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都有存款吗?”
近期 #北京人均存款已接近27万#这一话题引发网友热议。根据央行数据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财经结合央行、地方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梳理了全国省市自治区直辖市截至2022年的数据发现,北京人均本外币住户存款接近27万元,*。但很多网友表示自己被平均了,认为这一数字过高,且人均意义不大,更多应该看看中位数。
如今,90后已成为职场的中坚力量,而存款一直是围绕着这一代的一个重要问题,各大社交媒体平台“关于90后存款”的帖子,每次都能引发网友的热情讨论。在“临近30岁你有多少存款”问题下,有网友甚至直接反问“难道就没有负债的吗”?或许,对于90后来说,月光甚至入不敷出的还大有人在。
没钱的年轻人很焦虑,但有存款的年轻人也未必轻松。最近,深燃和几位在北京工作生活、存款在27万以上的90后聊了聊。
他们身处不同的行业,能拿到城市平均水平以上的薪资,但节俭的消费习惯是他们的共性,除房租和吃饭外,没有太大花销。他们都表示,即便手里有着几十万的存款,依然不敢乱花,要为将来留一些抵御风险的资本。
以下,是他们的故事。
两年存了40万,在买房面前依然渺小
小金 | 28岁 制造业 工作2年存款40万
我是2021年上半年硕士毕业后,进了目前这家公司,每个月到手收入大概2万,对于刚刚实现经济独立的我来说,已经是一笔不小的资金。
在工作的前两三个月,我接连购置了几个大件,换了新手机和电脑。但我也知道,自己必须要存钱,毕竟在私企不太稳定,手里还是需要有一定的存款,才能提高风险抵御能力。随着手里的钱慢慢变多,我也担心自己会一直把持不住,陷入消费主义。
为了防止出现这种情况,我就下载了记账软件,开始认真记账,每个月房租、生活支出,都会设置相应的额度,每一笔消费都会及时记录进记账软件,定期复盘自己的消费情况。
我是一个物欲比较低的人,本身消费欲望也不是很强烈,我们的工作环境也不需要买什么大牌名牌,所以养成攒钱记账的习惯对我来说也不算太难。
现在,我每个月支出中,将近3000元是房租,房子离公司很近,基本不会有什么交通费用,生活相关的支出,2000块钱就能搞定,大概70%都是花了吃饭上。
算下来,每个月的工资,我能存下来70%,年终奖虽然不算多,但也有几万块,我还把公积金也算在了存款里,两年下来,所有的账户加起来,余额已经超过了40万。
在大概工作1年半的时候,我的账户余额就超过了27万,我认为这个速度还算可以,在我身边同龄的朋友里,也算是存款比较多的,毕竟我的消费里也没有什么是可以“优化”的了。
疯狂存钱可以说是我化解焦虑的一种方式,账户里有这样一笔备用金,也算是有一定底气。
但目前这笔钱,仍不足以让我摆脱焦虑。这笔钱,看似不少,但是放在类似买房这种大事儿面前,依然很渺小。
而且,我所处的行业是一个小众行业,专业度很高,工作强度也不小,我也不想以后的生活都是这样高强度的工作,也在思考一些新出路。
我目前的计划是,在私企工作几年,存够一笔资金,暂定的目标是100万,同时寻找一份薪资没那么多但工作强度低的工作。
看着自己的存款,我已经有放弃在北京买房的打算了。而且我觉得,房子短期可能不会再出现疯涨的局面,不像以前一样,晚买一段时间价格就涨好几倍。
目前,我的理想状态是,自己存够一笔资金后,通过理财所带来的被动收益,能够满足我的日常开支,我会找一份不太忙碌的工作,工资可能不会太高,但能平衡生活,到那时,我会再慢慢看自己的兴趣方向,增加在其他方面的开支。
存款随着涨薪增加,
但担心跑不过通胀
夜行人| 28岁 *师 工作5年存款27万
我是做后期*的,2018年开始工作,已经工作了5年,现在月薪两万,应该高于北京的平均薪资标准。
其实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我就想存钱了,但当时工资低,*份工作薪资才4000块,能在北京生活下来就不错了,也存不下来钱。后来跳槽涨了一些工资,但也不多,直到2020年下半年,我手里才一两万存款。
不过也是在这个时候,我换了一份工作。这份工作一开始月薪9000块,但薪资一年给我涨了三次,现在稳定在2万,我才开始存下了钱。
到2021年的时候,我手里就有10万块存款了,现在刚好27万左右。
我平时生活比较节省,比如点外卖都会看满减,我发现平台的红包在不同店里的数额会有一些不一样,我会认真对比几家,尽可能的挑最实惠的。我爱玩游戏,但也不会往游戏里充钱,我最近沉迷《原神》,为了抽到想要的角色,肝了很久还是没有抽到,想过“钞能力”,充一个648元,应该就能拿到我想要的角色,但最后我还是克制住了。
刚毕业的时候,我觉得存款20多万很遥远,等实现了才发现,似乎也不是很难。现在,我就想再多存点,以后用来买房和另一半安定下来。
有了一些存款后,我花钱比以前稍微放宽了一些,比如,有想买的东西会买,今年我花了7000多给自己买了一台相机,当时纠结了一两个月,终于下定决心买了回来,这是我为自己花过的*的一笔钱。
但我还是会感到焦虑,会担心通货膨胀,让本来就不算多的钱变更少了。我没有想过多少存款能带来安全感,就希望自己的存款在未来5年内达到百万以上,不过这实现起来肯定很难。
我不太清楚身边同龄人的存款情况,大家很少谈论,*知道的朋友,存款也和我差不多。我觉得年轻人肯定是需要存钱的,因为有存款才能更好的应对生活中的不确定性。
最近北京人均存款27万这个新闻,这个数字让我感觉很吃惊,可能有的人是被平均了,但如果这个数字是准的,那我还挺高兴的,原来自己已经能达到平均值了。
享受攒钱的过程,不敢花也是常态
饼饼| 28岁 互联网从业者 工作5年存款30万
可能和很多人不太一样,我很享受攒钱这个过程,而且也是从上学的时候就有攒钱的习惯了。攒钱对我来说是个惯性行为,所以,不敢花也是常态。
今年是我工作的第5个年头,月薪两万左右,在同龄人里算比较普通的。目前我存款在30万上下,有套小房子,按我的月薪,能攒到这个数目,我自己挺满意的。
从上大学开始,我就会有意识地存钱。不过,学生时代和刚工作的时候,手里的钱都不多,攒也攒不了多少,那时候更焦虑些。后来我打算买房,薪水也慢慢提上来了,钱才一点点真的攒了起来。
没有额外收入,没有突然天降的年终奖,没有暴增的股票,纯靠我个人节俭的生活方式积土成山,看着自己账户里的余额一点点变多,我非常有成就感。刚开始攒钱的时候,我基本上一半的工资直接存到定投里边,剩下的一半工资作为房租和生活费。平时出行,我基本都是坐地铁、骑自行车,很少打车,吃穿上也比较节省。网购的时候,我还会在返利APP上过一遍链接再下单。
我个人比较舍得为“生产力”花钱,比如买一个好的电子产品,买一张好床垫,一只好枕头。我还会定期出去按摩,这些本质上跟存钱一样,会帮我抵御年纪增长后的一切未知。
疫情期间,我的金钱观又发生了一些改变。因为整个大环境都不好,我总担心自己会失业,花钱更小心不说,我还特意整理了我所有的闲置用品,相机、美容仪、包、香水,都在二手平台出掉了,也换了一笔钱。我还把我以前买过的护肤品的剩余,以及一些赠送的小样,都放在一个篮子里,我逼着自己一定要把这些都用完了再买新的,结果我发现我一直也用不完。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我也真的没出门,自己做饭,不网购,开销都走花呗,一个月下来,我的花呗才用了1000多块钱。
小样用不完,一个月基础开销只有1000块钱,这两件事都让我的消费观又升级了。我也很震惊,原来人的消费欲可以这么低,即使我这么节省的一个人,竟然也有不少伪需求,也落入过不少消费陷阱。
不敢花钱,一方面是攒钱成习惯了,另一方面也是我现在有了很多必要的开销,以及要为以后打算。有房之后,害怕突然失业,没有存款就完蛋了。我还给家里人购置了几份保险,这属于我每年的固定支出。经历了几年的疫情,我发现很多东西不是坚不可摧的,更希望有生存资金,让自己应对未来的不确定。
我还给自己攒了一笔Fuck-off Money,以应对“最危险的时候”,比如裁员,人生发生重大改变等等。我是本科学历,最近还在计划读一个研究生,需要五六万,这笔钱也是我另外在攒的。所以其实钱是攒不完的,用钱的地方也是无穷尽的,在焦虑中攒钱,用来缓解焦虑,就是这样循环往复。我也接受了,即使我攒到几百万,我也没有安全感,但这种不安会驱动我更理智。
互联网行业收入高存款高,
但不一定可持续
小宝| 32岁 互联网从业者 工作3年时存款30万
我在互联网行业从业5年多了,因为是研究生毕业才工作的,步入职场比较晚。我工作*年税前月薪不过万,除了房租和生活费所剩无几,没存款。工作第二年我进了互联网大厂,收入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也就陆续能存下钱了。
这几年里我平均月薪在1.5万-3万元之间波动,一般年底也有3个月左右的年终奖。大约到工作第三年时,我的存款就超过30万了。
因为大厂有食堂,也有一些免费餐券和下午茶零食等,吃饭方面的花费比较低。我的日常开销中,房租大约3000元,生活花费差不多也在3000元,我在护肤和衣服等上面的花费都不高。
我没刻意存钱,但消费习惯是这样,不花钱就等于存钱了。从小家庭给我的教育就是,喜欢的东西也要想想是不是有用再买。之前我跟朋友去迪士尼,一个发卡90块钱,我想都没想过要买,但朋友就买了,朋友甚至说给我买一个我们一起拍照,我拒绝了。像有时候中午吃饭点外卖,我会尽量控制在20块左右,我后来才发现很多同事点四五十块钱甚至上百元的外卖。
我觉得能存下钱是因为互联网行业工资相对来说算是比较高的,我花得又比较少。花得少一方面因为我本身物欲就比较低,很多年轻人爱买奢侈品,用高端护肤品,买几万块钱的包,尤其是赚得多的人,物欲一般也都比较高。我虽然也买过一些贵的包,但日常用得最多的就是帆布包,我大学时候买的衣服鞋子,只要没坏我都没想着要换掉。
另外我算是一个悲观主义者,总是觉得以后花钱的地方多了去了,普通人生个病就可能会拖垮一个家庭,所以不该花的就不花。
我愿意额外花的钱只有两项 ,美食和旅游。所以我为数不多的几次大笔支出基本都在几次旅游上,出国游平均每次花费1万+,国内花费几千元,但出境游基本上也就一年一次或者几年一次,这几年都没出去,也算省钱了。还有因为我周中在公司吃的比较将就,一般周末会跟朋友出去吃一顿大餐,花几百块钱。
北京人均存款27万这个话题,要看一个人是工作几年存了27万,如果是一年,那很让人震惊,要是时间长一点也很正常,毕竟身边也有很多工作五年存款100万的。
虽然我现在有几十万的存款,但我还是很焦虑,互联网行业本身比较动荡,未来收入能不能持续在高位也不好说,我也经历过互联网裁员,工资高是事实,但失业来了也是一瞬间的事,可生活不能停,干什么都要花钱。而且随着年龄增长,我们的体力也不一定能继续卷得动,肯定要存钱给自己一些保障。
在北京这样的城市,别说几十万存款,几百万存款都不一定能带来安全感。没买房的要攒钱买房,买了的要还房贷,维持生活,以后还有家庭压力,所以不管存款多少,我还是会按照自己的消费节奏和生活习惯来过。
日常花销不会省,
重要非必需的东西会犹豫再三
马力欧| 27岁 影视从业者 工作4年时存款27万
我是2018年来的北京,现在工作5年了,一直在影视行业从事文字工作,中间换过一次公司,最开始月薪只有6K,现在能拿到16K左右,应该高于行业平均水平。
去年,我的存款就已经达到27万了,主要是靠死工资,没有别的额外来源,而且也是近两年工资上万时,才开始存钱的,每月最多时能攒下差不多1万块。我不是刻意存钱,包括疫情时,很多人都有了存钱意识,但我也没有太大触动,还是按照以前的花销来。
我日常的花销不大,不怎么出去玩,也没有那些“烧钱”的兴趣爱好。大头是房租,一个月两千左右,剩下是吃饭,一天点外卖花个五六十。不过,去年,我开始去健身房,加上买课,七七八八花了将近两万。
在花钱上,我应该还算节俭,基本现在的日常花销都是不能省的,而且重要但非必需的东西,会犹豫再三。比如我看上了一支钢笔好久了,价格在500块左右,但一直放在购物车里,没舍得买,要知道钢笔对我来说,非常重要,因为从上大学开始,我的书包里就会装一支钢笔,这是我的生活习惯。
我有一个同事在省钱上非常厉害。因为我们的工作不坐班,一周只开一次会,公司地点在通州,但他住在燕郊附近,一个月的房租大概是300块左右。每次上班,他都要先骑一个多小时的自行车,才能到离他最近的地铁站。平时他都是自己做饭,偶尔出去放松一下,也会选择骑自行车去酒吧。我也在想,房租到期后,要不要去找他,就在那附近找个房子,因为真的很便宜。
焦虑这个问题,我一直都有,不管手里存款有多少。我觉得几万、几十万再到百万,是三个比较大的坎。手里有几万的时候,就意味着,自己可以不用太担心工作丢了,或者离职也不会害怕活不下去。但就会立刻想攒到下一个目标,手里有个几十万甚至一百万,然后就能在老家买房付首付,甚至更多的话,还可以考虑在北京买房。那么攒到几百万的时候,是不是就可以提前想想养老了。
我现在攒到了30多万,但我的消费习惯没有发生太大变化,甚至比以前更节俭了,会每几个月看一下自己的账单,如果发现有几笔钱是能省下来的,下次就会注意,以及有出去玩的打算时,也会尽量节省些。
我觉得当代年轻人需要存钱,因为是给自己的一个生活保障。听到北京人均存款27万这个消息时,我觉得还好,毕竟现在*的90后都30多了,工作了好几年,这个数字应该是有的,而且我身边大部分同事都能达到27万这个数额,当然,买了房、需要还房贷的不算。
*题图来源于视觉中国。应受访者要求,文中小金、夜行人、饼饼、小宝、马力欧为化名。
12540起
融资事件
6076.59亿元
融资总金额
7764家
企业
2467家
涉及机构
703起
上市事件
8.30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