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文科生求职,被歧视了吗?

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2023届毕业生来说,在长时间的线上学习和远程实习中度过大学四年让他们的经历显得格外不同,因此需要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

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消息,202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达1158万人,同比增加82万人。“前浪”还未上岸,新一拨“后浪”又在迫近。浏览网友分享的面试经验,不少人认为“*学历”不够出彩会让自己面临的困难加剧,人文社科背景的毕业生似乎也有成为就业市场上的“婉拒重灾区”的趋势。

然而,每天浏览上百份简历的某500强企业HR鱼鱼则认为,以上都不是问题的关键,毕竟“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团队,比组建一个家庭还难。在真正合适的人面前,可商量的余地无限大”。

01 “从前觉得人人都能替代我,现在发现机器人也能替代我”

本科毕业于国内985院校、硕士毕业于英国G5大学之一、在校担任过重要职务、GPA保持在前20%,外加两段实习经历,2021年,刚刚走出校园的Rita曾以为,在秋招中等待自己的会是一列东方快车,谁能想到2023年的春招都已经过半,她却连一辆公交车都没等到。

Rita声称身边与自己经历相似的朋友不在少数,他们甚至开了一场小型研讨会来分析问题到底出在何处,“一番评估下来,并没有发现什么差得离谱的地方,只好互相安慰,然后怪罪运气”。后来,每逢招聘季,Rita总会格外敏感,甚至关掉了微信中的朋友圈入口。

“虽说嫉妒使人面目可憎,但我确实不想再见证别人的大丰收了。”“在北京,月薪五千,你可能招不到一个满意的家政阿姨,但招一个人文社科专业的海归硕士不成问题。”历经多个招聘季还颗粒无收的Rita这样告诉记者,她的神情让人觉得这大概率不是一句玩笑话。

“上个秋招我*参加的面试是一家艺人经纪公司,薪资待遇不高,而且能看出来HR已经把工作内容写得极尽委婉了,主要负责维护社群,说白了就是在线客服的工作。我本来是势在必得的,到了面试地点才发现当天就有4个人和我面试同样的岗位,我的履历在其中只能算中上。”

不知从何时起,人文社科专业居然被写进了“简历歧视”之中。只因为,科技如一场风暴,轻而易举地将人文社科学科的专业技能碾落一地。求职期间的Rita也并非无事可做,既然心仪的offer还没到,她便瞄准了与目标岗位相关的兼职,决定“曲线救国”。

文创品牌的公关、经纪公司的外包商务、没有薪资的“零号员工”,Rita一度身兼数职、分身乏术。后来她想到用ChatGPT来提高效率,“从前觉得人人都能替代我,现在发现机器人也能替代我”。

在聊到ChatGPT时,Rita显露出一种警觉:“我仔细看过网站上的所有内容,开发者似乎有意表现出一种谦虚,好显得这个聊天机器人不那么特别,但在我看来,对所有与文字打交道的人来说,ChatGPT*就是那条‘鲶鱼’。”

根据官方给出的介绍可以得知,ChatGPT是一种被训练过的语言模型,它能够通过学习和理解人类语言来进行对话,它可以回答问题、承认错误、挑战不正确的前提并拒绝不适当的请求。ChatGPT的横空出世敲响了人文社科专业的警钟,早已有人对此表示过担忧。

仅仅在ChatGPT面世五天后,《纽约时报》科技专栏作者凯文·罗斯(Kevin Roose)就发文称:“ChatGPT 的潜在社会影响太大,这可能是所有白领知识工作结束的开始,也可能是大规模失业的先兆,也许它只是一个漂亮的工具……我个人仍在努力思考的问题是:一个被认为足以让搜索引擎过时的聊天机器人——它甚至不是OpenAI *的人工智能模型……我们还没准备好。”

02 “二本学生谈不上‘职场松弛感’”

2022年夏天对成予来说至关重要,紧张的实习工作让他无暇顾及大四第二学期的课业任务,几次缺席论文导师的在线会议。“团队leader的想法是希望我能在工作的同时‘顺便’去毕个业,但我觉得自己能力有限,必须‘特地’去毕业。”

在发现自己无法见缝插针地完成学校的事宜后,成予鼓起勇气向公司请了一周假,连续熬了几个通宵的结果是他成功地在系统即将关闭的节骨眼儿上提交了毕业设计。成予一度觉得,自己,包括自己身边的诸多角色,都能与黄灯笔下《我的二本学生》中的人物一一对应。

“没有妄自菲薄的成分,只是说,我确实不容易给HR留下好的*印象。一个普通二本院校毕业生,虽然学的是计算机专业,但在名校生扎堆的行业里,我实在没什么可圈可点的经历。择业竞争太激烈了,我的天花板伸伸手就能够得到。哪怕考研‘上岸’一所985高校,*学历也极有可能让我被‘大厂’婉拒。当下能找到一份工作,收获一些实际经验,对我来说是比提升学历更重要的事。”

实习过程中参与的项目结束后,尽管成予没能拿到实习公司的offer,但这段经历仍然为他加分不少:“我的直属上司带着三分愧疚、七分认可,在实习报告上给了我相当高的评价,还帮我内推了几家公司,创始人都是他曾经的同事。”

成予因此成为了Rita口中“不缺运气”的人之一,从毕业到入职一气呵成。“实习的时候学到了不少东西,入职前的业务能力考核对我来说并不困难,我是本科班上*个找到工作的人。”

“工作找到了,难的还在后头。

即使不是‘大厂’,互联网公司里也没有我喘息的余地,更谈不上松弛感。”同辈压力无时不在提醒着成予,与他共事的大多为履历光鲜的“大厂”前员工,更有人专利傍身。与同事们比起来,成予发现自己在解决同等难度的问题时花费的时间格外多,只好将更多的个人时间让给了工作。

2023年春天,公司的裁员名单上,成予赫然在列,他倒松了一口气,拿到工资补偿后便开始策划旅行路线。提到今后的打算,成予说自己必须先休息一段时间,之后也许会考虑做“数字游民”。

03 “海投”须谨慎,“知己知彼”才是真

工作之外,500强企业的资深HR鱼鱼经常应人邀请帮他们修改简历。高中就出国读书的她,因为海外学制较短,比同龄人提早两年离开大学校园。与她同届的朋友们即将研究生毕业时,鱼鱼已在职场打拼了5年。经常浏览社交平台的鱼鱼对当下应届生热议的“文科背景”“*学历”等问题有所耳闻。

“在过去的经验中,我不认为存在所谓的‘简历歧视’。只是针对不同的工作内容,我们会根据申请人的学术背景、研究方向、实践经历等条件综合考虑他们与岗位的匹配程度。”在鱼鱼看来,许多应聘者未进入面试就被淘汰,是因为在投递简历的环节没有下足功夫。

“我和同事们每天要筛选太多简历,名校生、科研成果、含金量高的实习经验这样的显著优势确实容易被注意到,但拥有这些经历的毕竟是少数。许多简历在*轮就被筛掉,是因为我们能看出来申请人用同一份资料投递多个岗位,并没有突出体现自己的能力可以胜任这份工作。”

对于即将步入职场的2023届毕业生来说,在长时间的线上学习和远程实习中度过大学四年让他们的经历显得格外不同,因此需要面临的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鱼鱼认为:“这不是完全的劣势,如何应对没有参考答案的难题、如何在全球性健康危机的大背景下尽力地保持自我的常态,非常考验个人的规划和应变能力。”

鱼鱼还提到了目前在公司内部流行的“小白岗”。这是为经验不足但被认为有潜力、个人素质符合要求的申请人设计的。“小白岗”的薪资略低于岗位标准,对学历、工作经历等常规考核项目没有特定要求。

无论是应届生还是从其他行业跨界来的人,都可以得到针对性的培训,从而尽快适应岗位、摆脱“小白”。“单看简历,其实不存在什么‘雷区’,何况每个人都希望将自己*的一面展示出来,只能说各花入各眼。”

鱼鱼认为,许多看起来苛刻的考核标准只不过是一张“入场券”,对求职者来说,更重要的是真正理解即将面对的工作环境,知道它的需求后再去调整努力的重心。“组建一个和谐高效的团队,比组建一个家庭还难。在真正合适的人面前,可商量的余地无限大,毕竟标准都是人定的。”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新周刊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人力资源服务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