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从建筑设计院辞职后,我摆起了烧烤摊

我们不可能摆一辈子的摊,只不过在确定转行但还没想好接下来做什么的时候,不可能在家里躺平凭空去想象,烧烤摊作为Gap-year也不错。

世上本没有城,相聚的人多了,才筑起了城。

成为一名优秀的建筑设计师与烤苕皮特别好吃的摊主之间,何欣 选择了后者。

从求学到工作,何欣在建筑设计师这条路上走了8个年头。2022年他辞职了,一星期后以学徒身份出现在成都街头的烧烤摊,并很快开始了摆摊生涯。

在城市天际线里留下自己名字的建筑师凤毛麟角,理想消退后现实的压力普遍而来。这或许不是建筑业*的年代,但很可能是最差的时代。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2000年到2020年,我国的城市化率从36.2%提升至63.89%。城市化既是房地产行业的红利,也是建筑设计师职业生涯发展的东风。而房地产业开发投资增速在今年出现负值,连续4月负增长。

根据猎聘大数据研究院的报告,2021年,裁员力度*的三个行业中房地产排名第二,仅次于文教传媒行业。建筑类专业遇冷也在高考后登上热搜,同济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在河南的理科录取位次相比去年下滑了4.15万位,天津大学建筑类专业在山东的投档*位次为3945,较2021年后移了395位次。

知乎关于设计院话题下清一色的「劝退」、「别来」、「远离」,「为什么设计院现在是破鼓万人捶?」的问题下有二百多条回答,2281人赞过的*名说「设计院从来不是神坛……靠设计赚钱?早就饿死了。」

错过房地产黄金年代的年轻建筑设计师们,只得另寻出路。因公司裁员、工作强度大、回报与付出不成比例、成就感渐渐消退等种种因素,离开建筑设计院彻底转行的人并不在少数。

在小红书搜索「建筑师转行」的笔记条数高达上千条,很多人选择了碳中和ESG、智慧园区等相关专业。而何欣选择了彻底转身。他的故事也在社交网站上引发了许多人的共鸣,成为一个戳中「时代情绪」的独特个例。以下是他的自述(经36氪编辑整理):

积劳成疾

95后、前建筑设计师、现烧烤摊主,是我和我女友的共同标签。对我们来说,这样的变化并不夸张,甚至有点顺理成章。

2014年我考上了某211大学的建筑学专业,选这个专业有些天真和理想化:自己有绘画功底且喜欢画画,想当然地觉得房地产是大热门,再加上建筑师的光芒加持,就走上了这条路。

大学慢慢发现了专业和想象完全两码事刚毕业时最常见的校招项目口号是「应届毕业年薪25万,未来无限可能」,谁都知道高薪是属于极少数人,但想不到的是,距离行业相继爆雷只剩下不到两年时间。

从身边同事一个个被裁员到整个设计院被解散,发生在几个月之内。雪上加霜的是地产大环境变得极差,我去了其他设计院工作,工作环境和待遇变得更加糟糕。

我们所从事的专业方向是住宅设计,专业上的创造性劳动少得可怜。机械式拉线画图、参照已建成的项目是常见操作。说真的,辞职之前我已经在电脑前坐不住了。

建筑设计师没有什么选择权,接到的项目从接触开始到交出去要修改无数次,大部分的时间都在无意义地加班。很多圈内人都在吐槽自己与其是设计师,不如说是绘图师。

地产高周转下,大部分公司都是户型标准化、模板化,追求快速出图。比如周一接到项目,下周一汇报,设计师就要在本周三出方案,以便留出修改的时间。加班到凌晨的情况非常普遍,很少正点下班。同事们习惯了没有加班费、加班打车也不报销的日子。

干这行的人身体多多少少都有些小毛病,腱鞘炎、肩周炎很常见,听到过同行熬夜导致猝死、耳鸣失聪的消息。

设计院的月薪一般过万,但大部分人的薪酬被分为基本工资和年终奖,一般年终奖的比例会多些。降薪、裁员太常见了,去年我周围没有几个人拿到年终奖。只靠每个月五六千块钱的话,换算下来时薪越来越低。

环境越不好反而越内卷,一个项目十几家设计院抢着竞标,即便明知道设计费可能无法按时到手,有总比没有强。员工也卷,谁也不想被裁员,尤其是负担着房贷和养家重任的同事。离职的人再找相关工作越来越难,有人半年还没着落。

我们还年轻,生活的热情还不想在这里被磨灭。建筑设计师这条路不适合我,那就换条路吧。

卖一串有一串的钱

永远不要怀疑一个被设计院折磨过的人出现在任何地方,哪怕是烧烤摊。我从决定干烧烤摊到辞职,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

2021年我搬到了成都高新区,这里的烟火气没有市区重,晚上出来觅食都找不到地摊。今年陆续有一两个摊位出现,生意特别火爆。和老板混熟了之后,自由度高、利润不低的烧烤吸引了我。早晚都要转行,那就先干这个吧。

真的是说干就干,辞职后我就去各个烧烤摊当免费学徒了,不收工资干了二十来天。从买三轮车、装灯改造、备货备料到选址,一切都从零开始,一切都亲力亲为。很快我们就正式出摊了。

烧烤摊选址这事,很像拿到项目需求后分析地块的性质、人流量、周围配套。我们出摊的地方改过两次,*个点业态特别丰富,有酒吧KTV、也有写字楼公寓,但城管管得严。最后选在了家附近的住宅区,回头客多一些。

这行流水还可以,生意好的时候一天也能上千,不过看天吃饭,刮风减半下雨全完。卖一串就有一串的钱,不用担心业绩和年终奖被砍。

五块钱的面筋和六块钱的苕皮,是我们烧烤摊的主打。*天出摊还有点手忙脚乱,后来越发熟练。从晚上十点烤到了凌晨四点,当天的食物基本当天能卖完,熬到太晚想回家最后就多送几串。

今年8月正是成都最热的时候,体感温度有几天最高达到40度,站在烤炉旁少说有50度以上。我的身体没什么问题,但女友有次刚出门就觉得不舒服,赶紧让她回家休息了。一个多月下来,我们有十天没有出摊,几乎把之前没能休的假全休了。

虽然每天都要昼伏夜出,却感觉比之前稳定、自由了很多。早上睡到自然醒,起床去菜市场买菜,下午四五点洗菜、串串、备料,差不多赶在八点之前出门,直到凌晨两点左右收摊,算上准备时间一天也就工作十来个小时。所有的配料,比如苕皮里的萝卜泡菜,都是我们自己腌制的。

如果说建筑设计师的成就感来自千辛万苦完成一个项目,烧烤摊的成就感更简单:有人夸我们家的串好吃。昨天遇到一个客人,来过五次,我们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却知道他喜欢吃苕皮和五花肉。

生活终归自己

出摊的前几天,更多是新奇感。我们有一种体验生活的错觉:前几个月我还在电脑前天天画图,怎么就练上摊了。女友把我们的烧烤故事发在了小红书,没想到当天就有了几百条评论,大部分都是同行,用业内「黑话」调侃。

「擅长加班熬夜选手对夜市烧烤的降维打击。」

「以前在设计院时就这么想过,你替我实现了。」

「香肠表面能不能烤得再多一点点脆黄色泽,内部能不能嫩里带点较劲,可不可以用刀在表面多划拉几下同时又不破坏流畅完整的形体外观,要不你烤十个比选方案先来尝尝,费用争取年底元旦前结清。」

烧烤比画图快乐,是真的。辞职后,我觉得生活终于属于自己了。摆摊后在网络上和现实中认识了许多可爱的人,好多同行特意跑来「打卡」聊天照顾生意。

之前有同行聊天说想转行,已经用一年时间考公,没过几天他特意来跟我们说进面试了,那一瞬间我特别开心,其实我们只见过两面。还有朋友说受我启发去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我们发在社交网站的本意不是鼓励摆摊,这是我们个人选择,如果能对其他人有所帮助或者慰藉,也是件好事。

鼓励之外也有其他声音,印象最深有条评论是:你就是烤串的命,何必去读那五年大学呢。

从高大上的写字楼到烟火气的地摊,我觉得这是他们看到的表面落差。未来向上走,还是向下走,我和女友也聊过。不过我们俩没有什么思想包袱,父母的支持、朋友的鼓励、自己的快乐,都是收获。画图也好,烤串也好,都是凭本事赚钱。

我们不可能摆一辈子的摊,只不过在确定转行但还没想好接下来做什么的时候,不可能在家里躺平凭空去想象,烧烤摊作为Gap-year也不错。

成都越来越像北上广深,这里不只有悠闲和美食。去看看凌晨的交子大道,多少写字楼还在灯火通明。之前我凌晨一点多下班坐公交,满满一车刚下班的年轻人,乘着月色带着疲惫晃晃悠悠回家。

在设计院时,所有的时间都扑在工作上面,几乎没有任何思考的时间。现在就不一样了,未来可能做餐饮,也可以做自媒体。我只是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而不是让生活选择我。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何欣为化名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未来可栖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大消费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