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储能火爆,投资人却难赚到钱

尽管储能空间很大,但在投资角度,储能项目却很难投。一方面安全和成本问题待解;另一方面,从创业角度来看,也比较难做。

最近一段时间,储能板块领域火了。不仅二级市场出现涨停潮,一级市场VC机构也全面下场抢储能。

面对火爆的储能领域,有投资人兴奋,也有投资人冷静:尽管储能空间很大,但在投资角度,储能项目却很难投。一方面安全和成本问题待解;另一方面,从创业角度来看,也比较难做。因为项目不赚钱,或者说靠关系赚钱,使其成为非市场行业。

01、储能火了

最近,市场都爱上了储能。同飞股份节前出现一天20%涨停,新风光、申菱环境也曾涨超15%,在一级市场上,一只只独角兽也随之诞生。华宝新能孙中伟夫妇拿下一个储能IPO,市值超200亿元,又为储能添了一把火。

近日,一位新能源领域投资人在接受采访时后告诉创投日报记者:光伏作为全球能源的新兴主力军,与之配套的储能系统决定着光伏产业规模化落地,使得其受到关注。但在2年前,储能才因国网踩急刹车,被打入“冷宫”。对于异军突起的储能,这位投资人也在思考:储能火爆的逻辑。

“从技术上看,储能技术跟两年前完全没有区别,特别是一些关键性技术没有解决。无论是充放电的速度,还是电池的密度,都没有发生革命性变化。还有光伏,也没有发生重大变化,但大家就是争着抢着投储能。”

第三方数据显示,在二级市场的高涨热情下,9月储能一级市场领域共发生13笔融资,其中不乏知名VC的身影。9月底,纬景储能完成数轮超4亿元融资,高榕资本、松禾资本等机构领投,这是一家专注于电网级新型储能电池技术研发的公司。

同样,德兰明海也于9月完成连续多轮融资,总金额达数亿元,源码资本、鲲鹏光远、达晨财智和产业内知名头部企业现身。此外,锂电池回收商恒创睿能,以及异质结电池研发商中能创也纷纷完成近亿元融资。

一位看储能领域的投资人对创投日报记者表示,储能火爆,一是政策及行业标准频繁出台;二是,储能所在的新能源领域门槛足够低,大家都听得懂。“最近,很多二级市场的朋友跟我聊,现在投什么?是投半导体还是看新能源,或者智能汽车?”

“想想还是投新能源吧:智能汽车看得半懂非懂,半导体领域完全看不懂。”深圳一家新能源领域投资人对记者说,新能源有储能和运营概念,只需要一技之长:要么有钱,要么有资源,要么有技术,要么有运营管理能力,就都能在这几十亿级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二级市场就是*的反映。而储能作为产业一员,又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自然受欢迎。”

洛克资本投资董事总经理李音临在接受创投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储能是一个非常大的赛道,分为发电侧、电网侧、输配电侧及用户侧等应用端场景,还有分布式光伏储能、虚拟电厂、储能预测和调整系统软件等;再往上游走,还有锂电池储能、锂镍钴原材料、矿产资源……

“之前VC就疯狂投锂电池储能,以及钠电池储能,他们都属于电化学类。投锂电池储能的逻辑非常简单,源于锂电池价格贵,继续看好涨价逻辑;投钠电池储能,则在于认为锂电池太贵了,另一种技术也有替代机会。”但李音临指出,钠电池的问题在于能量密度太低,相同质量下,钠离子电池续航里程仅有锂电池的67%。

目前在碳酸锂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中端制造企业的生产量没有计划中那么大,因此造成产业中供需的不平衡。由此,产生出一波机会。

02、火爆之下,投资人却感叹“储能难赚钱”

但储能火爆的同时,有投资人却感叹:“储能不赚钱。”

采访中,有投资人对创投日报记者表示,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者,都想获得超额利润,但电池和储能项目最难投。“首先,行业巨头已经存在,没有任何资源的外部投资方不敢随便进场。即便赛道再香,没资源也没法赚钱;其次,产业链中做上游的企业,想做电池和储能项目;下游的整车厂也想延伸产业链,做电池和储能项目;中游制造商更是扩张产能,这使得整个赛道十分内卷,行业竞争可想而知。”

内卷逼得投资人不得不往上游跑:“他们大多愿意投碳酸锂提炼制造商,这一部分公司毛利在15%-20%左右,但由于周转比较快,产品销路不愁。而投矿产资源型企业,动辄需要资金几十亿元,这是创投机构投不起的,因此也没人看。而我们投的则是锂电池回收企业,这个赛道创业者是有序竞争,因为需要牌照资源,不是想做就能做。所以毛利也较高,可达到30%以上。”

至于其他细分赛道,该位投资人也不感冒。“即便有分布式光伏储能、和储能预测调节等系统软件,下游市场也难以推广。”究其原因,这位投资人称,下游客户不那么愿意掏钱,市场还处于客户被教育的阶段。

据上述投资人透露,虽然有很多政策出台,但分布式光伏储能企业,却在“垫资”推广项目。“这些基础设施由于价格昂贵,用电大户初期比较谨慎,对于分布式光伏储能设备也犹犹豫豫。但为了推广,设备商们只能先垫资,让客户们感受到用电成本的下降,再看是否购买它。“

但这一“体验”中,会出现客户不满足的情况。另外由于成本问题,用电大户们无法接受一次性掏钱安装分布式光伏储能设备。即便愿意安装,大多也会采取与设备商电价费用分成的方式来合作。这使得储能企业前期需要的资金大大高于预期。“由于这种不确定性,在看项目时机构们都十分谨慎。”

对此,千乘资本创始合伙人熊伟对创投日报记者表示,储能有多种方式,无论是氢储能还是锂电储能,都非常有机会。但问题在于:现在储能在发电侧毛利极低,且强制配置。这一背景下,中国储能未来的机会在哪里?

在熊伟看来,未来真正的大机会还是在售电市场化。因为在整个电力市场化改革中,储能是基石。

“中国电力市场为什么要改革?因为需要做到波峰波谷电价平衡,解决发电、用电不匹配的问题,让整个电价市场化。但现在电价是行政化定价,只有市场化定价后,才能更好地促进发电端、用电端各自发挥资源优势,储能作为其中最核心的基石,自然受益。”

“如果能做到,储能的商业模式就成功了。商业模式成功了,市场化就有了拉动的力量,相关机会也相应产生。”熊伟继续谈到,此前千乘已经看了很多储能项目,但到现在还没有出手,最根本的原因之一就是没有看到商业模式的闭环。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财联社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新能源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