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我,做VC,上周收到降薪通知

VC/PE裁员和降薪的消息渐渐流传出来,一切正在回归投资的本质。最先离开这个行业的,大抵是当初莽莽撞撞闯入的那群人。

这可能是李元哲从事VC至今遇到的最寒冷春天。

90后经管本科背景,李元哲一毕业就来到这家人民币头部机构,主看消费和TMT。在新消费盛宴的这两年,他投出了一两个为人津津乐道的爆款项目,直接从公司小透明升到了VP,在同学圈被视为榜样。

但来到2022年,他至今还没投出一个项目,“跳槽很难有望,985/211复合硕是起点,技术背景是标配,即使有经验和案例也不顶用。大部分GP无余粮,招聘也是真真假假。”

从事两年PE投资的顾悦也感受到了寒意。这位研究生毕业于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女生,已经任职一家美元PE机构的投资经理两年有余,“这阵子因疫情隔离在家,投资工作也几近停滞,上周公司同事间传来‘降薪20%’的消息,有点慌。”

投资放缓,一级市场正在经历着最残酷的洗牌。安静之下,裁员和降薪的消息开始渐渐流传出来。

最冷春天

VC/PE被LP灵魂拷问

情况远远超出了投资人的意料。

面对包括美国缩表、加息和俄乌冲突在内的主要宏观经济和地缘政治事件,叠加新一波疫情影响等诸多黑天鹅的纷至沓来,国内VC/PE迎来了近几年最为严峻的时刻——募资、投资金额均大幅下滑,投资案例数量下跌幅度超乎想象。

清科创业(01945.hk)旗下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募资端,2022年1月VC/PE市场共计372支基金完成新一轮募集,同比下降31.6%;披露募集金额的326支基金共募集1050.5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41.1%。

而这一数据到了今年2月变为:共计188支基金完成新一轮募集,同比下降42.7%;披露募集金额的174支基金共募集537.84亿人民币,同比下降49.1%。

投资端的变化更为明显——2022年1月,VC/PE市场共发生337起投资案例,同比下降63.6%;其中披露金额案例295起,共涉及投资金额616.75亿人民币,同比下降48.8%。

到了2月,仅发生255起投资案例,同比下降70.1%;其中披露金额案例221起,共涉及投资金额330.29亿人民币,同比下降74.6%。

退出端更不容乐观。今年第一季度,全球通过IPO和企业债发行进行的融资规模降至2.3万亿美元,创下6年新低。中企境外上市的整体表现也处于历史最低谷,清科研究中心数据显示,2022年第一季度,中企境内外上市数量98家,首发融资额合计约人民币1857.36亿元,同比分别下降32.4%、9.2%。

今年以来,新股破发潮历历在目,已上市的企业表现惨淡。“新茶饮第一股”奈雪的茶从上市首日的340亿港元市值蒸发近250亿港元,跌落至84亿港元左右,还不及其在一级市场B轮融资时的12亿美元估值。“这么说吧,基本上A+轮之后进去的投资方都遭遇了亏损。”一位专注消费的投资人向投资界慨叹。

美股更是走到了最为冰冷的时刻,赴美IPO还在等待着时间表。最为揪心的一幕是,春节后中概股的暴跌成为VC/PE难以言表的痛,严重影响到了一级市场尤其是美元基金的信心。

曾陪跑出一批互联网独角兽,缔造了无数创投财富神话的美元基金们,一夜之间失去光环。几乎所有人都不得不面对LP的质疑和拷问:为什么没有做好退出预期?

凛冬来临。一位早期投资人忍不住在朋友圈发文感慨:“即便国际环境影响最为猛烈的时候,中国科技创业者和投资人仍然充满斗志,然而在2022年的第一个季度之后,耳目所及感受到的是,所有的光荣与梦想都幻灭了。”

头部美元基金不发年终奖

VC/PE开始裁员

“躺平”的情绪开始在VC/PE圈蔓延开来。

VC/PE募资不顺、投资放缓已是不争的事实,大多数投资机构都心照不宣——勒紧钱袋,静待良机。经过一圈访问,不止一位投资人透露,他们老板在内部传达了调整投资节奏的意志,“这两年最好的投资,就是不投资。”

更难捱的要属去年站在峰顶的一些消费投资人,谁都没有想到风口走得那样快,此间产生的强烈落差让很多人一时间无所适从。北京一家头部双币VC投资人坦言,一直专注新消费的他,今年以来甚至开始改看合成生物、农业科技。这也意味着,没有医疗和科研背景的他,开始进入漫长的蛰伏期,“还在学习中”。

活跃在长三角的一家中等规模VC机构几近陷入沉寂,该机构合伙人毫不掩饰:“我们的投资节奏已经明显开始放缓,毕竟大家募资都不太顺。目前也确实没太多好项目值得出手。我们现在呢,一方面在等之前一些不错的项目降估值,另一方面在等一个更好的买点。”

当暂缓投资成为当下渡过阵痛期的策略,冗余的人员也就成为了一种负担,于是VC/PE开始裁员。今年1月以来,已经有不少创投圈朋友告诉我们——身边一些投资机构已经酝酿裁员降薪。

一位投资圈朋友梳理了几个极具典型的案例——曾参与元气森林等一众知名项目的某头部PE第一季度起在内部实施裁员。还有这两年冒出头来,被评价“路子野、抢得凶”的某本土机构,也开始进行人员优化。“北京某顶级PE今年2月算完账,在内部通知不发去年的年终奖了。”

过去一年大家的步伐太快,VC/PE内部开始回过头算账。北京一家头部本土机构的投资人透露,现在不少机构都在算账,看看去年投了哪些估值过高的项目,一些机构也因去年超配的人力而裁员。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回报不理想,募不到钱,无疑是这波VC/PE裁员降薪的重要原因。今年以来,争抢人民币IR现象尤为激烈,不管是人民币基金还是美元基金对人民币募资人员的需求达到了高峰,背后是募资竞争的白热化。

然而,当IR实现不了LP资源转化,就很有可能成为被优化的第一批人。上海一名资深IR朋友此前就曾向投资界倾诉“她因拉不到LP而在试用期内被劝退”的心酸经历。

一位服务于投资机构的资深猎头说起了一个现象,“现在的机构动不动就给IR定一个亿的KPI,没业绩就劝退,再继续招下一个。要是人家有这本事,为啥不单干呢?”

2022,站在岔路口

刘晓丹:一大批机构将被淘汰

从2018年起,VC/PE洗牌潮就开始被提起。放到当下,这样的感受尤为明显。

不久前,晨壹投资创始人刘晓丹在自家LP年会上做了一场分享。晨壹投资去年完成了一笔近百亿的人民币募资,结缘了第一批LP。她分析了当下的行业:绝大多数中国VC/PE机构都在投少数股权成长,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成就了一批中国优秀的VC,如今又大部分集中转向硬科技投资。在资本市场剧烈调整的背景下,中国投资机构将开始洗牌。

“转型期间,一大批机构将被淘汰,也有新的机构会迅速成长,未来几年的竞争格局会发生很大的变化。”言辞之间,颇为尖锐。

“过去几年,投资成为一种低门槛职业,一些不专业的玩家涌进来制造了一定的喧嚣,而现在那些助长不公允估值泡沫并催生出‘虚胖效应’的企业和投资人都将为此买单。”北京某一线PE的创始合伙人如此评论。

你可能不知道,实习生意外成为了VC机构内部最有干劲的一群人。肖楠,一位1998年出生、毕业于海外名校的学霸女生,去年此时进入了北京一家知名机构实习,工资200元一天。用她的话来说,简直纯纯地用爱发电。

中国VC/PE来到了又一个岔路口。上周,清科研究中心公布了第一季度VC/PE机构的IPO成绩单。可以明显看到,境内境外IPO冰火两重天,碳中和、光伏与新能源、专特精新等硬科技领域迎来一波收获期,而这些IPO背后几乎是清一色的人民币基金。

潮起潮落,一切正在回归投资的本质。正如刘晓丹所言:“啥叫明星项目,不是大家都知道的估值高的项目,而是你真正为投资人赚了大钱的项目才叫明星项目。GP最重要的使命就是给LP赚钱。”

这何尝不是一种淘汰赛?

曾几何时,那些从前只在创业者脸上的慌张、焦虑与迷茫,开始蔓延到一贯身处高位的VC/PE从业者身上。而这种巨大的心理落差和冲击感,是很多人此前从未经历过的。

最先离开这个行业的,大抵是当初莽莽撞撞闯入的那群人。

(文中李元哲、顾悦、肖楠为化名)

【本文为投资界原创,网页转载须在文首注明来源投资界(微信公众号ID:PEdaily2012)及作者名字。微信转载,须在微信原文评论区联系授权。违规转载必究责。】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