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次,金域医学触犯了众怒。
在全民艰苦抗疫之时,国内*的检测机构金域医学,却因地方工作人员实施引发新冠病毒传播或有传播危险行为,引起悍然大波。
虽然,目前的调查尚无定论,但无论如何,也摆脱不了一个“利”字。
核酸检测的集中需求,推动金域医学业绩大增、股价暴涨,参与这场资本盛宴的机构们,都赚翻了。
员工犯罪
金域医学河南地方工作人员张某东,到底在新冠病毒检测中,实施了怎样的危险行为?现在仍是个谜。
12日,许昌警方通报,金域医学(603882.SH)子公司郑州金域区域负责人张某东,违反传染病防治法的规定,实施引起新冠病毒传播或有传播严重危险的行为。已于10日对其以涉嫌刑事犯罪立案侦查并采取强制措施。
据金域医学声明,1月2日,郑州金域接到禹州相关部门通知,要求参与当地疫情防控工作,张某东等6名工作人员前往。期间,主要在各乡镇现场支援,包括系统软件培训及处理、标本运输车调度、耗材运输和发放等。
张某东到底做了什么,警方和金域方面均未明确,外界对此议论纷纷。出现了“主动传播病毒”“丢失样本”“伪造数据”“瞒报数据”等传言,金域医学通过官微对此否认。
据了解,河南禹州在本轮疫情爆发后,相关检测工作都是由金域提供,前面五轮参加检测的居民都需使用名为“金域服务”的小程序。该小程序可以完成个人资料的登记记录,以及检测结果的查询。最近,当地突然宣布该小程序停用,或与张某东的行为有关。
金域医学方面表示,将配合警方对事件进行调查,并向公众公布调查结果。
此前,也有机构在疫情的检测过程中出现问题。去年1月,济南华曦医学未完成全部样本的检测,即向隆尧县有关部门反馈结果全部为“阴性”,相关工作人员被采取了刑事强制措施。
业绩暴涨
金域医学原是广州医学院的校办企业。后经改制,毕业于该校临床医学专业,又在学校任职多年的梁耀铭成为公司实际控制人,大举进军第三方检测领域。
数据显示,2019年,我国医疗卫生机构收入总额达4.64万亿,医学检测收入约占10%,总额为4640亿元,第三方检测约占8%,总规模370亿元左右。
最近几年,第三方检测市场整体呈现增长态势,行业渗透率从2015年的5%提升至2020年的8%,但对比美欧日等发达国家35-67%的市场份额,仍有较大的增长空间。
金域医学是国内*的第三方医学检验机构,为全国2.3万家医疗机构提供2800个检测项目的外包及科研技术服务,已在全国31省市区及香港建立了38家中心实验室。
金域医学在业内有深厚的人脉,由钟南山、曾溢滔等7名院士组成了豪华顾问团队。
2017年,公司登陆上交所主板,营收规模和业绩不断提升,成为行业白马股。
特别是在2020年疫情之下,公司介入全国30多个省市区的核酸检测服务,累计检测量超过3200万人份,约占当年全国核酸检测量的1/10,成为全球核酸检测量*的单一机构。
正是在核酸检测集中需求的推动下,当年,公司营收增长56.45%至82.44亿元;归母净利润增长275.24%至15.10亿元。
去年疫情反复,核酸检测的需求仍然持续存在,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和业绩已超过上年全年。
一位医学检测行业的业内人士向斑马消费透露,最近,他所在的企业接到了不少地方的新业务,此前这些地方的核酸检测服务都是由金域医学提供。
资本盛宴
如果不是新冠疫情带来的核酸检测需求,金域医学等第三方检测机构,很难得到爆发式增长,它们始终隐身在医疗机构的身后,不会被大众以及普通投资者所熟知。
而事实上,金域医学上市的头两年,最高股价停留在上市之初的47.15元,2018年10月,一度跌到15.28元的历史低点,市值从超过200亿元跌至不足70亿元。
随后,公司股价触底反弹,2019年之后,始终维持在阶段高位。
新冠疫情引发市场对相关概念股的关注,金域医学2020年中报发布后,公司股价持续上冲,突破百元大关,期间略有调整,随即再向上冲,在2021年1月25日,达到178.55元的历史高点,市值超过800亿元。
2020年12月末以及2021年6月末,分别有539家和606基金参与这场盛宴。
看着股价持续上涨,公司上市之前的机构投资者显然不甘错过这波行情,密集公告减持。
斑马消费不完全统计,从2019年三季度到2021年,多家机构合计减持套现近70亿元,赚取了数十倍收益。
公司高管也加入减持大军。去年6月,副总经理汪令来、于世辉,几乎踩着高点,分别以138.556-149.39元和143.075-145.99元,减持4.19万股和1万股,套现603.94万元和144.91万元。其中,汪还因操作失误,导致超额减持650股。
2021年3月,公司实控人梁耀铭以48.02元/股,认购公司非公开发行股份,随着公司股价的上涨,一度浮盈近三倍。
12日和13日,受员工涉刑案因素影响,金域医学连续两日大跌5.79%和5.87%,最新股价85.66元,总市值39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