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整个朋友圈都在关注失业问题,谈论年轻人失业率超过20%。作为创业者,我也恳请大家关心一下老板的失业问题。
在创新创业圈,高失业率同样客观存在,不仅员工失业,老板也在失业。
我最近接连见到几位“前创始人”,期间都失业了。一位是7-8年前的活跃创业者,现在在民营大厂任高级总监。
还有一位是3-4年前活跃的创业者,疫情期间公司黄了,现在进入事业单位,同样任高级总监。
还有一些创业者给我们发来律师函,要求删除此前铅笔道对他们的报道,表示已经入职保密单位。
从职务看,他们也和“高级总监”出入不大。
于是,在阅人数百后,我总结出一条“高级总监定律”。在一般情况下,哪位创业者如果把公司做黄,结局大概率只有一个,那就是回大厂当“高级总监”,甚至是总监。
这是个残酷现实,不要想着你曾在创投圈叱咤风云,最坏的退路不过是回大厂或事业单位,换个地方继续当老大。
但按照我个人经验,如果你是位中等水平的创业者,你的老大梦想可能无法实现,你大概率只能回去当个(高级)总监。
这是一个普遍可接受的结果。
10年前,我曾采访过一位头部垂直电商总经理,已经年过40岁,每年GMV10-20亿元,2019年该公司倒闭。过了大约半年,这位总经理去了阿里当高级总监。
所以不要回避,也不要抗拒,“高级总监”已经是不错的礼遇。
过去7-8年,出现了多少位这样的“高级总监”?很难有具体答案,但我可以给大家一个抽象比例。
过去7-8年,创新创业圈膨胀了5-6倍,顶峰应该是2015-2017年,但随后的5-7年,这膨胀的“5-6倍”又缩了回去。
这5-6倍泡沫破裂的过程,让不少老板失业,让不少员工失业。今天的创新创业圈,大约回到了2015年之前的规模。
我用铅笔道的一组阅读数据来佐证。7年前,我们就写创业者故事,阅读量平均8k-1w。到了5年前,阅读量降到5k左右。再到3年前,阅读量降至2k-3k。
到2020年时,我们就很少做单个创业者报道了,原因很简单,2k阅读量也撑不住了:创业者变少了,投资人也变少了。
所以以此估算,今天的创新创业圈,人数可能只有高峰期的20%。
进一步推算,如果这些创始人没有连续创业,那么80%的他们应该都去当“高级总监”了。
最近我听到一个关于铅笔道的评价,比较“生气”。一位创业者问投资人,铅笔道怎么样?这位投资人说,当然是老牌创业媒体了,但不知道为啥,最近感觉有些没落。
我很无解,这必然不是没落的问题。
80%的投资人都失业了,80%的创业者都不在了,大家都没了,以创业媒体起家的铅笔道只是受周期震荡了一下,这哪是没落。
我顺带汇报一下,大约3年前,由于创业圈的“没落”,铅笔道已经从“创业媒体”升级为“创新创业媒体”,不仅关注中小企业创业,还关注中大型企业创新。
铅笔道在创业圈缺失的影响力,已经完全在创新赛道找了回来。我们现在的营收利润以及影响力,都是*时候。
但这位投资人有一点说对了:创业赛道确实在没落,或者说处于“周期谷底”,这是事实。
创新创业是随大周期的,2015年是高峰期,随后一直下滑,谷底理论上是在2019年,但受疫情3年干扰,实际谷底发生在2022年。
从创新创业的角度,过去一级市场经历了太多泡沫,烧了太多的钱,这些钱被老板用去招了太多高薪的人。现在是去泡沫的过程。
这时候有人会问,能不能说说泡沫大概有多大?
我前面有一个客观的说法,很多创始人实际只有高级总监水平,但是被资本推到了CEO位置,这位CEO又会招聘CXO,按照同一个标准,这些CXO大约是总监、经理水平。
我这不是贬损谁,而是对现象做客观描述。
高级总监并不是贬义词。在高峰期的2015-2017年,据我们统计,有超过40%的CEO创业前职务低于高级总监。
曾经还有一批VC喊出口号:只投90后——他们投资的创始人很多是大学刚毕业。
这也不丢人。我创业时工作也不到2年半,接近于大学应届生。
创业泡沫也有不小的益处:创造了很多结构性机会,很多人抓住了这辈子都无法触及的机会,比如我和铅笔道。
我很感谢这波泡沫,让我这位曾经26岁的 Handsome boy 有机会创办铅笔道。
失败并不是创业的遗憾,创业*的价值是“追求小概率”。
90%以上的公司都会死,都无法创造巨大价值。它们*的价值,是在死去的过程中创造的就业岗位。
但是,也会有不到10%的公司跑出来,为了这10%,剩余90%公司的牺牲都是值得的——这是创业的游戏规则。
所以,当高级总监也不丢人,也是另外一种凯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