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美国年轻人正在加速逃离职场

是继续躺下去,还是起来继续工作?或许这是美国年轻人日夜纠结的生存难题。

近几个月,美国招聘市场惨遭沦陷。

美国社交平台Reddit甚至有一个订阅者高达100万的“反工作小组”,一度将“全民一起失业”的口号炒得沸沸扬扬。诚然,美国的辞职大潮非一日之寒,大概在去年,逃离工作岗位的年轻人就越来越多。

根据美国劳工部的数据,2021年8月份,美国共计有430万人离职,仅仅一个月之后,人数又增加到了440万,约占全国劳动力的3%。谷歌数据显示,“如何写辞职邮件”的搜索量曾经在三个月内环比增加3500%。

与此同时,美国还有1040万空缺职位,740万失业人数。Blind上有人做了一个办公投票,有3064人参与了投票,有63.4%的人希望在家办公,36.6%希望在办公室办公。

毫无疑问,美国年轻人高度信奉自由主义,但这种观念却逐渐渗透到生活的各个领域,继而掀起一场场血雨腥风。比如《时代周刊》报道,仅在五天之内,美国各行各业就发生了10次罢工。对于他们来讲,宁愿在家里待业,坐吃山空,也不愿出去上班。

工作诚可贵,自由价更高。但有些无奈的是,整个美国的职场并没有因为他们的勇气而发生任何变化。

01 工业熄火,科技凋零?

美国年轻人不缺铁饭碗,至少在工业鼎盛时代的确如此。

到底能不能让制造业回流美国?这个问题不止难倒了普通民众,也让很多政客皱起眉头。很长一段时间,美国再工业化迫在眉睫,从奥马巴时期到如今的拜登,工业资本从海外往回流都是无数人希冀的一种经济趋势。

在早期,美国庞大的工业市场堪称打工人的“天堂”,按照联合国在1948年发布的《世界经济报告》显示,当时美国制造业的产值几乎占全球总产值的一半。如此繁荣的制造行情造就了大批权利强势的产业工人。

据悉,当年美国的产业工人无论在福利还是薪水上,都轻松碾压其他行业。2006年的一份数据显示,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工人平均年薪超过14万美元,比同期美国大学教授9.6万美元高出46%。在美国还是工业霸主的年代,想找一份称心的工作并不是很难。

尤其是需求量极大的产业工人,相关资料显示,美国工人的年薪每年都要上浮,大公司一般为3%~5%,小公司因为福利差,需要吸引人加入,往往高达8%,甚至15%。从某种角度来讲,企业在工人群体面前过于被动。

通用汽车为例,此前美国通用汽车突发工人大罢工,共计33个工厂和22个仓库,约4.9万名工人参加,导致通用工厂一度瘫痪,累积损失高达36亿美元,最终还是企业妥协,通用不得不每年增加1亿美元的劳动力成本。

高昂的成本支出让美国制造业被迫外流,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末,美国制造业就开始大规模外流邻国墨西哥,包括高技术制造业,2001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38.5%,但到2014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只剩28.7%。

快速的产业稀释让一向吃香的工人岗位瞬间萎缩,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美国工人达到最高数字,总数高达20万,随后数量断崖式下滑,最少的时候只有11万人,比二战时期更惨淡。尽管美国这几年一直强调制造业回流,但相关机构预测过,美国至少有40%的制造业再也无法回流。

特别是疫情之后,2021年7月份,美国ISM制造业指数PMI为59.5,较上月下降1.10,美国全部工业部门产能利用率同比增加6.45%,较上月增速下降3.4个百分点,而制造业的空虚是整个求职市场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弥补的。

当然,美国年轻人失去的不止是高薪的制造业,随着硅谷系的神话消亡,科技领域在招聘市场上也渐渐隐匿,巨头裁员、节流、股价大跌、线上办公……分分钟压垮打工人,苹果、微软、亚马逊、谷歌等科技企业甚至正在失去招聘吸引力。

因为比起屹立多年的本土大厂,美国年轻人宁愿选择外来企业,比如国内的字节跳动就曾在Blind上风光一时。2020年5月份,Blind统计报告指出,在技术求职者*的科技公司中,字节跳动的搜索量增长了10倍,击败包括谷歌、亚马逊在内的所有美国大厂。

诚然,这与企业实力无关。但至少说明了一点,工业的熄火与科技的凋零已经激不起年轻人求职时的任何野心,整个就业市场俨然一潭死水。

02 “精英主义”永不言败?

在美国,精英文化就像烙印在基因里的一种蛊毒,横扫上下所有人心。大辞职潮流持续了一年多,首当其冲的便是与精英阶层毫不沾边的服务行业,据美国餐馆协会的数据,受离职大潮影响,全国大概有130万个餐馆职位空缺。

美国想要一飞冲天,跻身精英行列的年轻人多如过江之鲫,这股妖风从上个世纪刮起,截止今天也没有要消停的意思。有个很有意思的传闻,上世纪直到1962年,银行都是下午三点关门,股票交易所三点半关门。下午五点,地铁迎来晚高峰,空无一人办公室会有清洁人员来打扫。在那个时代,清洁工才是这个华尔街最忙的人。

更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1982年,美国律师平均每年只需要工作1300个小时。轻松体面,成了外界审视精英阶层不可或缺的身份标签,尽管这种情况很快骤变,投行每周工作80到120小时,狼性文化充斥在职场每一个角落,但这并不妨碍每个美国年轻人都有一个“精英梦”。

医生、律师、金融、咨询、审计、IT……这才是美国年轻人心目中向往的职业。在2010年初夏,在哈佛大学毕业典礼上,台上宣读的本科生直接读博的去向,*是法学院,其次是医学院。值得一提的是,美国年轻人从事的职业直接关系到社会地位,比如《纽约时报》曾经归纳过美国国会议员的职业出身:218名是律师,12名是医生。

更何况传统制造业造富几率也每况愈下,根据公开资料显示,1982年的福布斯富豪榜上,尚且只有9%的人来自金融业,有15.5%来自制造业,很快到2012年,就变成24%的人来自金融业,只有3.8%来自制造业。

岗位热度两极分化,造成的后果可想而知,美国的传统劳动力在某种层面上处于严重短缺状态,很多行业甚至因为劳动力一度陷入停滞状态,以建筑业为主,建筑工人大面积流失,一份《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经济分析报告》指出,美国约有65%的主要道路亟待维护或重修,25%的桥梁无法满足交通需求。

但有一个致命的问题,美国的经济现状真的能支撑起如此浓厚的精英文化吗?先看一组数据,2020年美国GDP被“定格”为20.955万亿美元,年轻人不屑一顾的服务行业占据81.5%,大热的金融业比例只有8.24%。

还有IT行业,劳工统计局的失业数据显示,发现全美雇主虽然在2020年发布了136万个与计算机相关的空缺岗位,但去年计算机和数学相关岗位的失业人员就高达17.7万名。至于人人艳羡的仕途,眼看美国的地方财政危机,由于面临巨额预算缺口,各地政府纷纷开启裁员模式,比如2020年纽约市预计就要裁员2.2万名市政工作人员。

不可否认,美国的精英主义永不言败,但当这种意识形态慢慢进化成一种行为逻辑,年轻人该怎么逃离社会层层布控下的精英陷阱,值得每一代人思考。

03 美国养得起“躺平”的年轻人吗?

由于失业人群直线上升,美国联邦政府不得不为失业者的日常生活买单。据悉,2020年年初,每位失业者每周可以领领到400美元的补助,即便是后来降到300美元,但这一笔钱还是成了绝大多数人选择“躺平”的缘由。

有人统计过,政府的救助金加上失业保险,这意味着不少美国年轻人可以在闲赋在家的前提下,依旧每月有2000美元收入。但一向财大气粗的美国真的在地方频频财政危机的背景下养得起这么多人吗?显然年轻人有些想入非非。

2021年9月份,美国当地媒体就报道过,联邦紧急失业救济金将于9月6日到期,6日之后全美将有超过700万失业者失去这份补助。此外,将有300万人失去州政府提供的每周300美元的失业救济金。

可突然失去依仗的年轻人似乎有恃无恐,或许对于他们而言,可以投机取巧的方式数不胜数,毕竟赚快钱、赚巧钱在金融经济高速发达的美国社会并不意外,庞大的失业群体瞬间壮大了股市散户,Robinhood的用户数达到1300万。根据彭博数据显示,美股的散户交易者占据了整体美股市场成交量的20%,较之十年前翻了一番。

一项最新调查显示,从美国政府那里获得救援资金的年轻投资者中,有49%将部分资金用来购买股票和加密货币,并且有四分之一的受访者是在过去18个月内才开始投资的,失去工作的美国社畜将暴富的希望大部分都寄托在股市里。

以2020年末美国股市估值来算,美国股市总市值已接近美国GDP的200%,对比之下,全球股市市值与全球GDP之比约100%。房地产股无疑在一骑绝尘,随着美国房价节节攀升,买不起房子的年轻人都不约而同地转向房地产股票。

短期看来,这种选择不失机智,截至去年9月22日,2021年交易所交易基金SPDR S&P Homebuilders和iShares U.S. Home Construction分别上涨了32%和27%,超过标普500指数19%的涨幅。但仔细想想,房价高不可及,房地产销售额不断下滑,相应的房地产股还会持续大好吗?未必。

整个美股辗转到今年都岌岌可危,就在3月7日,美股开盘后震荡下行,截至收盘,标普500指数跌2.95%,收于4201.09点,创2020年10月以来*单日跌幅;道指下跌797.42点,至32817.38点,跌幅2.37%;纳指下跌482.48点,至12830.96点,跌幅达3.62%。

是继续躺下去,还是起来继续工作?或许这是美国年轻人日夜纠结的生存难题。

也正因如此,大批海归陆陆续续奔向国内,《2020中国海归就业创业调查报告》显示:2020年,向国内岗位投递简历的海归人员,较上一年猛增33.9%,增幅远高于2019年和2018年,应届留学生准备回国就业的人数,比2019年猛增67.3%,增幅是海归总体的2倍。

豆瓣“海归废物回收互助协会”有16400多名成员,几乎每天都有人在吐槽海外求职艰难。大辞职时代,显然谁的日子也不好过。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锦鲤财经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其它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