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吉林,因为疫情原因,当地的超市已经不再对外卖菜,要求市民在网上订购。而一位不会用手机买菜的高龄独居老人,因家中食物不多,只能恳求超市工作人员“可怜可怜我”。
4月17日,上海,一位老年人的手写字条也传遍网络。字条中,老人字迹工整,言辞中却透露着歉意与愧疚,“抱歉不会转账只能付现金,一定请不用找零。有一个恳求:除了韭菜什么都可以接受,*能有一个番茄(已经好久没吃过了)。又给您增加麻烦了,非常非常不好意思(我自己也对自己的这种不正规方式感到惭愧)。谢谢!”
两条消息一经发出,网友们纷纷表示心酸,想尽办法转发,帮助老人求助,幸运的是,两位老人的物资最终都被送达了。
疫情中的老年人的生活保障,很难像自诩每天“5g冲浪”的年轻人一样,能抢菜,能参团,能在微信群里及时接收到业主群的消息下楼做核酸。
据《2020年度国家老龄事业发展公报》,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6402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65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19064万人,占总人口的13.50%。
于是,如何让“占据中国人口近五分之一的老年人,不被排除在主流叙事之外”,成为了这样一群年轻人,所关注的问题。
小潘是一名大四的学生。今年寒假,她发现自己的妈妈总是在上班路上被防疫码给困住,频繁出现的验证码让她手忙脚乱,不得不向自己求助。那一刻,小潘才意识到,才50多岁的妈妈竟然会面临如此的窘境。她甚至开始担心,“回学校后,她们该如何面对这些细小琐碎的难题?”
2022年1月10日,小潘在豆瓣创建了名叫“「适老化改造」促进会”的小组,想要靠自己的力量,让更多人关注到老年人,“我们应当将我们生活的世界,改造成一个老年人也能够安全、幸福地度过余生的世界”,小潘在小组简介里说道。
短短三个月,组里汇集了2万余人,多为年轻人,且大部分都是学生。他们会发帖求助——
“请问一下有没有适合老年人打麻将的 APP?”
“有没有适合中老年人学习的靠谱心理学沟通视频或课程?”
“请问有简洁易用的智能电视吗?”
“求推荐马桶边扶手架!”
组里的问题大同小异,或是问适合老年人使用的APP,或是问如何疏解老年人的孤独情绪,亦或是问如何打造一个适合老年人的居住环境。最终目的只有一个——让家里的老人跟上时代,适应当下的社会生活。
小组里也藏着数位养老行业的从业者,他们会把自己的行业积累分享给小组成员,如果家里有老年人,应该如何给他们打造一个宜居的生活环境?究竟怎样的养老方式才是最适合老年人的?
这次,“后浪研究所”找到了「适老化改造」促进会的组长与组员们,看看这群 90 后甚至是 00 后,他们为了改善老年人的生活困境,做了怎样的适老化改造。
以下是他们的自述。
“老人定位器有推荐吗”?
有人答,可以购买儿童手表
小潘 21岁 坐标:温州
大四学生
疫情期间,我妈妈经常被一个问题困扰,就是“防疫码应该怎么弄”?
今年寒假,妈妈突然和我说自己找了份工作。当时我还挺惊讶的,因为过去几十年,她的生活都只局限在我们的小镇里,既不识字,听懂普通话也有些困难。更不用说数字化时代,电子支付和“防疫码”,都成了她上班路上的新的阻碍。
今年,我们本地的防疫码开始改造升级,不再像以前一样,轻轻一点就能出示健康码了。所以妈妈去工作时,就要不停地接收验证码,再输入,再点开,很复杂。她不太会操作,经常遇到问题来问我,“为什么我这个数字又没有点到?”“为什么验证码早上还有,现在就消失了?”
疫情期间,妈妈的公司都要求员工每天用问卷星提交核酸结果,这对于大学生、职场人来说是常规操作,但对于妈妈这种中老年人来说,就十分不友好,她只能通过我来帮忙提交,“群里这个经理又在说什么,能不能帮我看看呢?”
那时候,我就意识到,父母在生活中好像存在很多的问题。我也开始担心,回学校后,他们该如何面对这些细小琐碎的难题?
直到我接触到了“适老化”这个概念。
一个名叫《忘不了餐厅》的综艺里,在第二季的先导片介绍了一个“家居适老化”的思路,提到要在家里使用各种辅具来避免老人摔倒。加上去年许多 APP 开发者推出了“关怀模式”“长辈模式”,一度成为了热门话题,就更让我关注到了“适老化改造”的问题。
算是充分发挥大学生的优势,我还去网上找了一些关于“适老化”的论文,发现大家比较关注的一个是室内家居,一个是数字产品,比如 APP 和网页。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猜是因为将 APP设置成老年模式对于年轻人来说只是举手之劳,但对于老年人来说却有着莫大的帮助。
所以我想,有必要将“适老化改造”广而告之,尽快普及。
今年 1 月,我在豆瓣上建了一个名叫“「适老化改造」促进会”的小组。想着如果小组红了,就能让更多人关注一下“适老化”这个问题,万一有从事这方面工作的人看到了呢?
很幸运,小组刚成立一个月,就上了豆瓣的开屏推荐,一下子涌入了快两万的组员。我觉得可能豆瓣的员工也在关注“适老化”这一块吧,比较有意义。
小组里的成员都是年轻人,有很多是家里有老人需要赡养和照顾的,也有很多养老行业的从业者,还有一大部分的大学生。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都开始关注老年人了。
但市场上对于老年群体的重视,却少得可怜。一次,我看到小组里有人问“老人定位器有推荐吗”,他找不到合适的老人定位产品。下面评论区就有人推荐,说可以购买儿童手表。也有对适合老年人的食品求助的楼主,评论里大家也会提到婴幼儿的辅食。
我当时觉得这群网友简直聪明绝顶,但却也有些难过——大多数商家的目光都停留在儿童身上,他们像朝阳一样冉冉升起,是祖国的未来,是每个家庭的宝贝。可是行至暮年的老人虽然有着相似的需求,却并没有得到同等的关注。
尤其是看到疫情期间,很多老年人因为没有智能手机,不能出示健康码而不能乘坐交通工具,甚至是不会使用电子支付而买不到菜,我特别担心。因为他们年轻的时候,肯定想不到现在的智能手机或者网购会这么普及,也想不到会有疫情的出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每个人需要把自己和二维码绑定的情形。
我不知道未来几十年里科技会怎么发展,还会不会有像疫情这样重大的公共事件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我也怕自己会跟不上时代,今天老人们遇到的困难,在我们老去后,也会进入日新月异的生活场景中。
我们*能做的,就是要努力积极的跟上时代。我看社交平台上总有一些老人晒自己的老年生活,比如学 PS 之类的,或许这些精神生活丰富,积极学习新事物的老年人,就不会遇到这样的困难了。
2019 年前,
我甚至没听过养老空间设计这个概念
王煊 31岁 坐标:杭州
养老空间设计师
作为一名适老化设计师,偶然在“小组推荐”上看到适老化小组,岂有不加入的道理?
在组里“潜水”了几天,我意外地发现,现在年轻人,有实实在在地关注养老这件事儿。虽然那时小组还不是很活跃,只有 10 条帖子,但几乎都是关于适老化的讨论,比如适合老年人的电子产品,比如我国养老政策的科普,比如适老化家居的改造等等。
我们这一行在国内还是比较冷门的,算是养老行业里很细分的职业,所以我挺愿意和大家科普一些专业知识。我相信通过我的分享,小组里的成员肯定会知道很多东西,他们再去跟身边的朋友,甚至是父母去讲这些东西,就是一个“点到线到面”的传播,才会有更多人来关注当下老年人的生活。
不过实不相瞒,2019 年之前,我甚至没听过养老空间设计这个概念。
大学毕业后,我就开始从事空间设计,主要设计方向是商业空间,也负责过一些展馆,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接触过针对儿童的设计与残障人士的设计,唯独没听过针对老年人的设计。
我对于这个全新的概念十分好奇,就通过各个渠道去了解养老产业,发现这一行前景肯定是不差,而且真正做养老空间的设计师是很短缺的,我希望参与到这样的项目里来,就开始深耕养老空间领域。
与传统设计不同,养老空间的设计需要很多奇奇怪怪的元素。比如传统公寓的阳台,为了防止渗水,一定会设计一个高低差,但在养老空间,就会去掉高差。
再比如我们做设计的,有一个很重要的准则,就是不要把空间做的很满,一定要有留白,但养老空间会把扶手贯穿整个活动空间,包括卫生间里,淋浴的地方一定要做一些扶手。
这完全不符合当今的设计美学啊!
深入了解后,我才知道,通用化的设计并不适合用在养老空间里。养老空间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防摔到,如果房间里有高差,老人就容易被绊着;如果卫生间有水,老人也容易滑倒。
这些都是养老空间设计的过程中,必须要考量的。听起来很容易,但是如果把这些完全迁移到“居家适老化改造”的过程中,很难。
以我自己为例,因为适老化设计和改造,主要集中的区域还是在生活空间里,有房间,有卫生间。但我老家在唐山,用当地话说就是山沟沟,住的是自建房,厕所在外面,这就无形增加了父母去卫生间的路程。
我妈妈今年 68 岁,膝盖有滑膜炎,每次上厕所起身都很困难,还要依靠一下旁边的墙。但是农村没有自来水系统,根本没办法安装马桶,这就给适老化改造增加了很大困难。
加上老家住的都是炕,高度要比床高一些,上下床就非常不方便。我想过解决,把家里的炕拆掉,换成床,但是父母肯定不同意啊,毕竟他们从小到大睡的都是炕,换上床又凉又不够大。
所以受限于老年人的生活习惯,以及一些基础的条件,适老化改造在农村任重而道远。爸妈总觉得他们自己还没有老,如果我给他们在家里做扶手,他们会觉得伤自尊,“我还没老你就去给我做这些东西?”
尤其是家里来客人,你这东西本身就是个新奇的玩意儿,他们会问我爸妈这是干嘛的。如果告诉别人这是扶手,我爸妈心里也会不舒服,觉得装了这个东西就代表自己已经老了。
所以我能做的就是在家具上选择一些圆角的或者木质的,对老年人比较友好的东西,慢慢地去引导他们。
至于养老机构,则是一个居家和社区的结合。针对这些设计,我的主张就是一定要把老人进行分类,比如一个退休的老教授和我父母那些住在农村里的农民,兴趣点是完全不同的。
可能老教授喜欢写字或看书,而农民就喜欢抽烟打牌,他们的需求是千差万别的,所以就要满足硬性标准的前提下,进行一些差异化设计,比如设计老年大学,打造书画室等。
另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养老机构打造出家一样的氛围。我不能去刷白色的乳胶漆,而是要用米黄色或者贴一些壁纸,归根结底还是要结合当地的文化特色和生活习惯。
所以究竟怎样才是帮助父母适老化的*解?我觉得如果你能保证长时间陪在老人身边,或者隔几天就去陪一陪他们的话,哪怕不做适老化改造,不去买一些适老化产品,都没问题,只要他们开心就行了。
越来越多的独居年轻人,
找我咨询养老问题
萝卜 29岁 坐标:重庆
养老机构从业者
提到老龄化,大家首先想到的总是日本。
说来凑巧,我本科是学日语的,算是对日本老龄化有一定的了解,其实东亚三国的老龄化程度差不多,只是日本暴露的要早一些。
所以他们的养老行业可能会更成熟一点,比如社会保障体系和老年医疗制度会更完善一些;但我们国家起步比较晚,所以整体水平和日本还是有一定差距的。
不过一个现象是,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包括我身边的朋友,听到我从事养老行业,还都挺感兴趣的,会找我来咨询一些问题。尤其是那些独居的年轻人,没有结婚或者生娃的打算,想着要自己养老,就会提前考虑养老的问题。
当下的养老模式主要是“9073”布局,90%的老年人居家养老,7%的老年人享受社区养老,还有 3%的老年人享受机构养老。
所以如果子女能照顾老人,在家里养老,是非常正常的,他们也有这个条件。包括现在我们也在发展居家适老化改造,政府给你补贴,请外面那种适老化改造的公司,安装护理床或者助行器,以及马桶、扶手这些,老年人在家里也能享受到一些基本的适老化设施。
但也有很多老年人的居住环境并不适合他们。比如那些住惯了老房子的老人,已经 80 多岁了,再爬楼梯已经不适应他们了。而且洗澡也是一个大问题,尤其是冬天,没有浴霸,温度特别低。加上房间也不够宽敞,防滑做的也不好,如果老年人摔倒,后果将不堪设想。
这种情况,如果子女离老人住的比较远,那还是在机构里养老比较好。
一是,我们的环境很适合老年人居住,很多养老机构在选址上都要求周边有超市、医疗等社会服务场所,而且养老机构都会和医院开通一个绿色通道,老人有什么意外,也能马上抢救。
二是,我们有护理员 24 小时值班和查房,既是看看有没有突发情况,又能及时给老人盖被子。
有一个比较有意思的现象,很多老年人在选择养老机构时,除了关注吃什么、有没有配套的医疗之外,他们非常在意的一个点,竟然是有没有能够自由活动的后花园。
现在疫情,很多老年人被封闭在养老机构里,其实心态很容易出现变化。
所以我们同样在封闭管理的护理员,会在每天晚上带着老人们一起在花园小广场上跳广场舞,也会看电影、打麻将、下象棋,甚至还会唱 KTV。还会给他们科普,说现在疫情情况怎么样,当下的防疫措施如何,他们都很理解。
其实整个状态和封闭前没什么太大差别,*的不同是封闭前老人们可以出去逛逛超市,结伴而行或者由我们工作人员带队。如果你不想出门,也可以列个单子,我们护理员会帮着“代购”,且不需要任何手续费。
最近出现了很多老人“抢菜难”和不会使用健康码的问题,小组里还经常有人问有没有什么APP是适合老年人用的,或者什么小程序能教老年人用手机。
据我观察,其实很多老年人还是比较关心时事的,我们会带他们看报纸、看电视,还会给他们读新闻。而且很多老年人对于智能设备的接受程度还挺高,一般都会打微信电话。
如果不会也没关系,因为我们机构会定期给老人们开设智能手机或者是电脑的使用教程。虽然经常会出现已经教了很多遍,后续却还来问的情况,但这事儿,一定要多问,不要觉得丢脸。
更何况,有些城市不是针对老人弄了一个反向扫码吗?还有志愿者也会把菜送到老人家里,其实还是能看到大家对老年群体的关注,以及为之付出的努力的,相信这些国家从整体层面做的改变,影响到的人会更广吧。
适老化改造,
不仅仅是把手机方寸屏幕里的字体放大
枇杷 21岁 坐标:浙江
学生
因为平时住校,我和父母的联系其实并不多,我比较独立,也不向他们要生活费,所以没什么必要的事儿,几乎不怎么交流。
直到一次,早上我正在刷牙的时候,姐姐突然问我:“你知道昨天爸爸发生了什么吗?”
当时我就心里一紧。她说爸爸剪指甲的时候,因为看不清哪里是指甲,哪里是皮肤,一下子就剪出血了。又因为年纪大,新陈代谢缓慢,血怎么都止不住,创可贴一沾上就被沁红了。
我突然意识到,父母的身体机能已经退化了,甚至影响到正常生活了。
之前我总感觉他们的年龄就是个数字,几乎没有很直观地感受他们在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也不会担心“如果我不在,他们怎么生活?”
如果他们现在已经在生活中遇到困扰了,以后比现在更年迈的时候,该怎么办呢?所以现在每次出门,我都会不自觉地关注其他老年人,看到那些可以玩转智能手机,能自由地在城市中行动的老年人都很羡慕。
去年,适老化这个话题热门了起来,尤其是数字鸿沟的问题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关注,很多适老化APP应运而生。我也把父母的手机设置改了一下,换成简洁的关怀模式,以及放大了系统字体。
可他们接触到手机的时间太晚了,很难建构起像我们一样的逻辑,比如我们看到人的半身像就知道是“主页”,看到齿轮就知道是“设置”,看到喇叭就知道是“音量”。相比现在的小孩子,哪怕不认字,都能熟悉地使用手机,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了。
但我妈妈就经常反反复复问我一些小问题,比如怎么给人打视频,发消息的这个人是谁,这条语音是不是真的发出去了。
所以我觉得,适老化改造不仅仅是把手机方寸屏幕里的字体放大而已,它需要社会和市场关注到这个问题。哪怕现在有很多针对老年人的手机教学课程,我觉得对我的父母来说,都不太有用。
首先,语言不通就是一大问题。因为很多老年人,其实只会讲方言。
比如我妈妈,她不会说普通话,今年寒假回家,赶上我们老家更新市民卡,妈妈就带着我去办理。当时她看起来非常想参与,很关心地用方言和工作人员沟通,虽然工作人员会用方言回应,奈何词汇量很小,在描述业务时很难用方言表达清楚,妈妈也得不到什么有用的信息。
所以我也在思考怎么让更多人关注到“适老化改造”,并且在社会生活中得到改变,比如政务办理设置方言窗口,餐饮店允许线下点单等。当时正好看到了刚成立的“「适老化改造」促进会”,想着如果能让小组发展起来,说不定会让更多人看到老年人的生活问题。我也作为第二个组员,加入了这个小组。
小组里经常会有人问,“有没有适合老年人的XX产品”?足以说明很多需求没被市场关注到。或者就算有这样的产品,我们作为年轻人很少有渠道知晓,只能靠口口相传。
我也开始担心自己老年的时候能不能跟上时代了。对于当下的中老年人而言,在他们的青春时代拥有一部大哥大已经是时尚的弄潮儿,怎么能够想到智能手机、平板的出现呢。同样地,现阶段科技发展这么快,即便作为年轻人,也会遭遇越来越多超出我们认知的事物,比如我现在就有点搞不清大家在说的元宇宙是什么。
我希望以后社会上在制定任何决策的时候,能考虑的不只是年富力强的、健全的青壮年,还有独居老人、文化水平不高的人、行动不便的人。这样几十年后,社会福利和养老体系都能愈发完善,让我即使跟不上时代,也不会难以生存。
10753起
融资事件
1376.66亿元
融资总金额
6527家
企业
1888家
涉及机构
185起
上市事件
1.25万亿元
A股总市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