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网易LOFTER风波警醒了谁?

没有企业能够承担错过未来科技、AI风口,进而增长“失速”的后果。试水者众多,网易首先触礁,提示风险的存在。

AIGC话题火热,大厂纷纷开启加速模式挤进AI赛道,网易的内容产品LOFTER却引起了中文互联网*个关于AI生成内容的大范围争议。

3月初,LOFTER上线了AI绘图功能“老福鸽画画机”内测版,用户可以通过输入关键字词生成绘画作品。

然而该功能上线后,围绕着网易是否非法使用平台内创作者的原创绘画作品为AI素材,引发了大量争议。

为了应对这次舆论危机,网易多次发布声明称功能测试仅为满足用户个性化头像需求,并无其他目的,更无盈利目的;训练数据集来自开源数据,未使用LOFTER用户作品,如确有侵权图片将每张赔偿原作者一万元等。

然而舆情依旧朝着失控的方向发展,用户尤其是创作者的反对情绪强烈,相关微博话题阅读人次已经破亿,对AI生成内容爆发出广泛质疑。

这次事件不得不让人重新审视AIGC当前的大众认知印象究竟如何,其相关产品的落地实践是否适应市场环境,业务决策是否准确。

狂飙突进的当下,网易的风波警醒了行业,适当的冷静,也很有必要。

01 过渡到AI时代

PGC与UGC的红利持续了十数年,都还不算开发到了*,新技术的浪潮又在催促互联网行业加紧迈入新时代,尽快把AIGC融入生产与实践。

AIGC的特点是自动化、高效。随着自然语言生成技术NLG和AI模型的成熟,目前的技术已经可以自动生成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甚至3D模型和代码。

互联网的时代特征与其内容生产方式绑定,PGC与UGC在内容质量、丰富度与受众参与上大有突破,AIGC则集中于效率的全面提升。

可以说,时下热门的未来概念如Web3.0、元宇宙所需求的巨量数字原生内容,只有AIGC能够满足。

“怎么用AI,如何与现有产品结合?”是针对所有企业的课题,我们可以看到,轻度的AI创作已经在各类平台上有不同程度的应用,且基本都处于试探的阶段。

既然主攻效率,那么利用AI简化生产步骤显然是*可行性的策略。

早在2018年,阿里旗下的数智经营平台“阿里妈妈”就在戛纳创意节发布了“AI智能文案”产品,展示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技术进展。AI文案主打高度模拟人类创作、自由定义字数和实时在线样本学习。

这一套AI组件发展到现在,已经可以帮助淘宝店家解决多数图文宣传需求,有效降低了网店入驻的成本。

阿里妈妈的负责人刘博,是阿里最年轻的副总裁之一,对外形象从来是学者型企业高管,对技术的态度更为亲近,非常看好人工智能与新零售的结合。

不过让AI全面接管创意类生产依旧是个伪命题。将产品的功能卖点、品质信息集成并处理为长短文案并不难,但品牌标语、价值输出这种核心文案创作仍然是其盲点。

阿里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故而目前只是用AI优化一些简单却繁琐的劳动过程。市面上多数产品也是遵循的这一逻辑。

抖音、B站这类用户生成内容占大头的社区都开发了自己的AI工具,作为用户创作时的辅助。

AI应用的过渡时期,一头是技术还没有发展到AI能够完全胜过人类创作的程度,另一头是大众对于AI生成的原生内容还处在适应的过程中。人工智能产品开发,保持必要的谨慎与敏锐的观察尤为重要。

平台需要为当前的AIGC应用需要找到一个契合的场景,能够自然嵌入用户体验中。比如创作助手、自动生成文案、自动剪辑这样明确定位为辅助工具。

此外,还得把握大众的接受度,虚拟内容的生产过程合法性与呈现效果,都是普遍关注的话题。

目前大众接受最良好的两款应用是AI生成字幕与AI配音,在B站和抖音的视频流中,可以看到大量使用了AI字幕与配音的视频融入了内容库。

然而就在大厂们循序渐进之时,网易LOFTER的操作精准踩雷,给原本就不算好的社区评价又埋了一枚新雷。

02 LOFTER做错了什么?

承载着网易做内容社区的期望,LOFTER虽然经营成了中文二次创作的热门平台,但一直没有特别好的流量变现方案。

从微信到微博,网易错失了不少移动互联网的机会,丁磊一直期望打造的全产品矩阵中游戏扛起了绝大部分的收入,其余内容产品如网易公开课,网易LOFTER盈利能力都非常薄弱。

2012年LOFTER推出之时,从定位到设计全面仿照的是海外热门轻博客平台Tumblr“汤不热”。这类轻博客的特点是同时满足社交与表达需求,既能发布作品聚集同好,又兼顾社交功能,可以评论和转发。

时至今日,因其内容创作氛围良好,设计风格时尚,Tumblr依然在海外互联网平台中占有一席之地,可追随者LOFTER的境遇并不那么理想。

LOFTER以提供创作分享与交流平台为核心卖点,奠定了同人创作、兴趣导向的社区基调。参与文化盛行的媒介时代,一个创作者活跃且用户有强互动倾向的平台本该有无限的可能,如同二次元发家的B站,LOFTER却始终圈死在小众平台。

缺乏流量运营能力,受制于同人文化圈的小众特质是它的主要问题。非商业化是同人的底色,粉丝创作与社群讨论能带来巨大的流量,其非盈利性质、为爱发电又束缚着平台变现的想象力。更何况内容审核尺度的把握与二次创作的版权问题多有掣肘,LOFTER的商业化之路异常坎坷。

为了破除这种困局,LOFTER从2018年推出了打赏机制,起初遭到了同人圈的抵制,但是无奈平台变现意图坚决,且同类竞品没有能打得过的知名度。

在骂声中网易将礼物经济这条路线坚决执行了几年,也渐渐摸出了一条道路。文字与图像创作变现这块市场,LOFTER开始成为重要的宣传阵地。可正在向好的当头,蹭一个AIGC的热点,LOFTER又“作了一回大死”。

AI绘画不是个新鲜事,也早有平台将其嵌入产品作为消遣性功能以提高日活,为什么到了网易这里,变成了众人讨伐的对象?这便涉及到具体平台的业务决策是否恰当的问题。

LOFTER引入AI生成内容,一是将虚拟生产的合法性问题摆到了台面上。AI模式的基础就是投入巨量素材训练模型,尽管LOFTER后续声明中表示训练集来自开源数据,大众对这一解释并不买单。

3月10日,LOFTER官方在APP内发布了《致广大创作者的一封道歉信》,称将推出“创作者保护计划”,上线并不断完善反AI盗用、反恶意爬取的能力,同时将禁止AI内容作为原创作品发布,并建立AI内容单独分区,与原创作品进行区分。这一举动同样未能平息平台创作者的怒火。

更关键的决策失误在于, AIGC并不适合LOFTER的内容生态,与平台调性几乎完全对冲。

LOFTER以UGC为流量构建逻辑,它对创作者群体的依赖,直接决定了AIGC短期内不会有在平台内的生存空间,甚至于被抵制。

更何况LOFTER的变现机制与原创者的收益有直接关联,如果AI生成内容大面积占据平台信息流,原创者的曝光与收益会受到很大影响。在重视原创的平台推广AI,相当于自己砸自己的店面,无异于自断财路之举。

03 由此及彼,可能存在的问题

AI热度居高不下,各家巨头都在争抢相关话题的曝光与机会,网易在此时掀起的风波引出一个重要议题:怎样化解大众对AI创作的抵制甚至于恐慌,创造更好的商业推广环境。

对于整个互联网平台尤其是内容社区而言,内容生成方式直接影响着平台生态与商业逻辑。AI介入生态是大趋势的前提下,应该有更细致的决策与结合具体产品的规划。

网易的例子非常典型,同样是内容社区,小红书与B站引入AI内容可能是功能与内容亮点,是话题度的来源,但对于LOFTER这类以同人原创起家,靠创作变现的平台而言AIGC很难适配。同理还有各类网文平台,AIGC最多只能作配,不能介入核心生产流程。

AIGC对产业的增益集中于两点,一是提供一种科技的、未来的景观。比如在美国科罗拉多州博览会艺术比赛上获奖的AI绘画作品《太空歌剧院》,作为“非人感”强烈的艺术类型,可以算作新的艺术分类,探索其商业价值,只是这一方面还有很大技术成长空间。

更现实的方式是利用AI的计算与处理能力优化生产流程,协助人工完成创作或使用,这又要求更多相关规范与方法论的完善。

比如细化管理,做好原创内容与AI内容的分区与规则制定。又如厘清版权问题,以免损伤多方利益引来消费者逆反。

尽管AI功能遭到了用户的强烈反对,三次发表声明平复舆情,LOFTER依然没有彻底下架该功能。公开的信息中提到计划将“头像生成器”功能测试入口调整到“头像框中心”,限制生成图片的使用范围,但铁了心要把AI功能嵌进产品设计中。

没有企业能够承担错过未来科技、AI风口,进而增长“失速”的后果。试水者众多,网易首先触礁,提示风险的存在。

这些后来人不得不思考的问题,尤其是即将引来“AI大考”的百度,必须给出更合理的解决方案。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银杏科技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AI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