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之下,草木皆兵。
8月初,武汉发现7例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人员。这座在去年深刻经历了大风大浪的城市再也经不起折腾了,立马启动全民核酸检测程序。仅仅3天,11285779万人完成检测。
这是武汉速度,也是核酸测试产业链的狂欢。伴随着武汉、张家界、南京、郑州、扬州等地疫情反弹,各地核酸检测需求迎来爆炸式上升,新疆甚至要求所有居民每周检测核酸。
事实上,从新冠肺炎病毒被发现的那一刻,无数岌岌可危的企业便因核酸检测重获新生。
01
制造上游暴利
2020年1月25日,江城武汉迎来了一场小雨,然而昔日熙熙攘攘的大街上却没有人驻足赏雨,城市每一个角落都空无一人。这是城市被封锁的*天,所有人都呆在家里,躲避一种完全陌生的病毒侵袭。
就在同一天,远在深圳的华大基因成立抗疫指挥部。随后的大年初一,就在心怀鬼胎之人偷偷“逃离”武汉的时候,华大基因董事长汪建带队“逆行”前往武汉,用7天的时间搭建好“火眼”实验室。
这次逆行为华大基因注入了一剂兴奋剂。
在疫情初期,华大基因成功研制出核酸检测试剂盒,随后该试剂盒通过应急审批、获准首批上市的抗击疫情检测产品,紧急投入生产。华大基因怎么也想不到,一场灾难竟让公司陷入狂热的暴利游戏之中,成为了风口上的猪。
在疫情发生之前,华大基因上市后主业生育健康业务营收及毛利润就开始下降,低谷时股价跌掉八成。疫情发生后的2020年4月,“华大基因试剂盒月赚12亿”的消息不胫而走,公司连忙解释,“月赚12亿”是基于产能数据而非实际销售数据进行的业绩预测。
财报数据显示,2019年华大基因营收28亿,净利润2.79亿元。得益于测试剂盒的成功投产,仅2020年*季度,公司收入就高达7.91亿元,同比增长35.78%,净利润1.37亿元,同比增长38.19%。
除了华大基因之外,达安基因也在大年初一选择“逆行”,无一例外地,这家公司也赚得盆满钵满。
其中的财富密码一是核酸检测需求大,二是核酸检测试剂盒利润高到惊人。根据达安基因2020年半年报显示,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核酸检测试剂盒(荧光PCR法)毛利率高达85.39%。其上市时的招股书也曾显示,检测试剂盒的毛利率普遍高于80%。
截止2月份数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共批准了56个新冠病毒检测试剂,除了华大基因和达安基因之外,生产商涉及复星医药、万孚生物、万泰生物、明德生物、丽珠集团、硕世生物、迈克生物、安图生物、热景生物、东方生物12家A股上市公司。
加入这场狂欢的上游链不仅仅是核酸检测试剂盒生产商,还有核酸配套检测仪器制造商。硕世生物除了生产核酸检测试剂盒,还生产检测仪器。2020年营收高达17.4亿元,增幅502.4%,归母净利润8.2亿元,同比增长878.5%。
上游的疯狂也逐渐蔓延到中游链条上。
02
被质疑的中游
疫情当下,乡愁从一张窄窄的船票变成了一张核酸检测报告。为确保防止疫情进一步扩散,大部分城市要求旅客到达站点时需出示核酸检测报告。
医院以及疾控中心不可能应付如此庞大的核酸检测量,不少旅客会选择前往第三方医学诊断服务机构做检测。上文中提到的达安基因公司除了生产新冠病毒检测试剂盒之外,还有一支到处做核酸检测的专业检测队伍。
但随之而来的还有公众对核酸检测收费的质疑。
“棉签在舌根刮两下,一共就两秒钟,公立机构收费60-80元不等,第三方机构有的则要180元,而上门核酸检测服务的价格更高,有机构甚至标价500元!”有市民表示。
在我国,公立检测机构与第三方检测机构实行价格双轨制。前者核酸检测费用按照政府指导价标准执行,而第三方机构有自主定价权力。
巨大的工作量要求第三方机构匹配相对数量的工作人员,为节省成本,不少第三方机构选择动用兼职员工。销售、核酸检测、司机等岗位都出现了大量兼职人员。
这些第三方机构无需挂号,处理速度快,但与此同时,第三方机构的核酸检测流程并不严谨。今年年初,就曾发生过核酸检测乌龙事件。河北省隆尧县卫健局收到某第三方检测机构报告,报告称该机构负责的新冠检测结果全部为阴性。
然而2天后,卫健局再次收到报告称之前的文件有误,机构漏报了阳性样本。原来机构最初报告检测结果时,还留下一份1:10混检样本尚未检测,怀着侥幸心理,机构将“全部阴性”的结果报了上去。结果就在重新检测时,出现了三位阳性感染者。
不过,第三方检测机构出现的瑕疵并不能抵挡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急切归家的心情,以及白领们压在肩头上的出差任务,因而它们的生意依旧火爆。
有第三方检测机构工作人员透露,做一份核酸检测的利润在40~50元。按照每天检测量1万份计算,那么这些机构每月利润至少1200万元。市场化意味着只要需求在,那么核酸检测的商业属性就能被无限放大。有机构看准了旅客着急要结果的需求,提供了“优先检测”VIP服务。
这仅仅是核酸检测中游产业上衍生出的小小一环。
2020年6月底,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新闻发布会上,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潘绪宏坦言,在利益的诱惑下,有不法人员从中嗅到“商机”,声称可以快速办理检测事项,并非法获利。
有人向警方举报,不法分子铤而走险倒卖核酸检测名额,公然在微博上叫卖:“卖北京核酸检测名额,24小时和48小时出结果,价格是1780元”。
更过分的是,核酸检测结果造假的黑产也如毒瘤一般长在了产业链条的阴暗角落。
今年年初,大同市公安局云州分局倍加造派出所接到举报称:在倍加造村内有一个复印部出售“制作”的核酸报告。老板通过修改名字及身份,出售11份核酸检测报告,从中获取200元利润。
整个中国动用举国的力量才辛苦争取到如今疫情被全面控制的局面,殊不知,一张造假的打印纸就可以轻而易举地毁掉整个国家的努力。
同样恶劣的还有健康码造假,早前,谷歌Play应用软件商店上出现了一款名为“健康码演示”的App,这款软件能模拟生成各地的健康码、通行码,并可自定义输入地区、城市、姓名并显示相关数据。被发现时,这款软件在境外的应用商城上已经被下载了超过1000次。
原来,在利益面前,生命也可以被轻易略过。
03
核酸测试的下半场
有业内人士坦言:“核酸检测本身没有技术含量,核酸检测需要的试剂盒、耗材等也没有壁垒。所谓的技术含量是对人的要求和对标准场地的要求比较高而已,建实验室有难度。从上游生产试剂设备和试剂盒到下游做检测,最主要的门槛是资质审核。对我们专业人员来说,不会把核酸检测作为自己公司的核心项目。”
大规模的新冠疫情暴发不应该是这个世界的常态,一旦病毒得到控制,核酸测试产业的风就要停,那些顺势而起的“猪”也会从天际狠狠摔落。
在疫情发生之前,达安基因的经营状况一直不尽如意。公司财务处理上采取了非常激进的会计政策,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坏账计提比例远低于同行水平,账龄结构严重恶化,应收款客户经营状况欠佳、诚信缺失。
此外这家公司还不务正业,“激情”投身放贷业务中,然而副业不仅没有带来预期中的收益,还产生了巨额烂账拖了主营业务的后腿。
在新冠肺炎疫情前,丑闻缠身的华大基因营收也不好看,从2016年开始,华大基因总营收、净利润增速就已开始下滑。公司将原本与科学息息相关的科技包装成了逆天改命的玄学。其董事长汪健屡屡语出惊人:“10年内可以化学合成任何生命”“员工不允许有出生缺陷,必须活到100岁”……
然而这家公司真的有与自然规律抗衡的势力吗?
2020年华大基因财报显示,其研发投入在营收中的占比仅为7.58%,研发人员为723人,占总人数的比例达到19.14%。公司在研发上的投入远不足以撼动科技世界。千疮百孔的公司只是乘着狂风腾飞,存在的问题只是暂时被粉饰。风停了,华大基因也将面临更具挑战的未来。
目前核酸检测供给过剩的号角正在吹响,颓势已初见端倪。
华大基因发布2021年半年度业绩预告显示,预计2021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约35亿元至37.5亿元,较去年同期下降约8.71%至14.8%,归母净利约10亿元至12亿元,同比下降27.34%-39.45%。
我们希望像华大基因、达安基因这样本该以科技傍身的公司,成为扶摇直上九万里的鹰,而不是摔落风口的猪。
19268起
融资事件
7525.03亿元
融资总金额
9632家
企业
3011家
涉及机构
779起
上市事件
6.74万亿元
A股总市值