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资本不爱「喝茶」?

茶的消费已成为刚需,中国茶饮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仍在,资本市场上茶企的角逐,依然值得期待。

在新茶饮进入“阵痛期”之时,老牌茶饮正在冲刺资本市场。

近期,普洱澜沧古茶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澜沧古茶”)向证监会递交了境外首次公开发行股份的审批材料。

如果审核能够顺利通过,澜沧古茶最快将在5月份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书,冲击“普洱茶*股”的名号。

无独有偶,八马茶业也在今年冲击资本市场,但5月10日晚间,深交所官网显示,八马茶业创业板IPO申请处于终止(撤回)状态。

在原叶茶茶企IPO难的大环境下,对于澜沧古茶而言,IPO这条路可能并不好走,转战港股的澜沧古茶或许也将面临很多挑战。

上市魔咒难破

这不是澜沧古茶*次冲击资本市场。

澜沧古茶曾一度考虑深交所主板挂牌上市,2020年7月3日,证监会官网预披露了澜沧古茶的招股说明书,并于同年12月16日再次更新。但在去年年中,澜沧古茶却在上市前夜撤回申请材料,暂缓上市。

对此,澜沧古茶方面表示,撤回是由于疫情导致相关上会人员被封闭管理所致,计划推迟六个月后再次启动上市相关工作。

曾经梦碎A股的澜沧古茶,这次能否在港股打破茶企难上市的魔咒?

与同行业公司相比,澜沧古茶在业绩上并不占优势,体量相对较小。

根据澜沧古茶之前递交的《招股书》显示,2018年、2019年、2020年1月至6月,澜沧古茶分别实现营收3亿元、3.8亿元、1.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7559.45万元、8116.71万元、5906.15万元。

而同样冲击A股的八马茶业,在2019年-2021年营业收入分别达到了10.23亿元、12.47亿元、17.29亿元;净利润分别为9087.61万元、1.16亿元、1.62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澜沧古茶还存在着依赖单一业务的风险,招股书显示其销售普洱茶产生的销售收入,分别占当期主营业务收入的 93.36%、92.49%、92.99%、95.75%,均超过90%。

此外,澜沧古茶高度依赖经销商,销售模式主要以经销为主。招股书显示,2017年、2018年、2019年以及2020上半年,澜沧古茶通过经销产生的销售收入分别占当期主营业务的91.12%、86.69%、84.2%、86.8%。

由于经销商数量众多、地区分布广泛,若未来公司管理水平无法适应经销商数量及规模的发展,将会对公司品牌形象及销售产生负面影响。

茶企IPO困局

中国作为茶叶大国,茶饮历史悠久,茶叶市场将近3000亿元,但反映到二级市场上,A股则迟迟未迎来一家茶企。

今年4月,八马茶业递交招,股书,冲击创业板。

值得注意的是,八马茶业曾在2018年终止挂牌在新三板的挂牌,而后选择深交所。在去年10月,八马茶业刚刚完成首轮问询回复,却意外宣告中止上市。5月10日,八马茶业创业板IPO申请处于终止(撤回)状态。其IPO之路可谓是一波三折。

在问询函中,深交所对八马茶业的研发投入、创业板定位进行了追问,让其进一步说明公司研发投入占比较小、公司是否符合创业板定位的问题。

对此八马茶业表示,公司经营理念具有较为明显的创新及创意特征,同时,公司将传统茶叶零售与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新模式进行了深度融合,属于成长型创新创业企业,符合创业板定位。

铁观音、谢裕大、七彩云南等多家知名茶企都曾抢占A股市场,但均以失败告终。而在港股,龙润茶于2021年年中被取消在香港主板上市公司的上市地位,在此之后,中国大陆在在港股硕果仅存的茶企就只剩天福茗茶了。

中国茶企上市的情况一直不是很乐观,这和茶企背后的产业背景有关。

其中一个重要的问题就是标准化难,业内曾流传着“中国七万家茶企敌不过一家立顿”的说法,立顿借助标准茶叶包的模式,成为了仅次于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的第三大非酒精饮料品牌。

中国茶的产业思维更多地是将茶视为一种农产品,而并非消费品,作为高山种植的农产品,想要标准化难度会更高。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茶叶市场虽然很大,但制作工艺复杂,就拿澜沧古茶来说,生产普洱多存在区域性、行业集中度较低的劣势。如何从原料到生产,再到渠道,构建标准化发展路径,才是国内茶企应该思考的主要问题。

此外,目前的茶叶市场大多仍以个人作坊或者或处于半机械化阶段的企业为主,达到一定规模并拥有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的品牌企业很少。家族企业的模式也就意味着规范化程度较低,难以符合资本快速扩张的需求。

作为茶行业的后起之秀,小罐茶曾凭借着标准化的发展路径,实现了弯道超车,通过下沉产业链,打造了统一罐装、统一生产标准的产品,将茶行业推向标准化和工业化的重要性。

一方面是产业链,另一方面则是消费端。小罐茶以现代消费品思维做茶,让茶从农产品回归到了消费品,通过互联网打法提升品牌知名度,在包装设计上化繁为简,颠覆了年轻消费者对于原叶茶传统的固有认知。

这或许能为传统茶企提供新的思考。通过提供标准化的产品、淡化农产品属性,才能更好地满足市场以及资本的喜好。

有了新式茶饮,资本市场还爱喝传统茶叶吗?

在传统茶上市屡遭重挫之时,新茶饮却在资本市场上屡创佳绩。

新茶饮将中国茶与奶茶进行有机结合,俘获了大批消费者,相比传统中国茶品牌多而不强的状况,作为近几年的明星赛道,新茶饮吸引了大量的资本涌入。除了奈雪,喜茶、乐乐茶等都传出过IPO消息。

去年6月30日,奈雪的茶正式登陆港交所,正式成为“全球茶饮*股”,在短短五年多时间内,实现港股成功上市。在奈雪的茶上市前6天,喜茶也获得了D轮融资。

《2021新茶饮研究报告》显示,2019年年底,我国饮品店门店总数约为42.7万家,2020年年底这个数量达到59.6万家。其中,新茶饮类门店占比最高,达65.5%,门店数约37.8万家。

新式茶饮的火热,在一定程度上能为传统茶企的破圈带来借鉴。不论是小罐茶还是喜茶,都仅仅挖开了中国茶饮市场的冰山一角。

消费者关心的无非是产品是否好喝、以及定价是否合理,传统茶企需要借鉴新式茶饮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供需理念。

天福茗茶曾推出新茶饮品牌“放牛斑”,大益茶业推出“大益茶庭”、八马茶业推出tealab……近些年来,原叶茶茶企也开始试水新茶饮。

随着Z世代渐渐成为新消费的主力,新的生活理念也成为了这群新茶客的追求,如何利用营销之道,通过互联网占领用户心智,深化标准化和爆款的思维,并保持持续打造爆款的能力,或许能成为老牌茶企的破局之道。

不过,今年以来,新茶饮行业泡沫化的问题也一再被提及,“价格战”、裁员等事件,再次将相关话题推上了风口浪尖。新茶饮巨头们释放出来的信号,似乎都不怎么乐观。

在营销体系、产品体系、商业模式上,老牌茶企和新茶饮都需要继续做探索,不变的是,茶的消费已成为刚需,中国茶饮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仍在,资本市场上茶企的角逐,依然值得期待。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猎云网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相关上市企业

相关企业

餐饮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