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不为人知的硅谷「七剑客」

揭开硅谷神话的刻板印象。在硅谷,玩一局“公司接龙”的游戏非常容易。

2005年,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史蒂夫·乔布斯发表了一段时长十几分钟的致辞。随后,这段视频被广为传播。

其中,乔布斯说了一句很容易被忽略、但对于任何想了解硅谷是如何运转的人来说都至关重要的话:“我觉得自己对不起前一代的创业者,因为我丢掉了他们传给我的接力棒。我去见了戴维·帕卡德和罗伯特·诺伊斯,想向他们道歉,我彻底搞砸了。”

这种“传帮带”贯穿了乔布斯以及硅谷众多创业者的整个职业生涯。乔布斯一直和(硅谷)老一辈的创业者保持紧密的联系,当被问到原因时,他答道:“我想闻一闻硅谷第二个美好时代的气息,是那个时代的半导体公司引领我们进入了计算机时代。如果你不知道之前发生过什么,就很难理解今天发生的事情。”

一如众多前辈对自己的帮助与扶持,乔布斯又把接力棒传给了新一代的创业者。谷歌公司联合创始人谢尔盖·布林和拉里·佩奇在创立公司的时候,也曾拜访过乔布斯以寻求建议。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更是把乔布斯视为导师。

谈起硅谷的历史,总少不了这些惊才绝绝的创业者们。不过在《硅谷搅局者》一书作者莱斯利·柏林看来,硅谷不是靠几名孤立的天才建设起来的。任何在硅谷工作过的人都知道,虽然聚光灯只能聚焦在一个人身上,使其释放出明星般的短暂光辉,但那些刚好站在光环之外的人对成功的贡献也不可或缺,发明创造是一项团体运动。

由此出发,莱斯利·柏林并没有选择那些活跃在台前、长期享受鲜花与掌声的明星人物为主角,而是将视角切换至一批站在幕后的人,详细描述了硅谷*次大规模代际交替发生的时代(1969年~1984年),未受公众关注但参与硅谷建设、奠定其基调的行业先锋在背后的付出。

莱斯利·柏林在书中共提到七个人,并称其为硅谷“七剑客”:

1.互联网之父:罗伯特·泰勒

2.世界*款家用电子游戏《乒乓》设计者:艾伦·奥尔康

3.硅谷崛起的见证人:福恩·阿尔瓦雷斯

4.苹果公司最初真正的掌舵人:迈克·马库拉

5.重组DNA技术专利关键推动者:尼尔斯·赖默斯

6.硅谷女王、硅谷首位带领科技公司上市的女性:桑德拉·库尔茨格

7.生物技术产业开山鼻祖、基因泰克公司创始人:罗伯特·斯旺森

驭势科技(北京)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CEO吴甘沙在推荐中写道:“以往的硅谷成长史,只把焦点对准了明星,把背景虚化了。这里用7个精彩绝伦的故事还原了那些被虚化的细节,还原了一个颠扑不破的事实:创新是一项集体运动,除了破局者,还有搅局者和观局者。”

到来:硅谷成为经济引擎

今天,我们把硅谷当成信息经济的枢纽,在1969年,硅谷还只是一个制造业中心。当时,60%的人都在本地电子产业从事制造工作。

1969年~1976年标志着硅谷的“成年”。在这段关键时期里,硅谷从一个相对不那么有名的、以微芯片产业为中心的经济区域发展成了一台经济引擎。在这个过程中,硅谷催生了数不胜数的模仿者和新产业。

与此同时,旧金山湾区的人口也在爆炸式地增长。新来者多半是年轻人,基本都受过良好的教育。这些新来者和之前来的人一起合作,将要开启一个新时代。

“互联网之父”、互联网前身阿帕网创建者罗伯特·泰勒,就是新来者中的一员。

泰勒曾是一名工程师。多年来,泰勒总会听到有人说,计算机就像一个巨大的大脑,但他一直不理解这个比喻。后来他读到了一篇改变他职业生涯的论文。这篇论文讨论了“人机共生”问题。在作者的想象里,计算机能够成为一种超越计算的工具;如果计算机反应灵敏,使用起来方便,还能够帮助人进行思考和创造。

“当我读到这篇论文时,超级兴奋!”泰勒回忆说。

就此,泰勒启动了阿帕网项目,他下定决心要把网络建造成功,这也是“互联网”的前身。他为这个项目拉来经费,还找研究者们来添砖加瓦。1969年10月29日,*个计算机网络阿帕网上线了,后人经常称这天为“互联网的诞生日”。

泰勒实现了自己“在高级研究计划局工作期间完成一件大事”的目标。他觉得“应该继续前行了”。

于是,泰勒接受了犹他州的工作,带着他的妻子、3个孩子、家里的旅行车等,从华盛顿特区横跨美国前往了西部的盐湖城。很快,泰勒将继续西行,前往靠近太平洋海岸的加州帕洛阿尔托市,进入施乐公司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为个人计算机到网络,再到打印机等技术的突破奠基。

在泰勒筹备西行的同时,世界*款家用电子游戏《乒乓》设计者、电子游戏巨头雅达利公司首席工程师艾伦·奥尔康则误打误撞地来到了硅谷,进入了安佩克斯电气制造公司这个“书呆子的天堂”工作,并结识了雅达利的“灵魂”——创始人诺兰·布什内尔。

在遥远的美国东海岸,位于新泽西的桑德拉·库尔茨格则在适应着自己的双重身份,她既是一位面向工厂主做销售的女性,又是一位有着编写程序知识的销售代表。在通用电气公司工作3年后,库尔茨格准备和丈夫阿里一起搬回加州。走之前,这对夫妇去了纽约市的一个报摊,购买旧金山、圣何塞、圣迭哥和洛杉矶的周末版报纸,因为周末版的报纸上刊登的招聘广告是最多的。

这些新来者有意或无意间聚集在硅谷及其周围地区,并在创业或工作中默默地改造了他们周围的这片土地。

而在一开始,这些改变很难被察觉。

建设:从蛮荒之地到高科技革命的基石

20世纪70年代早期,硅谷的创业公司大多被认为与美国的真正商业无关,真正的商业集中在东海岸的金融中心,在像底特律、匹兹堡以及芝加哥这种以制造业为核心的城市。

斯坦福大学正在声名鹊起,拥有“西部哈佛”的称号,不过,它吸引来的主要还是位于加州的学生。旧金山最有名的还是嬉皮士,帕洛阿尔托此时正在极力摆脱“旧金山湾区*的性用品商店中心”的恶名,从这些一点也看不出来,它会成为未来经济的发动机。

但巨变其实在悄然发生。1971年,英特尔公司刚发明了微处理器,这块芯片很快就会稳居诸如个人计算机和电子游戏机等消费性电子产品的核心。1972年,惠普公司推出了HP-35,这是世界上*台有着超越加减乘除功能的手持科学计算器。尽管计算器的定价高达395美元,惠普公司*年的销售量还是超过了100000台。

而这些技术也成就了硅谷曾经最成功的软件公司——ASK计算机系统公司,以及游戏公司雅达利,乃至于苹果等知名公司。

1972年初,抵达旧金山湾区的库尔茨格创立了ASK。公司诞生的灵感来源于另一位创业者。

这位创业者当时刚刚成立了一家公司来制造远程通信设备。他创新性地想用计算机来跟踪库存,但又不想使用通用电气公司分时服务提供的标准程序。他对库尔茨格提出了定制化程序的要求,但彼时库尔茨格正在通用电气公司做全职工作,无法写这么复杂的程序。

而这位创业者直接建议她辞掉工作,开一家自己的公司,专门来编写定制应用程序(软件)。

库尔茨格喜欢这个创业的点子。她仔细思考了创立公司的两个不利因素:*,自己失去了一份稳定的收入;第二,没有女性开办过自己的公司。当时,由女性拥有的公司只占美国公司的4.6%。尽管如此,库尔茨格还是觉得自己可以开办一家公司。

做好决定后,库尔茨格告诉那位创业者,她可以为他的公司编写一份定制化的应用程序。这位创业者只需要支付1200美元,相当于雇用一位工作人员来维护传统卡片系统的费用的一半。但库尔茨格要求他先预付300美元的定金,剩下的在交货时付清。公司就这样成立了。

1974年,库尔茨格在合作公司的建议下,从提供定制化程序服务转变,编写了一个多家制造商都可以使用的通用程序MANMAN,并大获成功。

随即,库尔茨格接到了惠普公司的邀约电话,为他们新的小型计算机编写MANMAN程序。这次合作十分曲折,ASK几次被从项目中踢出去,但库尔茨格一直在努力争取。她的这种精神也被人赞赏为“库尔茨格充满魅力的无情”。

ASK成立的同年,艾伦·奥尔康受邀进入了初创的雅达利公司,他也很快发现,他被创始人布什内尔的介绍“骗了”。布什内尔既没有打动他的创业冒险精神(他有一份全职工作,比奥尔康此前的工资还高);也没有说好的跟通用电气公司签约,就让他按照“假想的合同”制作乒乓球游戏……

多年以后,布什内尔将自己商业上的成功归功于“充满热情和口齿伶俐”。

虽然意识到自己被蒙蔽了,但奥尔康依然留了下来,并用了3个月就制作出了游戏《乒乓》的原型——一台独立式的投币游戏机。他们将机器投放到一家酒馆并受到玩家欢迎后,布什内尔将原本的游戏授权计划改为雅达利自己生产,“他想要雅达利得到100%的利润”。

事实证明,布什内尔大胆的决策是对的,他们在6个月内售出了7000台《乒乓》游戏机,大获成功。但好景不长,雅达利很快遭遇了竞争者危机。1974年,奥尔康担起了建造家庭版《乒乓》游戏机的重任。在此期间,红杉资本创始人唐·瓦伦丁一直给雅达利做咨询。

在《硅谷搅局者》中,瓦伦丁等风险投资人也影响了整个时代。红杉资本和克莱纳·珀金斯风险投资公司领导了一个趋势——有成功的科技创业者前辈来教导和资助后辈们。这将成为硅谷长盛不衰的本质要素。

而此时,苹果公司最初真正的掌舵人迈克·马库拉,也在践行这一“准则”。1975年初,马库拉与想要的工作擦肩而过。于是,在收到最后一笔原始期权,实现财富自由后,马库拉决定在33岁这年退休,并离开了英特尔公司。

在逐一实现过去给自己定下的50个目标的同时,不甘寂寞的马库拉又给自己定了一个新目标,每周一给新的创业者做一次免费的咨询。在1976年初秋,马库拉在瓦伦丁的建议下,去给两个年轻人提供帮助,这两位年轻人都叫史蒂夫,合伙开了一家叫苹果的公司。

总体而言,硅谷的这些进程是相互独立发生的。但就像不同的小溪汇入一条湍急的河流一样,这些产业很快就会开始混合,形成漩涡。最后形成的人际网络和机构关系,成为今天的硅谷和高科技革命的基石。

困境:反科技浪潮之中夹缝求生

到了1976年,《纽约时报》和《华尔街日报》都使用过“硅谷”这个名字。一些硅谷的产品、公司以及想法仍旧会带来偶然的惊喜。

1976年秋天的一个星期六,马库拉打破了只在周一面见创业者的习惯,驱车前往乔布斯家的车库(最初的苹果公司所在地),本来他对这两位年轻人并不抱太大希望。

但沃兹尼亚克·史蒂夫展示的东西令他震惊。过去,像沃兹尼亚克展示的那样的小计算机一般都只能做一件事情:在黑色背景上显示绿色大写字母。但这台计算机有色彩、图像、声音、游戏以及内置的编程语言。马库拉难以相信,他竟在某个家伙的车库里看见这些东西都出现在一台计算机里。

当看到计算机的电路板时,马库拉更是惊讶得无以复加。即使是在40年后,他还是为沃兹尼亚克的设计感到兴奋。“它太*于时代。如果要我做,肯定会完全照着做。”马库拉这么评价沃兹尼亚克的计算机。

面对这个可能颠覆时代的产品,马库拉异常激动,退休的念头也产生了动摇。在帮助两位年轻人撰写商业计划书的过程中,马库拉发现苹果的潜在问题——市场营销。众多的市场专家中,马库拉是当时的*人选。最后,他以董事会主席和市场主管的身份加入了苹果公司,乔布斯和沃兹尼亚克也很乐意让他来负责。

组建完团队后,马库拉建议苹果公司要以教育市场为目标。1977年,马库拉已经在考虑如何实施了。1979年,苹果公司启动了苹果教育基金,拿出了25万美元来支持和推进通过使用小计算机来学习的方法与技术。“在未来,地位上升了的家长和学生们将会购买他们在学校使用过的品牌。”苹果公司的一份秘密文档里这样解释道。

如马库拉预料,更多的学生在离开大学后,在买计算机的时候会说“我想要一台苹果II计算机”。到1983年,苹果教育基金已经累积捐赠了75万美元,73%拥有计算机的高中和84%拥有计算机的大学里都有苹果计算机。

彼时弱小的苹果公司的诞生,只是硅谷浪潮中的一个小浪花。

而在当时,源自硅谷的发明面临的问题更多的却是漠不关心乃至恐惧。社会上已经爆发过好几次针对暴力电子游戏的反对潮,对技术滥用的担忧在整个美国社会蔓延。

阿帕网也开始得到了一些不受欢迎的关注,引发了人们对电子记录、数据库和网络隐私问题的担忧。与此同时,斯坦福大学的尼尔斯·赖默斯对重组DNA技术的专利申请也迟迟没有下文,公众对生物科技的恐惧越发高涨。

胜利:拥抱激动人心的黄金时代

正如分析师本·罗森在1979年所预测的那样,1980年代是电子产业的时代。

电子和硅谷让美国进入再次占据主导地位的新时代。在过去三年,硅谷每年都会带来5万个新工作岗位。在美国,几乎每5个新工作岗位里就有一个来自硅谷。旧金山湾区的高科技工作岗位在1974年~1980年之间增长了77%,圣塔克拉拉县的人均收入增长速度比加州其他地方快10%。硅谷的失业率一直在4%上下浮动,《圣何塞信使报》的分类广告专栏扩大到了93页,而《华尔街日报》将这种现象描述为“后淘金潮”。

1980年,刚满“三岁”的基因泰克公司已经成功地使用重组DNA技术合成了人胰岛素,正在给像礼来公司这样的大制药公司提供小批量的激素。风险投资家、同时也是基因泰克公司的董事长汤姆•珀金斯正在试图说服基因泰克公司创始人罗伯特·斯旺森和赫布·博耶让公司上市。

因为市场和公司都存在一定的不稳定因素,斯旺森想再等一年,珀金斯坚决反对,这引发了基因泰克公司的董事长和CEO的斗争。最后,珀金斯看准了斯旺森的竞争心态,问他如果赛特斯公司成为*家上市的生物科技公司,会有什么感觉。答案一下子明了了。

1980年10月14日,基因泰克公司在纳斯达克交易。在最初的20分钟里,每股35美元的开盘价飙升到了89美元,这是华尔街历史上最快的首日涨幅。

同年12月,斯坦福大学技术许可办公室的赖默斯接到了电话,重组DNA技术的专利被许可了,而这已经距离他开始申请这个专利6年之久。在赖默斯团队的宣传下,他们在当年签署了73份专利许可合同,为斯坦福大学带来了73万美元的直接收入和未来更多的未知收入。

12月12日,还有一个重磅消息,苹果公司也迎来了首次公开募股,这次股票发售的总量非常惊人,公开发行的股票在几分钟之内就卖光了,这为苹果公司募集了9000万美元的资金。这也是美国历史上迄今为止最为成功的公开募股之一。

但IPO后,苹果在飞速扩张等原因的裹挟下,陷入了负面缠身的泥淖。马库拉不得不推迟原定的加入4年后就退休的计划,多方考量下,他辞退了当时苹果公司的总裁迈克·斯科特,并不得不走到台前,成为苹果的新总裁,迎接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

而随着苹果、惠普等诸多公司对小型计算机的销售推广,1980年,世界各地已经有5000台这种计算机被安装使用。硬件价格的下降和消费者的购买,让ASK计算机系统公司也乘风前进。

创始人库尔茨格对带领公司走过的起步阶段感到非常兴奋,她所走的每一步都是全新的。但她也知道,作为一位迄今为止凭“直觉”管理公司的工程师,她还是应该寻求一些指导。在风险投资人的建议下,库尔茨格将带领ASK上市作为公司的下一个发展目标以及对个人的挑战。

在1980年以前,围绕软件的风险投资交易很不常见。1978年才有*家叫卡利南数据系统公司的软件产品公司的上市交易。在卡利南1983年挂牌之前,纽约证券交易所里都没有软件公司在挂牌交易。

在当时,一家技术公司CEO是一位女性,几乎闻所未闻。“为什么女性不行?”这个疑问一直鼓励着库尔茨格坚持下去。1981年10月,ASK上市成功了,库尔茨格也展示了女性确实能在“这个领域里竞争”。

硅谷的故事翻开了高科技时代的新篇章。

“每次想到这些硅谷发生的天翻地覆的变化,我都会感到特别兴奋。”1980年,旧金山的一位风险投资家说。

裂变:现代高科技先锋疯狂崛起

对硅谷的很多人来说,20世纪80年代的中段是一个过渡期。一些创始人离开了他们的公司,另一些人的形象则一飞冲天。一个主要技术产业垮掉了,另一个则成熟了。

这期间,泰勒离开了自己服务了13年的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引发了施乐公司“大地震”。不到一个月后,他在数字设备公司创立了系统研究中心。

雅达利也在业绩抵达最顶点后,因为高层的错误决策(失去创新)急速下滑,导致整个公司的崩塌。雅达利的垮台导致了一场“大海啸”,给游戏行业带来了长达10年的发展停滞期。直到1985年任天堂推出NES游戏机时,电子游戏产业才再次复苏。

1983年,马库拉找到继任者后辞掉了苹果总裁的职务,5月,生意处在历史最高点、年仅6岁的苹果公司成为历史上进入《财富》500强的最年轻的公司,正如马库拉所预言的那样。

不过,在马库拉辞职后6个月内,苹果公司的利润开始下滑。苹果所准备的产品和计划并不足以对付来自IBM和其他竞争对手的挑战,但他在早期所发挥的决定性作用却不应该被贬低。

技术的迭代给这些曾经成功的创业公司带来了新的“山呼海啸”,但坚持下去的公司也在不断吸收学习进步。

与此同时,一个由超过3000家硅谷公司组成的生态系统正在逐步进化,发展到了能为新公司提供创业专家指导的阶段。这些风险投资家、芯片设计师等创业者,助力了新一代创业者的启动。

结语:不断重塑自我

在硅谷,玩一局“公司接龙”的游戏非常容易。

斯坦福大学和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带来了太阳计算机系统公司,太阳计算机系统公司又带来了其他无数的公司与技术。仙童半导体公司带来了英特尔公司和国民半导体公司,通过马库拉、斯科特还有卡特的传承,又带来了苹果公司,再通过曾经为马库拉工作的特里普·霍金斯,又带来了艺电公司……

这些公司许多是由唐·瓦伦丁的红杉资本或是凯鹏华盈公司提供资金,它们又带来了其他的公司。

安佩克斯电气制造公司带来了美瑞思公司、甲骨文公司以及雅达利公司,雅达利公司又带来了其他许多电子游戏公司,包括动视公司。来自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计算机科学实验室的研究者带来了微软Word、AltaVista搜索引擎、以太网、先锋网络公司3Com以及奥多比公司。

直到2016年,谷歌最资深的几位研究者均来自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即使是那些在谱系上算不上硅谷前辈的公司,比如Facebook,也搬到了这个区域,以便能够充分利用其独特的网络与资源。

这一条跨越代际的支持链借助上一代创新者的技术、校友以及资源来支持下一代,这是硅谷对世界经济的伟大贡献,这就是史蒂夫·乔布斯在2005年斯坦福大学毕业典礼的致辞里提到的“接力棒”。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中国企业家杂志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互联网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