,雷军坦言小米造车目标,透露小米自动驾驶技术*期规划140辆测试车,将陆续在全国进行测试。

同时,雷军把这一目标写进财报中:对于造车业务,2024年上半年量产计划将维持不变。

雷军将小米造车描述为:绝非一时头脑发热赶风口,而是“小米发展史上最重大的决定之一,是公司管理层反复论证、慎重决策的结果”。

为了快速进入市场,小米狂撒钱。

财报显示,2022年,小米在智能电动汽车等新业务上投入了31亿元;2023年一季度,该业务研发开支为11亿元。

小米豪气宣称:预计2023年全年的总研发投入将超过200亿元。按照2022年总研发支出160亿当中电车研发支出31亿的比例计算,2023年或许造车又将烧掉小米近40亿元

靠着买买买,小米还投资了一遍汽车产业链

被投公司中,包含中创新航在内的6家动力电池公司,黑芝麻智能在内的4家芯片公司,数家自动驾驶以及自动驾驶解决方案供应商,以及刚刚在纳斯达克敲钟的禾赛科技等,涵盖芯片、激光雷达、自动驾驶以及电池等领域,以打通技术上的连接壁垒。

宣称要10年投入100亿美元用于造车的雷军,曾多次强调小米不差钱。

然而如今主营业务业绩承压,在全球消费电子低潮期,小米将如何平衡现金流,应对烧钱的“造车游戏”已成为首要难题。

▲特斯拉在研发和资本开支上已投入近3000亿人民币,图片来自电动汽车观察家。

汽车行业的复杂度之高、投入之大、周期之长、容错率之低,盲目乐观者只会早早倒下。

去年10月,雷军曾在推特上立下豪言壮志:“我们成功的唯 一途径是成为前五名之一,并且每年出货量超过1000万辆。”但是要知道,2022年,荣登销量冠军榜的比亚迪,成绩单也就186万辆左右。

而小米在造车上的核心研发能力也备受质疑。

据36氪去年8月的报道,小米决定电池低阶用400V平台+比亚迪磷酸铁锂电池、高阶用800V平台+宁德麒麟电池,电控则使用的联电和汇川,这意味着,小米在“三电”这一关键硬件上尚未具备自主研发的能力,而是通过Tier1供应商采购

初来乍到的新人,整合各方资源,想3年内在高度内卷的汽车行业闯出一番事业,并顺势成为小米下一条营收曲线,雷军倒是敢想,但市场敢信吗?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无冕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3C电子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