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2022年,中国VC会迎来明斯基拐点么

在90后踏浪最后一波互联网红利的当下,95后新晋投资人正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当然混沌与危机也意味着无限的可能与生机。

2021,赛道清空,行业消失。

双减政策正式出台,教育企业市值暴跌超过90%,背后是数万“N+1”人的命运;新消费品牌经历着爆火之后的暴雷,大型Campaign和流量销售光环不再,“消费降温”成了媒体们爱用的热词;直播这一线上销售渠道震荡连连,雪梨薇娅直播入口被关闭,线下实体行业也随着疫情的发展路线上下起伏......

然而这场大动荡的背后,同样孕育着无限生机。

医药和科技赛道带来的技术、产品和品牌成了人人首肯的香饽饽;被消费卷到不行的投资人们借力开拓新方向,“一袋牛奶一瓶酱油也要卯足了劲儿投”的时代日渐远行;碳中和、环保、商业向善等名词随着新生世代的价值观不断闯入众人的视线......

在90后踏浪*互联网红利的当下,95后新晋投资人正在面对前所未有的压力和挑战。当然混沌与危机也意味着无限的可能与生机。

为此,泡腾连线了数十位奋战在各个行业一线的基金合伙人、企业战略负责人及特邀网红作者,为大家解读2021年的市场变量及2022年的新兴机遇。

2022,你的行业将会如何?一起来看看。

01、“拥抱变化,在市场中做决策不能有赌徒思维”

祥峰基金合伙人 赵楠

2021年的感悟是:永远拥抱变化,有些变化在历史规律中,有些变化在预期之外。在剧烈波动的市场中做决策不能满打满算,这是一种赌徒思维,某一次赌对了不是赢,下一次可能就输光所有筹码,一定有留白思维,能够在节奏变化中游刃有余。

具体市场来看,2021年,伴随着全球疫情的多次反复,消费市场需求端的全面疲软,兼合供给端的原材料上涨,全球都缺少增长引擎,资本市场也缺少真正具有实质性的新板块。我认为这些情况在美联储的持续缩表动作下,2022年也不会有太多新改变。因此,2022年,在宏观情绪和疫情的不确定下,控制好节奏依然是每个创业者最重要的命题。

如果要展望一些新的变化,那么Web2向Web3的人才和资本涌入将成为明显的趋势;除此之外,线上虚拟空间、合成生物、碳中和、新能源的储能、中药保健等概念也会在2022年得到更多的资本关注。

02、“中国供应链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无界创新资本合伙人 张之晨

我过去几年一直在深耕国内供应链相关的生态,从17年底开始关注中国供应链的商品通过海外电商渠道出海。疫情之后,海外电商需求暴增,我亲身经历了出海电商行业从18年19年隐形于资本市场到20年底开始资本大肆涌入,声势浩瀚地投资,直到21年下半年开始的亚马逊封号和运费暴涨,导致行业的增速受到影响,向上趋势受到质疑,资本市场温度聚降。我认为现在跨境电商行业正处于拐点,对我们新基金来说有了更多的机会。背后的大逻辑还是中国供应链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逆的趋势。

在一级市场GP竞争激烈,新基金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选择专精单一赛道的基金更有机会活下来,我们选择了供应链全球化这个大方向。

宏观来看,人口及产业分布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美国已经走到第三产业很难退回,东南亚、印度第二产业尚未健全,全球的轻工业都对中国供应链依赖度较大,重工业、高科技等行业也在往中国转移。虽然未来一部分会转移到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市场比如东南亚,但实际上由于国家小和人口少的因素,很难形成类比中国的全产业链,出海增量主要来源于全球各地的电商渗透率提升。而中国对于电商的基础设施及整个服务生态*于世界很多,因此我们在对海外输出商品的同时,还能输出整个电商相关的服务配套,包括物流、支付、工具等。

同时,我们还会关注供应链出海中需要的各种服务,我们跨境服务的ToB、ToC都会看。

ToC的红利在于F2C的机会,海外平台的搭建完善,可以让中国工厂直通海外消费者。在基础设施完善后,海外的很多品类都值得被做一遍,类似于过去两年国内消费市场的新品牌爆发,海外也有形成新品牌的机会,就是要花一点时间。我们看到的服装、时尚、家具、家居等品类,都有一些能持续做产品创新,持续跟踪消费者的品牌,会有新品牌发力的机会。

ToB的机遇更多在于服务出海的机会。电商和品牌生态的成熟,离不开经销、物流和支付服务。经销、物流、支付服务等几块在国内市场已经模式创新了很多年,相关服务配套齐全,遥遥*于海外,我们认为都有出海全球化的机会。这中间要关注本地化的问题,每个国家市场的文化、宗教、消费者都不尽相同,更多需要与本地发生更深入的交互,这也是对新创业者的一个挑战。

03、“科技行业的本质不会发生变化,但人才、资源和资本将加快流入”

众为资本合伙人 于晓璐

2021年对科技赛道比较大的一个感受是“贵”,这意味着大量资金的进入及利好政策不断发展,大家更加全身心的投入进来,国家也在不断打开自有技术的研发和产业化,为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助推力。但同时,有一些不具备产业化基础和能力的项目也冲到市场,同时好项目贵到起飞,所以整体都不便宜。

不过一二级市场间的态度并不一致,一级市场明显态度更High,二级市场更为冷静谨慎,这就导致项目到了最后容易出现倒挂现象。我认为对行业的关注更多还是要看公司的基本面,而不能仅停留在溢价上市这个层面,更重要的是尊重大周期,做好早期布局,选择好团队,顺应科技的自然周期去看项目。

随着大家对科技方向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这几年行业的细微变化也更多被看见,但我认为科技赛道的本质特性没有改变。未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三方面,一是人才流动的变化,越来越多高精尖人才会回国创业,优秀资源不断注入,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将助力国内底层技术的突破。二是教育系统的变化,高校迅速响应了科技发展的趋势和潮流,不断开设新型专业,并且和产业间进行研发和联动。三是资本市场的变化,例如A股以前对科技项目的偏好非常标准一致,即营利性,但随着北交所、科创板、注册制的出现,大家在承认科技本身,尤其是科技TOB应该也需要被给予一些时间好好发展,即便当下的盈利能力并不强。

下一年我肯定还是继续看科技赛道,从大方向来说,主要是碳中和、车相关的周边(核心零部件、自动驾驶等)、AI机器人、工业制造、半导体产业链等。

04、“没有谁能阻挡消费者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

某消费基金创始合伙人 大川

21年一直深耕消费领域,见证了消费赛道投资从热火朝天到噤若寒蝉。资本的情绪跟过往任何一个风口赛道都何其相似,不一样的是历史很多风口赛道过了就没了,但消费领域持续会有后来人的机会。因为没有谁能阻挡消费者对更美好生活的向往,反而资本热潮退却使得行业也重回理性和健康。

22年还会坚定消费领域的投资,心底里要接受消费品牌比不上字节跳动这种标的的体量和速度;要接受品牌建设需要时间;要接受领域难以垄断、品牌多元共存。其实一直都是资本搭上好品牌的便车,而不是品牌去搭资本的火箭。

05、“疫情是个持久的催化剂,会促使全球进入一个长达10年的快速线上化过程”

盈动投资合伙人 蒋舜

过去两年一直深耕跨境相关领域,疫情过后,我们对跨境的疑虑被打掉了。疫情是个持久的催化剂,会促使全球进入一个长达10年的快速线上化过程。而短期导致的市场供需失衡,在供应链、人才、人力优势凸显的中国,无疑为企业带来红利。在中国工厂开足马力生产的同时,国际物流价格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海外平台对中国卖家也有了不同的态度。

2021年,跨境行业的玩家日子并不好过。无论是拿了大钱的头部玩家的增长速率,还是我们调研的一些跨境卖家的生存状态,都不理想。但短期跨境的投资洼地,让我们更容易挖掘优质企业。

我们更多以产业本身自居,只是以投资的方式参与到产业中,同时也希望为行业中玩家提供更多的除资金以外的赋能。诚然,跨境赛道是一个很小的方向,项目基数相对较少,且在生态中大多数还是基础卖家,及少部分服务商。但我们仍希望可以找到不同公司的差异,从产业视角发现投资机会。

对于22年的主攻方向,主题不会变化太大,主要聚焦三个方向,1)对跨境卖家/品牌,会保持非常高的热情,谨慎出手;2)战略并购海外流量,是中国企业全球化的重要战略布局。因此和流量相关,有着稳定商业模式的公司,会持续关注。3)强势关注服务商,包括所有的数据、物流履约、SaaS级服务、服务商的服务商(比如插件生态)。

市场持续在变化,多一个地域维度,很多机会会出来。

06、“不管是硬科技,高新制造,还是数字中国、元宇宙,底层都是对人才的培养”

多鲸资本合伙人 姚玉飞

教育在21年无疑遭受了重创。

在疫情之后,双减之前,我们曾做过一次线上路演,140家机构报名参加;而双减之后,参加路演的教育投资人不足40家,90%来自战投。

面对着行业巨变,我们开始了调整和转型,决定不再碰K12,将精力重点放在人力资源和职业教育上。面对Z时代新的消费观和对躺平的认知,人才的供需错配问题严重。我们认为,港股上的一批职业教育公司,主要还是传统的学历教育机构,随着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需求,以及技术的发展和渗透,将会不断改变教育领域的授课和学习方式。校企共建、产教融合将会迎来重大机遇,未来会不断产生更符合社会发展和企业需求的各类新型职业教育企业。

对教育投资人的寄语:不管是硬科技,高新制造,还是数字中国、元宇宙。底层都是对人才的培养。2017年以前,每年超过1700万的新生人口,对应了未来十五年每年超过1000万的高等教育毕业生,存量人口红利持续存在。虽然K12投资没机会了,但提供K12上下游服务、教育信息化、硬件升级机会依旧存在。而我们穷尽一生,也始终离不了教育,无论是求学、职业规划、子女教育、家庭学习、还是老年大学。

07、“餐饮行业创业“门槛低”,品牌多,优质项目少”

沪上阿姨战投业务负责人 葛贤通

最近几年,因整个茶饮赛道竞争的白热化,整个行业开始面临着重组整合,作为代表性的新式鲜果茶品牌之一,我们相对早的就成立了专门的战投平台去运作。在小半年的时间里,围绕产业链,我们已经出手两次,分别是一家上游的水果加工企业和一家餐饮自动化设备公司。

经历了21年上半年餐饮赛道的“大泡沫”,一些品牌创始人对于估值预期仍有些不合理。餐饮行业创业门槛看着低,所谓的品牌虽多,但想找到真正的优质项目也很难。项目看了不少,但出手相对谨慎。

希望在22年,能够挖掘更多在供应链产品和品牌内容端兼具创新的优质公司,通过我们在供应链、组织运营等方面真实有效的赋能,和已经交过的大额“学费”,让合作企业们少走“弯路”。

08、“从top-down角度分析,母婴市场细分品类的天花板比较低”

母婴战略投资人 小顽童

21年深耕母婴行业,*的感受是:单体项目体量都偏小,想找营收过10亿体量的公司,非常难。从全年的融资情况来看,上下半年有明显差异。上半年母婴领域势头不错,一级市场融资事件层出不穷,不少头部公司拿到几千万、近亿元的融资;而下半年明显资金供给不足,消费大行业不好的情况下,母婴领域更难。

去年母婴行业,出现了更多垂直领域的公司。比如童装,会切很多细分场景和特定人群。这种打法更容易触达用户,但做大规模会有挑战。如果采用top-down的角度分析,天花板太低,很难推进投资。

新的一年,在既有的母婴赛道上,还是会保持相对活跃的位置,但会进一步缩减早期项目的推进比例。重点关注头部成长期企业,以及有产业整合机会的团队和品牌。

而行业上的策略,会从母婴向新家庭方向延展,围绕家庭消费需求,从人群到品类上寻找优质标的。以宝妈为临界点,向前关注辅助生殖、月子服务、产康;向后关注孩子成长需求、新中年需求。

09、“随着几大技术栈的逐渐成熟,互联网看似“死局”的行业重新带来巨大机会空间”

泡腾网红作者 庄明浩

作为meta OG(并不是),回头看21年,完全没有想到metaverse这一关键词能对行业带来这样的深远影响。

在经历了五年的所谓下半场之后,在反垄断的大前提下,在增长策略/商业模式/用户时长等几个纬度都基本走到边际效用为0的时候,互联网行业才突然回想起来,这个行业这么多年*的发展引擎其实是技术的创新。

AI,图形学与计算机视觉(VR/AR/MR等),云(传输,渲染,云游戏等)以及区块链(NFT,Web3,gamefi)等几大技术栈的逐渐成熟(不是实验室阶段)会给这个看似已经进入“死局”的行业重新带来巨大的机会空间。

无论关于meta的讨论有多浮躁和喧嚣,底层技术创新到场景落地,进而形成新的商业生态,看起来已经形成共识。

10、“2022年将是全球SaaS公司在震荡中发展的一年”

泡腾特邀作者 石敢当

2021年创投圈的题材风暴从年初的Clubhouse卷起,到年末的Web3收尾,充满了理想主义者的气味。前者的短暂喧嚣与后者的激烈争议,伴随着全球性的互联网巨头反垄断危机,以及2022年初刚刚高票通过的《数字服务法》,都宣示着后互联网时代的集体彷徨和焦虑。

在过去的2-3年时间里,以SaaS为主的ToB 2.0(相对于2015年的ToB 1.0)投资相对于日渐稀薄的ToC,被行业赋予了撑起互联网后半场繁荣的历史责任。在投资机构的共识速度和口袋深度双重作用下,投资人暂时放下了对10倍PS的价值诠释争议,通过20倍、40倍、甚至100倍PS的投资案例,用颠覆性账面收益来刺激所有利益相关者的神经,从而使得SaaS的颠覆性估值逻辑隐含着被神谕力量支配的不言自明。

但一场最晚于2021年下半年开始的美股和港股二级市场骤冷,却又比所有从业者预料得更加猛烈。美股知名SaaS公司较2021年市值最高点平均跌去了50%,港股更是达到了80%。而日渐焦灼的中 美关系所带来的两国资本市场的潜在脱钩可能性,使得单纯通过资本市场周期性来安慰投资者的解释显得苍白而无力。特别是2021年下半年一系列中概股事件和相关限制性政策的出台,加速了这一悲观预期的实现以及延续。

2022年将是全球SaaS公司在震荡中发展的一年,最近关于SaaS公司增长方法论和投资价值观的文章、短视频层出不穷,让人不禁回忆起2018-2019年ToB 1.0进入寒冰期前的市场氛围。但和*轮寒冰期不同的是,当时各个细分赛道达到一定规模体量的公司仍然很少,市场格局并没有清晰的阶段。所以2022年也很有可能会是前后10年之间,在一二级市场做兼并、收购的*窗口期。正如众所周知的谚语所言:当上帝关上一扇门的时候,总会打开一扇窗。

11、“自动驾驶行业已经历周期低谷,投资热度正逐步提升”

泡腾新晋作者 徐嘉雯

我一直在关注早期科技创新类产业,密切跟踪各行业信息技术相关的新兴增长点。22年我会主要关注3个方向:

自动驾驶行业已经历周期低谷,投资热度正逐步提升。自动驾驶行业从中长期来看涉及汽车及周边产业的范式转移,将从根本改变出行的业态;由此带来的包括毫米波雷达,激光雷达在内的自动驾驶传感器市场空间将同步打开。

车载毫米波雷达上游芯片企业估值偏高,如目前国内*通过车规级验证的加特兰估值已达上百亿。随着毫米波雷达朝着4D点云成像方向发展,国内外众多创业公司都在该领域加大投入。随着造车新势力搅局,军企军备竞赛加速,这一周期正在逐步缩短。我国毫米波芯片有望诞生一批全球龙头公司。

激光雷达模组企业数量众多,主要可分为创业企业、Tier1、科技企业跨界三大类。一方面,从技术角度,现阶段激光雷达行业技术路线多方并存,将经历从机械-半固态-固态的路径。集成度方向从目前的分立器件逐步往高集成度、芯片化方向发展。另一方面,对模组企业来讲,商务能力至关重要,一个好的激光雷达产品必然是与下游应用紧密结合,共同迭代。因此企业和产业在开发之初应该瞄准下游应用。

【本文由投资界合作伙伴微信公众号:泡腾VCer授权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如有任何疑问题,请联系(editor@zero2ipo.com.cn)投资界处理。

相关资讯

最新资讯

热门TOP5热门机构 | VC情报局

去投资界看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页面数据来源于公开收集,未经核实,仅供展示和参考。本页面展示的数据信息不代表投资界观点,本页面数据不构成任何对于投资的建议。特别提示:投资有风险,决策请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