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这才是「西游记」该有的结局

不少区域的区位、交通、资源成本、营商环境四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这也是近年来不少主体实现产业转移的基础。

人们把生蛋的鸡称之为母鸡。

在工业上,那些制造生产工具的机器,会被称为工业母机。工业母机可以生产制造手机外壳的机器,生产制造电子模具的机器。

比如2011年在东莞创立的艾普升,厂里就有许多工业母机,用来生产数控机床。

到2019年,因为产能扩大,艾普升已经将生产基地平移到江门管辖的县级市恩平。对于年经济总量只有200多亿元的恩平来说,它有了伸向制造链前端的“链主”企业。

恩平是珠三角与粤西之间的交汇节点,当地一片90平方公里的产业转移工业园,是大湾区工业网络的触角,也是恩平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在促进区域有序产业转移的大背景下,江门这样有着近万平方公里面积与粤西交界的城市,也想搭上大湾区飞速发展的列车。

01 跨越300公里的旅程

从艾普升位于东莞松山湖的运营中心,一直到恩平生产基地,是一段跨越了300公里、历时8年的旅程。

三年前,熊伟从东莞来到恩平,他负责参与运营管理这片面积有将近6万平方米的厂房。

300公里的旅程,也是这家企业从创立到壮大的发展历程。

2011年,这家企业创立于东莞,从事数控机床生产制造,厂房面积约1万平方米。随着时间发展,企业正好赶上了东莞电子信息产业的快速成长期,因此订单也越来越多,1万平方米的空间显得小了点。

2019年,企业不得不把产能扩张、转型升级提上日程,企业负责人也多次在其它地方寻找新的可落户地块。

“企业需要更大的空间,因此一开始,企业考虑搬迁至外省,但因客户更多在珠三角,放弃了这一方案。”熊伟说。

几乎就在同一时间,江门负责招商的人员通过一些渠道了解到这家企业的需求。按照熊伟的话说,双方洽谈,一拍即合,迅速签订了落户协议。

从2018年10月到2020年,该项目创下了当地企业建设、投产并实现亿元产值的纪录。企业在江门和在东莞相比,增加了铸造、钣金生产环节,实现全制程生产,目前年产值近3亿元。

生产数控机床对占地面积和成本的要求较高,来到江门的*年,企业的生产面积就比东莞扩大了4倍,又过了一年,企业的生产空间扩大到6万平方米,拥有一整片智能装备产业园。

在企业车间内,大型工业母机的噪音不绝于耳。其中一款意大利品牌的工业母机,加工精度可以达到一根头发丝的水平。“这些大型机械生产出的数控机床零部件,组装起来后,可用于加工电子产品、家电乃至汽车零部件。”熊伟介绍。

装备制造业与终端产品的生产环节早已密不可分。在江门,有不少来源于珠江东岸并深度融入当地产业链的装备制造企业。

总部位于深圳的一家激光企业,比熊伟所在企业,还早两年来到江门。

能够发出激光的设备,可以处理、切割、焊接不少产品,被广泛应用于锂电、光伏、消费电子、钣金加工等不少行业。这家激光企业的主要工作,就是研发、设计、生产这些激光自动化设备,为终端产品生产商提供激光自动化成套解决方案。

“2017年以前没有来过江门,对江门非常陌生,”该企业负责人聂水斌依稀记得,当年,企业接到了珠海一家著名新能源企业的订单,但深圳厂房产能受限,于是企业想在其它地区增资扩产,吃下这笔订单。“当时恰好遇到了江门的招商引资团队,于是企业决定落户江门。在一年之内,企业就实现了注册、拿地、建设、投产,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和当初在深圳仅有几亿元的产值相比。如今,江门已经是这家激光企业在华南*的生产基地,年产值从2017年刚投产时的一亿多元,增长至2022年的30多亿元,翻了将近30倍,厂房面积也扩大到了18万平方米。

02 自带资源

来到恩平之后,熊伟所在的企业还带动了十几家数控机床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过来。这些企业的主要作用,是为熊伟所在企业生产数控机床提供零部件。

熊伟介绍,企业入驻前,恩平本地并没有生产数控机床的企业,这也让企业一下填补了当地的产业链空白,成为“链主”企业。企业入驻后,开始有意识招引上下游产业链相关企业,并在企业所在园区建设了生态仓制造加速器,为新入驻企业提供生产空间。

如今,熊伟与这些企业共同发起成立了恩平市智能装备行业协会,他担任秘书长一职。

“链主”企业是一个与所在地互利共赢的过程,不仅提升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企业本身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也得以提高。

聂水斌所在的企业也是如此。落户5年来,企业成为当地激光领域的链主企业,吸引了一些大客户落地,还带动五六家上下游供应商进驻。因此,企业所在的片区也谋划被打造为“华南激光谷”,3年内有望形成激光智能制造产业集群。

“随着企业订单快速增加,越来越多的供应商也随之入驻。企业既有能力,也有责任打造与之相关的产业集群。”聂水斌说。

“链长制”是中国产业集群升级发展中的一种现象。无论在何地,龙头企业对产业链的带动作用都显而易见。华为、富士康在异地的发展历程莫不如此。

2022年,江门GDP达到3700多亿元,在广东省经济总量位于中游偏上,对江门而言,企业进驻形成的产业链,无疑是当地制造业乃至整个城市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因此,2021年,江门就开始实行“链长制”,发挥“链主”企业的带动作用,带动“链上”企业共同发展,实现政府与市场的结合。

不过,在江门,产业链的形成像白手起家的创业。

“企业搬迁到恩平后,离珠三角核心地区较远,交通、物流等配套服务都存在不便之处,这也是企业搬迁后遇到的*困难。而深圳、东莞、惠州所在的珠江东岸,工业基础雄厚,产业链更为完备。”熊伟说,因此,企业出于自身需求,也要与政府共同招商引资,招到一家企业,就填补一个产业链缺口。

从更大范围来说,资源过度集中的地方,制造业或许会陷入某种程度的“内卷”,导致成本上升,存在挤出效应。而在一定范围内重新排列组合后,企业会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

熊伟所在的企业源于东莞,虽然生产基地已搬迁至江门,但运营总部位于东莞松山湖。其中的重要理由仍和产业相关,也就是“客户都在那边”。聂水斌所在企业的深圳总部,也保留了大部分研发环节以及示范产线。

03 跨过山海产业平移

随着用地和人力成本上升,珠三角不少企业都在上演“西行游记”。

江门,恰恰是珠三角最不缺地的地方。9535平方公里的江门开发强度仅为12.7%,而东莞和深圳的这个指数都在50%左右。

因此,江门也成为珠三角产业较为发达的地区,例如广州、佛山、东莞、深圳等地企业增资扩产的重要去处。

数据也能说明这一点,2022年,深圳是江门引进项目投资额最高的城市。当年,江门引进广州项目11个,投资额139.5亿元;引进深圳项目28个,投资额218.4亿元;引进东莞项目5个,投资额67亿元;引进佛山项目20个,投资额47.2亿元。

珠三角9市中靠近珠江口的6个城市经济较为发达,而惠州、江门、肇庆三市与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接壤,是珠三角的边缘地带,因此经济发展相对缓慢。

江门市委也提出,加强与深圳、广州产业对接合作,形成“广深总部+江门基地”“广深研发+江门制造”的合作模式,让江门嵌入中心城市产业链、价值链。江门也规划了北、东、南三个大型产业集聚区,并有望与深圳共建深江合作区,打造更多吸引产业的平台。

另一个背景是,今年2月底,广东省委省政府召开专门会议,强调推动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这无疑让政府成为推动市场主体进行区域布局的一只手。

“产业转移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已经成为不争事实。欠发达地区可以借此改变原来效率不高的产业结构,找到新增长点。”长期关注广东区域经济发展的广东省委党校教授陈鸿宇对时代周报记者表示。

不过,陈鸿宇认为,产业转移需满足一定条件才能进行。“过去很多年,产业转移往往是雷声大、雨点小,根本原因是转入地的条件和市场需求不匹配。”陈鸿宇也记得,以往阻碍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就是当地的营商环境与发展条件无法接得住想要转移出去的产业。

但这些年,不少区域的区位、交通、资源成本、营商环境四方面的优势逐渐显现,这也是近年来不少主体实现产业转移的基础。

聂水斌也对地方政府帮助企业迅速腾挪出1万平方米的成熟工业厂房一事记忆犹新,正是让企业带着订单快速“拎包入住”,才让他对江门的营商环境有了新认识,于是进一步决定在江门建设全新生产基地。

“产业转移并不是政府一想就有,政府只能创造条件,提供服务,主动去找,但最后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市场,”陈鸿宇说。

在江门,我们看到了抓住市场机会的人。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时代周报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大消费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