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022 年,跨境电商赛道将如何发展

跨境电商赛道看似热火朝天,但要在这个赛道上生存下来并且做出成绩,并不存在「偶然」和「侥幸」。

/ 01/

2021年出海赛道

宏观大背景回顾


Richer:大家好,我是 Richer 。欢迎来到我们新一期的「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出海节目。

2021 年相信大家对出海赛道都有各种各样的体会,出海圈也一直在发生不同的变化。科技早知道这一季做过关于出海细分赛道中的游戏、 APP 、电商、深科技等不同板块。今天我们也请到了一位投资出海跨境赛道的重磅大咖来和我们一起盘点这个赛道的 2021 。这位嘉宾就是峰瑞资本的李丰老师,是我们行业的优秀前辈,创投界大家都喜欢叫他 「丰叔」。李丰老师您好。

李丰:你好你好,感谢科技早知道的邀请。非常高兴在 2021 年最后一天有机会跟科技早知道的听众一块儿讨论交流出海这样一个对中国 2021 年GDP 和经济有着特殊贡献和意义的行业。

Richer:好的。丰叔提到了GDP 和经济这两个方面实际上已经是为我们今天的谈话开了个头。我想先请您聊一聊您对 2021 年出海整体的一个观察,以及对整个大环境的一些感受。

李丰:我从供应链的角度来讲一讲这个宏观大背景,在经历了 2018 年开始的长达 18 个月的中 美贸易之争后, 2020 年疫情期间曾出现过一个非常火热的话题:供应链会不会移出中国?

当时这个问题激起了非常多讨论,许多结论都倾向于认为供应链会移出中国。当时我也在各个平台探讨过这个问题,结论是认为供应链不会被转移出中国。

事实上这个问题的关注度也就持续到了 2020 年 6 月左右,因为从同年 5 月份开始,中国的外贸行业就开始超预期发展,最终比 2019 年增长1.9%,所以成绩面前,大家也就不再担心「供应链转不转移」。而 2020 年后半年外贸行业这个超预期,恰恰是托了中国的供应链结构和特征的福。

基于这个超预期增长,我们来回顾一下 2020 年底到 2021 年初各国经济学家对中国经济做的预测,当时大部分人都口径一致认为 2021 年 Q2、 Q3、 Q4 的外贸同比增速会出现比较大的问题。

一是 2020 后半年尤其是 Q3、Q4阶段,中国外贸经历了超常增长,而其中防疫物资这一项的增长就达到了 41.5%,包括口罩、呼吸机等,但到了 2021 年,各国防疫物资的需求就开始快速减少。

因此基于这项需求端的变化和 2020 年 Q3、Q4外贸的超高增长基数,经济学家们判断 2021 年中国外贸会面临较大的增长挑战,可能会出现回落。但从政府发布的数据来看,2021 年底我国货物贸易出口额总计达到 21.73 万亿元,比去年增长 21.2%,创造了十年来的新高,进出口总额 39.1 万亿,较 2020 年增长 21.4%,外贸又一次「严重」超了预期。

不过 2020 年和 2021 年的外贸行业发展状况虽然都实现了「超预期」,但两者的原因却各不相同。

首先是 2020 年,我们先前提到了中国的供应链结构非常特别,可以说是又多又全,联合国界定了 41 个工业大品类,300+ 个子品类,而中国是世界上*一个拥有全部 41 个工业大品类的国家,在 300+ 个子品类里也有 200+ 个子品类做到了全球*,这个是官方盖章的。

新华社

我国是全世界*拥有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

这种供应链的大且全,让中国得以在疫情全球范围内爆发的时候,起到支持全世界抗疫的重要作用,也促成了 2020 年贸易出口的超预期。

那 2021 年的贸易出口为什么又超预期了?

如果说 2020 年各国都在焦头烂额地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那么抗疫局面到了 2021 年就相对缓和了一些,各国也陆陆续续地恢复了一些生产力,尽管 COVID-19 仍旧反反复复产生变种,但防疫物资的整体出口需求量是在缩水的,中国「大且全」的供应链优势受到一定的影响。

这个时候,中国供应链的另一项优势体现了出来,就是,或者说「完整」。彼时几乎所有除了中国之外的国家在供应链端都比较高度依赖上游或者下游,有的依赖上游的原材料、中间品,有的依赖下游的需求市场。换言之,他们都无法对从供给到需求的全链条完全自主掌权。

这就造成了一个局面,即当一个国家处在进出口贸易供应链中间环节,链条的完整运转需要协同上游或者下游地区,那么即便该国家本身的生产力得到了恢复,只要其上游或者下游地区没有在同一时间恢复到同一水平,该国的供应链条就无法均衡恢复。全球化的供应链往往「牵一发动全身」。

所以从这点来看,彼时*一个供应链完整,并相对恢复均衡的国家,就是中国。在全球对中国供应的依赖不降反升的局面下,中国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提高,中国产业链供应链的强大韧性使之成了稳链保供的「中流砥柱」,最终出口贸易贡献了 2021 全年 GDP 20%以上 。

以上就是对 2020 、2021 这两年行业宏观大背景的一个简单总结,中国「又大又全又长」的产业链供应链,支撑行业在这两年完成了两次不同意义上的超预期。

那从变化角度来说,这两年国内和国外的跨境电商格局大体有两个变化。

国内比较明显的变化是,迫于疫情带来的出入境限制,我国传统外贸企业更多开始转向跨境电商,加速了中国外贸数字化和全球外贸线上化的发展。B2B 电商也成为了外贸强力增长点。

而从国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来说,疫情带来的贸易方式的限制和隔离间接或直接促进了当地的电商渗透率快速增长。eMarketer 的报告显示,全球零售销售增长在持续上升,其中 2021 年电子商务部分就占零售总额的 21.8% ,其中英国、日本、韩国等地的电商渗透率增长明显。

我们说发达国家通常代表需求市场,这个现象可以看做是需求端快速地进行了互联网化,或者说电商化。

eMarketer

2021 年世界各国电商零售总额

/ 02/

出海在当下

可能面临何种挑战?

Richer:刚才李丰老师讲的也是 2021 年出海赛道的增长波,当下来看形式可以说是一片大好。您在这两年里有没有看到,这样的形式给中国创业者或者中国做出海的这些大企业带来的一些挑战呢?大家有没有什么经验或者说思考?

李丰:我们来看一些中国做得比较成功的出海商业模式,比如像是阿里巴巴全球速卖通,SHEIN,还有峰瑞资本投资过的 PatPat、Cider、Wholee 等等,这些当下比较成功的跨境电商业务性质还是中国供应链产能的向外输出,并且大体上还是以性价比作为主要特点。

2020 年整个行业的超预期增长为这些企业带来了持续增长的投资热情,而到了 2021 年,行业的高关注度也带来了激烈的竞争和生存压力。比如 2021 年 5 月份,亚马逊的「封号潮」事件,亚马逊官方以涉嫌「刷单」、「操作评论」等违规操作为由,封禁了超过 3000 个中国店铺。

这件事引起了很多商家的恐慌,但也有商家在严格的环境里存活了下来,存活下来的商家包括我们上面提到的这些,他们存活的原因大抵可以归为两点:

老老实实遵守了平台规矩,并做了相应的商业动作和调整。

进行品牌升级,增加了自己的品牌影响力。

关于*点,中国外贸电商在 2020、 2021 这两年中无论是投资还是发展都取得了超预期的好成绩,其中以服装、小型家居、家电和 3C 数码产品为典型代表。

这些商家主要分布在两类电商平台,一是以在线支付、店铺推广为主的一类电商平台,比如淘宝、京东;二是以货到付款、单品推广为主的二类电商平台,比如快手、腾讯广点通。

因为平台不同,商家所面对的平台规则和风险也不尽相同,但只要商家还需要依赖平台获得流量,就要不断面临平台规则变化带来的挑战以求生存。

而关于第二点。品牌影响力如何表现?我们通常将具有一定品牌影响力的跨境电商企业称为独立站。何谓独立站?即用户因你的品牌上平台,而不只是在平台找商品恰巧找到了你。

这个概念跟零售行业本身非常像,一般商家要在平台或渠道获取流量,需要严格遵守平台渠道的玩法规则,不得改变和破坏,但当你的影响力够大,你就能自成一脉,让用户来找你而不是你去找用户。

但想要形成电商品牌影响力对于很多商家尤其是传统外贸出身、后续加入跨境电商的新势力商家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能否找到品牌升级的正确路子也是外贸商家们的生存关键。

/ 03/

谁有望成为未来

出海赛道的新赢家?

Richer:刚才您也提到了很多企业在过去遇到的问题以及对应的调整,现在他们也开始变得越来越成熟。那么在您曾经投资过或者交流过、观察过的创始人或者项目当中,有哪些给您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呢?

李丰:2021 年给我个人留下非常深刻印象的出海创业公司其实不少,我将他们大体分个类。

*类是因为疫情的影响,被迫将业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的传统外贸玩家。他们对于外贸及供应链相关的规则已经有了相当的了解,比如做传统服装外贸的商家,他们本身具有丰富的线下零售经验,而当他们逐渐掌握跨境电商的各类技能以后,他们扎实的供应链基础可能会给他们未来的发展加分不少。

第二类是尽管不具有资深供应链背景,但是经过若干年的学习和积累努力爬上来的半路出家玩家。

我们在投消费的时候总说要投「老人做新事」的项目,指的是一个在行业沉浸摸索多年的创业者或公司,在行业出现大变化时顺应变化开始做新的摸索,但实际上我们早期投资的出海创业公司里现在比较成功的比如PatPat,当年并不算严格意义的「老人做新事」,团队核心的背景基本都来自互联网和技术领域。

但 PatPat在 2016 - 2018 这个跨境电商行业还近乎无人问津的阶段就开始蓄力,将「跨境电商老人该懂的」供应链端的重要节点、运作方式等重点学清楚了,期间也经历了不少坎坷比如说供应链承接效率不够,供应链能力不足等等,最后撑到了曙光来临。当然不排除那个时候的竞争环境比较单纯,但是这一类公司能在今天顺势而上,离不开当时漫长的行业积累和学习。

那么还有一类就是2020 年往后才进入这个行业、并不是非常了解行业供应链的新玩家,在跨境电商投资热的浪潮中也融到了不错的钱,但是最终能不能发展好,还是得看大家能不能翻过供应链这条跨国贸易硬性门槛。

我们再来衍生一下,中国出现有规模的电商品牌投资,大约是 2011 年开始的,2011 年中国网购规模首次超过日本变成了世界第二。

那时候在「天猫+淘宝」这个生态体系里,最重要的是一批互联网品牌商家,也叫淘品牌,在服装鞋帽箱包这个占网络销售份额*的品类里,超过一半是淘品牌,这个情况大约持续到 2015 年前后。再往后每年的双十一,排在服装类目前十名的商家当中,淘品牌只剩下少数,剩下的都是传统服装品牌。

这些传统服装品牌一开始也受到了行业电商化的冲击和洗礼,并逐渐从 2010、2011、2012 年开始入场学习电商规则。当规则学习得差不多了的时候,他们作为传统线下零售品牌的供应链端积累和能力优势就体现出来了,于是在往后的年份,逐渐开始转变成了电商头部品牌。而转头看淘品牌,不少可能没有及时积累出同样深厚的供应链能力,于是慢慢退到了后面,甚至被淘汰出平台。

那如果类比如今的跨境电商行业,你就会发现,如今这些不同类型的玩家和当年十分相似,有爬过好多坑,积年累月终于将原行业基因和供应链基因相结合的;有带着互联网基因和流量基因进场,对供应链还缺乏系统性了解因此面临较大挑战的;有天生带着供应链基因的线下资深玩家,迫于形势开始向线上转型,学习新流量、新规则的。

或许往后看三五年,新的赢家中会有不少是从传统行业翻上来,迫于形势上网做跨境电商的这群人。

/ 04/

如何看待当年的消费和淘品牌,

又如何看待当下的跨境电商?

Richer:那其实我特别好奇两个问题,*个是您当初为什么会去关注消费和淘品牌,也就是十年前为什么会去关注这些赛道?第二个问题是后面为什么您会开始关注跨境电商赛道,或者说是跨境品牌的赛道?这还是比较有意思的两个转变,想听您讲讲当时的故事或者心路历程。

李丰:2010 年中国电商出现了*波巨大的投资泡沫,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相关数据来看,2010 年国内电子商务领域已披露的投融资共有 40 多起,其中包括 B2B 和 B2C ,融资金额也扩大到 10 亿美元级别,也迎来了*波 B2C 上市浪潮(当当,麦考林)。

在这样浩大的声势下,无论是创业者还是投资人都难免陷入疯狂。到 2011 年整个电子商务行业投资已延伸至产业链各个环节,其中光是风险投资总额就超过了 18 亿美元。

而我当年做投资的时候,关注到电商板块已经是 2010 年底,2011 年初了,那时候的行业已经经历了一年的投资泡沫浸润,公司价格都特别贵,很难下手。我也观察到那两年多里电商*的投资泡沫实际上是在独立 D2C这一块,无论你是卖袜子还是买内衣还是卖零食,都能融到钱,很多商家因此萌生了做独立站,做 B2C 品牌电商的想法,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当年的凡客、京东和唯品会这一类。

当时我基于电商投资大背景总结了两个观点,一是当大家都选择投资渠道,渠道的竞争就会格外激烈,比如诞生了非常多的 B2C ,而在渠道竞争激烈的时候,品牌实际上会受益,消费者也会受益,对于电商的认知会得到提升。

第二个观点是,渠道如果发生了重大变革,渠道内就会产生出新品牌。因为产生新变化的渠道会需要更多能够迎合新渠道特征来打配合的品牌商,从而互利互惠,并增益消费者。那从当时来看,电商也是一个新渠道变革 ,会催生新品牌。

那么以上两个观点里所涉及的渠道新变化,都隐藏着产生新品牌的机会,所以我选择在那个时候去关注了新品牌相关的投资,也就是跟消费和淘品牌相关的投资。

那这个逻辑同样可以放到今天。2020、 2021 这两年外贸电商超常发展,所以行业融了非常多钱。那么这个现象可能带来两个直接的后果。

一是这种盛况会教育发达国家以及那些国家的消费者「什么是跨境电商?」,从线上选购,到物流速度,再到购买体验等等,对消费者起到一个心智教育的作用。这点和 2010 、2011 年各大电商公司砸钱铺天盖地投广告教育消费者是一个作用。

二是外贸电商商家们形成了各自的影响力,包括不同类型的渠道、渠道品牌或者平台规则的建立等等,也有新型渠道和品牌的形成。

那么从这两点来看,消费者端和渠道平台都出现了新变化,加上疫情期间,供应链中的物流、中转、仓储相关的基础设施和运作流程也得到了一定的训练和增强,结合这三点新变化,我们不难预测一定会有行业新品牌出现。

那说回我个人的投资心得,为什么我在 2015 -2016 这两年开始投资跨境电商?关注国内经济形势的人应该都记得,2015 年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一次会议上,高层首次明确强调了供给侧改革,因为当时国内出现了供需错位,老百姓的购买力旺盛,但是国内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无法满足需求,就导致了购买力外流,中国人的「海外购物力」屡次上了新闻。

携程2015全球购消费报告

实际上看过去的话,每一次我们在调整经济结构的时候,都会相对更重视外贸一些,外贸也确实承接了经济发展的压力和挑战。所以那个时候从宏观经济上看,我倾向于认为外贸行业应该会出现一些新的机会和窗口。

还有一个原因是,每一次新的流量结构发生变化的时候,就会出现新的电商模式,不仅限于跨境电商。中国比较早的一波外贸电商比如说兰亭集势,其业务开展主要基于搜索流量,当时 PC 端流量有了明显的增长和高占比,这种新流量结构支撑了中国当时的*波外贸电商。

在我们开始投资外贸电商的时间点,Facebook完成了产品从 PC 端到手机端的转移,流量结构从搜索流量转向了社交流量,从PC 流量转向了移动流量,并且还叠加了当时 PC 端基本没出现过的图片相关的可视化流量,比如Facebook、 Instagram上的图片。这种流量结构的改变就意味着新的流量机会,现在做得比较好的跨境电商不管是 SHEIN还是我们早期投的 PatPat,都在当时抓住了流量结构的改变带来的新流量,因此获得了红利。

说到这里我们不妨再来做一次推演,我也看到比如著名的做应用数据监测的 SensorTower 公司公布的数据,说是 2020 年 - 2021 年, TikTok的 app 全球下载量和用户使用时长都陆续超过了 Facebook ,成为了全球* 。这代表着流量结构又一次发生了大改变,*次在全球范围内从文本+图片的传统社交流量转变为了以(境内)抖音和(境外)TikTok为代表的视频流量

SensorTower

TikTok 全球下载量(季度)

再小小往下推演一下,这种流量结构的改变有机会导致国外崛起一大批想在新电商模式中吃流量红利的公司,当然这些公司对于我国的出海电商会派上比较大的用场。因为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几乎所有电商从业者都处在一个竞争激烈,卷况吓人的环境里,对于玩转抖音流量、直播流量都已经有了丰富的心得体会,但放到国外这些就是先进“斗争”经验了,因为国外还没有太多的本地电商了解或者充分做过流媒体竞争,学习过如何用视频卖东西,这里面就蕴藏着新机会。

说到这个我有一个现成的例子,我们投资的公司中有一家正巧在美国做护肤品,JUNO,他们在美国地区的 TikTok上算是同行里做的*的一个,也在过去半年里获得了不错的成长。

随着抖音本身或者 TikTok在北美的流行,以及国外市场在抖音这样的流量平台中学习变现需要样板,新渠道需要新品牌的辅助和配合,更多深谙新流量结构、新媒介结构的新品牌会因此获益,当然在中国培养出来的“斗争”经验也会给他们带来大收益。这就是新流量结构带来的新商业机会。

/ 05/

中外跨境电商巨头

将如何应对新局面?

Richer:顺着这个话题往下聊,我想问两个层面上的问题。*个问题是,我们也想了解一下中国的一些巨头会在这样的趋势下如何改变自己在跨境电商行业里的格局、竞争态势,比如说像是抖音和 TikTok,或者阿里,我记得阿里也在海外布局过 Lazada、 SEA 这些点。

另一个层面,我们再说说海外的巨头们。比如以TikTok在全球范围内崛起为代表,传统海外互联网巨头比如像是 Facebook、Google、亚马逊这些企业,他们是怎么应对中国这一批出海企业,或者说中国这一批流量变化带来的挑战呢?

李丰:电商也叫在线零售行业,这一句话就定义了它的两个性质,一个是「在线,一个是零售

零售代表的是供应链效率和工业链流转。通俗点就是关于商品是怎么生产出来的、在哪里生产性价比*、商品是如何流转到消费者手里的、组一盘怎样的货卖给不同人群。

在线涉及到流量结构和媒介形态,以及消费者在不同流量上所耗费的时间差。

我们先来讲讲零售部分,也就是所谓供应链的部分,包含生产和流转。不妨看看全球电商霸主亚马逊,亚马逊做的事我们可以这样定义:global sourcing & local merchandising ,global sourcing 指的是我在全球范围内找货,local merchandising指的是在前者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地区消费者不同的需求为他们组一盘最适合该地区需求的货。

在全球商品范围里针对不同的地区消费者需求做不同的商品组合,概括起来就是这样。这样的全球找货能力是亚马逊的优势,这里面也包含了亚马逊在自己建立的仓储物流上的流转优势,亚马逊也因此在零售端建立起了自己的全球优势。

MBA@Syracuse

亚马逊供应链简化流程图

但这点在中国是有挑战的,为什么?因为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全球几乎只有中国在仅仅local sourcing也就是本土范围内找货的前提下就可以满足 local merchandising(各地消费者需求)。说白了,中国生产的消费品和快消品类太多了,品类全,性价比又高,又凑巧处在消费升级当中,能够自供自销。那在这个基础上,亚马逊这一套 global sourcing然后 local merchandising 的做法效率就显得不高了。这也是为什么中国能大量诞生淘宝、天猫、京东这些不同于亚马逊的,在本土有竞争优势的电商平台的原因之一。

这样的事情一定程度上也发生在了东南亚。虽然东南亚各个国家的消费能力不尽相同,但因为同在一个大盘子里,所以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既有需求、又有供给、又能本土化,虽然这个本土化可能是越南生产的东西被卖到了泰国。

从广义上来看,东南亚地区也是通过 local sourcing就可以比较好的满足local merchandising ,那么这个地区也产生了自己的商业现象,比如说像是 SEA ,或者 SHOPEE ,就是通过在东南亚和临近的中国找货,来解决东南亚地区的需求。

今天消费品端的供应链,大多长在了中国和东南亚,也许四五年以后我们会看到这些以供应链国为基础的跨境电商,在零售端的商品效率慢慢向更多国家蔓延。再换句话说就是,中国的跨境电商在一段时间之后,非常有望在许多国家变成亚马逊强大的竞争对手。

这是零售本身的规律决定的,因为这些国家的供应链生于斯长于斯,供应链的规模和效率也得到了此次疫情超长的教育和引导,使得供需两端的匹配更加合适,这个成长效率也逐渐开始发挥作用了。

说完零售部分,我们再来讲讲在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流量平台。流量平台的功能往往各不相同,但又会产生交汇。比如谷歌和其收购的 Youtube,Facebook和收购的 Instagram,TikTok相对就是个纯粹的独立短视频平台了。

在较为原始的文本互联网时代,比如 2008 年以前你在国内互联网上买东西,大概率是上网先搜文字描述,然后再去线下,比如你在网上搜某一款电脑或者 3C 产品的信息,然后再去中关村的海龙电子城这些地方线下购买。

文本时代大家做购买决策通常都没有多少产品图可看,只能看文字描述,比如电脑和电脑之间的显卡、 cpu 、内存差别。不过响应当年国家「宽带中国」的战略号召,2000 到 2010 年这十年,宽带开始在我国快速普及发展,很快文字+图片的流量传播组合就开始出现了。

那这种流量结构的变化给谁带来了收益呢?光用文字描述无法展示销售点的品类,比如服装,有图吆喝起来肯定比文字更靠谱。再后来出现了视频传播,那什么东西光靠图片吆喝比不上靠视频宣传呢?比如彩妆。

从这些历史来看,「在线」流量结构的变化,往往会带来非常多的新流量机会, 也代表着新的用户时长分布,新的媒介形态,也能涵盖更多不同产品类型和品类类型。

综上,中外互联网巨头接下来对于这个行业的布局,主要也会围绕「在线」方面的流量结构、媒介形态,「零售端」的供应链效率和工业链流转这些方面展开。

/ 06/

2022 年出海赛道

可能有哪些重要趋势

Richer:刚才您和我们回顾了很多过去的东西,也顺带着聊了聊企业*搭上这两个方面的红利。我们还想听您具体聊一聊,在 2022 年,出海或跨境电商行业会有什么重要的趋势是您觉得大家一定要抓住的?除了刚才提到的两个方面以外,还有什么样的可能性,您来跟我们做一下猜想。

李丰:关于2022年出海赛道可能会出现的重要趋势,我个人猜测会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竞争会变得非常激烈和惨烈。首先是疫情在全球范围内会得到越来越好的控制,我们也可以预见国外社会运作和生产力的逐步恢复。那么从需求端来看,各国消费者的线下需求会恢复一部分,人们可以更多从家里走出去了,需求端的在线总量不一定像疫情期间那么大。同时,供给端也会发生变化,相比疫情前,现在跨境电商的队伍庞大得多,有新加入的创业者,有大量因为疫情从线下转到线上的传统跨境贸易商家,供给端的竞争变得非常激烈。结合这两点,如果需求端没有增量甚至减少,而供给又显著增加,无疑会大大加剧行业竞争,跨境电商的投资泡沫可能也会开始破裂。

2、跨境电商会出现更多品牌化现象。能在竞争中存活下来的商家通常都有非常高的品牌效率,即他们的消费者都能形成对品牌形成深刻的印象,而非只是走马观花地巧遇式搜索。那些被用户记忆住的品牌或者渠道,在用户这里会获得长期价值,而这个价值也将在大浪淘沙后持续发力。

前面我们提到,疫情期间中国跨境电商强大的综合面板也在一定程度上教育了国外用户,培养起了他们的购买习惯,这个过程和当年的淘宝在国内是一样的。15 年前,许多人刚刚开始接触淘宝购物,可能会倾向于先从无关紧要的小物件下手,两三年以后,用户的购买心智更成熟了,知道如何在淘宝上筛选出想要的东西,再往后就开始有品牌化的概念。而中国的跨境电商出口这一块同理,整个贸易出口供应链理顺了以后,就会进入明显的渠道品牌化和产品品牌化阶段,这种品牌化也不仅仅局限在国内外给「中国制造」贴的「高性价比」标签上,而是带有一定溢价和品质代表的品牌化。这也是出海电商的一个新机会。

3、因为行业竞争加剧,跨境电商们会开始进行社会分工。面对激烈的行业竞争,卖家们无法或者不会选择事事亲力亲为,尤其当一个品牌或者渠道又有资金又有流量的时候,所有环节的工作都捏在自己手里可能效率不高,或者无法按时完成,这个时候就需要将工作量给分出去给不同的供应商。目前由于行业的兴起,也有越来越多电商端 TO B的服务出现。

4、我们会看见跨境电商或出口电商中发展高效的选手开始横向扩张变成与国外知名跨境电商渠道或品牌直接竞争的有力对手。这点可以对应到我们上面讲的「布局」中「零售」这一块。

Richer:我也观察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就是我们现在和很多创业者交流的时候发现,大家有意或无意地开始不提「出海」这个词了。很多品牌在创立的*天对自己就不仅仅是「产品外销」这个定位,而是想做全球化品牌,这个趋势又代表着什么?

李丰:代表着更多品牌的输出重点变成了展示中国的创新与品质,中国会出现更多全球品牌。一开始出口走的可能还是我国产能过剩对外输出这么一个路子,被海外消费者贴的标签更多也是「性价比」,但是经过这两年对全球消费者的培养和心智教育,以及基础设施、供应链的完善升级,消费者们慢慢适应流程和体验后,会更多去追求中国制造的创新和品质,从全球品牌角度去给到认可。这也是为什么现在很多出海创业者都有意无意不提出海,而是在创立*天就下决心要做全球化品牌。

Richer:最后一个问题,想问一下李丰老师,从投资角度来看的话, 2022 年您对于出海或者全球化创业板块,最看好的是哪个地区呢?

李丰:不同地区所对应的供应链结构是不同的。

比如,东南亚的供应链结构,尽管和我们的供应链结构相似,但大部分可能还处在发展中,或者还处在发展初期,参考早期淘宝电商类型的供应链。欧美地区则对应中国供应链结构里中上层的那部分,换句话讲叫品质供应链,产品本身就被要求包含品牌和溢价率。所以说我们很难用同一个供应链结构去评估全世界各个地区,至少暂时做不到。

Richer:感谢李丰老师今天跟我们一起聊了这么多关于出海、跨境电商的具体问题,我个人也是受益匪浅。

新的一年里,祝愿所有的出海创业者,再开拓新局面。感谢所有科技早知道的听众长期以来的支持。感谢李丰老师,也祝大家一切顺利,新年快乐。未来 2022 的「What's Next|科技早知道」出海栏目再见。

李丰谢谢,新年快乐!下次见。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峰瑞资本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电子商务数据总览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